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是一组相对罕见的良性慢性炎症性乳腺疾病。该病病因不明,通常以乳腺局部肿块、炎症、脓肿、瘘等症状出现,GLM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上与乳腺癌、导管扩张/导管周乳头炎(DE/PDM)和结核性乳腺炎类似,组织学上以乳腺小叶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目前,GL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没有标准的治疗指南,其经验性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观察随访等,但治疗周期长与高复发率使GLM的治疗仍具有挑战性。本文就其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表现、临床症状及分类、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与治疗建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GLM)是一种罕见的乳腺良性炎症性疾病,以形成乳腺组织肉芽肿为主要病理表现。目前,临床上关于GLM出现反应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的报道较为少见,近期我科收治了GLM伴反应性关节炎和结节性红斑患者一例,通过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临床表现多样,组织病理学特征性表现为以乳腺小叶单位为中心的非干酪样肉芽肿病变.治疗手段包括随访观察、药物治疗以及手术,临床上常多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GLM病程长,易...  相似文献   

4.
难愈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半阴半阳阶段常出现阳证、阴证并存,多类病灶并存的情况,在治疗上一直是临床中的难点.吕培文教授认为此阶段阴阳失调,可应用调和阴阳法及缓托法治疗.缓托法即为半消半补之托法,通过局部辨证分析指导辨证运用内服及外用药物,把握治疗时机,在外治方面亦可使用托法.吕培文教授使用中医传统方法在治疗难愈性肉芽肿性乳腺...  相似文献   

5.
王伟  袁春生    平等 《新疆医学》2014,(1):82-84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er mastitis GLM)又称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目前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乳腺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小叶的肉芽肿性病变,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非特异性乳腺炎、乳腺癌及乳腺结核,伴有脓肿形成后易误诊为化脓性乳腺炎,造成错误治疗。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1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经积极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炎症性乳腺疾病。目前,临床上关于GLM出现反应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的报道较为少见,近日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甲乳外科收治了GLM伴反应性关节炎和结节性红斑患者1例,通过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本研究通过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中医院伦理审查(伦理批件号:2023第10号-01)。患者陈某,女,35岁,已婚已育。  相似文献   

7.
肉芽肿性乳腺炎21例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是指乳腺的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小叶的肉芽肿性病变,临床较少见。因该病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癌及乳腺结核等较难鉴别,容易误诊误治。2001年10月至2005年12月间,笔者共收治肉芽肿性乳腺炎21例。现将该组病例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中医"痰邪致病"的理论研究出发,结合痰邪致病的特点,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发病特点与中医痰湿体质之间的关系,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痰邪贯穿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的全过程,认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以痰邪致病为主要病邪所引起的结块性疾病,与中医"痰湿夹杂"侵及肌肤相关。临床辨治应从痰论治,从肾、脾、肝入手,将辨证与辨体质相结合,从而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希望痰邪致病理论能够为GLM的理论和临床诊疗思路提供新的启发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2):127-129
目的探讨调气和营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5日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32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醋酸泼尼松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调气和营方内服及外用。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连续治疗8周,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调气和营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达到疮疡肿消痛止的应用目的 。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的发病率在逐年递增,多见于年轻女性,男性患者也有个别报道。NPM主要分为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3大类,其中以PDM和GLM最常见。鉴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较为棘手,易与炎性乳癌相混淆,治疗后反复发作是该病的特点,也是其难治的原因,甚至部分患者因此切除乳房,身心受到重大创伤。本文结合现有报道,针对NPM临床诊疗中的分类、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张连成  赵敏霞  郑享珍 《吉林医学》2011,(21):4442-4442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病理与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例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治疗资料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经产妇,平均年龄34岁,单侧乳腺肿块,超声检查可见低回声结节,组织学表现均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经过手术治疗后,都痊愈出院,随访1例复发。结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早期应用手术治疗,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2.
周素娟  郭华 《吉林医学》2013,34(23):4742-4743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1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女性,均为经产育龄女性,1例男性,以乳腺肿物就诊,超声检查可见低回声结节,组织学病理特征以乳腺小叶单位为中心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炎性反应,小叶结构通常存在,小叶内可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炎性反应细胞浸润。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1例复发。结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确定诊断必须依靠病理,术中冰冻切片诊断是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非肿块样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与非肿块样乳腺癌(BCL)的磁共振影像(MRI)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女性19例GLM及18例BCL的临床资料(年龄、发热、触痛)、钼靶/超声征象(钙化)、磁共振影像征象(大小、分布特点、强化特点、簇环直径、MIP阳性、TIC曲线、强化区DWI和ADC、未强化区DWI和ADC、皮肤或乳头受累、腋窝淋巴结肿大)差异性。结果:GLM与BCL均为单侧乳腺非肿块样病变,GLM伴或不伴脓肿;GLM与BCL在体检触痛、钼靶/超声钙化、MRI征象(簇环直径大小、未强化区DWI值、未强化区ADC值、皮肤或乳头受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M临床上少见,多被误诊为BCL。触痛、钙化及结合MRI征象可提高GLM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15 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断及治疗的方法.结果 15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好,病理结果证实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临床认为此病虽属良性,但易误诊为乳腺癌及乳腺导管扩张症,最终诊断依赖病理结果,一旦确诊应积极的行象限或区段切除.  相似文献   

15.
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是一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良性肉芽肿性病变,该病临床上较少见。GM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1],容易出现误诊误治,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我院2001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肉芽肿性乳腺炎的1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困扰着许多女性患者,临床上对其缺乏充分认识,易出现误诊。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介导该疾病的发生,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保守治疗或可避免手术。最近研究发现GLM病变处IgG4+浆细胞及CD4+或CD8+淋巴细胞浸润并伴有血清高水平IgG4,为研究GLM与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提出了是否应重新界定GLM的问题。本文综述了GLM的病因假说、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认识这一疾病展开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田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4,(20):2660-2661
目的探究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6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理特点。结果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后确诊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由于该病发病率较低,且容易误诊为乳腺癌,所以行病理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结论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行病理检查,对其术前诊断,术中确诊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局部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止痛效果、感染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能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止痛效果好,感染发生率低,没有发生药物不良反应(P<0.01).结论 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效果好、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的认识.方法:结合3例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治疗和预后.结果: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病因不明确,临床症状可有发热、胸痛、咳嗽等,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胸膜下单发、多发的肺内结节或团块;主要病理特征为肺内上皮细胞性肉芽肿、肉芽肿性血管炎和坏死.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易复发.结论: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病情易反复.肉芽肿性血管炎和坏死的严重程度可能和该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是一组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LM)、导管周围乳腺炎(PDM)/乳腺导管扩张症(MDE)~([1])。目前病因不明,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和乳头内陷、乳头溢液、乳腺疼痛等,乳腺肿块可继发急性感染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乳腺瘘管、窦道或者溃疡,经久不愈,可归属于中医学"粉刺性乳痈"病证范畴。该病病程冗长,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使治愈后也很容易复感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