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可立  朱杰  叶林景 《大医生》2023,(15):52-54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肇庆市端州区华佗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行PFNA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45例,行PFN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血清因子[C反应蛋白(CRP)、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CK)]水平,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较术前升高,V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CRP、Myo及CK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当归补血汤合四物汤辅助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患肢疼痛及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2例,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当归补血汤合四物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肿胀程度、静息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活动VAS、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7天时的大腿周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7天时的静息/活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时的CRP、IL-6、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时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合四物汤辅助治疗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机体炎症状态,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7例,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分析比较2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统计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精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等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长及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减小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失血量,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在阳江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方法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直接前侧入路方法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以及单腿站立试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的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的出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现的并发症比对照组要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对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因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手术的病例并归列为两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n=42)和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n=54),术后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两组关节功能,同时对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所需时间、疼痛情况、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肌酸激酶等]进行比较,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总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而手术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前Hb、红细胞压积、CRP、ESR及肌酸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术后两组患者Hb、红细胞压积均较术前降低,而CRP、ESR及肌酸激酶均较术前升高,且术后两组患者Hb、红细胞压积、CRP、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肌酸激酶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前VAS和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和14 d两组患者VAS平均均较术前降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术后3d观察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术后14 d两组VAS及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及假体下沉、松动。末次随访观察组活力、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较后外侧入路比较而言,更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肌肉损害,可明显改善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和预后恢复,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和直接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根据手术入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给予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治疗,对照组给予直接外侧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下床活动时间,评估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harris hip score)评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SF-36量表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有较好的效果,其中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318-3320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经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将这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引流量、平均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的VAS评分与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在异位骨化、皮肤损伤两种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肿、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减少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属于临床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微创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对术后短期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福建泉州解放军第910医院治疗的9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微创前入路组46例和后外侧入路组50例。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Harris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应用C型臂X线机测量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及股骨头假体直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ing,VAS)评定两组术前及术后1、3个月疼痛程度。结果 微创前入路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后外侧入路组,微创前入路组手术时间长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创前入路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HH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3个月,两组HHS评分均增加,且术后3个月>术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小切口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抓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rri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均可获取一定效果,但对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更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医院骨科因髋部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按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评估髋关节功能状况,记录患者术后首次床上、床下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日、护理满意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床上活动时间、床下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切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本次Meta分析比较我国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髋关节置换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CNKI、万方、VIP等数据库,同时查阅相关骨科杂志等发表的文章。搜索关于PFNA与髋关节置换治疗国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提取基线资料,采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等数据,并用Rev Man 5.30对所提取数据结果进行Meta分析处理。结果手术时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PFNA组与关节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上有差别;术中出血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大于PFNA组;住院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关节置换组住院时间小于PFNA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关节置换组下地负重时间小于PFNA组;并发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关节置换组并发症的发生少于PFNA组;术后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置换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术后Harris评分(术后12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置换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结论 PFNA术中出血量少于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置换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身心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19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联合身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身心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和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SDS及S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两组Harris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术后3 d、7 d及出院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出院后1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出院后1月及3月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身心干预明显缩短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同时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在行髋关节镜手术的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8例行髋关节镜手术的FA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5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采取ERAS护理。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因子、髋关节活动度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术后1周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疼痛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术后1周的髋关节屈曲、内旋和外展活动度均较术前变大(P均<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屈曲、内旋和外展活动度均较对照组大(P均<0.05)。2组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高(P均&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初次单侧人工全髋置换40例,随机分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及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早期(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B组(P<0.0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晚期(6个月)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好的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国内全髋关节置换以后外侧入路传统手术为主,损伤大,恢复慢,小切口手术未普及运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手术报道极少,临床RCT研究几乎空白。目的:对比前外侧小切口与传统后路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6/2009-09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102例,随机分实验组(n=55)和对照组(n=47),分别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后路切口方法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的伤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P〈0.05),置换后早期(2周,3个月)Harris评分高(P〈0.05),但2组置换后髋臼外展角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接近(P〉0.05),且置换后6个月,1年时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能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前提下能够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轻置换后疼痛,置换后早期功能恢复快,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疼痛及骨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9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行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对照组(39例,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骨代谢骨代谢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具体的出血量、术后具体的引流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Harri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Harris评分方面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PINP、FGF、BGP、PICP、B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RACP-5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5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外侧入路,前者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更加显著显著,不仅能提高其髋关节功能,改善骨代谢状态,缓解疼痛程度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378-5379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选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选取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常规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恢复时间早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外侧切口与后外侧切口半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外侧组(n=52)和后外侧组(n=61)。前外侧组行前外侧切口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行后侧切口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并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外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均较后外侧组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前外侧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6.64±3.42)分明显高于后外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74.34±2.31)(P0.05);但术后3个月前外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91.23±1.13)分与后外侧组(90.15±1.12)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外侧组手术优良率为88.46%(46/52)明显高于后外侧组72.13%(44/61)(P0.05);后外侧组术后1w出现脱位,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外侧切口半髋关节置术与后外侧切口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用全程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期间我 院收治的 60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 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QOL 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以及手术指标(手 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 QOL 评分、Harris 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 察组的 QOL 评分、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比 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中采取全 程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切口方法。比较观察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第1次持拐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护理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第1次持拐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较轻(P〈O.05)。结论认为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具有创伤小、引流量少、术后疼痛轻、愈合快、住院时阃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