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肉瘤源流考     
肉瘤是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肉瘤病机的论述,其病名首见于《针灸甲乙经》。肉瘤病位在脾,其病因病机包括卫阳不足、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湿痰内生,情绪内伤、郁结伤脾,气血不和、阳明郁火。肉瘤治疗方法可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内治法包括益气健脾和攻补兼施;外治法有针灸、手术和其他外治法。妄用针刺、破溃和随意攻伐均为肉瘤治疗禁忌。  相似文献   

2.
颤证源流考     
颤证是指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颤证病名首见于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唐宋以前,有关颤证症状、病机的论述散见于各医家著作之中,并未归纳为一种疾病。唐宋时期,治疗颤证的方药较为丰富,为后世研究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医家对颤证进行系统整理,从而形成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3.
4.
胎黄源流考     
胎黄作为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大多数可自愈,然而其危重症危及生命,其防治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载胎疸,后世医家总结本病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病因病机有胎孕湿热,寒湿困脾,肝郁血瘀及胆汁外溢等。宋元明清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知不断完善,以利湿退黄为基本法则,提出多种辨治方法:清热利湿退黄法、温中化湿退黄法、化瘀消积退黄法等。祖国医学对本病辨治已有丰富经验,现将历代重要医籍中胎黄病的相关病症论述进行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痰饮病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痰饮”虽是统为一名,但实有痰病、饮病之异。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发现,痰饮的内涵在一定历史时期与痰病存在着混淆和交织.故而理清痰饮的内涵及沿革.对于痰饮病的研究极有意义。通过文献考证对痰饮病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四个方面进行源流探讨。  相似文献   

6.
阴痒源流考     
阴痒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较为常见,历代文献论述颇丰.文章通过对阴痒古代文献的梳理,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入手,考查其学术脉络及规律,对现在临床认识和诊治阴痒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月经过多之名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称“月水来过多”。金代刘完素《黃帝素问宣明论方》首次将“月水过多”作为病名单独列出。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将月经过多病机分为血热、痰多、血虚,奠定了该病辨证论治的基础。月经过多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气虚不摄、血虚不固、血热妄行、虚寒不摄、情志内伤、痰湿阻滞,治法以益气摄血、补血养阴、滋阴凉血、温经止血、疏肝健脾、化痰祛湿为主。  相似文献   

8.
“白癜风”这一病名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晋隋时期,命名为“白癜风”“白癞”“龙舐”“白定”“白癜”。唐宋金元时期 ,出现“白癜风”“癜风”“白驳”等称谓,并趋于固定。明清时期,除沿用上述名称外,又出现“白驳疯”“白癜疯”“白驳风”“白屑风”等相关病名 ;历代医家认为白癜风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六淫侵袭、气血失和、脏腑虚弱;治法以疏风活络、行气活血、益气扶正为主,另有关于外治法、灸法、食疗法应用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口疮源流考     
“口疮”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认为其病因病机多责之于“火”,可分为外感风热、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脾胃虚弱、阳虚火浮等证型,论治以疏风泄热、清心泻脾、滋阴降火、温补脾胃、补肾敛火为主。  相似文献   

10.
疫病源流考     
中医疫病学是历代中医药学家与疫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以后,中医全程、深度介入治疗,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从疫病病名、病因病机、治疗三方面进行源流考证,对发挥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月经后期为妇科常见疾病,症见月经周期延期7d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持续2个周期以上者.历代医家对妇科疾病的研究不外乎经、带、胎、产,其中月经病可起于女子二七之龄,至七七天癸竭方止.故文章通过查阅历代相关书籍文献,按历史脉络梳理月经后期病名,并讨论历代医家关于月经后期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法治则的认识,以期对现代月经...  相似文献   

12.
从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三方面对历节病的源流进行考证。该病是在机体肝肾、阴阳、气血亏虚的基础上,由风、寒、暑、湿、热、痰、毒、瘀等病邪引起。同时对历节病的辨证施治进行剖析,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酒渣鼻亦名“酒齄鼻”“酒皶鼻”“赤鼻”等,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已载有“皶”“鼻先赤”之相关论述,“酒齄”之名,首见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后至隋唐,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立“鼻候”“酒齄候”,阐明其病因病机及病证特点,宋代以降,诸医家在此基础上继承发展,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载有“酒渣”之论,迨至明清,形成较为完善的...  相似文献   

14.
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疗3方面对内伤发热的源流进行考证,追溯内伤发热的病名沿革,探析不同时期对内伤发热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的认识,以期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痴呆,最早出现于唐代孙思邈所编集的《华佗神医秘传·华佗治痴呆神方》中。明清及以前,“痴呆”多作为癫、狂、痫的症状描述。至明清时,始有“痴呆”专论。历代医家对于痴呆病病因的认识,多责之于“虚”“痰”“瘀”三方面。痴呆病常虚实夹杂,病位在脑髓,尤以肾虚为本,同时,与其他脏的功能关系密切。其论治以培补五脏、活血化瘀、化痰开窍、调畅情志为主。  相似文献   

16.
产后汗证多为妇女产后体虚血伤而发之,为妇女产后常见疾病.常有自汗、盗汗之分,或涔涔汗出,持续不止,动则益甚,或寐则通身汗出,醒则汗止,更甚者大汗淋漓、亡阳脱汗,故不可不察.文章通过查阅历代相关书籍文献,按历史脉络梳理产后汗证病名,并讨论历代医家关于产后汗证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法治则的认识,以期对现代产后汗证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经水少”之名首见于晋代王叔和《脉经》。唐代以前,诸医家多将其归于“月经不调”之范畴,名为“月水乍多乍少”。宋代以降,历代医籍对月经过少之认识日以益善。明清时期,形成较为系统的辨治体系。纵观历代古籍,其病因病机分“虚”“实”两方面,分别为肾精亏虚、血虚、亡失津液、脾胃虚弱、寒凝血瘀、痰湿阻络、肝郁气滞;治法以滋肾益肾、滋阴补血、补脾益胃、温经活血、祛湿化痰、疏肝行气或针灸疗法为主。  相似文献   

18.
血证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3个方面对血证的源流进行考证.分列历代对于各种出血表现的不同命名,总结了历代医家对血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血证的治则治法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淋证源流考     
中医学对淋证的认识历史悠久,论载丰富。淋证多分为石淋、热淋、劳淋、膏淋、气淋和血淋6种。其病因可归纳为外感内伤两方面,湿热蕴结、脾肾亏虚、气血郁结为其主要病机。治疗淋证方法包括祛除湿热法、补脾益肾法、调和气血法等。  相似文献   

20.
遗精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三方面对遗精的源流进行考证。分列历代医家对遗精的不同命名,总结历代医家对遗精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遗精病的治则治法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