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某院治疗的10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直肠前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用于直肠癌治疗中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肛肠动力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吻合术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某院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62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吻合术,对照组采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吻合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能缩短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同明  朱士红 《大医生》2023,(22):19-21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经肛门拖出吻合保肛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肥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术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腹腔镜经肛门拖出吻合保肛手术的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随访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肛肠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观察组肛管静息压(AS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直肠最大耐受量(MTV)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腹腔镜经肛门拖出吻合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效果明显,具有更少的术中出血量,更短的术式时间,且对患者的肛肠功能影响较小,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升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可推行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求直肠癌患者采用超低位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某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4例,将其按盲抽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开腹直肠前切除手术,观察组行超低位经括约肌间切除术,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肛门功能及肛肠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Wexner评分较对照组低,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收缩压(AMSP)及直肠最大容量(RMTV)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减轻患者机体创伤,对肛肠动力学影响较小,利于肛门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张欣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2113-21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与完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保肛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完全腹腔镜保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保肛率等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小时腹腔引流管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利于患者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318-1319
3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进行治疗,开腹组选择开腹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排便困难、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治疗效果.且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直肠全系膜切除( TME)联合双吻合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将1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TME术联合结肠造瘘治疗,观察组采用TME术联合双吻合器治疗。比较两组观察指标,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6~30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ME术联合双吻合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能达到TME的治疗原则,能与造瘘取得一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肛肠科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42例;分别采用开腹TME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及腹腔镜TME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减少(P均<0.05),但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除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明显降低(9.5%vs31.0%,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腹腔镜TME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能够减少术中创伤,缩短病程,且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大部直肠周围系膜切除(MCME),低位/超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下段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按TME原则,用双钉合技术(DST),在腹腔镜下对20例下段直肠癌患者实施TME,DST低位/超低位吻合术,结果 2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40分钟-320分钟,平均185分钟;术中出血5-80ml,平均25ml;术后1-2天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住院时间5-14天,平均9天,术后止痛剂应用7例。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TME/MCME,低位/超低位/结-肛吻合术治疗下段直肠癌,创伤小,保肛率高,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是一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目的:探索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与低位/超低位结直肠吻合保肛门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与优缺点,方法:按开放手术的TME切除原则,应用双钉合技术,在腹腔镜下对12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3-10cm的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实施了TME与低位/超低位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1例切除部分受侵犯的阴道后壁,1例同时行了结肠J型贮袋直肠吻合术。结果1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90(160-230)min,术中出血20(10-100)ml,术后1-2d恢复胃肠功能并进食流质,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10(6-18)d,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TME与低位/超低位结直肠吻合保肛术治疗下段直肠癌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楚,出血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中腹腔镜经肛门改良Soave术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Soave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肛肠压力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肛门功能(Krickenbeck)与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评分,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IL-6、CRP水平均升高(P<0.05),但研究组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Krickenbeck量表、PedsQL4.0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收治的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行Miles术)、观察组(n=43,接受Dixon术)。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排尿功能、性功能、肛门直肠功能测压、肛门直肠功能评分、生活质量[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短/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排尿功能分级、勃起功能评分、射精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下降值高于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0个月肛门直肠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而PAC-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随访结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Miles术与Dixon术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均有一定疗效,尤其是Dixon术在保留患者排尿功能、性功能、肛门直肠功能方面更有优势,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两种入路腹腔镜下低位直肠腺癌远端直肠离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直肠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经闭孔神经前入路远端直肠离断的直肠癌根治术,B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拔出导尿管时间短于B组(P < 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P < 0.05)。A组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为Ⅰ级的多于B组,术后肛门功能(Kirwan分级)优于B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经闭孔神经前入路远端直肠离断的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腺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促进胃肠动力,保留肛门功能,减轻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与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对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浚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8例,均采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54例采用Dixon手术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Dixon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比较2组临床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排便困难、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肛门功能优良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临床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 d的IL-6水平上升幅度明显减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优良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iles手术比较,腹腔镜下Dixon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总体效果明显,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术后并发症较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1例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开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4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肛门排便功能(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173.43±7.56)d]、术中出血量[(113.73±6.58)ml]、住院时间[(9.57±0.9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1例吻口漏;对照组出现1例吻口漏,1例吻合口出血,两组患者均无死亡,两组近期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无瘤局部复发情况,对照组2例(复发率5%);两组肛门均保存了控制排便功能,观察组在术后2周后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21,P=0.000);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每天排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41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10例和对照组20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辅助下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或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等,采用肛门失禁评分系统(wexner incontinence score,WIS)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肛门功能、肛门控便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肠管切除长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W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3、7d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612,P=0.434)。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对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00例,患者肿瘤远侧缘距肛缘距离≤5cm为低位组,肿瘤远侧缘距肛缘距离5~10 cm为中位组,低位组、中位组患者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低位前切除术,采用Hida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进行评分,观察患者排便情况,采用肛门直肠功能压力检测仪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术后低位组患者每日出现便失控、每周出现便失控、排气失控、排液性便失控、排固性便失控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位组,中位组中偶尔便失控、排便功能正常发生率高于低位组,低位组患者排便功能较中位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时,低位组患者的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较中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位组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力下降等均显著高于低位组,低位组患者肛门直肠测压较中位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肛门直肠功能障碍较中位直肠癌患者显著,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时,应全面评估患者肛门直肠功能,争取保留患者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所行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行腹腔镜辅助保肛术;对照组40例,行开腹保肛术。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治疗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8.9±37.2)min、术后住院时间(5.3±1.1)d及肛门排气时间(1.9±0.7)d均明显缩短,出血量(57.1±20.2)mL明显减少,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3.4±0.8)个明显增多(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其中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2. 5%)明显减低,而两组患者在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排便困难及肛门功能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相比,腹腔镜辅助保肛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出血少及安全性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12-4413
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收集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肛肠科2014年6月~2015年12月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率。腔镜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治疗组,但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行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8—2007—08在武汉协和医院接受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手术治疗的3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经腹-会阴联合途径行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且临床病理资料相匹配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术式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ICU治疗时间缩短(均为P〈0.05),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8个月时,30例患者肛管直肠测压各项指标均趋于正常。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30)和10.0%(3/30),5年总体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6%和5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性高、根治效果与对照组相当、预后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