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粉扣  徐秀华  陈海林  王全权 《中国中医急症》2011,(9):1528+1548-1528,154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超短波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结合超短波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治疗组与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扶他林乳胶剂外用对照组;均治疗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改善TXA2、血小板聚集率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结合超短波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穴位注射配合TDP并用治疗项背肌筋膜炎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背肌筋膜炎是肌肉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等多种病理改变的慢性疼痛性病症。发病原因与局部外伤、劳损和遭受风寒侵袭等诸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多主张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因病程较长,病理改变较复杂,因而许多病例不易根治。笔者运用穴位注射结合TDP治疗项背肌筋膜炎6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治疗背肌筋膜炎3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局部穴位注射治疗组35例和针灸常规治疗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局部穴位注射当归、维生素B12注射液为主;对照组采用针刺+TDP照射+拔罐为主。结果:两组显效率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局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熊晓山 《四川中医》1997,15(2):50-51
项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软组织疾病,病变多局限在肌肉、筋膜、肌位和韧带等组织,常累及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引起项背部疼痛、强硬、肩颈软弱无力和运动受限。易反复发作,迁延缠绵,难于治疗。自1989年以来,择其重病患者,采用传统穴位挑法,观察治疗项背肌筋膜炎37例,有较好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为便于疗效观察,本组均选择临床病症重,病程较长,有肩颈运动受限,多次用中西药治疗,或针灸理疗未能控制病情,符合项背肌筋膜炎诊断,久治不愈的患者作为观察治疗病例。37例中,男性17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43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臭氧穴位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腰背肌筋膜炎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日常社会生活活动能力及整体健康状态改善情况并评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和SF-36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VAS和SF-36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3例,复发率4.29%,对照组复发12例,复发率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穴位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缓解疼痛,改善日常社会生活活动能力及整体健康状态,且安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拍痧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拍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均治疗2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对照组7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改善方面,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常规推拿比较,穴位拍痧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本病5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58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大72岁,最小21岁;男25例,女33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1a。诊断依据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背肌筋膜炎诊断标准确诊。病人以颈项背酸痛或颈肩放射痛为主症,伴颈项伸屈旋转受限,有明显压痛点。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17例,寒湿凝滞型18例,肝肾亏虚型16例,三型同时兼见者7例。2治疗方法取穴:风池、天柱、风门、肩井、坤柱(第4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颈…  相似文献   

8.
项背肌筋膜炎,又称项背部软组织劳损、项背纤维组织炎或肌肉风湿症等,是中医骨伤推拿科临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是发生在项背部的肌肉、筋膜、肌腱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相似文献   

9.
推拿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背肌筋膜炎,又称项背肌纤维炎、项背部软组织劳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与职业、体质、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长期伏案,颈背部前屈姿势的体力劳动者,由于受力的作用,使肌肉经常处于频繁的活动中而相互磨擦或受到牵拉,天长日久导致局部软组织产生炎性退变或粘连.  相似文献   

10.
自 1996~ 2 0 0 1年 ,作者应用注射疗法配合按摩治疗背肌筋膜炎 5 3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3例 ,男 38例 ,女 15例。年龄 2 9~ 5 8岁。病程 7天~ 2年。因劳累损伤致病 32例 ,感受风寒湿邪发病 14例 ,无明显诱因 7例。单侧 4 1例 ,双侧 12例。肩胛内侧肌肉可触及局限性硬结 2 8例 ,斜方肌可触及局限性硬结 7例 ,冈上肌、冈下肌可触及硬结 18例。2 治疗方法2 .1 注射疗法 ①药物组成 :2 %利多卡因 5ml、VitB110 0mg、VitB12 5 0 0 μg、6 5 4 2 5mg、地塞米松 5mg。②操作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 ,医者…  相似文献   

11.
傍针刺加电法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晶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742-1743
目的:观察傍针刺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65例背肌筋膜炎患者为样本,随机分配到傍针刺法治疗组和普通电针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为10天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包括不足10天痊愈者),观察以上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傍针刺法治疗组与普通针刺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愈率为85.7%,对照组显愈率为77.3%,两组显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背肌筋膜炎傍针刺法的疗效优于普通电针法。  相似文献   

12.
周智恩  卢萍  姚娟  杨梁 《新中医》2022,54(19):116-12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电针治疗脓毒症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108例脓毒症休克阳气暴脱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4例。2组均予以脓毒症休克现代医学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联合电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 h、12 h、24 h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乳酸清除率及尿量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7 d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受损器官数目的变化,观察2组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早期目标指导性复苏治疗(EGDT)达标时间、重症医学(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组各时间点MAP、CVP、ScVO2、乳酸清除率、尿量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2组各时间点乳酸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时间点的MAP、CVP、ScVO2、乳酸清除率、尿量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乳酸指标值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排刺配合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排刺加走罐)和对照组(普通针刺),每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排刺配合走罐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疼痛程度及肩手综合征评价量表(S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针刺组39例。2组均采用药物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进行康复锻炼,针刺组在康复锻炼同时加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功能、疼痛程度及SHSS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81.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治疗后2组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评分升高(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SHS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针刺组治疗后FMA评分较高(P<0.05),VAS、SHSS评分较低(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锻炼可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双  张红瑾  宋蓓 《新中医》2020,52(8):152-155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穴位注射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0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2组均严格控制血糖,予甲钴胺注射液、硫辛酸胶囊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谷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评定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和瘀血阻络证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四肢疼痛、感觉减退、肢软麻木、四肢发凉4项症状评分与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4项主要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TCSS症状、反射、感觉试验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谷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可有效改善DPN的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徐庆丽  燕巍  李志刚  闫淑芬 《新中医》2021,53(20):83-87
目的:观察妇康丸、耳穴贴压联合电针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4 例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A 组、对照B 组,每组68 例。3 组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A 组予以妇康丸治疗,对照B 组给予耳穴贴压及电针治疗,研究组予以妇康丸联合耳穴贴压、电针治疗,3 组均治疗4 d。比较3 组临床疗效,恶露异常、腹痛、子宫压痛改善时间,子宫三径(长径、横径、前后径) 及子宫三径之和;比较3 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性激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 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A 组、对照B 组的83.82%和79.41%(P<0.05)。研究组恶露异常、腹痛、子宫压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A 组、对照B 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A 组、对照B 组(P<0.05);研究组子宫长径、横径、前后径及三径之和均小于对照A 组、对照B 组(P<0.05),对照A 组子宫长径、横径、前后径及三径之和均小于对照B 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O、NOS、孕酮(P) 水平均低于对照A 组、对照B 组(P<0.05),血清雌二醇(E2)水平高于对照A 组、对照B 组(P<0.05);对照A 组血清NO、NOS、P 水平均低于对照B 组(P<0.05),血清E2 水平高于对照B 组(P<0.05)。结论:妇康丸、耳穴贴压联合电针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性激素水平,下调血清NO、NOS 水平,促进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17.
穴位注射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璟玮  陈卓伟  郑泳霞 《新中医》2020,52(3):140-14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尿潴留(PU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9例PU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3例、肌注组74例和针刺组72例。3组患者均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穴位注射治疗,肌注组和针刺组分别接受相应治疗。治疗后对比3组疗效,记录患者首次自行排尿时间和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肌注组和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短于肌注组和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肌注组和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PUR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维  宋燕燕  张文婧  赵春雷 《新中医》2023,55(11):123-128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通络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通络法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91.00%(P<0.05)。治疗后,2组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SM-1)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γ-GGT、 AGEs、 HMGB1、 vWF、 ESM-1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脂氧素A4 (LXA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氨基丁酸(γ-GABA)、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LXA4、SOD、γ-GABA、NGF、PD-ECGF含量高...  相似文献   

19.
微针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堃  杨艺  濮晓霞  唐建锋  余文明 《新中医》2022,54(5):210-213
目的:观察微针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针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当归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电针联合当归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天麻素针和西比灵胶囊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以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8.33%、86.67%,治疗前后VA、BA的Vm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率低。结论:电针联合当归注射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