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经临床确诊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发病时间将血栓分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回声、栓塞程度、彩色血流充盈情况等。结果 65例患者72条患肢中,左下肢血栓41条共计105个部位,右下肢血栓31条共计79个部位。急性期血栓共40例(45条),亚急性期血栓26例(27条),其中1例患者右侧胭静脉急性血栓,合并左侧股总静脉亚急性血栓。急性期血栓呈低回声,病变静脉管径明显增宽,探头加压血管不能压瘪,彩色多普勒显示阻塞处血流充盈缺损;亚急性血栓可呈强回声、等回声、偏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管径粗细不均,管壁增厚粗糙、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栓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结论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阻塞部位、程度及局部血流情况可做出及时诊断,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监测重症患者深静脉穿刺置管前后管腔内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凝血功能正常的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7例,术前抽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置管>48h者在抽血复查CRP、D-Dimer、PLT、PT、APTT、FIB、TT且病情允许情况下,行B超检查监测深静脉穿刺管内管外是否有血栓形成,并取样送病理检查。评价超声检查在监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管腔内血栓的价值。结果 7例患者静脉穿刺置管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超声检查见导管内血栓形成,经病理检查支持B超诊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监测深静脉导管内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二聚体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患者148例,共183条上肢静脉,置入PICC的上肢静脉进行定期检查。于置入PICC前行超声及D-二聚体检测,置入PICC后每周进行D-二聚体检测,每2周进行超声检查,如上肢出现浮肿、疼痛等症状或D-二聚体值大于标准值500μg/L,即行超声检查。结果 148例患者183条上肢静脉中,32条(17.5%)被临床确诊为血栓,均被超声检出。置入PICC后发生血栓的患者D-二聚体显著高于未发生血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2±717)μg/L vs(423±420)μg/L,P<0.01]。结论 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发生血栓的概率较高,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二聚体检测对静脉血栓的早期发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携带中心静脉导管( PICC)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乳腺癌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临床诊治情况。结果患者PICC管总置管时间为14416 d,中位置管时间为90.5 d,最长210 d。4例在PICC置管后36~120 d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6%。临床表现为置管侧上肢酸软不适、胀痛、水肿等,均经血管彩超确诊。给予尿激酶静脉输入、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肠溶阿司匹林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7~21 d后均治愈。结论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少数病例可能出现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发现并及时诊治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共收治创伤性下肢深静脉栓塞 19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7例 ;年龄 18~ 62岁。病变位于左下肢 15例 ,右下肢 4例。车祸伤 14例 ,摔伤 1例 ,机器挤压伤 4例。患肢表现为疼痛、淤血、浅静脉扩张 ,严重肿胀。多普勒超声检查示髂股静脉部位血管显著增宽 ,管壁规整、清晰 ,血栓呈均匀低回声 ,管腔完全堵塞。下肢静脉造影显示整个深静脉腔内充盈缺损。 19例均经健侧大隐静脉置管阻断下腔静脉 ,经患侧股静脉用 Fogarty水囊取栓导管取出近侧血栓 ,挤压法取出远侧血栓 ,冲洗血管见…  相似文献   

6.
总结3CG心电定位联合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隧道式PICC置管在肿瘤科1例头颈部肿瘤老年患者的应用经验。笔者收治了1例双上肢及下肢重度水肿,呼吸困难,无法平卧,营养状况差的患者。患者无法在上肢或下肢行PICC置管,因此采取3CG心电定位联合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行隧道式PICC置管术。患者成功置入PICC导管,穿刺时间为42分钟,X线摄片显示导管到达上腔静脉,置管患者无并发症的发生。应用3CG心电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从颈内静脉行隧道式PICC置管,可有效解决无法从四肢血管进行PICC置管患者的静脉治疗难题,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为疑难危重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输液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盲穿中心静脉置管(PICC)24小时内床旁超声检查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的效果.方法 491例NICU患儿均盲穿置入PICC导管,其中经上腔静脉入路置入导管93例、经下腔静脉入路置入导管398例.置管24 h内分别采用床旁超声、床旁X线检查观察患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判断置入PIC...  相似文献   

8.
李传刚  吴凤林  李颖嘉  孙爱民  何美蓉 《山东医药》2011,51(48):98-99,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腓静脉及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高度疑似腓静脉及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48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腓静脉血栓24例,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17例,二者均有血栓11例,磁共振血管成像发现腓静脉血栓25例,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19例,二者均有血栓1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小腿静脉血栓的诊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腓静脉及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观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潘唐远  潘承琼  杨小玲 《内科》2010,5(1):89-90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心包腔置管引流可行性。方法局麻下在剑突和肋弓缘夹角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30例。结果30例均置管成功,心包填塞症状完全缓解。除1例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外,其余29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心包腔置管引流可避免心包积液传统穿刺抽液法损伤和痛苦大、局部感染、出血多等不良后果,尤其心包大量积液病人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远离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对比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内径扩张、内膜增厚毛糙、血管压缩性差、管腔回声不清、静脉瓣功能异常,血流速度减低及侧支循环建立的超声检测结果。结果 120例患者中显示138条患肢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单侧85.00%,双侧15.00%。左侧71.74%,右侧28.26%。股静脉血栓比率最高,达到31.88%,骼静脉比率最低,为5.07%。治疗后,患者在内径扩张、内膜增厚毛糙、血管压缩性差、管腔回声不清、静脉瓣功能异常,血流速度减低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均有所改善(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在综合治疗中具有评估价值,且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郑巍 《山东医药》2007,47(25):62-63
对81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结果二者均可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症的阳性改变。二维超声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不规则增厚,局部强回声斑,并向血管腔内突起,血管腔内径不规则狭窄,病变段血管腔内充填实性光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血管腔内无血流信号。认为双功能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PH)的声像图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对IPH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IPH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肝脏表面、内部回声、脾脏大小及肝内外门静脉系统等。结果25例患者中,25例均见门静脉肝内分支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管腔狭窄甚至闭塞,15例实质回声增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2例,门静脉系统血栓5例,均为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5例伴有胆道系统的异常。结论临床上不明原因的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均应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内门静脉分支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的特征性改变及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可提示IPH。  相似文献   

13.
不同静脉置管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与PI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化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行股静脉置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血栓的情况及溶栓方法、效果。结果行股静脉置管化疗182次,发生股静脉血栓9例,右侧7例,左侧2例,置管化疗血栓发生率4.90%。临床表现为置管同侧下肢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B超显示血流阻断。9例血栓形成后立即行溶栓治疗,其中2例行下腔静脉滤网放置。9例经溶栓、抗凝治疗后血管均通畅,下肢肿胀、疼痛减轻,复查血管B超显示血流通畅。结论肺癌行股静脉置管化疗存在一定血栓发生率,及时行溶栓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在危重早产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早产患儿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儿在出生当天给予PICC穿刺置管治疗;观察组患儿出生后即刻给予脐静脉置管治疗,10 d后拔除改用PICC穿刺置管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静脉穿刺次数、每次穿刺所需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时药液外渗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静脉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每次穿刺所需时间与住院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时药液外渗发生率(40. 0%)低于对照组(9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危重早产儿中联合使用脐静脉置管与PICC穿刺置管进行治疗,可显著减少住院治疗期间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降低药液外渗发生率以及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PA)在老年化疗患者对比治疗中的安全性与依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该院老年化疗患者的资料,其中IVPA组43例、PICC组52例,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管道维护、生活质量等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IVPA组与PICC组相比,血栓形成、导管阻塞、护理贴膜引起的皮炎、静脉炎、局部肿胀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导管维护费用更少、维护时间更短,不按时维护、重新调管、意外拔管、再次置管等的发生率较低(均P0.05)。结论 IVPA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在导管维护依从性良好,可作为老年化疗患者首选。  相似文献   

17.
PICC留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周中心静血置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种操作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但在PICC留置过程中,护理不当极易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导管阻塞等,甚至导致留置管失败.因此,加强PICC留置管的护理,成为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所在.现就168例PICC留置管的护理情况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郑巍 《山东医药》2008,48(31):50-51
回顾性地分析21例下肢动脉硬化性栓塞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图像改变.结果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呈强回声斑,并向血管腔内突起,血管腔内径呈不规则狭窄,病变段血管腔内可见实性低回声光团充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管腔内无血流信号;多层螺旋CTA显示病变段血管区域无对比剂,同时显示侧支动脉的走行及起始部位.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层螺旋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导管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感染、血栓形成提供科学合理的实施依据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行PICC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基础疾病、发病诱因),记录患者PICC置管现状及PICC管理情况(PICC置管时间、留置天数、管道护理次数、肝素使用频次、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时间、血栓处理方式、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的病原菌类型、抗生素使用情况、腹腔感染情况、多器官功能受损情况),对PICC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PICC相关感染患者共10例,细菌检出7株,革兰氏阳性菌5株,革兰氏阴性菌2株,真菌检出1株。发生血栓形成的患者共5例,导管血栓形成有效预防的51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感染呈高龄化趋势,住院天数越长、基础疾病越多、伴发器官功能状态越差,感染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38例心包积液病人均应用Seldinger法从剑突下穿刺,将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引流.结果 38例均穿刺成功,引流管留置时间3 d~21 d,平均5.7 d,引流积液量300 mL~3 200 mL,平均634 mL,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可用于治疗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