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家猪房室结组织学观察和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家猪房室结的组织学和细胞特征 ,为探讨房室结的传导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利用家猪含房室结组织块的连续切片 ,光镜观测和图像分析。结果 :家猪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口前方 ,大小为7.0 2× 2 .65× 1 .2 9mm3,形态前后径略长的铁饼形 ,传导细胞分两类 :(1 )心肌样细胞 ,此类细胞多位于结上部和前部 ;(2 )典型的移行细胞 ,这种细胞多位于结的后部和下部。图像分析表明 :心肌样细胞 >一般心肌细胞 >T细胞。有 2例的房室结左前方存在副房室结。结论 :家猪房室结的位置比其它哺乳动物低 ;结上部和前部细胞主要为心肌样细胞 ,典型的P细胞少见 ,纤维细胞明显多于传导细胞  相似文献   

2.
人心房室结和房室束的光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13例人心标本房室结和房室束的形态及位置,作了连续切片观察。1.房室结为一扁长形结构,其横切面呈右侧微凸的三角形,有时切面呈梭形或半卵圆形。成人房室结大小为3.5×3.3×1.1 mm~3。有5例房室结表面的右心房心内膜隆起。2.房室结位于二尖瓣与三尖瓣附着缘之间的房室隔内,成人房室结距冠状窦口1.8~5.8 mm,距右心房心内膜0.3~0.7 mm,距三尖瓣隔侧瓣上缘3.3~7.5 mm。结左侧紧贴中心纤维体。3.房室结可分为浅、深两部,浅部纤维纵行止于结的下端。1例深部又分为上、下两部。在结表面右心房心内膜隆起的标本上,结右侧的心房肌覆盖层止于心内膜。结的上缘、右侧面及后缘与房肌相连。4.成人房室束长5.7~7.9 mm,直径1.1~1.5 mm。房室束前部有7例在肌性室间隔顶部;3例在肌性室间隔左侧;2例在肌性室间隔肌肉内部。1例经行特殊,由肌性室间隔顶部至其左侧,最后至肌性室间隔内部偏右侧而终止。  相似文献   

3.
山羊房室结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山羊房室结形态学构筑。方法: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山羊房室结位于Koch三角内,有三角形、“胡萝卜形”、椭圆形3种形态,大小约2.18 mm×2.48 mm×0.73 mm。结内有3种传导细胞:起搏细胞(P细胞)、移行细胞(T细胞)、浦肯野细胞,以浦肯野细胞为主。山羊房室结可分为上结区和下结区,以其传导细胞的种类分成3型。结论:山羊房室结的形态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狗心房室结,房室束及其束支的光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志坤  文小军  杨书善  杨文亮  张红旗 《解剖学报》1994,25(2):119-122,T003
在光镜下系统地观察了12只杂种成年狗心的房室结、房室束和左右束支的形态学特征。房室结的大小为3.16mmx2.10mmx0.66mm,表面有0.70mm厚的由心房肌和结缔组织组成的覆盖层。房室结主要由P细胞和T细胞构成。根据细胞的构筑,房室结可分为上结和下结两部分,P细胞主要位于上结内。房室束全长6.56mm,起自房室结,穿中心纤维体形成的软骨管前行。房室结和房室束在光镜下无明显的界限。房室束内有较多的P细胞和Purkinje细胞。其中1例标本在右束支中段见到一P细胞样细胞团,它可能是心室异位搏动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胎儿房室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利用光镜观察了20例胎儿室房结、房室束和左、右束支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化学特征。结果如下:1、胎儿房室结位于三尖瓣隔侧瓣上方,中心纤维体右侧。结石侧有普通心肌组成的覆盖层。房室结可分深浅两部。浅部纤维平行排列,垂直下行,止于结的下端。深部可分为上和下部。深部向后延伸与房间隔肌相连,向前延续为房室束。深部向右深入中心纤维体内形成许多细胞岛。2、房室束横断面大多为三角形,外包有疏松结缔组织鞘。房室束的前部  相似文献   

6.
15例人心房室结和房室束的连续切片观察表明:多数成人房室结细胞排列较致密,结内结缔组织较多,有明显的脂肪浸润;另一例房室结仅由纵行细胞组成的松散样结构.婴幼儿房室结细胞有的排列松散,有的排列致密,易形成细胞岛和Mahaim束,结内结缔组织较少,未见脂肪浸润,法四房室结细胞排列致密.同时,在VAX-11/730主机和S-600图象处理系统下,用Fortran-77编制的软件包,对一例正常婴幼儿的房室结和房室束进行了三维重建,在彩色监视器的屏幕上显示了不同角度的房室结和房室束及其毗邻结构,并用透明法处理显示了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家猪心房室结区血管的来源、分布和构筑特征,为房室结功能异常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用血管铸型技术观察家猪房室结区血管的大体解剖结构;②用墨汁灌注法,取房室结区组织,石蜡包埋连续切片、染色,光镜观察房室结区微血管构筑;③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房室结区血管的亚微结构.结果:①铸型标本显示家猪房室结区的动脉多来源于右冠状动脉U型弯曲、左冠状动脉旋支的分支和结上方的房间隔动脉,彼此吻合丰富,明显多于普通心肌;②家猪房室结区内微血管密度高于普通心肌组织.微血管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多沿细胞长轴走行.③家猪房室结区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有微小的单层细胞膜小区,类似有孔毛细血管.膜区较薄,外为基膜.一个血管切面上存在1-3个膜区,膜区的大小差别很大.结论:家猪房室结区的血供具有多来源性,血管密度比一般心肌大,毛细血管为有孔毛细血管,其通透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家兔房室交界区及其心房传导通路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交界区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0只,分别做房室交界区的额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连续切片,在HE、Masson及磷钨酸苏木素染色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结果:家兔房室结位于房室隔内中心纤维体的右侧,主要由P细胞和T细胞组成,以P细胞为主,其向后形成的延伸部同射频消融慢径的部位吻合,且细胞分布明显较房室结稀疏,内有胶原纤维分隔。同时有四条过渡细胞带分别从心房的不同部位到达房室结及后延伸部,分别称为左房结束、右房结束、后房结束及上房结束。另外,在冠状窦前壁有P细胞成团分布。结论:①房室交界区的概念应当扩大,分布范围从房室隔内中心纤维体的右侧一直向后接近冠状窦口,前部可能为快传导区,后部可能为慢传导区。②房内传导通路确有存在,并且可能参与了房内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形成。③冠状窦是一个重要的结外潜在起搏点,可能与某些房性自律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猴房室结的形态学特征,比较物种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方法取4例广西猕猴房室结区域,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分别用HE染色、Van Gieson染色和间苯二酚品红液染色,光镜观察其房室结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结构。结果猴房室结呈前后长的三角体状。左侧紧贴中心纤维体,右侧有胶原纤维和心房肌覆盖。向前延续为房室束。房室结内存在少量起搏细胞、Purkinje细胞和大量移行细胞。细胞间质内含量有大量胶原纤维和丰富的弹性纤维,两者交织成网。结论广西猕猴房室结的形态较人和其他动物相似,细胞成分较成年人典型,间质内胶原纤维和大量弹力纤维丰富。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电极导管起搏心房和记录希氏束电图,对18例家兔在体条件下心房和房室结的各种不应期进行了测定。当基础周期为186±20毫秒(M±SD)时,心房的相对不应期,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分别为102±5、95±4和77±4毫秒(M±SE);房室结的相对不应期和功能不应期分别为147+4和117±3毫秒(M±SE);心房的相对不应期持续时间为25±3毫秒(M±SE);房室结的相对不应期持续时间不小于51±3毫秒(M±SE)。实验证明:房室结的相对不应期持续时间长于心房的值(P<0.0001),而每一只家兔的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小于心房的功能不应期。作者根据上述数据提出了期前兴奋在心房和房室结的传导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5例人心(成人5例,婴幼儿5例,法四5例)房室结和房室束的连续切片观察和图像分析,表明:15例房室结均位于Koch三角内.与成人相比,婴幼儿房室结位置相对较高,法四房室结位置偏低,其结前部紧靠三尖瓣隔瓣根部.婴幼儿房室束多位子三尖瓣隔瓣附着缘以上的房室肌隔内或室嵴顶部,而法四房室束起始部紧邻三尖瓣隔瓣根部的深面,其余部份可位:室嵴左侧,室缺的后下缘;房室束可直接位于室缺游离缘的心内膜下,或距室缺游离缘(可为肌性或腱性)1.88-2.14mm处.为临床小儿心外科手术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胎儿房室结微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血管铸型结合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了7例胎儿房室结微血管构筑.微动脉反复分支呈树状,行走方式呈波浪形或螺旋形.毛细血管网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纵行为主,以"H"或"Y"形吻合;内层弯曲行走为主,并互相交错吻合.以房室结动脉主干为界,其下方毛细血管密度较大,其上方及前方较小.房室结的上方、前下方和后下方均有微动脉连接毛细血管网.整个结的毛细血管大致可分为结后部上方、下方及前部三个区域.靠毛细血管网外层处可见管径较粗、呈袋状的微静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鼠房室结组织结构和年龄变化。方法:用石蜡切片,HE和Masson染色,光镜观测,用图像分析仪分析房室结区的组织结构特点。结果:小鼠房室结位于中心纤维体前下方,房室隔右侧的心内膜下,主要由P细胞和T细胞构成。3例有副房室结存在。6天鼠,2月鼠和10-12月鼠P细胞的面积分别是124.50,190.00,115.10μm^2;T细胞的面积分别为113.20,136.50和114.80μm^2。胶原占房室结的面积分别是12.85%,25.54%和23.44%。结论:小鼠房室结的P细胞和T细胞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但10-12月期接近6天期大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光镜、荧光显微镜观测猪心传导系统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取新鲜猪心,通过局部解剖学方法明确心传导系统细胞的位置,经Masson染色验证后用心传导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结蛋白作进一步的确认。结果 :猪的窦房结和房室结细胞均呈小而不规则的椭圆形,中间有结动脉穿过;房室束细胞呈长条索状,左、右束支细胞形成分散排列的椭圆形细胞束,左束支细胞呈2~3行规律排列于心内膜下,右束支细胞成团分布;浦肯野细胞呈单行空泡状排列于心内膜下。传导细胞周围均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结蛋白在这些传导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 :经Masson染色明确了猪心的传导系统细胞位置,并且得到了结蛋白的证实,为猪心传导系统的基础研究提供了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房室结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正常成年人房室结的细胞及其构筑。结果 正常成人房室结主要由起搏细胞 (P细胞 )和心肌细胞构成 ,移行细胞较少。P细胞位于心肌细胞之间 ,成群存在。P细胞多为椭圆或柱状 ,细胞核相对较大 ,细胞器较少。移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介于P细胞和心肌细胞之间。心肌细胞较多 ,相互平行排列 ,与P细胞无特化连接。结论 成人房室结的起搏细胞较少 ,普通心肌细胞较多 ,有心肌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房室结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心脏介入治疗和心血管外科提供房室结动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5 5例成人心脏的房室结动脉进行解剖 ,观察其起源 ,测量其外径、长度和到Koch三角边界相关结构的距离。结果 :房室结动脉以 1支多见 (83 .6%) ,2支少见 (16.4%) ,且多起源于右冠状动脉 (87.5 %) ;房室结动脉外径 (1.0± 0 .2 )mm ,主干长 (18.7± 4.3 )mm ;Koch三角中房室结动脉干到冠状窦口的距离为 (4 .6± 2 .1)mm ,到隔瓣附着处的距离为 (5 .2± 2 .1)mm ,其中发自右冠状动脉分支和左冠状动脉旋支的房室结动脉干到冠状窦口的距离分别为 (4 .6± 2 .0 )mm和 (3 .4± 1.7)mm。结论 :房室结动脉在Koch三角内的行程变异较大 ,在心脏介入治疗或心脏外科手术操作时 ,应密切关注Koch三角区 ,减少对房室结动脉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成人房室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56例成人心脏标本和4例心脏切片对人心房室隔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认为房室隔位于右房与左室之间,上界为二尖瓣前瓣环和主动脉后瓣环与右瓣环,下界为三尖瓣隔侧瓣附着缘.前界为室上嵴后缘,后界为冠状窦口.房室隔分为前部与后部,分别与左室流出道和流入道相对应.测量了房室隔的下缘下、前部长和后部长,分别为2.95±0.08,1.62±0.07和1.33±0.07cm;测量后缘宽、中部宽和前部宽,分别为1.61±0.05,1.04±0.04和0.49±0.04cm.描述了各部的组织结构.对房室隔的命名、机能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大鼠房室交界区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大鼠房室交界区各部之间的糖代谢及神经分布的差异。方法:SD大鼠心脏冷冻切片;行糖原,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单胺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结果:(1)糖原:房室结,中心纤维体>房间隔,室间隔;乳酸脱氢酶:中心纤维体>房室结,房间隔,室间隔;琥珀酸脱氢酶,单胺氧化酶:室间隔>房间隔>房室结>中心纤维体;乙酰胆碱酯酶;房室结>>房间隔,室间隔,中心纤维体;(2)乙酰胆碱酯酶在房室束未分叉部光密度比其他部位高,其余染色在房室交界区各部无差异。结论:(1)房室交界区与心肌都具备有氧及无氧\代谢的能力,交界区糖原储备丰富;交界区各部间的代谢无差别;(2)副交感神经在房室束未分叉部的分布较其他部位多。  相似文献   

19.
成人心传导系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进一步观察成人心传导系统的超微结构。方法 对窦房结、房室结采用纵切法 ,分别于其头、体、尾部切取 1mm3 组织各两块 ;房室束分叉部采用横切法切取其分叉部的近、远段组织各两块 ,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窦房结头部或头体交界部见P细胞 3~ 4个环抱成团 ,团内细胞互相广泛连接 ,构成一个电传导装置 ;(2 )窦房结和房室结可见有功能下降的明细胞与代偿性功能增强的暗细胞相并列 ;(3)结细胞退行性变与纤维组织增生并举 ;(4)窦房结的退行性变化从外侧部、尾部开始。结论 推测窦房结的头部和头体交界部可能是窦房结的起搏中心  相似文献   

20.
房室结后延伸部形态学特征及与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房室结双径路,尤其是慢径的解剖学基础。方法:(1)取17例尸检心脏包括房室结在内的房室交界区的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后切片,HE和Masson染色,光镜规察(2)由冠状窦151向房室结方向在心内膜下注射墨汁0.5ml,24h后光镜观察墨汁走向?结果:17例标本均可发现房室结,房室结前向形成房室束(His束),发现47%(8例)有明确向后延伸一左后延伸和彳丁后延伸,35%(6例)仅有右后延伸,1例发现仅有左后延伸,2例未发现有向后延伸。向后延伸南房室结自然延伸而成,其有房室结自然延伸而成,左后延伸朝左行向房间隔,有后延伸行向有,与三尖瓣隔瓣近乎平行,纤维可达冠状窦口附近。结论:房室结后延伸部可能为慢径路,作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射频消融慢径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