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耐药性以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ICU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标本,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PCR法检测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金属β-内酰胺酶(MBL)IMP、VIM、GIM和SPM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并回顾性分析引起IRP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检出6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对亚胺培南敏感20株,耐亚胺培南40株,其中OprD2基因缺失36株,是耐亚胺培南的主要原因。产MBL 4株,Ⅰ类整合子阳性36株。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住院时间>2周、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以及2周内接受过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治疗与IRPA感染有关。结论 ICU IRPA的耐药率维持较高水平,OprD2基因缺失及其产MBL是细菌对亚胺培南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对IRPA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耐药监控体系,控制耐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床控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舟山地区3家三级医院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114例,从其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共计114株,分析菌株耐药特征及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多样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以同期住院的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10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4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其他9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其产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以IMP、VIM基因为主。长时间住院、机械通气、之前使用过亚胺培南及早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结论:舟山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避免长时间住院、早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等可降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骨科感染创面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感染创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和可能机制。方法:检测37株骨科感染创面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及金属β-内酰胺酶的表达情况,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临床情况。结果:37株实验菌株中,15株对亚胺培南敏感,2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其中有17例与ICU或呼吸内科住院有关,耐药株患者中APACHEⅡ评分达12以上占45.5%,平均住院时间(26.9±7.5)d,2周内有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使用史者45.5%(10/22);敏感株患者中APACHEⅡ评分〉12者6.7%,平均住院时间(13.5±6.6)d,2周内有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使用史者0%(0/15)。OprD2相对含量耐亚胺培南菌株组为(2.65±0.54)%,明显低于亚胺培南敏感菌株组的(5.38±0.81)%(P〈0.01)。37株实验菌株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5株(13.5%),并均在耐亚胺培南菌株组中。结论:他科输入、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骨科感染创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能耐药的主要原因,而OprD2的含量减少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骨科感染创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能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的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及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某三甲教学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所有使用替加环素患者的病例资料,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作为病例组,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311例,其中,病例组52例,对照组259例。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前患有恶性肿瘤、使用替加环素、气管切开或插管、放置胸腔引流管均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替加环素应用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之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及合理使用替加环素抗菌药物,可避免或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选择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Medline等数据库,查阅有关大环内酯类联用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文献,记录联合使用这两种抗菌药后的活菌数,并与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作比较,纳入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结论:大环内酯类与喹诺酮类抗菌药联用可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胶南市人民医院ICU97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ICU发生的97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观察资料,评估感染高危因素;以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药敏实验监测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药性。结果胶南市人民医院ICU发生的97例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具有多重耐药性,以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的抗菌活性最好。结论 ICU内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临床用药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可能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选择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Medline等数据库,查阅有关大环内酯类联用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文献,记录联合使用这两种抗菌药后的活菌数,并与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作比较,纳入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结论:大环内酯类与喹诺酮类抗菌药联用可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征、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1:4配比分析2012年1月-2017年2月,耐碳青霉烯类与非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预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感染,占59.80%,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48.04%)和神经外科(26.47%);机械通气、手术治疗、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多药联类和入住ICU是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组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有效率仅为59.80%。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形势严峻,预后差;注意呼吸道重症感染的防控、减少不必要侵入诊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减少其感染,提高疗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本院在2008~2010年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用药情况,为临床防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多重耐药菌株检出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调查,用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及调查临床用药的治疗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机械介入操作,鼻饲,感染前住院时间是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因素,机械介入操作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用药以氟喹诺酮类±抗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的方案居多,对于泛耐药株,以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有效率较高。临床用药与药敏结果相符的有效率为88%,与药敏结果不相符的有效率则为50%。2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对于机械介入操作的患者,应警惕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对于多重耐药或泛耐药株的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氟喹诺酮类使用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ICU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7.7~2008.12入住ICU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各类标本,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患者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99株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美洛培南敏感率为96.2%、阿米卡星敏感率为69.6%、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为65.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61.6%、亚胺培南敏感率为57.2%、头孢吡肟敏感率为32.4%、头孢他啶敏感率为28.3%;通过分析发现,住院时间长、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治疗、呼吸衰竭、手术等均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危险因素.结论: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已十分突出,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耐药监控体系,控制耐药的发展及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院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特性特征。方法对12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6株铜绿假单胞菌株中痰液分离率最高,占85株(67.46%);分离菌株中ICU病区所占比率最高,为35.71%;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42.9%),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均为7.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强,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近4年来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的变化。方法 菌株鉴定使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对我院近4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类G和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达90%以上;耐药率上升速度快的是喹诺酮类药物和氨基糖甙类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4年都维持在10%左右。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严重,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强,可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刘俊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89-2491
目的通过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细菌培养结果等,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择160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对菌株进行耐药性实验检查。抗菌药卡包括美洛培南(MEM)、亚胺培南(IMI)、头孢他啶(CAZ)、庆大霉素(GEN)、阿米卡星(AK)、环丙沙星(CIP)、氨曲南(ATM)、左氧氟沙星(LEV)、美洛西林(MEZ)、氯霉素(CMP)、哌拉西彬他唑巴坦(TZP)和头孢哌酮/舒巴坦(SCF)。以亚胺培南(IMI)和头孢他啶(CAZ)为底物,对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进行筛选。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CMP耐药率最高,为93.75%。对MEM耐药率最低,为18.13%。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敏感率为81.88%,显著高于亚胺培南的敏感率6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4.34,均P〈0.05)。美洛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杆菌MIC值≤1μg/mL菌株比例为76.9%,显著高于亚胺培南,MIC值2~4μg/mL菌株比例为23.1%,显著低于亚胺培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5.43、5.43,均P〈0.05)。32株铜绿假单胞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19.4%。以CAZ为底物阳性11例,以IMI为底物阳性21例。结论铜绿假单胞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而对美洛培南敏感性较高,耐药菌株金属β-内酰胺酶表达率高。  相似文献   

14.
11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毅  郑晖  谢文 《医药导报》2007,26(10):1239-1240
[摘要]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现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对116株铜绿假单胞菌做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并对70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测定. 结果 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显示较高耐药,对氨基苷类、喹诺酮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碳青霉烯类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呈高耐和多重耐药,其耐药机制为β-内酰胺酶的产生(ESBLs、AmpC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等可作为治疗其感染的首选用药,亚胺培南可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其混合感染及其高耐菌株.  相似文献   

15.
张祎萍  罗利飞 《海峡药学》2011,23(2):154-156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机制探讨。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标本中培养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75株,从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胞菌素酶(AmpC酶)的产生状况方面来检测其耐药机制。结果 4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34株对亚胺培南敏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酯酶6株(14.6%);检出产ESBLs10株(24.4%),产AmpC酶6株(14.6%),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3株(7.3%)。结论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是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能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裴保方  曹松山  陈海燕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38-138,141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12月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报告单266份,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的抗菌药物为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居前的药物有氯霉素、替卡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噻肟、氨曲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集中在ICU病房(41.73%)、呼吸科(15.79%)、新生儿科(14.66%)。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张莉滟  侯铁英  王嬿  王媚  何启勇 《重庆医药》2009,38(14):1777-1778,1780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药敏情况和其多重耐药菌株的基因多态性,以掌握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调查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7年医院感染的PAE,筛选出耐亚胺培南菌株并分析其临床分布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同时用ERICPCR方法对其多重耐药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耐亚胺培南PAE为75株,主要来自年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其中22株多重耐药株基因分型为10个流行型别。结论医院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广泛,且多重耐药PAE引起的医院感染主要呈散在多克隆流行。是临床PAE感染难以控制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分析48例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全部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见(29%);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100%)特别是应用亚胺培南(87.5%)、机体免疫力降低(75%)、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常用药物中,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结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多发生于有各种基础疾病、应用亚胺培南的患者,而且细菌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9.
刘辉国  刘瑾  熊盛道  徐永健 《医药导报》2006,25(12):1326-1327
目的分析对碳青霉烯耐药或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药耐药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肺炎并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共180例,分为耐碳青霉烯组和非耐碳青霉烯组各90例,分析比较两组菌株对多种抗菌药耐药情况及患者临床状况。结果当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药物出现耐药后,对其他多种抗菌药耐药率均明显上升,且易出现多药耐药。经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的基础病、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高、机械通气、并发2种或2种以上细菌的混合感染以及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前15 d接受氟喹喏酮、第3 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治疗等。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以及分离出致病菌前15 d接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治疗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原因较复杂,可能与宿主基础状态、感染程度和抗菌药的使用有关,而且当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产生耐药时,往往预示着可能对其他多种抗菌药出现耐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内ICU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我院ICU住院确诊的院内感染患者40例,都进行病原菌的分布与5种药物的耐药分析。结果 有15例患者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占37.5%。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庆大霉素和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的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结论院内ICU患者中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比率比较大,其耐药性比较强,要合理根据耐药情况选择药物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