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5):175-17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从2014年1月~12月,共60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采用普通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观察组从2015年1月~2016年8月结束,共80例心跳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抢救平台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实施CPR时间、除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1)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观察组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CPR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除颤时间(1.30±1.33)min、气管插管(2.60±2.61)min、静脉输液时间(125.75±28.50)s明显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心肺复苏抢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于某院治疗的68例患者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抢救,观察组增加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对两组的抢救成功率、GC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后1d、急救后3d、急救后7d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中应用心肺脑复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患死亡率,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6):134-13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即刻实施静脉溶栓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跳骤停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对症支持处理基础上,于心肺复苏成功后静脉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处理,观察组则于心肺复苏同时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处理,余治疗同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生出血相关并发症以及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心包填塞、泌尿系统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颅内出血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再发室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不增加出血发生率,对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信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70-3571
目的:比较萨勃心肺复苏机与标准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护理方法和复苏效果.方法:将150例CP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并进行护理;对照组74例在标准CPR下进行护理,排除就诊时间影响因索后,比较两组在抢救中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萨勃机在CPR中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士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1—12月按常规模式抢救的急诊危重病例89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实施定位抢救后的急诊危重病例94例为观察组,分别采用相应抢救方法,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有效抢救时间观察组(32.8±8.6)分钟,短于对照组的(65.7±14.8)分钟;抢救成功率观察组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位抢救使整个急救流程和医护人员的配置得到了最合理的优化,急救措施得到了快速果断的落实,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时效性、抢救成功率、患者的信任度,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急诊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60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对患者实施院前或院内心肺复苏,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复苏成功组开始复苏时间明显早于复苏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分钟内除颤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8分钟后;肾上腺素使用量与老年心肺复苏成功率无关;院内进行抢救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较高;对所有患者病因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占首位。结论临床影响老年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电击除颤时机、呼吸或心搏骤停发生地点,临床抢救老年心脏骤停患者时需严格掌握心肺复苏抢救技术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加强院前医、护、司三人在心肺复苏中的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和评价急救小组在完成心肺复苏流程中的有效性和意义。方法试验组共选取医生、护士、司机75人,随机分为25个由医、护、司三人组成的急救小组,按照河北省急诊、急救专家组制定的“三人配合成人高级生命支持操作流程”的共识意见进行前期培训;对照组选取医生、护士各25人,随机分为25组,按照“全国急救大赛双人心肺复苏流程”进行培训。利用Laerdal高级心肺复苏训练模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观察并记录抢救过程中胸外按压参数、通气参数及是否能够完成高级生命支持操作。结果 CG组的各项按压参数和通气参数均优于SG组( P <0.05或<0.01),并能完成气管插管和锁骨下静脉注射,按压占复苏的时间提升到SG组的2倍。结论三人协作的团队配合能更好的完成复苏时的基本生命支持,并能完成复苏时急需的高级生命支持操作,更接近《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可以增加复苏成功的几率,在我国猝死患者的抢救中具有可行性、应用性、推广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55例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分为常规组(23例)和优化组(32例),常规组按常规护理流程、化化组按优化护理流程行心肺复苏抢救.对比两组急救效率及心肺复苏效果.结果 优化组急救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心肺复苏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优化护理流程使心肺复苏抢救工作更具有条理性和程序性,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ZOLL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仪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并比较其与人工心肺复苏的不同和优点。方法将在院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纽各30名患者。对观察组患者使用ZOLLAutoPulse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脏复苏,而对照组则采用人工心肺复苏术来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复苏时间、呼吸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和动脉压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ZOLL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仪在复苏患者心肺功能,提高复苏成功率以及减少复苏工作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的人工心肺复苏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心肺复苏在急诊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采用心肺复苏进行抢救治疗的188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88例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成功60例;不同病种及年龄段分布存在差异,越早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就越高。结论早期的心肺复苏抢救可以有效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心肺复苏技术不断提升,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有极大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血宁辅助治疗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院外呼吸心跳骤停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抢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血宁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67.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0%(P〈0.01)。结论舒血宁辅助治疗应用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中,能够有效提高其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绍平  李侠 《中国药房》2010,(8):737-739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在心肺复苏(CPR)中的疗效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48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和对照组338例。对照组采用国际标准进行基础CPR,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1mg·kg-1生脉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分别在10、30、60、120min采静脉血检测CPR成功的患者的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试验组有17例抢救成功,CPR成功率为11.33%;对照组有22例抢救成功,CPR成功率为6.50%。试验组SOD活性升高明显快于对照组,MDA含量降低也快于对照组;2组SOD活性及MD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在CPR中具有较好疗效,能显著增强SOD活性,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施行紧急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9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患者入院后由急诊医护人员立即行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对照组33例患者入院后则由麻醉科医师行常规气管插管(延时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分别为55.56%、52.78%,对照组分别为30.30%、27.27%,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1.67%,对照组为96.97%,两组气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为(2.10±0.65)min,对照组为(4.72±1.20)min,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施行紧急经口腔气管插管的效果显著,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高翔  涂化  任永安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26-26,127
目的探讨2000年与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5月经过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救治的424例心肺复苏患者,按照2000年复苏指南和2005年复苏指南进行分组并对照观察。结果2005年指南指导下心肺复苏成功率(12.28%)较2000年复苏指南指导下(5.10%)有显著提高。结论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的应用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抢救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82例,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成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成功与失败因素。结果成功组急救反应时间较失败组显著缩短(P〈0.05),成功组急救措施优于失败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工作给予重视,建立高效护理协助平台,配备优良先进设备,并注意其生物安全和卫生洁净度,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相应的建议。方法对本院急诊2011年1月~2012年5月108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越大,心肺复苏成功率就越低(P〈0.05);在5min内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成功率明显高于〉5min的患者(P〈0.05);电除颤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未除颤者(P〈0.05);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插管的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未插管者(P〈0.05)。结论早期实施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水平的变化对脑损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本院ICU55例非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抢救后的患者,其中32例自主循环恢复(ROSC),23例经抢救未恢复ROSC。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患者复苏后3h、6h、12h、24h血清NSE的浓度检测。结果心脏骤停患者血清NSE的浓度均高于正常值,且ROSC未恢复组远高于ROSC恢复组(P〈0.05),ROSC恢复组与ROSC未恢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测定血清NSE水平对心肺复苏患者脑损害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血清NSE可作为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方面的治疗优势,分析和探讨临床给予标准西医方案治疗同时加用中医中药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来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5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按照标准西医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物联合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和治疗前相比均有好转,但是观察组的改善程度和对照组相比更占据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时采取中西医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预后,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曹英俊  查贵智 《安徽医药》2014,(12):2373-237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心肌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成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患者3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按常规治疗,治疗组(17例)在常规心肺复苏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静脉推注,每12 h推注1次,5 d为1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72 h患者的血乳酸、心肌肌钙蛋白( cTnI)及B型利钠肽( BNP)水平并计算12、24、72 h患者的血乳酸清除率。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cTnI,治疗后72h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NP高峰(24 h)明显下降(P<0.05)。24、72 h乳酸清除率升高(P<0.05),组织灌注改善,住院天数缩短,病死率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改善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组织灌注、对心肌功能障碍有一定保护作用,对该类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