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DD)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正常妊娠和妊高征孕妇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其血液流变学参数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妊高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妊高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滞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血沉、血浆黏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正常妊娠组与这四项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D二聚体参与了妊高征的发病过程,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升高,并与其血液黏滞度增高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临产孕妇与妊高征孕妇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多项指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院进行分娩的51例临产妊高征孕妇为A组,同期51例正常妊娠临产孕妇为B组,同期51例健康育龄未孕妇女为C组,比较3组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多项指数,同时比较A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的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多项指数均高于B组及C组,B组则高于C组,且A组中重度患者的检测水平高于轻度与中度患者,而中度患者则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正常妊娠临产孕妇与妊高征孕妇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多项指数均存在明显升高的情况,且妊高征孕妇表现更为明显,且受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交化.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156例孕产妇,其中48例为妊高征患者,108例为政党妊娠者,分别测定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妊高征患者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比正常妊娠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查对妊高征患者病情观察非常有  相似文献   

4.
陈咏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07-2908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孕妇检测血脂水平和红细胞压积的意义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0月诊治的妊高征孕妇88例,按照妊高征程度分为轻度组与重度组各44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孕妇42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血脂水平和红细胞压积进行分析。结果妊高征孕妇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重度组与轻度组患者各血脂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胆固醇(TC)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妊高征患者(P〈0.05)。结论血脂水平与红细胞压积与妊高征关系密切,这两指标的检测对妊高征的预防与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妊娠晚期正常孕妇180例及妊高征孕妇48例的血容量、血清蛋白及血清钠等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16例重度妊高征孕妇血容量和红细胞压积以及其中3例治疗前后血容量变化与病情的关系;同时分析了10例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前的血容量及孕妇血容量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结果提示:正常孕妇在25~33孕周血容量仍有上升,以后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117例并发IUGR孕妇和54例正常孕妇的血液流变性,研究孕妇血液流变性与胎儿生长发育及母婴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并发IUGR孕妇血液流变性减退,表现为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增高;与单纯并发IUGR孕妇相比,IUGR与妊高征和/或肝损同时存在时,血液汽变性减退更加显著。血粘度增高而扩容治疗无效(即血液流变性持续减退)的Ⅰ.UGR孕妇肝损和早产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这些母亲所生新生儿并发症增多,出生体重减轻。我们还发现,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亲血液流变性有显著关系,出生体重与孕妇全血比粘度高切、红细胞压积呈负相关,而与孕周呈正相关。我们认为,孕妇血液流变性与胎儿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显著影响着妊高征、IUGR和肝损的发生发展。扩容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液黏度等指标的变化.方法对80例妊高征患者、36例正常妊娠组和40例正常非妊娠组,应用全自动血黏度仪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温氏法测血沉及红细胞压积.结果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非妊娠组,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妊高征组不如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组的全血黏度等指标变化明显.在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上各个实验组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妊高征患者的血液黏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而全血还原黏度(低切)没有升高.  相似文献   

8.
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孕妇妊娠晚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妊高征 (PIH )患者和正常孕妇妊娠晚期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D 370 0S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 5 0例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15 0例正常孕妇以及 15 0例正常非孕妇女 (对照组 )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以及红细胞压积 (Hct)检测。结果 妊高征组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 (P <0 0 5 ) ,而此二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妊高征组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三组间的Hct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患者妊娠晚期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 ,导致血小板减少 ,MPV、PDW明显增加。检测血小板参数能为临床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高征孕妇血脂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妊高征孕妇136例,根据妊高征程度的分级标准,分为重度妊高征组和轻度妊高征组,每组各68例。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6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3组孕妇的血脂水平(指标为:TC、TG、HDL-C、LDL-C、Apo A1、Apo B)和红细胞压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度妊高征组和轻度妊高征组孕妇的血脂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妊高征组孕妇的血脂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妊高征组(P<0.05);重度妊高征组和轻度妊高征组孕妇的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水平升高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其程度可反映妊高征孕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高征孕妇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正常100例妊娠期妇女、100例妊娠期患有高血压患者及100名正常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血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的检测,比较其检测指标。结果: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不同,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在正常妊娠组合正常对照组之间的结果显示无差异,妊高征组的血液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妊娠组,结果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孕妇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的指标,有助于预测妊高征疾病的发生,并且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对妊高征患者的高血压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凤芹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4):154-154,165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对妊高征患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50例妊高征需行剖宫产患,另设非妊高征需行剖宫产患50例作对照组,测定其术前和硬膜外阻滞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值。结果:妊高征患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明显高于非妊高征患,血沉明显低于非妊高征患;妊高征患硬膜外阻滞后,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明显降低,血沉明显增快。结论:硬膜外阻滞可以降低妊高征患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稀释血液,增加血容量,改善妊高征患血液凝滞状态。  相似文献   

12.
史娅萍  吕时铭 《浙江医学》2003,25(4):200-201,211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和未孕妇(未孕组)血清α1-AT、纤维蛋白原(FIB)、全血粘度(WBV)、血浆粘度(PV)和红细胞压积(Hct).结果妊娠期妇女血清α1-AT水平随孕周的增加而降低,而FIB的水平则随孕周增加而增加.重度妊高征孕妇与正常妊娠组孕妇α1-AT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妊高征患者血清α1-AT水平与全血粘度高切比(HsWBV),全血粘度低切比(LsWBV)及Hct呈显著负相关,与PV无相关性.结论血清α1-AT水平可作为妊高征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辅助指标;妊高征与血液粘度关系密切,予抗凝治疗是治疗妊高征高粘血症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1前瞻性观察妊娠12周、24周、36周、产后48h血浆内皮素、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妊高征发病过程中的演变规律。2探讨上述两指标与妊高征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对104例正常初孕妇,在孕12周、24周、36周及产后48h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血沉),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1妊娠结局:104例孕妇中发生妊高征30例(妊高征组),无合并症的正常妊娠妇女74例(正常妊娠组)。2正常妊娠妇女血浆ET水平随孕周增加呈不同程度增长趋势,高峰出现在孕36周前后,产后48h开始明显下降。3妊高征组血浆ET水平在各孕周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尤其孕36周升高水平是正常妊娠组测定值的2倍。4ET与血液流变学水平在妊高征患者中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无明显相关(P>0.05)。5以ET≥78.29pg/L为最佳切点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机率。孕12周时应用该检验值误诊率仅12.16%,半数以上患者可早期发现,到妊娠晚期,占96.97%的正常孕妇ET值均低于该指标之下。结论:内皮素在正常妊娠妇女中,预测妊高征的临床价值较好。最佳切点为ET≥78.29pg/L。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有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孕妇血液粘度的研究指出,妊高征特别是重症型的孕妇,血液粘滞度上升高,红细胞压(Ht)值上升,其血液粘度升高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已出现。正常妊娠时,妊  相似文献   

15.
正常妊娠、妊高征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明春 《广西医学》2007,29(4):505-506
目的 研究正常妊娠、妊高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正常妊娠30例、妊高征60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 妊高征妇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各项指标均比正常妊娠妇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妊高征患者病情观察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测定妊高征患者组和正常妊娠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除血沉及血沉方程K值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差异(P<0.05)。结论妊高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妊娠组有明显变化。妊高征患者在诊治过程中除应做内科、妇科的相关检查外,必须重视做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与妊高征孕妇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正常非孕妇女和正常妊娠孕妇各50例及99例妊高征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及采用挪威NycoCardReaderⅡ型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检测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正常孕妇血浆PT、APTT缩短,Fbg及D-D水平增高;妊高征孕妇血浆PT、APTT明显缩短,Fbg及D-D水平明显增高。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三组间TT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妊高征组中,血浆D-D含量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Ρ<0.01)。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妊高征孕妇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且有血栓形成趋向。产前进行凝血四项与D-D的检测,对指导病情监测和治疗、预防出血及避免DIC发生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HS)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全自动血液流变检测仪对98例妊高征患者与50例正常妊娠妇女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未孕组比较全血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ESR、FIB增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全血低切、全血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ESR、HCT、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增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5).结论常规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PHS患者的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30例妊娠30-42周孕妇血浆内皮素(ET)水平和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t),全血粘度(WBV)及血浆粘度(PV),并动态观察了5例病程较长妊高征患者血浆ET水平。结果显示,妊高征母体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孕妇,且随着病程延长和病情加重而有升高,妊高征组Ht及WBV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而ESR则明显缓慢。两组PV无明显变化,妊高征组血浆ET水平与Ht及WBV呈显著正相关,与ESR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综和征(妊高征)孕妇及正常孕妇肾功能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寻找妊高征孕妇肾功能受损指标.方法:对62例妊高征孕妇及66例正常孕妇入院后测空腹肾功。结果:肾功能显示BUN,UA,CR妊高征组明显增高。结论:肾功能的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