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对我院2000~2004年急救中心诊治的心脏猝死18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杭建明 《临床荟萃》1991,6(10):447-448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时QTc延长的临床意义愈来愈受到重视,但QTc延长对估测AMI时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价值目前仍有争议.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60例AMI的QTc分析,探讨QTc延长与AMI的临床及预后的关系.资料和方法一、对象:本文收集我院1980~1990年住院的AMI患者临床及心电图(ECG)资料,患者均为发病后当日急诊入院,且去除严重电解质紊乱和  相似文献   

6.
心脏猝死发生的预测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已是临床及预防医学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据统计美国年发病率占0.1%,每年约30万人发生SCD。国内每年发病率经临床验证达0.036%~0.128%。因此,预测SCD发生并进行危险性分类已成为有效防治SCD的基础。过去在预测SCD危险的方法上,曾使用过2002年前文献报道的各种方法和指标:从病史、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死亡中的意义。方法 :用末端原位标记 (TU NEL )法、DNA电泳和电镜 3种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和心脏正常的车祸死亡者心肌细胞的凋亡。结果 :TU NEL 法发现 ,猝死者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数 (5 5 7.95± 1 4 4.1 0 )× 1 0 - 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34 .30±2 0 .6 8)× 1 0 - 3(P=0 .0 0 0 0 ) ;心肌细胞凋亡数在冠脉 1支病变者为 (5 0 6 .38± 1 75 .88)× 1 0 - 3<2支病变者为(5 5 4.38± 92 .1 5 )× 1 0 - 3<3支病变者为 (6 6 8.2 5± 1 2 7.1 9)× 1 0 - 3,虽然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 ,但 3组之间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别 (P均 >0 .0 5 ) ;冠脉 2~ 3支病变者梗死区的心肌细胞 DNA电泳可见相差约1 80~ 2 0 0 bp的阶梯片段 ;电镜发现猝死者梗死区内的心肌细胞核膜完整、染色质浓集、电子密度增加的凋亡特征 ,有的则出现核膜破裂、染色质溶解成碎屑的坏死现象。结论 :细胞凋亡在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的心肌细胞死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脏猝死是最危重的急症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因此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证明,β受体阻滞剂通过对儿茶酚胺的作用,可以防止由异常自律性,折返或触发激动引起的心律失常。更重要的是β-阻滞剂可能通过多种综合途径而有效地降低心脏猝死发生率,因而被认为是迄今防治心脏猝死中较为理想的药物。文章重点就β-阻滞剂防治心肌梗塞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β-受体阻滞剂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β-受体阻滞剂对室性心律失常并SCD的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β受体阻滞剂是迄今治疗和预防SCD理想可靠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常见的死亡方式之一,也是最具悲剧性质的死亡形式。多年来,人们一直希望能通过危险分层来找出心脏猝死的高危患者,制定预防策略,进而避免或明显减少心脏猝死患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努力至今仍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0.
汪国贵  刘关键 《华西医学》1991,6(3):306-308
本文对146例AMI后AVB及IVCB34例作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主要为A-SS、Ⅲ度AVB及泵衰竭。心脏阻滞主要发生在前壁和下壁梗塞,但无Q波型梗塞者亦不少见,且下壁梗塞后心脏传导阻滞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12.
心脏猝死是最危重的急症之一,严重威胁着患的生命,因此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证明,β-受体阻滞剂通过对儿茶酚胺的作用,可以防止由异常自律性,折返或触发激动引起的心律失常。更重要的是β-阻滞剂可能通过多种综合途径而有效地降低心脏猝死发生率,周而被认为是迄今防治心脏猝死中较为理想的药物。章重点就β-阻滞剂防治心肌梗塞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β-受体阻滞剂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β-受体阻滞剂对室性心律失常并SCD的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β-受体阻滞剂是迄今治疗和预防SCD理想可靠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人主张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减少卧床时间。早期下床活动。但仍有一部分人对早期下床活动持慎重度度。为此,我们测定了 AMI 病人早期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心率、血压、心律以及临床表现,来观察这些活动对心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就我院1990~1995年随访的37例心肌梗塞后猝死的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猝死时间按1982年我国吉林猝死专题座谈会上定为突然死亡时间不超过6小时为准。本文心梗后是指急性心肌梗塞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出院的患者。出院后至出现猝死的时间28天~6.5年,平均1.6年。1.2性别与年龄:男性29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为3.6:1。年龄47~75岁,平均59.8土5.1岁。1.3诱因:劳累12例(33%);情绪激动5例(13%);睡眠中5例(13%);饱餐及进食中4例(10%);排便3例(8%);8例原因不明(21%)。1.4发生地…  相似文献   

16.
徐双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53-4454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发生心脏猝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以预防猝死的发生。方法将2007—2011年社区服务中心突发心脏猝死病例16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心脏猝死的发生与患者缺乏预防保健知识,就医观念淡薄;缺乏对疾病的认识,锻炼不科学;缺乏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认识;子女不在身边,家庭不重视;家庭经济条件差,过于劳累有关。结论加强社区居民特别是有冠心病史居民的健康宣教,并给予相应干预,预防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17.
心脏肿瘤(Cardiactumors)很少见,它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心脏肿瘤。而原发性心脏肿瘤则极为少见,有资料报导仅为0.0017%~0.28%。转移性心脏肿瘤较原发性心脏肿瘤约多20~25倍,但仍很少见。我院收治1例肺癌心脏多发性转移酷似下壁和右室心肌梗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荨麻疹是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但合并心脏猝死,国内未见报道,笔者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30岁.主因全身皮肤起红皮疹,瘙痒5 d伴胸部憋闷、腹痛及全身疲乏无力入院.5 d前因过度劳累,室内装修后全身皮肤起红皮疹,痒,皮疹消退后不留痕迹,于私人诊所输钙剂及抗组胺治疗,效果欠佳.遂来我院就诊.平素健康,喜爱运动.否认药物过敏史及心脏病史.  相似文献   

19.
20.
王力生  王有国 《临床荟萃》1994,9(13):582-584
心脏猝死(SCD)是指心脏引起的未预料的突然死亡。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采用起病后6小时内死亡为SCD标准,但大多数心脏病学者仍多采用1小时内死。由于SCD目前仍占心血管病死因的首位,已成为当今心脏科研究的一大课题。本文旨在对SCD预防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