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公民从有偿献血、义务献血到无偿献血,思想观念上要发生质的变化。为了做好无偿献血工作,本单位于2000年6月以来在街头设立了流动献血点,采集了6000多份血液。笔者在探索献血者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努力提高对献血者无偿献血行为的预测、引导、激发,使其圆满实现无偿献血。现就有关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引导问题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经过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从1999年9月起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自愿无偿献血完全取代了有偿献血和计划性以单位为主的献血形式。为了进一步确保临床供血的血液质量,迅速建立一支稳定的定期无偿献血者队伍将是今后无偿献血工作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为此,笔者抽查了本站自2005年4月~2006年2月自愿献血者5032人。对所有人进行了详细的献血前咨询,对他们的年龄,职业,献血目的,对献血知识了解途径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就我市献血工作今后如何开展提出几点建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凡是谈起护理工作,人们就自然而然联想到医院临床护士对病人的护理,很少有人想到对健康献血者的护理。但实践证明,对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初次献血的健康公民,实施心理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心理护理已广泛用于临床,并成为一种精细的护理艺术,我们每位医护人员都应充分掌握献血者献血前的心理状态,适时运用心理医学知识解除他们对献血产生的恐惧和顾虑,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愉快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奉献自己的爱心。为使更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笔者特对做好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了解其心理障碍,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克眼。方法对无偿献血者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年龄及个体差异,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因人而异实施心理疏导。结果使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献血,大大减少或避免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对献血者实施心理疏导,可使献血者增强信心,安全献血,提高采血成功率和血液质量,并增加了群众献血的积极性,进而推动无偿献血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10月1日以来,我国的无偿献血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社会各界对此加大了宣传力度,无偿献血正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对于输血工作者来说,如何做好心理支持工作,使其树立科学的献血观念,对促进无偿献血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对具有不同心理特征的无偿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因势利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2006—2009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掌握梅毒在南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情况,为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我们对南昌地区2006-2009年所有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偿献血法》实施以来,我站共采集血液622800ml,全部为无偿献血,其中军队干部、战士献血615000ml,占98.7%,其余7800ml为病人亲属献血及地方人员无偿献血,占总血量的1.3%。由于有偿献血员常多次献血,对静脉穿刺的疼痛有一定的耐受力,而部队的无偿献血者,对献血缺乏认识,对疼痛较为敏感,这就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心理护理不同于临床护理,它是根据人们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负性心理症状,从心理方面给予特定的护理。通过护理者言行举止的影响及针对某个心理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改变人们的负性心理,减轻或消除使其痛苦的心理因素,从而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现就军队初次献血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部队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策略的优化。方法 从本中心输血管理系统中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清学5项检测指标数据,回顾性统计分析在本中心献血的无偿献血者血液血清学检测5项指标的不合格情况(历年的不合格率、军/民献血者不合格比例、ELISA双试剂或单试剂检测输血传播病原体反应性比例等)与核酸检测HBV、HCV、HIV不合格情况。结果 本中心2017年~2020年军人/地方献血者比例为1∶4(25 817/102 067);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总不合格率为3.34%(4 269/127 884),各项指标不合格率依次为ALT>HBsAg>抗-TP>抗-HCV>HIV抗原/抗-HIV>NAT,其中军人献血者相应为3.5%(905/25 817)、ALT>抗-HCV>HBsAg>HIV抗原/抗-HIV>抗-TP>NAT,地方献血者为3.3%(3 367/102 067)、HBsAg>抗-TP>ALT>抗-HCV>HIV抗原/抗-HIV>NAT(P<0.01);4年...  相似文献   

9.
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献血工作已由以往的个体卖血为主彻底转变为无偿献血.这就要求血站工作人员改变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适应无偿献血新形势,树立一切以献血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方便献血者.以耐心、细致、热情的服务做好献血者献血的心理护理工作.使他们能了解一些血液生理及献血方面知识,打消他们的顾虑及恐惧心理,从而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保证献血者及用血者的身体健康,使他们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从而使献血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的意向和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与需要。方法 :对 2 346名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的各种意向选择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 :无偿献血者以有益身体健康、救死扶伤为主要目的 ,主要顾虑是惧怕疼痛、担心感染、怕影响身体、担心周围人议论等 ,不同年龄段献血比例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 ,18~ 2 9岁年龄段组献血最踊跃。结论 :通过加大宣教工作 ,做好不同年龄段献血者的疏导、释疑等工作 ,可进一步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保证临床用血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分析十堰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为制订减少经血传播HCV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十堰地区2013-2017年无偿献血者人群HCV抗体(抗-HCV)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从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测229 460份标本,检测阳性共549份,抗-HCV阳性率为0.24%;不同年龄、职业、学历等方面组间抗-HC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十堰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率较低,但仍需加强健康宣传教育,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提高血液检测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2.
13.
献血工作中的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保证无偿献血制度可持续性发展和临床用血的需要与安全。方法 采用对无偿献血者、有偿献血者和非献血者的心理调查与分析以及献血工作者对献血工作的建议情况进行比较的方法。结果 无偿献血者和有偿献血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献血史等基本构成以及献血的心理状况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别。1000名非献血者中82.4%认为有参加无偿献血的必要,84.3%认为应给予无偿献血者以精神鼓励。528名献血工作者中88.1%认为应增加无偿献血经费投入,86.9%认为应加强宣传力度。结论 应加强《献血法》及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领导层宣传;提高无偿献血者的义务感和光荣感,给予献血者一定的政治荣誉和用血时的方便。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防止由于输血引起的临床疾病传播,卫生部规定了一些血液筛查项目标准,但标准中无血液酒精含量的检测。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我们调查分析了2003年5月到2004年7月威海地区220例献血者血液中酒精含量和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血液质量和无偿献血人群特点的关系,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血液中心的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指标抗-HCV、抗-HIV血液检测结果。结果共调查140 665例献血者,其中男86 179例,占61.27%,女54 486例,占38.73%,年龄范围18~55周岁。血液检测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抗-HCV 5.52‰和抗-HIV 2.34‰。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加强临床科学用血等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的感染情况并评估经EIASA筛查抗-HIV后经血传播感染HIV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2种抗-HIV ELISA试剂对每份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检,2种结果均无反应性判合格,任何1种试剂有反应性标为可疑待定。待定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中心实验室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证。最后用风险评估数学模型法进行输血传播HIV危险度的研究。结果 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251 592人份,确认阳性63份,现患率0.025 0%。在新无偿献血者中现艾滋病患率为0.053 4%(61/114 223),重复无偿献血者中为0.001 5%(2/137 369)。经评估抗-HIV筛选后的阴性血传播HIV的危险度为1/45 872。结论在无偿献血者血液中虽未存在使受血者发生HIV感染的情况,但仍存在传播HIV的残余风险,需进一步采取更为有效地措施,提高血液质量,减少残余风险。  相似文献   

17.
梅毒(syphilis)是在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产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分布在世界各地。临床上将梅毒人工分成三期,通过侵犯皮肤黏膜渗入体内,是一种性质特别严重的传染性疾病[1]。近年来,无偿献血的普及使得梅毒等可凭借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现一个逐年上攀的趋势,所以说在血站供血方面必须加大力度和控制规范,减少疾病的传播。经过几年发展我国献血者体内螺旋体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必须加强对梅毒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坚决禁止血液的经血传播[2]。为了确保献血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控制梅毒经血传播途径,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这里我们选取于县血站在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无偿献血群众的17835例次血液样本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健康征询和体格检查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愿无偿献血是人们自愿捐献血液而不收取任何报酬,献血的目的是帮助需要血液的患治疗疾病甚至挽救生命。因此,可以通过健康征询的方法排除可能影响血液安全的献血,确保受血输注安全的血液。笔通过对健康征询和体格检查合格与不合格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研究无偿献血时对献血进行健康征询和体格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宿州地区18013名街头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的输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无偿献血已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采供血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输血事业的发展。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都摸索出许多成功的经验。本市地处安徽省北部,在开展街头无偿献血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开创了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100%,街头自愿无偿献血100%的良好局面,从根本上实现了《献血法》的立法目的,真正做到献血自愿无偿。笔对宿:州市1998年10月1日~2001年5月30日18013名街头无偿献血的年龄、性别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