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用短波加针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04-2006年在我科就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29~58岁,平均(39.6±8.8)岁;病程3~12a,平均(5.8±2.6)a。  相似文献   

2.
清除幽门螺杆菌几种疗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一种既能有效地清除的门螺杆菌(HP),又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治疗方案,对138例伴有HP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并进行比较。且资仅与方法1.亚病例和治疗方案138例HP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均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1岁;第H组52冽,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5岁;第三组46例,男25例,女ZI例,平均年龄42.5岁。均在治疗前经胃镜取胃窦粘膜活检证实HP阳性。治疗方案:第一组以雷尼替了150mg,每天2次;庆大霉素《万U和甲确吐200mg,各每天3次;治疗8…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pylori,HP)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致病菌之一,和胃癌的发生亦相关。胃粘膜活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是检查HP的一种简便、快速、较为准确、实用的方法。我院在近3年来,对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3996例进行胃粘膜活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以探讨本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情况。 1 对象和方法 1. 1 对象 全部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本院胃镜室,从1995年2月至1998年7月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进行胃镜检查患者3996例,男3203例,女793例,男女之比40:1,年龄6~85岁,平均40.5岁,胃溃疡28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16例,浅表性胃炎1936例,萎缩性胃炎550例,反流性胃炎128例,糜烂性胃炎116例,出血性胃炎32例,残胃炎16例,食管炎56例,十二指肠炎81例,胃痛158例,食管癌71例,大致正常胃48例。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旋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对电子胃镜检查疑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胃窦大、小弯距幽门2—3厘米处,各取一块胃黏膜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对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银染色检查阳性患者定为HP感染阳性。HP阳性患者进行抗HP治疗两周。停药1个月后胃镜复查,观察胆汁反流情况并行病理切片检查。Warthin银染色及快速尿素酶实验HP检查阴性患者,定为HP根除。结果:9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胃术后患者占15.2%,胆囊疾病者占27.2%,不明原因者占57.6%。9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HP阳性28例,占30.4%。HP阳性患者中25例,于停药一个月后行胃镜复查,发现23例HP根除,HP根除后有6例患者仍存在胆汁反流性胃炎(24%),HP根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治愈率为76%。结论:HP感染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关系密切,可能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幽门螺旋杆菌中细胞毒素(CagA)、空泡毒素(VacA)与糜烂性胃炎的危险因素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该院治疗的56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糜烂性胃炎组,5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慢性胃炎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运用免疫印迹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进行抗体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科常见病,它们均与胃癌发病有关。我院在2006年4月健康体检中共做内镜检查54例,检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HP感染40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HP感染均为男性,年龄44 ̄53岁,平均49岁。其中上腹部饱胀10例,上腹部隐痛18例,嗳气9例,反酸5例,无症状的12例。所有患者均有10 ̄25年间断饮酒史及10 ̄30年吸烟史。1.2检查方法活检方法:54例体检者均在其胃窦部、大小弯部及胃体部各取1 ̄2块组织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检查。HP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检测与胃镜室的消毒隔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内科从1996年7月份以来采用快速尿素酶诊断试纸检测幽门螺杆菌(HP)473例,阳性串为64.48%,此结果表明,胃镜室是引起医源性HP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必须对冒镜定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473例中,男243例,女230例,8—77岁,平均39.5岁。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8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胃溃疡5例,近流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3例,胃癌12例。1.2HP检测内镜下取胃窦部大、小弯侧5cm以内1块粘膜做快速尿素前试验(珠海珠信生物工程制品有限公司产),观察结果。2结果473例中HP的感染率分别为:十二…  相似文献   

8.
32例临床疑似小儿胃炎的胃镜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胃炎的痛因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不同病程的胃镜下黏膜形态改变,胆汁返流性胃炎(Bilebacr flow gastrites BRG)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利用成人电子胃镜作形态检查,同时作HP检测。结果胃镜结果提示胃炎32例(100%),其中HP感染检出率(62.50%),痛程3月-1年左右,胃黏膜以充血渗出型为主;病程〉2年的胃十二指肠球部黏膜以颗粒结节型为主;BRG组的HP感染检出率为16.60%。讨论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小儿的HP检出率高,且随着痛程延长胃粘膜形态发生颗粒结节样改变;BRG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胆汁返流性胃炎。无痛胃镜检查可提高儿童胃镜检查的配合率,明确病因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但是其确切的致病机理目前尚未明了。然而HP感染导致部分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在其致病中起一定作用。本文检测了HP感染者血清及胃粘膜内胃沙素(GAS)含量,以探讨HP感染在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中的致病作用。1材料与方法1.1患者与分组:(1)对照组:对例,为HP阴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5(18~63)岁。(2)HP阳性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龄35.6(16~72)岁,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  相似文献   

10.
1.1 一般资料 门诊就诊病员56例。30min不液化者24例,40~60min不液化者32例;不育年龄25~30岁37例,30岁以上者19例;不育年限2~4年29例,4~7年23例,8年以上者4例。  相似文献   

11.
周南进  谢勇 《江西医学检验》1999,17(3):147-147,152
随着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诊断方法也日渐增多。1988年Marshall等[1]建立了一种无创性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14C-ureabreathtest,简称14C-UBT)用于HP感染的诊断,它准确、简便、快速、安全和经济。我们采用超微量及胶囊法14C-UBT用于HP感染的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随机选择江西医学院一附院胃镜检查者44例,男性26例,女18性例。平均年龄36岁(24岁-54岁)。其中慢性胃炎29例,消化性溃疡15例。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60岁以上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行幽门螺杆菌(HP)及空腹血清胃泌素(SG)检测,对HP(+)组与HP(-)组的SG作对比;抗HP治疗前后SG的水平,病理组织学比较,探讨二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关系。方法:每1例患均行空腹SG测定,电子胃镜检查, 活检HP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及病理组织学检查。HP(+)组抗HP治疗,1mo后复查上述检查。结果:HP(+)组SG明显高于HP(-)组(P<0.01),治疗后HP转阴组比非转阴组SG水平明显下降(P<0.01),胃粘膜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结论:HP亦是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并刺激增高胃泌素水平是导致胃粘膜炎症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理想检测部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Warthin-Starry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HP),HE染色观察胃炎程度,观察了90例HP阳性患者在胃底、胃体、角切迹、幽门前区大弯的分布情况和177例患者的胃糜烂部位与非糜烂部位的HP感染状况,发现:HP感染至全胃分布,各部位H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HP数量和胃炎程度有差异且二者有明显相关性(r=0.948),以角切迹HP数量最多、胃炎程度最重、局灶萎缩性胃炎和活动性胃炎的发生率亦最高;胃窦、胃体、胃底的HP数量、胃炎程度则依次降低。非糜烂部位的HP检出率为62.7%,糜烂部位的HP检出率为58.8%,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四型糜烂间HP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胃角切迹是检测HP感染、观察胃炎程度的理想部位,从糜烂部位取活检不一定能提高HP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尿路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其症状随年龄各异,婴儿期症状复杂、多变,且常伴尿路结构异常,及早诊治则可防止肾损害。我院56例住院经明确病原菌诊断的尿路感染,42例得到4年随访,现结合有关再发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有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2)中段尿沉渣白细胞>10个/HP;(3)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5/ml。1.2一般资料56例中男20例,女36例;年龄1~3个月10例,~6个月12例,~12个月14例,~3岁12例.~6岁3例,~9岁3例,~12岁2例。1.3临床表现<3岁共48例(86%),多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病变,复发率高。我院于1997年1月—2001年1月采用自制调胃消胀胶囊治疗慢性胃炎360例,疗效满意。 1 一般资料 本组360例患者,男212例,女148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4岁;病史最长40余年,最短3年;其中浅表性胃炎183例,糜烂性胃炎3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85例,萎缩性胃炎55例。临床症状:胀满315例;呃逆278例;嗳气199例,恶心93例。患者均经X线钡透或胃镜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有效方药。方法:将53例慢性糜烂性胃炎分为2组,治疗组31例,自拟清胃散结汤治疗;对照组22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者用三联疗法,HP清除治疗后以雷尼替丁加吗丁啉治疗,HP阴性者,用雷尼替丁加吗丁啉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照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有效率为63.6%,2组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但2组HP清除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清胃散结汤具清胃化湿、祛痰通瘀、散结治疣以祛邪,健脾护膜以扶正之功。  相似文献   

17.
邹菊贤  阎小君 《临床荟萃》1996,11(10):477-47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微需氧G-螺旋棒状杆菌,多隐伏在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病变局部,是近年来发现的人类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在此,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了50例儿童胃液中HP-DNA,以探讨儿童胃液中HP感染与浅表性胃炎(简称胃炎)的关系及临床诊断的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50例检测对象,胃炎组24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8.5岁;非胃炎组26例,年龄4个月~13岁,平均8.6岁。均系小儿科1993年12月~1994年7月门诊和住院患者。以OLYMPUS100型电子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表浅性胃炎和非胃炎为金标准。以胃镜取胃底部胃液标本用于PCR检测。  相似文献   

18.
痘疹样胃炎 (又称疣状胃炎 )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目前治疗缺乏特效药物。本文对经胃镜和病理确诊 ,且用药物治疗 8周以上尚未治愈的老年人痘疹样胃炎 32例 ,在内镜下用微波治疗 ,探讨其疗效。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经胃镜和病理检查诊为痘疹样胃炎 ,且服抑酸剂和护胃药 (HP阳性者加抗 HP)治疗 8周痘疹样糜烂未消失的老年患者 32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6 0~73岁 ,平均 6 5 .5岁 ,病程 3个月至 15年不等 ,临床上有腹痛、腹胀、上腹部不适、嗳气等消化道症状 ,但无合并严重心、肺疾病和出血倾向者。病变局限于胃…  相似文献   

19.
疣状胃炎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胃炎,又称为慢性糜烂性胃炎、隆起糜烂型胃炎等。现就我院1992~1996年10月经纤维胃镜检查、病理诊断的52柳疣状胃炎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52例中男36例,女16例,男女比为225:1;年龄23~65岁,平均44岁,其中30~55岁30例,占58%;病程15天~10年。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因有明显的上消化道症状而就诊。其中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42例,饥饿性上腹痛10例,反酸、腹胀28例,食欲减退15例,黑使、呕血6例。1.3合并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鲁溃高5例,胆汁返流12例,十二指肠球炎6例,萎缩性胃…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及其空泡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疾病关系很久以前,人们就已观察到人胃粘膜组织中存在一种螺旋形的微生物。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及Marshall首次成功地从人胃粘膜组织分离出一种弯曲菌样细菌【门,其生物学特性与已知的细菌不尽相同,命名为幽门弯曲菌(hoylofortefpyl。i,Cp),1989年更名为幽门螺杆菌(Heicobacterpylon,HP)。HP与消化系疾病的关系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关系密切【‘,刁。Hp与胃炎的关系比较明确【门:胃炎患者HP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患者,二者有显著性差异;胃炎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