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改革,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致病作用逐渐被人们重视。皮肤性病科患者群体由于皮损的暴露性、病情的反复发作等特点,导致该患者群体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要求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尤其需要体现人文关怀,而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医学生成长的基地,应重视皮肤性病学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皮肤性病学教学现状,阐述人文素质教育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旨在为高校培养理论基础扎实、道德素质高尚的皮肤性病科临床医师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学已逐渐被临床护理工作者所重视。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 在心理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医疗护理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正确实施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周琰 《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154-155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也越来越被临床治疗所重视。口腔临床治疗中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背景的口腔病人都对口腔治疗有不同程度畏惧症的产生,在口腔  相似文献   

4.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的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疾病的治疗上,除了施用药物、手术等医疗手段以外,已越来越重视与病人的沟通,越来越重视病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对治疗的影响.目前, 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方面尚有欠缺,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从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临床医疗教学工作实践情况,对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型医患关系下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几年来,医学模式正从“纯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模式,医患关系逐步从传统的医方主导地位、病人盲从型的模式,向医患关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模式转变。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医患关系在医疗卫生界和社会舆论中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一现状促使我们在带教工作中要适应这种医患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周琰 《中国医药导报》2007,4(8Z):154-155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也越来越被临床治疗所重视。口腔临床治疗中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背景的口腔病人都对口腔治疗有不同程度畏惧症的产生,在口腔临床中注意医患沟通可降低其表现的程度,可以使医护人员更好地开展临床操作,创造融洽温馨的治疗氛围。  相似文献   

7.
苗劲柏  傅毅立  胡滨  李辉 《中国病案》2011,12(5):60+57-60,57
医学伦理学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医学模式及医患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位进一步推动了医学伦理内容的变化。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往往重视度不够,使医学生在管理病人、病历书写等方面遇到诸多伦理方面问题。因此通过在临床实习、见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和认识,使年轻医师即有高尚的医德又能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有助于缓和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的认识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医患沟通是一门包含了心理、社会、法律、伦理等各方面内容的综合课程,对于医学生来讲医患沟通已经成为与医疗技能同等重要的技能之一,随着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模式的转变,医患沟通已成为医疗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本文针对小儿外科医患沟通的特点,阐述在临床教学中加强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提高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多元化教学法在皮肤性病学中的应用,以适应医学科学的防治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方法:在七年制临床研究生的《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尝试开展多元化教学法。结果:多元化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接受多元法教学法授课的学生其理论考试成绩和临床操作实践能力成绩均高于接受传统教学法授课的学生。结论:多元化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教与学两方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医学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且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们对于不良的心理因素在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正在逐步实现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教育已日渐受到医学院校的重视。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已将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仅少部分院校已选修课开设。今年卫生部在制定医师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模式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教育的观念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对医学生加强预防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教育,是今后乃至21世纪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长期趋势,这方面的改革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国内诸多高等医学院校的认同和重视。为了适应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广州医学院迈出了临床教学改革的步伐,自1991年起将我院作为其预防医学教学点之一,开展了临床医学系毕业生在综合性医院实习预防医学的教学工作。目的是让临床学生能够牢固地树立“预防为主”的大卫生观,使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岗位和社会实践中更懂得群体预防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结合全科医学的理念、皮肤性病学教学经验和学员特点,总结并分析其教学现状及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更为有效的皮肤性病学在全科医学中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因社会、心理或行为因素所致的疾病急剧上升,现代医学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模式转变。医学心理学在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中医心理学在中国临床心理学的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并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问题及教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医学院校均已开设了医学心理学课程,但存在重视不够、开设时间不合适、与临床实践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促进医学心理学对医学模式转变的影响,重视医学心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根据大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充实教材内容等方面提出教改意见。  相似文献   

15.
医学心理学是适应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而在医学与心理学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然而并未受到医学教育管理应有的重视。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既是我国医学发展的一个努力方向,也是创新医学理论与手段的尝试。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中西医结合仍处于奠基与初步发展的积累阶段。我院在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教材编写、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专业本科生的普及培养以及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教学交流平台的建立等环节对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教学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正在向整体护理过渡和实施,即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环境等出发,而体现护理观念的转变。这不仅需要我们护理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还要拓宽知识面,尤其是以人为本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需亟待提高和培训。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护理、体现人性关怀、心理导向,使患者心理平稳、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治愈康复是护理工作的宗旨。笔者在多年从事护理工作中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体会,在此与同仁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服务也由传统的单纯治疗型、被动的医疗服务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医患互动的医疗服务模式。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学教育既要努力提高医师的医疗知识、技能,又要兼顾医患交流技能的培养。因此,继续医学教育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经常遇到伦理学问题。突出表现在医疗实践与临床教学的矛盾、患者知情权与临床教学之间的矛盾、患者隐私权与临床教学之间的矛盾和临床教学与医疗环境之间的矛盾。针对上述矛盾,在医疗和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学伦理原则,临床教员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加强医患沟通技巧教育,培养进修医师处理新型医患关系的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合理把握进修医师的医疗参与度。只有深入加强临床教学过程中医学伦理学教育,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教学关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适应新形势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9.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医学心理学应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医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来说明医学心理学对医学生和临床医师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医学界特别是医学教育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分析探讨了当前皮肤性病学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课件制作水平较低,教学主体的参与性不够,个性化教学受到限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皮肤性病学多媒体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完善皮肤性病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交互式皮肤性病学CAI课件,激发教学主体的积极性;借助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发基于网络的远程皮肤性病学教学课件;将医学模拟教学应用于皮肤性病学多媒体教学中;加强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反馈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