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清巨CK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巨CK的检出率及与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CK及CK-MB,检出CK-MB异常升高者,再取血清进行CK同工酶电泳,判断是否有异常条带,有异常条带再进行免疫学方法和电泳法结合进行鉴别巨CK的属性和活化能试验。结果:检测样品5260例,检出巨CK6例,检出率为0.11%,其中巨CK1型4例,巨CK2型2例。巨CK1型4病例分别是干燥综合症,进行性肌萎缩,急性药物中毒,风心伴心衰。CK1型的巨CK与抗IgG,IgA抗体温育后进行电泳,条带分别有改变,且活化能不高。巨CK2型病例分别是肺癌伴肝转移,原发性肝癌。两例巨CK与IgG、IgA无关,且电泳条带位于阴极端,活化能较高。两病例均呈临终前开始出现多脏器衰竭后,出现巨CK2。结论:用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法,如果CK-MB超过总CK30%以上,要警惕有无巨CK存在。巨CK1是一种良性现象,多与肌炎,心血管疾病有关。巨CK2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血清中巨CK1,巨CK2和CK—BB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血清中巨CK1、巨CK2和CK-BB的临床意义李小冬吴杰许绍辉作者单位: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CK-MB测定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坏死的特异性指标,已广为临床和检验界所关注,随着CK-MB测定的频率增加,在血清中发现巨CK1、巨C...  相似文献   

3.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K—BB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永生  叶长宁 《华西医学》1997,12(2):187-19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K-BB活性及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逐日监测50例急性脑伤患者血清CK-BB活性,与临床指标对比评价其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变化规律与治疗转归,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CK-BB在伤后早期升高,且与伤情成正比相关,CK-BB较快恢复正常是治疗有效、无并发症和预后良好的标志。结论;血清CK-BB是急性脑损伤的可靠,特异性、量化指标,其动态变化规律对判断疗效,迟发病症,并  相似文献   

4.
5.
巨肌酸激酶鉴定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为鉴定因用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等于或高于总CK活性的标本,本文建立了琼我电泳、活化能测定、热失活试验、免疫学方法和电泳法结 巨CK鉴定方法及临床应用,48例中,2例含有巨CK1、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在CK-MB和CK-MM之间出现一条荧光带。活化能测定范围在45 ̄65kj/mol之间,与正常CK-MM相同。免疫学方法鉴定系CK-MM与免疫球蛋白的复合物。另外30例含有巨CK2、琼脂糖凝胶电泳  相似文献   

6.
7.
不稳定心绞痛血清cTnI,CK—MB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宁 《临床检验杂志》2000,18(2):119-119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是一类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典型的Q波心梗之间的缺血性心脏病 ,这类患者大多数症状较重 ,易发展成为心肌梗塞 ,常需考虑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1] 。cTn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 ,具有在血中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等特点[2 ] 。本文通过对部分UA患者、SA患者及健康人血清cTnI、CK MB的定量测定 ,探讨UA患者血清cTnI、CK MB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1 1 1 患者组 按WHO 1979年规定的冠心病分型诊断标准[3 ]…  相似文献   

8.
四例巨肌酸激酶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得异常高值,出现“CK-MB”等于总CK现象的4个病例作鉴定,用CK同工酶电泳、酶活化能测定、免疫固定及热稳定性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证实1例血中含有巨CK1,3例为巨CK2。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免疫抑制法对158名健康儿童血清CK-MB活性进行了测定,测定了此温度下的正常参考值,并证实儿童组明显高于成人(P〈0.001),临床在运用CK-MB时应注意这一生理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临床上将肌酸磷酸激酶 (CK)及同工酶CK -MB作为诊断心肌损害的血清“金指标” ,但临床上常遇到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血清CK -MB增高 ,而无心肌损伤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变 ,是否确实有心肌损伤尚难肯定。近来报道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对判断心肌损伤更具特异性和敏感性 ,笔者对13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配对同时测定CK -MB及CtnI的变化 ,其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78例 ,女52例。年龄3个月~12岁 ,平均4.5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90例、支气管炎27例、肺炎13例。于发病的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清中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88例患者及20例献血员血清中TTV抗体。结果88例患者中11例血液透析患者、35例乙型肝炎患者、26例丙型肝炎患者、4例庚型肝炎患者和12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以及20例献血员TT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3%、20.0%、7.8%、0.0%、25.0%与5.0%。结论 在正常人群中TTV健康携带者较为常见;血液透析患者与非甲-庚型肝炎患者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乙型及丙型肝炎患者常重叠TTV感染。  相似文献   

12.
王劭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3):1561-1562
目的 了解本地妊娠妇女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探讨妊娠妇女传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0年门诊和2 456例住院妊娠妇女进行产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2抗体[抗-HIV(1/2)]、梅毒抗体、TORCH-IgM型抗体[弓形虫(TOX-IgM)、风疹病毒(RV-IgM)、巨细胞病毒(CMM-IgM)、单纯疱疹病毒(HSV-Ⅱ-IgM)]检测.结果 2 456例妊娠妇女中,孕产妇总阳性453例,阳性率18.44%,HBsAg阳性率14.08%,抗-HCV阳性率0.325%,抗-HIV(1+2)初筛阳性率0.122%,梅毒(TRUST/TPPA)阳性率0.977 %;TORCH IgM抗体总阳性率为2.93%,其中TOX-IgM、RV-IgM、CMV-IgM、HSV-Ⅱ- IgM的检出率分别为0.610%、0.203%、1.221%、0.895%.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产前传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采取治疗和有效干预措施,防止母婴垂直传播,降低胎儿宫内感染,对提高优生优育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测定 68例SLE患者和 40例正常人的血清Hcy水平 ,并与常用实验室指标ANA、抗ds DNA、抗DNP作比较。结果 :SLE患者血清Hcy水平为 ( 17 17± 4 0 5 ) μmol/L ,活动期SLE组血清Hcy水平为( 18 64± 3 63 ) μmol/L ,缓解期SLE组血清Hcy水平为 ( 16 45± 4 60 ) μmol/L ,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的 ( 10 12± 3 15 )μmol/L相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活动期与缓解期血清Hcy水平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SLE患者在ANA阳性组血清Hcy水平 ( 17 3 6± 4 0 3 ) μmol/L较ANA阴性组 ( 12 99± 1 94) μmol/L有极显著增高 (P <0 0 1) ;在抗ds DNA阳性组血清Hcy水平 ( 18 3 8± 3 60 ) μmol/L较阴性组 ( 16 2 9± 4 61) μmol/L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抗DNP阳性组 ( 18 10± 3 0 4) μmol/L与阴性组 ( 16 2 8± 4 3 9) μmol/L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血清Hcy水平在SLE患者中明显升高 ,提示Hcy检测对SLE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60例肺炎患儿,其中细菌性肺炎32例,病毒性肺炎28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含量。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含量为(2.69±0.63)μg/L,而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含量为(0.36±0.12)μg/L,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有助于小儿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作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依据。  相似文献   

15.
HBV基因型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HBV基因型在慢性乙肝中与肝功能损伤、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为初步估计病情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对53例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进行了基因分型,同时检测肝功能,HBV-DNA病毒复制载量,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检测到B型为35例(66.03%),C型18例(33.97%);重度慢性乙肝组的C基因型比例高于轻、中度慢乙肝组(p<0.05);C型谷丙转氨酶水平、胆红素水平均高于B型(p<0.05);而C型HBV-DNA病毒复制水平与B型HBV-DNA病毒复制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度慢性乙肝组的C基因型比例高于轻、中度慢乙肝组,C基因型肝损比B基因型严重,而两者HBV-DNA复制水平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各种临床疾病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及其异常情况在各种疾病中的分布。方法利用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860例常见疾病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大于0.50mg/L为异常。结果 D-二聚体含量异常脑梗死占32.6%、肺栓塞占24.4%、外科手术占14.4%、肾病综合征占8.1%、肝硬化占5.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5.8%、恶性肿瘤占5.4%、其他占3.9%。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异常比例最高,为32.6%。动态观察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血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血清抗HBs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质控品和680例临床血清标本同时进行测定,对两种方法的结果经Х^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CLIA检测灵敏度为2.0mIU/ml,,ELISA法灵敏度为20mIU/mL,两种检测方法检测103例正规乙肝疫苗接种患者抗-HBs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ECLIA 83.5%、ELISA 60.1%;对已确诊肝炎患者577例的标本检测,ELISA法漏俭率为4.3蟛;对溶血标本的测定ECLIA法优于ELISA法。结论ECLIA是目前较好的定量检测抗-HBs的新技术,在乙型肝炎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献血员巨细胞病毒DNA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献血员血液中巨细胞病毒DNA,了解献血员感染巨细胞病毒的情况,防止由于输血而发生医源性感染。方法 采用快速,敏感,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电泳法及PCR-ELISA法对212例献血员进行人类巨细胞病毒9HCMV)DNA的检测。结果 18例HCMV-DNA阳性,占被检对象的8.49%(18/212);同时显示HCMV-DNA阳性率与献血员性别,年龄段差异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由于献血者中存在着HCMV感染的情况,故在临床治疗用血时,应对献血者进行HCMV的检测,以保证受血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闭经患者血清FSH、LH和PRL进行检测,探讨其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闭经组62例,健康对照组45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FSH、LH和PRL.结果 闭经妇女血清FSH、LH和PRL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闭经患者进行FSH、LH和PRL检测,可以初步确定闭经的病因,以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