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电图在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作用。方法对2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冠脉闭塞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占81.5%,左旋支占18.5%;②下壁合并右室梗死时其相关动脉多为右冠状动脉,诊断特异性为100%;③下壁心肌梗死时I、aVL导联ST段压低,提示右冠状动脉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100%;ST段呈等电位线或轻度抬高,提示左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3%;④V5、V6导联ST段压低多见于右冠状动脉闭塞,而V5、V6导联ST段抬高多见于左旋支闭塞;⑤存在多支病变发生下壁心肌梗死时,其心电图变化较大。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IMI)患者右冠状动脉闭塞( Right coronaryartery, RCA)、左回旋支闭塞( 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AIMI患者均于发病后6 h内做18导联心电图,并于2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比较。结果冠脉造影判定RCA82例,LCX18例。 STⅢ↑/STⅡ↑>1.0,STaVL↓/STⅠ↓>1.0,STV3↓/STⅢ↑≤1.2提示为RCA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LCX;STⅢ↑/STⅡ↑≤1.0,STaVL↓/STⅠ↓≤1.0,STV3↓/STⅢ↑>1.2提示LCX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RCA,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电图判断AIMI相关动脉的准确性高,心电图ST段改变可作为AIMI相关动脉预测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前降支(LAD)近端病变(PD)组40例,远端病变(DD)组40例,两组间结果比较:(1)Ⅱ、Ⅲ、aVF导联趼段压低在PD组为45.0%,DD组为22.5%(P〈0.05),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为45.0%。特异度为77.5%;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在PD组为2.5%,DD组为15.0%(P〈0.05)。预测LAD远端病变的灵敏度为15.0%,特异度为97.5%。(2)Ⅰ、aVL导联趼段抬高在PD组为40.0%,DD组为15.0%(P〈0.05),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为40.0%,特异度为85.0%。(3)STI/a VL〈1在PD组为32.5%,DD组为5.0%(P〈0.01),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2.5%和95.0%。(4)STV3/V3〉1在PD组为60.0%,DD组为27.5%(p〈0.01),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72.5%。结论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与罪犯血管外合并其他血管病变无关,为LAD近端病变的有意义的判断指标;Ⅰ、aVL导联ST段抬高,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STI/aVL〈1以及ST V3/V3〉1有利于诊断LAD近端病变,而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为LAD远端病变的特异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用于临床上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对该院从2006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1例,其中确诊为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的14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V3R—V6RST段上抬≥0.1mV,同时伴有病理性Q波的出现,1例患者还出现AVB;患者的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的Q波;对患者的心肌酶进行检测:其中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均值为91.3U/L,肌钙蛋白峰值I(cTnI)峰值均值为77.80ng/mL,肌红蛋白(Mb)峰值均值为74.60ng/mL,均超过正常值的2倍以上,符合临床上对心肌梗死的诊断要点。结论心电图检查在诊断进行心肌梗死包括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和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临床是用于诊断心梗的最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428例AIMI患者,将右冠状动脉(RCA)闭塞的326例作为RCA组,左回旋支动脉(LCX)闭塞的102例作为LCX组,分析两组体表心电图各项参数,并计算各项参数对预测梗死相关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体表心电图检查,回顾分析心电图检查结果资料。结果:右冠状动脉(RCA)罪犯血管ST段抬高Ⅲ/Ⅱ>1,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罪犯血管ST段抬高Ⅲ/Ⅱ≤1。RCA闭塞存在明显IaVL导联ST段下移,LCX闭塞则主要是IaVL无下移或抬高;不同闭塞部位患者STV3下移/STⅢ升高比值有明显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表心电图能够用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便于依据确定的罪犯血管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变化与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关系.方法 入选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依据心电图ST段的变化进行确定,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心电图判断RCA和LCX为I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69%和80%、94%;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58%和74%.结论 心电图早期ST段的变化,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肌梗死相关动脉.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下称急性心梗)时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及规律性演变,其用于急性心梗的诊断及分期、梗死相关冠脉定位及预后的判断。心电图在急性心梗的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牲是其久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前降支(LAD)近端病变(PD)组40例,远端病变(DD)组40例,两组间结果比较:(1)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在PD组为45.0%,DD组为22.5%(P<0.05),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为45.0%,特异度为77.5%;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在PD组为2.5%,DD组为15.0%(P<0.05),预测LAD远端病变的灵敏度为15.0%,特异度为97.5%。(2)I、aVL导联ST段抬高在PD组为40.0%,DD组为15.0%(P<0.05),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为40.0%,特异度为85.0%(。3)STI/aVL<1在PD组为32.5%,DD组为5.0%(P<0.01),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2.5%和95.0%。(4)ST V2/V3>1在PD组为60.0%,DD组为27.5%(P<0.01),预测LAD近端病变的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72.5%。结论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与罪犯血管外合并其他血管病变无关,为LAD近端病变的有意义的判断指标;I、aVL导联ST段抬高,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STI/aVL<1以及STV2/V3>1有利于诊断LAD近端病变,而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为LAD远端病变的特异度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07-708
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84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前区疼痛伴咽痛和牙痛,发生率为32.14%,其次是夜间间断性胸痛、间断性胸闷、头痛、腹痛和呕吐。84例患者中,38例(45.24%)出现典型心电图表现;52例(61.90%)患者的心电图显示ST段明显抬高,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2.69%,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中,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4.76%、3.57%,病死率为4.76%。结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表现,同时还要进行心肌酶谱、18导联心电图和肌钙蛋白的检测,以此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1.
吕金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10):21-24
目的 探讨四步法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近端、远端,左回旋支)的判定价值.方法 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24h内心电图各导联ST段特征,按照四步法流程进行判定.统计分析各步的诊断正确率及各步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诊断流程第一步正确诊断率分别为2/2和27/28(96.4%),灵敏度均较低,特异度均较高.第二步正确诊断率分别为12/18和36/39 (92.3%).第三步正确诊断率分别为2/4和34/35(97.1%).第一步至第三步正确诊断率分别为16/24(66.7%)和61/63(96.8%),灵敏度较高,特异度亦较高.第四步正确诊断率分别为29/38(76.3%)和16/25(64.0%),对右冠状动脉近端病变的灵敏度高于对右冠状动脉远端病变的灵敏度(78.4%比66.7%).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四步法判定罪犯血管的诊断正确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解削、病变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7年4月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泵衰竭组)28例和不合并泵衰竭患者(对照组)6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泵衰竭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经典冠心病危险因素≥2个者多于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病史、梗死后心绞痛、合并后壁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MB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快速心律失常、胸前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院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超优势分布、合并前降支狭窄〉75%病变、右向左侧支循环建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有一定的易患因素和临床特征,早期成功恢复心肌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解剖、病变特点.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7年4月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泵衰竭组)28例和不合并泵衰竭患者(对照组)6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泵衰竭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经典冠心病危险因素≥2个者多于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病史、梗死后心绞痛、合并后壁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MB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快速心律失常、胸前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院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超优势分布、合并前降支狭窄>75%病变、右向左侧支循环建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有一定的易患因素和临床特征,早期成功恢复心肌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其预后。方法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其预后。方法该院在2008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共接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其中并发房室传导阻滞患者4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6例,74例好转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2.5%;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经过治疗死亡2例,38例均好转出院并且房室传导阻滞均得到有效地恢复,治疗有效率为95.0%,其中临床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3例、75%),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5例,12.5%),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9例,22.5%)、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7.5%)。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中要严格注意其临床特征及其变化,对原发病心肌梗死要积极地治疗,对并发症房室传导阻滞要慎重的对待,可有效的提高其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左前降支(LAD)闭塞部位的预测作用.方法对191例老年前壁AMI患者的初始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间隔AMI患者LAD闭塞部位均在第1对角支(或大的对角支)开口远端;前壁AMI、前壁+下壁AMI患者闭塞部位多发生LAD远段;广泛前壁、广泛前壁+高侧壁、前壁+高侧壁AMI患者血管闭塞部位多发生LAD近段.LAD近段闭塞STⅠ,avL抬高>0.1mv,STⅡ、Ⅲ、avF下移≥0.1mv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LAD远段闭塞.以两种标准判断闭塞部位在LAD近段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告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对前壁AMI时LAD的闭塞部位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左前降支(LAD)闭塞部位的预测作用。方法 对191例老年前壁AMI患者的初始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前间隔AMI患者LAD闭塞部位均在第1对角支(或大的对角支)开口远端;前壁AMI、前壁+下壁AMI患者闭塞部位多发生LAD远段;广泛前壁、广泛前壁+高侧壁、前壁+高侧壁AMI患者血管闭塞部位多发生LAD近段。LAD近段闭塞ST_(Ⅰ,avL)抬高>0.1mv,ST_(Ⅱ、Ⅲ、avF)下移≥0.1mv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LAD远段闭塞。以两种标准判断闭塞部位在LAD近段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告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对前壁AMI时LAD的闭塞部位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为了进一步检测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I,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在不同的胸痛持续时间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心电图ST段有无改变相对比,为怀疑急性心梗的患者制定最快速的确诊方案。方法对164例疑为急性心梗患者做了回顾性调查分析,依据入院时胸痛持续时间及有无心电图ST段的抬高分组比较其CTn-I、Mb、CK-MB的阳性率及阴性率,以及在各时段用CTn-I、Mb、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了比较。结果结果显示在入院时胸痛持续2h内心电图是较好的指标,而在2h后,其敏感性明显地低于上述3个生化指标,在特异性方面则明显不如CTn-I,辅助利用这几项指标可以明显地提高AMI的诊断率。结论在疑为AMI的急诊患者做了心电图检查后,及时做CK-MB、Mb、CTn-I的检查及动态观察能提高确诊率(确定是AMI或非AMI),可以为患者接受及时正确的治疗保障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