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ctomy,PD)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3年2月~2003年12月完成的108例P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胰瘘发生率为13.9%,胰瘘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显著高于无胰瘘组(66.7%vs.20.4%P=0.001;33.3%VS7.5%P=0.012十二指肠肿瘤及手术时间长是胰瘘发生的高危因素,而胰管引流、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术后预防性应用奥曲肽是胰瘘的保护因素.结论胰瘘仍是目前PD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PD集中于有经验的外科医师进行,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胰管引流,术后预防性应用奥曲肽可减少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防胰瘘的发生 ,我们从 1996年 5月至2 0 0 0年 11月 ,采用胰管 -空肠粘膜吻合 +套入的方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15例 ,收到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36~ 6 2岁 ,中位年龄 5 1岁 ,壶腹胰癌 7例 ,中、下段胆管癌 4例 ,胰头癌 3例 ,慢性胰腺炎 1例。1.2 手术方法及技术改进1.2 .1 胰腺的切除 :在肠系膜上静脉左侧胰腺预切线处的胰腺上下各缝一针 ,结扎防止出血 ,用锐刀直接切断胰腺组织 ,在切断过程中注意在胰腺断面中上 1/ 3交界偏后部位找到主胰管 ,向近端游离出 0 .5 cm。1.2… 相似文献
3.
4.
外伤性胰瘘穿入消化道形成内瘘自愈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外伤后常发生胰瘘,尤其是单纯引流术后几乎百分之百发生胰瘘,非手术疗法不能闭合的胰瘘往往需再次手术治疗,但外伤后的胰瘘穿入消化道形成内瘘而得到自愈的较为少见,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24岁,住院号245448。于1999-03-28因腹部外伤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术中见肝有一裂口,其它脏器“未见异常”。行肝修补、腹腔引流术,术后引流量不多,3d拔出引流管,但拔管后逐渐出现腹痛、腹胀、发热,于2004-10再次剖腹探查,见小网膜腔内有大量脓性渗出液,行小网膜腔引流,开始每天引流量为1000mL,后逐渐减少,体温恢复正常。3个月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胆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7年1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PD)49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8例,重建方式以Child方式52例,以Whipple术式5例。结果病理类型胆总管下段癌13例,胰头癌21例,乏特氏壶腹部癌11例,十二指肠癌6例,胰岛细胞瘤2例,慢性胰腺炎4例。57例中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8.77%,其中胰瘘2例(3.5%),胆瘘1例(1.75%),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病死率3、5%,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和胆瘘的防治在于术中选择正确的胰肠、胆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张明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3,1(12):78-79
单纯脾切除术后合并胰瘘的情况很少,如果伴有门脉高压症时胰瘘的发生率则相对提高,如能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反之则引起一系列继发症状。笔者就所见1例胰瘘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0%左右,病死率达50%[1].为了减少和预防胰瘘的发生,Whipple手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几经改变,但均未达到满意的效果.我院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采用胰胃吻合方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3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蔡茂庆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介绍2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术式进行胃肠道重建,胰管外引流预防术后胰瘘方法。结果26例术后仅1例发生胰瘘。并对胰瘘原因、胰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治疗成功的关键。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的58例患者分成两组:胰瘘组与无胰瘘组,分别对术前与术中发生的胰瘘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8例中,胰瘘发生率为29.0%(17/58例),总死亡率为13.8%(8/58例),胰兼死亡率为11.1%(2/17例),胰瘘都发生在术后第5天(1-20d),术前低白蛋白血症(<30g/L),壶腹部癌及术中未能置入内支撑管构成危险因素,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有效的腹腔引流,合并生长抑素的使用。结论:认识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作出相应处理,减少胰瘘的发生率,是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成功的关键。有效的腹腔引流及生长抑素的使用是治疗成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我院子2003年3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胰瘘采用自拟术式,急诊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附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63例病人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作者的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对PD术式的选择、术后胰瘘的最常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讨论。结果 该组病例中,62例治愈,1例死于术中广泛渗血。存活者术后均无胰瘘的发生,也无腹腔内感染和切口裂开。术后随访:2例病人由于胆肠吻合口狭窄而反复出现感染症状,经二次Roux-Y内引流术治愈;3例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良好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巧和适宜的术后处理对预防遗漏的发生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漏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13例患者因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通过积极的治疗,有效充分的引流,引流管冲洗及持续负压吸引,胰瘘全部治愈,12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于3~11周内治愈;1例因合并胆漏再次手术治疗,术后6周治愈.结论 确切有效的充分引流是治愈胰瘘的前提;加强营养支持和良好的心理护理,尤其强调引流管的冲洗及持续负压吸引是护理的关键,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处理措施及胰瘘的治疗方法。方法:15例患者中胰头癌10例,胆总管下段癌4例,慢性胰腺炎1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空肠端侧双层吻合胰肠重建。术后2例胰瘘患者行早期手术通畅引流及肠内营养等综合治疗。结果:15例中术后出现胰瘘2例,再手术处理,其中1例因心血管意外猝死,1例合并消化道出血及全身衰竭死亡,其余1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早期通畅引流,支持治疗、手术操作的不断改进和经验积累是治疗胰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管破裂后,胰液由非生理途径外流者称为胰瘘,是胰腺外科的严重并发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对于胰腺术后胰瘘的定义及对胰腺术后胰瘘的预防方法尚不统一,本文就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胰腺手术后胰瘘的防治研究作一综述。1胰瘘的定义胰液若流入腹腔则形成胰性腹水,若胰液被周围组织包裹则形成假性囊肿,漏出的胰液腐蚀周围的肠壁或胃壁,导致胰管与胃或肠相通则为胰内瘘,胰液经引流管或切口流出体表则为胰外瘘或胰皮肤瘘,临床上的胰瘘一般指胰外瘘。对于胰瘘国外学者的定义较为具体,Ber…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液体平衡与胰瘘相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8,39(1):35-40
目的 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48 h累积液体平衡量(cumulative fluid balance postoperative 48h,FB 48 h)与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连续收治的237例PD术后患者,收集并整理其术前、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OPF将患者分为胰瘘组(POPF)和非胰瘘组(Non-POPF),采用单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POPF的危险因素,采用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去除混杂因素,最终确定POPF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根据FB 48 h将患者分为液体负平衡组(FB 48 h ≤ 0 mL·kg-1·h-1)、少量液体正平衡组(0 mL·kg-1·h-1 < FB 48 h ≤ 0.5 mL·kg-1·h-1)、中等量液体正平衡组(0.5 mL·kg-1·h-1 < FB 48 h ≤ 1 mL·kg-1·h-1)和大量液体正平衡组(FB 48 h>1 mL·kg-1·h-1)等4个亚组,分析FB 48 h与POPF之间的关系。结果 30例(12.7%)患者发生了POPF,其中B级POPF 24例(10.1%),C级POPF 6例(2.5%)。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性)(OR=23.917,95% CI:3.775~151.526,P=0.001)、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1.313,95% CI:1.059~1.628,P=0.013)、罹患糖尿病(OR=9.120,95% CI:2.262~36.771,P=0.002)、入院时低白蛋白浓度(OR=0.876,95% CI:0.783~0.981,P=0.022)、术前高胆红素浓度(OR=1.008,95% CI:1.002~1.013,P=0.005)和FB 48 h(OR=4.870,95% CI:1.906~12.443,P=0.001)为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液体正平衡组患者C级POPF发生率显著高于少量液体正平衡组(P=0.002)和中等量液体正平衡组(P=0.002)。结论 PD术后FB 48 h是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FB 48 h>1 mL·kg-1·h-1时,C级POPF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