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眩晕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中的内耳眩晕、颈椎病、高血压病、贫血、颅内肿瘤等,临床表现每以眩晕为主。虽然现代医学对眩晕的病因、病性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在治疗上依然未有大的进展。故深入研究眩晕的病因病机特点和辨治规律,提高本病的防治效果仍是当前的重要课题。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1.1从脏腑病位着眼多数学者认为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最为密切犤1~3犦。杨氏等犤4犦则认为本病与心脾肾三脏受损有关,损及心者,心阴虚损,虚火上炎;损及脾者,脾虚运化无权,聚湿而成痰;损及肾者,肾虚则不能涵养肝木,肝阳亢而化风,致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李氏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总结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果: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虚、瘀,病位在脑,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但亦有实中带虚者,临床治疗应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注重辨脏腑虚实,随证治之。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黄璟  张倩  王立新  杨霓芝 《河南中医》2012,32(8):978-979
杨霓芝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久痹不已,内舍脏腑,损伤肝、脾、肾三脏,实乃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故临证治疗时认为,应在察明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掌握正虚邪实孰轻孰重,注重以肾为本、辅以健肝脾的治疗大法,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分期论治,充分运用多种治疗手段,临床多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陈以国教授认为眩晕病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涉及肝脾肾三脏,尤与肝肾关系密切。针药并举治疗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三型眩晕,临证用针灵活,用药精准,加上自创的保健三疗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陈以国教授认为眩晕病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涉及肝脾肾三脏,尤与肝肾关系密切。针药并拳治疗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三型眩晕,临证用针灵活,用药精准,加上自创的保健三疗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探讨梁晓春教授辨治眩晕经验。认为眩晕的病位在脑,与肝、肾、脾三脏密切相关;多种致病因素致使三脏功能失调,产生虚、风、痰、火、瘀五端,且五者之间常互为因果、互相夹杂;然肾虚肝亢是本,痰瘀互结为标。临证需从补虚泻实入手,首先注重虚,其次重视风、痰、火、瘀四种要素,审时度势,圆机活法,或益肾平肝,或定风、祛痰、化浊、降火及除瘀,虚实互调,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肾虚为主,标实多为痰瘀互结。中医药辨证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李鲤教授认为,眩晕多由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病性多虚中夹实,以虚者居多,病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李鲤教授治疗眩晕时常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风动、清阳不升、脾肾不足、气血亏虚、痰湿上犯清窍证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从脏腑虚实论治高脂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瘀血”范畴 ,其病位在血脉 ,可涉及全身。高脂血症基本病机是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指肝、脾、肾三脏虚损 ;标实主要是指痰浊、瘀血 ,临床上多以痰瘀互结多见。此病的病机较为复杂 ,多虚实夹杂 ,故辨证应准确 ,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一般虚者多采用健脾益气 ,补益肝肾 ,养血填精之法 ;实者宜利湿化痰、活血化瘀、通腑泻浊、疏肝理气等 ;虚实夹杂者宜标本兼顾 ,补泻兼施。临证时应分清孰轻孰重 ,再确定具体治则。1 虚证1.1 脾气亏虚证见头昏身重 ,脘腹胀满 ,神疲乏力 ,纳呆便溏 ,舌淡苔白 ,脉沉缓。脾为后天之本 ,…  相似文献   

11.
关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及论治方法,明清时期的医家认为肝阳风火、痰浊或痰火、肾虚皆可致眩,滋阴涵阳、平肝息风、健脾祛痰、补肾填精为眩晕的重要治法,认为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介绍王邦才对眩晕辨证论治的经验。眩晕病因病机复杂,王师认为其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或因脑髓空虚、精血亏损,清窍失养,或因痰、瘀、火、肝风内动上犯清窍所致,其病机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虚实两端,可以独见,亦可以并见,倡导构建病、症、证、体质四者结合的疾病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认为本病的中医主要病因有饮食内伤、过食肥甘厚味,劳逸失度,情志失调,高龄肾虚及他病迁延等,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故而发病初期表现为肝郁脾虚证,继而痰浊内生,气机郁滞,血脉瘀阻,气、血、痰、浊互相搏结而形成,进入发病中期表现为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湿热内蕴证,本病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病位在肝,发病日久,累及肝肾二脏,故最终表现为肝肾不足证。因此,本病以疏肝解郁,理气健脾,化痰祛湿,活血化瘀,滋肾养肝,调和肝脾为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高脂血症的病因及证治浅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认为高脂血症由内、外因合参发病 ,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从虚证、本虚标实证、实证三方面分析了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及其辨证治疗。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 ,痰湿阻滞 ,当以健脾化痰祛湿为其治疗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5.
国医大师方和谦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风、火、痰、虚、瘀",辨证以上盛下虚、本虚标实较为常见。治疗以调补肝脾肾为主治本,兼顾祛风火痰瘀之标邪。强调滋补肝肾、育阴潜阳、固本培元,以达平肝熄风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对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集整理并从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的病机、证型、辨证论治、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属痰证、湿阻、胸痹、眩晕、肥胖等范畴。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的发生,病性不外阴阳虚实,病位在于肝脾肾三脏,病邪责之于痰浊与血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宜从健脾化湿、消食降浊、行气活血、平补肝肾入手,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昕雯 《陕西中医》2014,(2):246-248
<正>现就近年来荷丹片治疗高血脂症及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高血脂症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以期望在阐明其药效机理的同时,为准确指导临床应用提高依据。1荷丹片的药理分析1.1中医辨证中医认为"血浊"即"血脂异常"属于"痰浊"、"血瘀"、"心悸"、"胸痹"、"眩晕"、"中风"等范畴。陶亮等[1]指出血脂异常的病因为嗜食肥甘厚味,暴饮暴食,饮酒过度,脾、肝、肾三脏虚损;病机核心是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气化;病理产物为内湿、痰浊、瘀血。血脂异常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虚,累及肝、肾,其标为内湿、痰  相似文献   

18.
顾仁樾教授从脾论治眩晕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群  傅培红 《河北中医》2007,29(8):683-683
顾仁樾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心内科主任。从医40余载,治学严谨,致力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学验俱丰,尤其在眩晕诊治方面造诣颇深,临证擅长从脾着手,屡获佳效。我们有幸师承于顾老,亲聆教诲,深受教益,兹将其辨治眩晕的经验浅介如下。1脾虚为本痰瘀为标对眩晕的认识,朱丹溪有“无痰不作眩”及“治痰为先”之说,张介宾有“无虚不作眩”之说,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历代医家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风、火、痰、瘀、虚5个方面,而顾老认为痰、虚、瘀三者与脾密切相关。一则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忧思伤脾,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则气血生化乏源,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振,血虚则清窍失养,进而作眩。二则脾为阴土,主运化,喜燥恶湿,若嗜酒肥甘,或饥饱劳倦,伤于脾胃,脾虚不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阻滞气机,清阳不升,痰浊上蒙清窍,发为眩晕。三则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行艰涩,可致虚瘀共存;而脾虚不运,痰湿中阻,气血运行不畅,则瘀血内停,久病入络,可使眩晕反复发作,由此脾虚可致痰湿、血瘀。故眩晕证属本虚标实,正所谓“脾胃...  相似文献   

19.
刘建秋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总属邪实与本虚,发作期常为实证表现,多由痰浊触动所致,因外邪、情志、体质等因素不同,可分为寒痰型、热痰型、郁痰型、燥痰型、瘀痰型。缓解期常为虚证表现,主要源于肺、脾、肾,且病变脏腑相互影响,以肺脾气虚型和肺肾两虚型较为多见。刘建秋教授以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针对不同的中医证候采用不同药对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血脂异常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过逸少劳、情志不遂,病机主要与脾、肾、肝功能失调有关,脾失健运、肾气亏虚、肝失疏泄导致水谷运化失职,津液输布不及,痰浊内生,痹阻脉道而成血脂异常。阐明血脂异常的病因病机,对于临床证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