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急、慢性期肝肉芽肿病变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Th1/Th2在肉芽肿形成及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小鼠感染后0、4、6、8和12周血清及脾淋巴细胞IL-2、IFNr和IL-4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小鼠感染后6周出现明显肉芽肿病变,8周肉芽肿反应达高峰;12周则明显缩小;感染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的Th1细胞因子IL-2和IFNr在感染后4~6周开始上升,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而Th2细胞因子IL-4在感染后8周时迅速上升且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结论 Th1细胞因子IL-2和IFNr与血吸虫卵肉芽肿的诱导和形成密切相关。而Th2细胞因子ILL-4可抑制Th1细胞因子在血吸虫病慢性期虫卵肉芽肿自发性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田芳  夏超明  骆伟  龚唯  周卫芳 《热带医学杂志》2003,3(2):139-141,206
目的:观察协同刺激分子B7-1/2(CD80/CD86)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B7-1/2介导Thl/Th2,免疫偏移对控制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作用。方法:取小鼠感染后6、8、10和12w的脾淋巴细胞用抗CD80mAb和抗CD86mAb处理后培养。72h,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抗CD80mAb和抗CD86mAb对IFN-γ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二者均能显著抑制IL-4的表达水平,尤其是抗CD86mAb对IL-4抑制作用非常显著。结论:通过干预B7:CD28协同刺激途径可以调节Thl/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而且B7-2分子对Th2反应的影响作用大于B7—1分子。B7:CD28协同刺激途径可以调节Th1/Th2免疫偏移,为控制日本血吸虫肉芽肿病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肝脏Th17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炎症趋化因子动态变化和肝脏虫卵肉芽肿病变,探讨其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病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模型,感染后2、4、6、8、10和12周剖杀小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脏白介素17(IL-17)、IL-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外源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5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小鼠肠壁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中每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感染+IL-25组、正常+IL-25组小鼠于感染后或实验开始后第4周开始腹腔注射IL-25(0.5 μg/只,隔天注射1次,持续 3周)。感染6周后剖杀小鼠,取肝脏和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后观察小鼠肝脏、结肠病理学变化,阿尔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直肠内杯状细胞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时荧光定量试验(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 检测小鼠结肠部位炎症相关因子IL-10、IL-4、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 γ, IFN-γ)和IL-1β等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6周后的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感染后,结直肠部位出现虫卵堆积, 但是在经过IL-25注射之后,肠道损伤减轻,虫卵堆积减少;感染+IL-25组小鼠肠道单个肉芽肿面积显著低于感染组小鼠,但是感染组小鼠肝脏肉芽肿面积与感染+IL-25组小鼠无明显区别;AB-PAS结果显示IL-25能够显著增加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道杯状细胞数量;ELISA、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小鼠结肠1型、2型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在注射 IL-25之后,呈现2型细胞因子表达量上升、1型细胞因子表达量下降的趋势。结论:IL-25可通过促进杯状细胞分化缓解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肠壁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中 HMGB1的表达。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病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中 HMGB1的表达,半定量方法测定 HMGB1表达的累积光密度值(IOD),ANOVA 统计分析各组之间差异。结果: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对照组小鼠肝脏与感染尾蚴后2、4、6周模型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组织中 HMGB1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 =526.30,P <0.05),除感染尾蚴后4、6周的模型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t =1.574,P =0.1162)外,其余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HMGB1可能参与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6CFU疫苗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W剖杀小鼠,分离肝脏,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NF-αmRNA表达.结果疫苗免疫,尾蚴攻击后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α mRNA表达显著加强.结论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能促进宿主Thl反应,加强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谭潇  肖建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51-2453,2585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保护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日本血吸虫感染+糖尿病模型组(A组)、单纯糖尿病模型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A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周后,与B组小鼠同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C组小鼠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观察小鼠体重与血糖变化。4周后剖杀各组小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观察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A组在造模后4周左右,体重明显高于B组(P〈0.01),血糖明显低于B组(P〈0.01),血清中IL-4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1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使IL-4升高和IFN-γ下降,调节Th1/Th2免疫偏移,导致Th1反应下调,Th2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Th2细胞因子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中的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采用ABC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研究感染后IL-4、IL-5、IL-10和肝内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发现小鼠肝脏IL-4、IL-5、IL-10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肝内胶原纤维化程度随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和加强,与Th2细胞因子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小鼠肝脏是感染血吸虫后机体免疫应答场所之一,Th2细胞因子在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及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后肝脏病理学特征及IFN-γ、IL-4、IL-12表达情况,探讨IFN-γ、IL-4、IL-12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在感染后的不同时段剖杀小鼠,取其肝脏,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情况;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IFN-γ、IL-4、IL-12在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H—E染色:感染后1天,小鼠肝脏无明显变化。感染后4天,小鼠肝脏轻度肿胀,肝脏汇管区表现为轻度炎症反应。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理改变趋于严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Th1细胞凶子IL-12和IFN-γ的表达呈现大致相同的趋势,在感染后1周开始上升,在4周达高峰,随后下降,至第12周仍高于正常组水平(P〈0.05)。而IL-4的表达水平则自感染后第1周开始持续上升,-直持续至感染后第12周实验观察结束,且随感染时问延长而明显升高。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细胞因子IFN-γ、IL-12和IL-4的阳性表达主要在汇管区、肝小叶坏死区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质,肝细胞未见阳性表达。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发生了由Th1免疫应答向Th2免疫应答转变的趋势;华支睾吸虫病前期Th1细胞免疫应答占优势,后期Th2细胞免疫应答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10~6CFU疫苗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W剖杀小鼠,分离肝脏,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NF-α mRNA表达。结果 疫苗免疫,尾蚴攻击后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α mRNA表达显著加强。结论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能促进宿主Th1反应,加强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6~8周后脾脏细胞学的改变情况。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腹贴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模型。6~8周后观察肝脏、脾脏大小,称重;做脾脏淋巴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的大小、密度和T、B细胞分类以及Th细胞亚群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所诱导的特异性抗体IgG的产生情况。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6~8周后,脾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脾脏中出现一群体积明显增大的细胞群,该群细胞表达少量的CD4、CD8、CD19和DX-5分子;Th1/Th2轴发生偏移,Th17细胞数量增多;ELISA结果表明血清中SEA特异性抗体IgG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的BALB/c小鼠脾脏出现明显的细胞学改变,尤其是Th1细胞数目下降,浆细胞、Th2细胞及Th17细胞数目增多,为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后期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免疫病理机制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Th2细胞因子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中的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的意义,采用ABC免疫组化法,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研究感染后IL-4、IL-5、IL-10和肝内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发现:小鼠肝脏IL-4、IL-5、IL-10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肝内胶原纤维化程度随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和加强,与Th2细胞因子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小鼠肝脏是感染血吸虫后机体免疫应答场所之一,Th2细胞因子在血吸虫肝脏肉芽肿及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疫苗侯选分子-钙离子激活的中性蛋白激酶(Calpain)的保护性免疫和免疫保护机制. 方法用重组纯化的Calpain抗原免疫BALB/c小鼠,RT-PCR分析小鼠-氧化氮激酶(iNos.enos.nNos)mRNA的表达;ELISA分析免疫小鼠体外培养脾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动态变化.结果重组Calpain抗原免疫小鼠1周后,小鼠iNos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培养24h免疫鼠脾细胞上清中IFN-γ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4的产生在免役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Calpain抗原能诱导IFN-γ的产生,提示Calpain诱导Th1的免疫应答反应来抗日本血吸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Sjcb2)真核表达载体,检测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2单独和联合吡喹酮(PZQ)在小鼠抗血吸虫再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模型:感染组、感染攻击组、空质粒处理组、Sjcb2免疫组、吡喹酮处理组、Sjcb2联合吡喹酮处理组.Sjcb2免疫组和Sjcb2联合吡喹酮组分别在初次尾蚴感染前第21天、14天及7天接种pcDNA3.1(+)/Sjcb2重组质粒,空质粒处理组接种pcDNA3.1(+)空质粒.初次尾蚴感染后第六周,对吡喹酮处理组和Sjcb2联合吡喹酮处理组小鼠给予PZQ治疗.除感染组外其它各组在第八周再次进行尾蚴攻击感染.分别于第8周和第14周取各组小鼠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虫卵肉芽肿大小;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和IgG亚型(IgG1,IgG2和IgG3);检测各组小鼠荷成虫数,计算抗血吸虫再感染率.结果 Sjcb2免疫组、联合组与其它组分别比较,小鼠荷虫数显著性减少,抗血吸虫再感染率显著升高,虫卵肉芽肿直径显著减小,IgG1水平显著下降和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Sjcb2在小鼠模型中具有抗日本血吸虫再感染作用,抗血吸虫再感染率为70.3%,抗再感染作用机制可能与特异性IgE水平升高和IgG1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与肝纤维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形态学和血清学角度探讨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血吸虫尾蚴感染新西兰家兔,建立血吸虫病动物模型.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动态观察日本血吸虫病急性期、慢性期、晚期肝脏虫卵肉芽肿大小,放射免疫检测仪测定不同时期的血清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含量的变化.结果:感染第6周家兔肝脏出现虫卵肉芽肿,第12周肉芽肿缩小,周围发现成纤维细胞,至第21周时虫卵肉芽肿明显缩小,肝脏纤维化程度增高,并有纤维组织增生.同时,血清HA含量检测显示随感染时间延长,体内HA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血吸虫病是一个持续进展的过程,包含虫卵肉芽肿与肝脏纤维化两大病理变化,两者间发病机制不同,肝纤维化是虫卵肉芽肿的间接延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对大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第7周用吡喹酮杀虫,第8周开始用低、中、高浓度中药制剂灌胃。分别在10、12、14、16周分批剖杀大鼠,取出肝脏作病理切片测量肉芽肿的大小。结果随中药浓度的增高,虫卵肉芽肿反应减轻,直径变小。结论中药制剂可以减轻血吸虫感染肝脏肉芽肿反应。  相似文献   

17.
α干扰素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IFN-α是否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疗效.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IcR小鼠造成肝纤维化模型.10周后顿服吡喹酮杀虫治疗,继以IFN-α皮下注射治疗,并与模型对照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比较.肝脏组织切片作苏木素-伊红、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观察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大小、胶原面积百分比及肝纤维化程度(SSS评分).结果IFN-α治疗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大小缩小(P〈0.05)、胶原面积百分比降低(P〈0.05)、SSS评分较模型对照组下降〉2分(P〈0.05).结论IFN-α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铁分布及铁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6、8、10周组,每组6只。感染组经腹部皮肤接种尾蚴(20±2)只,待小鼠染虫6、8、10周时,处死小鼠留取肝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采用二氨基联苯胺(DAB)增强的普鲁士蓝(Perl’s)铁染色观察肝组织铁分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脏铁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小鼠肝脏铁蛋白轻链和重链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比较,血吸虫感染6、8、10周组小鼠肝脏颜色逐渐变深,质地逐渐变硬。HE和Masson染色显示,感染组小鼠肝组织内有虫卵沉积,围绕虫卵形成肉芽肿及纤维化,而对照组未出现虫卵肉芽肿。DAB增强的Perl’s铁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感染6、8、10周组肝细胞铁染色强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4、7.72、9.67,P均<0.05),肝血窦内有铁色素沉积,且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增多(t=3.89、8.59、12.50,P均<0.05),虫卵壳铁染色较强。免疫组织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pEGFP-TCTP真核重组质粒联合免疫佐剂CpG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效果。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TCTP真核重组质粒,将pEGFP-TCTP注射入BABL/c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尾蚴攻击感染后45d处死小鼠,收集成虫和虫卵,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小鼠肝脏送病理切片,计算虫卵肉芽肿的数量。结果TCTPDNA免疫保护性效果显示: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保护性效果,TCTP组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43.91%和53.48%,与GST组效果相似。DNA免疫后及感染后期,TCTP组与PBS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攻击感染前后组间比较发现,GST组和GST CpG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pG显著提高了DNA免疫的效果。结论SjTCTPDNA免疫能诱导较明显的保护性Th1免疫应答,CpG基序可以有效的诱导保护性Th1免疫应答,是一种有效的DNA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D8+T细胞中Tc1(CD3+CD8+ IFN-γ+)?Tc2(CD3+CD8+IL-4+)和调节性CD8+T细胞(CD8+CD28-)亚群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导致的小鼠肝脏免疫病理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取正常小鼠及日本血吸虫感染8周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1?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亚群分别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绝对数量,并分析感染血吸虫不同时期的CD8+T细胞亚群与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肉芽肿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比较,日本血吸虫感染后小鼠脾脏的单个核细胞绝对数显著增加(P < 0.001);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CD3+)和CD8+T细胞(CD3+CD8+)的比例及绝对数均显著增加(P均 < 0.05);此外,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c1?Tc2?调节性CD8+T比例均显著增加(P均 < 0.001);与正常小鼠相比,感染小鼠Tc2/Tc1比率显著增加(P < 0.001)?此外,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是影响血吸虫感染所致肝脏免疫病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CD8+T细胞及其Tc1?Tc2?调节性CD8+T细胞亚群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的肝脏肉芽肿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中,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可能分别促进/抑制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肝脏免疫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