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受伤当日、伤后第1d、伤后第3d、伤后第7d、伤后第14d的CT检查结果,伤灶脑水肿体积的变化及预后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峰值出现在伤后第3d,体积为(90.1±14.7)cm3,之后水肿逐渐消退。对照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峰值出现在伤后第7d,体积为(135.4±19.3)cm3,之后水肿逐渐消退,但消退的速度较为缓慢,观察组患者脑水肿的消退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预后的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减轻脑水肿的病情,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血管痉挛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血管痉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温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的第1、3、5、7天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血流速度,测定其痉挛指数,然后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CVS)的出现情况、痉挛指数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亚低温组术后CV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痉挛指数比较显示: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5天、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间的痉挛指数的差异性逐渐增大。亚低温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致残率及死亡率也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亚低温通过稳定重型颅脑损伤后脑循环功能,尤其是能平抑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高灌注,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从而明显减少伤灶脑水肿体积,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GCS评分≤ 8分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行常温治疗和亚低温治疗 ,并动态观察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伤后第 1天和第 7天 ,血清IgG、IgM、IgA和补体C3均有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伤后第 14天 ,亚低温治疗组IgG、IgM、IgA和C3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显著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抑制状态的时间 ,促进外伤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SHI)后脑水肿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6例SH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各18例。亚低温方法:患者接受冰帽、冰毯和冰袋降温措施处理及冬眠Ⅰ辅助降温,保持肛温在33℃左右,并维持3~5 d。手术后病人均监测颅内压。每例病人伤后0、1、3、7、14、21 d各行一次头颅CT检查,分析比较两组颅内压、伤灶脑水肿体积变化和预后状况。结果 颅内压:对照组和治疗组伤后第3天分别是(2.87±0.26)kPa和(1.67±0.23)kPa (P<0.01);第7天分别为 (3.15±0.24)kPa和(1.78±0.24)kPa (P<0.01)。伤灶脑水肿体积:对照组在伤后第14天最大 [(140.90±22.95)cm3],治疗组在伤后第3天最大[(95.83±14.97)cm3],治疗组比对照组在伤后第14天减少42%(P<0.05)。伤后一周内转清醒率:对照组为22.2%(4/18例),治疗组为55.6%(10/18例)(P<0.05);残死率:对照组为61.1%(11/18例),治疗组为33.3%(6/18例)。结论 亚低温能减轻脑水肿、稳定颅内压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应用亚低温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各30例。分别在术后1d、3d、5d、7d观察脑损伤灶水肿体积及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伤后3~6个月根据评估法判断预后疗效。结果:亚低温组脑损伤灶水肿体积在术后第3~5天增加,第7天开始减少,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可减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含量,提高患者的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6.
常规疗法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伤后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 (GCS计分≤ 8分 )6 0例 ,随机分为常规组 30例和亚低温组 30例。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于伤后 8h内开始加用物理自动降温毯行亚低温治疗 ,常规组仅用常规疗法治疗。结果 :亚低温组在伤后第 2天体温为 (34.0 8± 1.0 8)℃ ,第 2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3.86± 0 .4 8) k Pa和 (2 .0 8± 0 .4 0 ) k Pa,出现严重并发症 10例 ,1~ 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预后良好 2 2例 ,预后不良 8例。常规治疗组在伤后第 2天体温为 (38.8± 1.5 0 )℃ ,第 2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 (4.2 5± 0 .5 2 ) k Pa和 (2 .6 5±0 .4 9) k Pa,严重并发症 2 4例 ,GOS评分预后良好 13例 ,预后不良 17例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均 P <0 .0 5 )。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可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33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伤后1 d、3d、7 d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评价其预后。结果亚低温组患者在1 d、3 d、7 d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可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20例,于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4℃,持续1~7 d;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糖、血气、血电解质等治疗;对照组20例,除未应用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相同;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分别于伤后第1、3、7 d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阳性细胞及CD4/CD8阳性细胞比值,两组间进行比较。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伤后第1、3、7 d T细胞亚群无统计学差异;预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不会加重T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6 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组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进行持续监测 ,并分别取术后开始治疗时和术后第 3、第 7天的颅内压 ,脑灌注压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亚低温组患者术后第 3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低于常温组 ,脑灌注压高于常温组。根据GOS评分 ,亚低温组患者的病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常温组。结论 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颅内压 ,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 ,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治疗组在脱水、止血、营养脑神经、吸氧、抗感染、支持及对症等治疗的同时采用亚低温(32℃-35℃)治疗4-6天,根据降温效果决定是否加用冰袋,对照组除不用亚低温治疗外,余治疗方法同亚低温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患者伤后1天、3天、7天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并评价其预后。结果治疗组颅脑损伤后3天7、天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预后良好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可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共 5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分为亚低温辅佐治疗组 (简称亚低温组 )和对照组。亚低温组 2 8例 ,均于伤后 2 4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给药后采用北京康联冰毯机、主干动脉部位放置冰袋 ,使直肠温度控制在 33~ 35℃ ,持续 3~ 5天 ,平均 (97.2± 2 6 .0 )小时。对照组 2 8例 ,除亚低温外 ,其他治疗两组相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在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率不齐方面无显著差异 ,而恢复良好率提高 ,病死率降低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疗法易操作 ,并发症少 ,病死率和病残率下降 ,是目前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颅脑损伤者且根据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亚低温疗法、对照组未给予亚低温疗法,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脑水肿体积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良好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53.13%,植物状态及病死率0.00%低于对照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后,观察组脑水肿体积(96.00±7.00)cm3较对照组(118.00±8.20)cm3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在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及其对脑血管痉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非低温组各40例,对比两组痉挛指数、昏迷时间、预后良好率、残死率的变化。结果亚低温组患者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痉挛指数低于对照组,根据亚低温组患者残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常温组。结论亚低温治疗对脑血管痉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有效地缩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昏迷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脑组织氧分压(Braintissue oxygen pressure-PbrO2)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重型脑外伤患者42例,分为亚低温组、对照组.亚低温组于伤后12h内行亚低温治疗(32~34℃),时程3~5天;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两组均持续监测PbrO2,并对不同时段PbrO2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亚低温组和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GCS6~8分)患者于降温前、降温4h时段及复温后的PbrO2无显著差异(P>0.05),但亚低温组在降温24、48、72h时段PbrO2均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与对照组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患者各时段PbrO2无显著差异(P>0.05).亚低温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GCS6~8分)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也降低了PbrO2;对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无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汤桂萍 《海南医学》2009,20(11):157-15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8例GC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均为伤后6h内予以亚低温治疗,持续降温时间为3-7d,平均为5d。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予以降温。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则低于对照组。结论亚低温治疗仪能迅速降低患者体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少脑细胞的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的治疗时机。方法:将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组为伤后6小时内亚低温治疗组(治疗组)和受伤6小时后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恢复良好率为49.30%(35.21%)、病死率为16.90%(25.35%)、伤后癫痫发生率为6.17%(9.86%),两组结果相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P<0.01~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伤后6小时内超早期亚低温治疗可以使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提高恢复良好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具有显著降低癫痫等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亚低温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接受伤到亚低温治疗的时间长短,分为伤后6小时内亚低温治疗组及伤后超过6小时亚低温治疗组.结果伤后6小时内亚低温治疗组颅内压测定结果明显低于伤后超过6小时亚低温治疗组.伤后6个月,伤后6小时内亚低温治疗组的GOS预后判定结果明显优于伤后超过6小时亚低温治疗组.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越早使用亚低温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就越好.  相似文献   

18.
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常温组20例。亚低温治疗均在伤后24 h内实行,肛温维持在33℃~35℃,持续3~8 d。两组患者均在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法判断预后。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明显增高,而植物生存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提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娟 《四川医学》2010,31(10):1569-157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要点。方法将53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按照亚低温治疗方法将治疗组患者肛温控制在(34±1)℃,维持3~6d;其他治疗同常规组。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生命体征稳定,病死率下降,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治疗结合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用于重症监护室(ICU)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机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3月~2011年8月ICU收治的82例手术抢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术后将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2例,常规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因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47.62%(20/42)、22.50%(9/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死亡率及重残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2h内亚低温18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9例;12h后亚低温24例,死亡9例,恢复良好11例。结论亚低温用于术后ICU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亚低温开始时间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因素,尽早进行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