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转移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盆腔转移瘤患者23例,计26个病灶.患者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0~2分.术前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术前计划设计,术后进行剂量验证.术中在CT引导下,经3D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D打印共面模板(3D-printed coplanar template,3D-PCT)辅助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radioactive 125I seedimplantation,RISI)治疗胸壁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并分析剂量学参数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3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3D-P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55例胸壁转移瘤临床资料。术前经TPS制定治疗计划,术中在3D-PCT辅助下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第3天复查CT进行术后剂量验证。术后定期复查CT计算局部控制率、总生存(OS)率,并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相关并发症。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局部控制时间(local control time,LCT)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剂量学参数预测LCT的临界值。结果 55例行3D-P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胸壁转移瘤患者术后1、2、3年OS率为72.7%(40/55)、21.8%(12/55)、16.4%(9/55);术后3、6、12、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6.4%(53/55)、86.5%(45/52)、85.0%(34/40)、91.7%(11/12)。术后GTV、粒子数目、D90D100V100V150V200、CI、EI、H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90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病理分级、D90D100V90V200对LCT有显著影响(P<0.05);将之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病理分级、D90为LCT独立影响因素,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D90 ≥ 127 Gy的患者比D90<127 Gy局部控制时间显著延长(χ2=16.61,P=0.000)。术后3个月疼痛缓解率为80.8%(21/26)。1~2级度放射性皮炎5例,Ⅲ度放射性皮炎1例。结论 对于胸壁转移瘤,应用3D-P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剂量精准可控,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当D90 ≥ 127 Gy时LCT显著延长,D90为LCT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引导放射性125I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方法、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s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采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计划,选择粒子活度:(1.11~2.96)×107Bq(0.3~0.8 mCi),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6、12个月评价肿瘤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有效率.结果 术后出现气胸3例,气管瘘l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1、3、6、12个月,患者局部控制率为81.8%、90.9%、72.7%、72.7%;疼痛缓解有效率,1周100%、1个月90.9%、3个月90.9%、6个月81.8%、12个月72.7%.结论 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局部病灶控制率确切,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结果,探讨该技术在粒子植入治疗中的精确性。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于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实施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粒子植入患者32例,植入病灶36个:包括肺部10个、颈部淋巴结5个、盆腔3个、椎体3个、胰腺2个、腹腔淋巴结2个、门静脉2个、其余9个。所有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在共面模板引导下一次性完成所有层面的进针,依据术前计划植入粒子,行术后剂量学评估。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90%和10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D100,90%、100%、150%和2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V90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均匀性指数(HI)。统计学采用配对 t 检验。结果 全部病灶、运动病灶和固定病灶植入前后D90D100V90V100V150V200、CI、EI和HI等指标参数配对 t检验,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粒子植入剂量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无差别,对于固定和运动脏器肿瘤,有良好的治疗准确性,可能成为未来粒子植入重复性好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两种模体研究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精度,并比较两种模体差异,为放射性粒子植入提供参考。方法 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设计进针路径并获取针尖坐标值,按照进针路径分别在定制模体和肝脏模体插入植入针,植入金标,退针10 mm,植入冷源,分别记录针尖、金标、冷源坐标,通过计算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获取植入针精度,第1颗粒子精度,拔针后粒子的精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上述精度在两种模体中的差异。结果 3D打印共面模板辅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穿刺针精度,第1颗粒子精度及拔针后粒子精度在定制模体和肝脏模体中分别是(1.89±0.72)和(2.14±0.88) mm (P>0.05),(2.03±1.14)和(2.42±1.12) mm (P>0.05),(-1.96±1.29)和(-2.82±0.91) mm (t=2.09,P=0.046)。结论 3D打印共面模板辅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具有高效,稳定、精确,在两种模型中精度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通用共面模板(以下简称通用模板)辅助CT引导下对肺癌术后局部复发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植入前、植入后剂量学符合程度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通用模板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38例。术前进行预计划,处方剂量110 Gy。术中验证结果与术前计划的剂量参数匹配周边剂量(MPD)、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10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1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均匀性指数(HI)进行配对t检验。术后第6个月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判定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完成粒子植入治疗,术前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剂量:MPD为(222.7±26.2)、(227.7±29.8)Gy,D90(130.8±13.6)、(134.8±12.8)Gy,D100(106.4±10.6)、(110.7±11.8)Gy,CI(0.75±0.06)、(0.74±0.04),EI(22.7±5.8)%、(24.3±4.8)%,HI(36.8±4.7)%、(37.2±5.3)%,心脏平均照射剂量为(19.3±7.2)、(21.3±6.8)Gy(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8~98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95%CI 7.4~34.6),2年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和局部控制(LC)的发生率分别为47.4%、39.5%和83.5%。结论通用模板辅助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可以较好地在术中实现术前TPS计划目标,取得良好疗效,是一种微创、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采用非共面和共面模板术前计划参数的差异,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外照射的胰腺癌患者,其影像信息导入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非共面计划与共面计划,每例患者处方剂量设定为110 Gy,粒子活度0.4 mCi(1 Ci=3.7×10^10Bq),分别优化剂量分布,比较两者的针数、粒子数、90%和100%靶体积受照剂量(D90、D100)、100%、150%、200%的处方剂量覆盖的靶体积(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均匀性指数(HI);比较周围正常器官小肠、结肠、十二指肠、胃、脊髓2 cm^3和5 cm^3所受到的照射剂量D_(2 cm^3)和D_(5 cm^3)。结果共面计划比非共面计划的植入针数18.63 vs.16.45针稍多(t=-3.239,P<0.05);粒子数相当90.2 vs.91.01颗(t=-3.373,P>0.05);靶区的D90、D100、V100、V150、V200、CI、EI、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正常器官小肠、结肠、十二指肠、胃和脊髓的D_(2 cm^3)、D_(5 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非共面与共面计划均可达到处方剂量,同时正常器官的剂量相差很小,模板各有自己特点,故临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结转移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穿刺路径及辅助技术。 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共16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放射性125I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穿刺路径及相关辅助技术,总结相关经验。 结果 1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共20个病灶均顺利完成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穿刺路径分为经胸骨旁/椎旁入路(8例)、经胸骨入路(4例)、经胸骨上入路(2例),经胸椎入路(1例)、经胸膜腔入路(1例,人工气胸技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10例(62.5%),部分缓解(PR)1例(6.2%),疾病稳定(SD)3例(18.8%),疾病进展(PD)2例(12.5%)。 结论 采用合适的穿刺路径及辅助技术是CT引导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共面模板(co-planar template, CPT)辅助CT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脊柱转移瘤质量控制与近期疗效。方法 12例原发肿瘤经病理学明确诊断,影像学改变符合脊柱转移瘤特征,患者共有16个病灶。处方剂量(prescribed dose, PD)80 Gy,粒子活度(1.48×107~2.59×107)Bq(0.4~0.7 mCi),CPT辅助CT引导下将植入针按术前计划穿刺并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术后即刻扫描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剂量评估。随访复查CT判定瘤体直径变化,进行疗效评估。随访时间为3~29个月。同时给予疼痛分级,评判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16个病灶全部穿刺成功植入粒子。植入后剂量验证显示肿瘤靶区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209.21±37.16)Gy,D90为(115.29±7.87)Gy,D100为(76.59±5.53)Gy,V90为(99.30±0.51)%,V100为(98.06±1.15)%,适形指数(CI)0.981±0.012,靶区外体积指数(EI)0.012±0.007。脊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30.47±4.83)Gy。靶区和脊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与术前计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病灶完全缓解(CR)18.8%(3/16), 部分缓解(PR)62.5%(10/16),疾病进展(PD)6.25%(1/16),疾病稳定 (SD)6.25%(1/16),有效率(CR+PR)81.3%;疼痛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7例,轻度缓解2例;生存期11~39个月,中位生存期24个月。所有患者脊髓无放射性损伤发生。结论 应用CPT辅助CT引导可以按照术前计划控制粒子植入的位置和放射剂量,达到治疗肿瘤、并发症少、患者可耐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数字信息行标共面模板(以下简称行标模板)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58例应用模板粒子植入,其中30例应用行标模板,28例应用通用制式共面模板(以下简称通用模板).比较手术前后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匹配周边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联合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可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到2016年10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治疗的21例不可手术的T1-2N0M0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取得组织学病理,选用粒子活度18.5~29.6 MBq,处方剂量120~160 Gy,均在1次手术内完成粒子植入,术前及术后经TPS制定计划和质量验证。随访评价肿瘤局部控制率、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期、剂量验证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5.1个月(范围4.4~72.7个月)。1、2、3年的原发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5.2%、95.2%。所有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3.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1.7%、72.9%。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0.2%。术后质量验证满意率为100%。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气胸、支气管出血、胸膜出血、咳嗽、肺部纤维化及粒子移位。其中7例患者发生1级不良事件(33.3%);4例患者发生2级不良事件(19%)。无3级或更高级别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CT联合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T1-2N0M0的NSCLC肿瘤局部控制率较高,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不可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挑战性.主要采用全身结合局部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控制.125I粒子植入治疗已用于实体肿瘤治疗,在腹膜后转移瘤的局部控制和癌性疼痛的缓解方面有一定优势.本文就125I持续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法治疗腹膜后淋巴转移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胃癌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对23例胃癌术后局限性区域淋巴结转移并接受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经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模拟布源,计算放射性粒子总活度与粒子数量.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术后2个月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近期疗效,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植入术后患者1、2和3年生存率;以单变量Cox模型检验相关因素对生存的影响;采用log-rank法比较组间(肿瘤最大径>3 cm组和<3 cm组)生存差异并绘制生存曲线.20例患者粒子植入术后接受了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全身化疗.结果 23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CR 14例(60.9%,14/23),PR 5例(21.7%,5/23),PD 4例(17.4%,4/23).患者粒子植入术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7±7)%、(47±11)%与(13±9)%,中位生存时间为(22.1±5.1)个月.单变量Cox分析,肿瘤最大径是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x2=9.752,P=0.002),>3 cm组和<3 cm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0±5.0)和(30.0±5.1)个月,2组总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28,P=0.016).结论 CT引导1251粒子植入术治疗胃癌术后局限性区域淋巴结转移创伤小且并发症少,并能取得较高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基于低放射剂量CT灌注影像提取CT灌注参数以及影像组学参数联合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20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以及非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行低剂量CT灌注扫描.术中系统性清扫患者N1及N2站淋巴结,并取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癌术前术后常用剂量学指标差异,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转移癌粒子植入手术的10例患者共12个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12个病灶均采用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处方剂量120~140 Gy,比较术前治疗计划及术后验证计划中常用剂量学指标差异,包括D90D100V90V100V150以及术前计划粒子数量和术后实际使用粒子数量,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剂量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和术后D90D100V90V100V150等剂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际使用粒子数量多于术前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P<0.05)。结论 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癌,剂量精准,可达到术前计划要求,应积极推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初步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10月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0例患者,12个病灶,垂直径1.7 cm×1.0 cm~6.5 cm×5.0 cm,其中直径<5.0 cm、≥5.0 cm的淋巴结分别为6个(50%)、6个(50%).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活度0.3~0.7 mCi,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所接受的最小剂量):36~110 Gy(中位59 Gy).术后观察病灶大小变化、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随访时间4.3~1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7个月,2个月局部控制率100%、有效率58.3%,2、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66.7%、58.3%,中位生存时间12.1个月.1例患者术后5个月死于消化道出血,6例死于肿瘤转移,3例患者生存并未见粒子植入部位复发,未见其他部位大出血、肠道感染、骨髓抑制等粒子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