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基于MR对比增强T1WI (CE-T1WI)纹理分析鉴别诊断泪腺淋巴瘤与泪腺炎性假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泪腺淋巴瘤(淋巴瘤组)和25例泪腺炎性假瘤(炎性假瘤组)的眼眶MRI表现,基于CE-T1WI提取病灶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灰度游程矩阵、绝对梯度、自回归模型和小波变换6种共279个纹理特征参数,采用组间比较、组内相关系数(ICC)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最佳纹理特征,建立核函数分别为线性核(LK)、多项式核(PK)和径向基函数核(RBFK)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模型,筛选最优核函数。针对最佳纹理特征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MRI表现,以最优核函数建立联合模型;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鉴别诊断泪腺淋巴瘤与泪腺炎性假瘤的效能。结果 相比炎性假瘤组,淋巴瘤组病灶边界更清晰、强化更均匀(P均<0.01),组间其余MRI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201个纹理特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筛选10个最佳纹理特征用于建立SVM分类模型,其中PK为最优核函数,相应SVM分类模型鉴别诊断泪腺淋巴瘤与泪腺炎性假瘤的效能最佳,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0.47%、88.00%、89.13%及0.93,联合模型分别为95.23%、92.00%、93.47%及0.96;联合模型与最优SVM分类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结论 基于MR CE-T1WI纹理分析可有效鉴别泪腺淋巴瘤与泪腺炎性假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与增生结节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3例小肝癌和19例肝增生结节患者的MRI资料。采用MaZda软件手工勾画ROI,提取T1WI、T2WI、频率选择性预脉冲脂肪抑制T2WI及T1WI增强扫描图像中病变的纹理特征。通过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OE+ACC)、交互信息(MI)及三者联合(FPM)的方法选择最佳纹理参数集合。使用原始数据分析(RDA)、主要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进行纹理分类。同时由2名MRI诊断医师共同评估所有影像学资料。比较纹理分析与医师鉴别诊断两种病变结果的差异。结果 52例中,共60个病灶。鉴别小肝癌与增生结节的纹理特征主要来自T2WI,误判率最小为8.33%(5/60)。纹理特征选择方法中,FPM的误判率(8.33%~26.67%)均低于MI (20.00%~38.33%)、Fisher (18.33%~41.67%)和POE+ACC (8.33%~40.00%)。纹理特征分类方法中,NDA判别两种病变的误判率(8.33%~20.00%)均低于RDA (26.67%~41.67%)、PCA (28.33%~43.33%)和LDA (21.67%~45.00%)。影像医师的误判率为23.33%(14/60),高于采用纹理分析鉴别两种病变的误判率(5/60,8.33%;χ2=58.73,P=0.002)。结论 常规MRI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与增生结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眼眶淋巴瘤与炎性假瘤的价值。方法 纳入18例单侧眼眶淋巴瘤(淋巴瘤组)和25例单侧炎性假瘤患者(炎性假瘤组),观察2组病灶常规超声特征及CDFI血流信号特点,比较其CEUS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VPC)和时间-强度曲线(TIC)特点及相关定量参数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常规超声及CEUS鉴别诊断准确率。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淋巴瘤、炎性假瘤准确率分别为38.89%(7/18)和36.00%(9/25)。淋巴瘤组DVPC多呈正负两相波形,TIC多呈快进快出模式;而炎性假瘤组DVPC多呈正向波形,TIC多呈快进慢出模式。CEUS诊断淋巴瘤和炎性假瘤准确率分别为55.56%(10/18)和52.00%(13/25);淋巴瘤组峰值强度(IMAX)明显高于炎性假瘤组(P<0.05),上升时间(RT)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均明显低于炎性假瘤组(P均<0.05)。常规超声联合CEUS诊断淋巴瘤、炎性假瘤准确率分别为72.22%(13/18)和68.00%(17/25)。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CEUS鉴别诊断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浸润性肺腺癌与非钙化结核球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证实的单发肺结节患者的平扫CT资料,其中31例浸润性肺腺癌,21例非钙化结核球。采用MaZda软件于2种病灶各提取300个纹理特征,之后以费希尔参数法(Fisher)、最小分类误差与最小平均相关系数法(POE+ACC)、相关信息测度法(MI)分别筛选出10个最佳纹理特征,并将其合并得到3种方法联合的最佳纹理特征组合(MPF)。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对4组最佳纹理特征进行分类,LDA及NDA分别以K-近邻分类器(K-NN)及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分类。分析4组纹理特征鉴别2种病变的最小错误率,比较2组病变间30个最佳纹理特征的差异,并绘制其鉴别2种病变的ROC曲线,计算AU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对于单组最佳纹理特征,NDA/ANN-Fisher法的错误率最低,为7.69%(4/52);对于MPF,NDA/ANN-MPF法的错误率最低,为5.77%(3/52);而NDA/ANN-Fisher法的错误率与NDA/ANN-MPF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05)。2种病变间存在10个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差异熵S(1,1)、差方差S(1,1)及梯度方差的诊断效能较好(AUC=0.71、0.71、0.70),3者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可较好地区分浸润性肺腺癌和非钙化肺结核球,为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纹理分析鉴别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35例、脑单发转移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平扫及增强检查,包括T1 FLAIR、T2WI、T2 FLAIR、DWI及增强T1WI。采用MaZda软件于DWI及增强T1WI序列最大层面上手动勾画肿瘤ROI,提取病变的纹理特征。结果 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的直方图纹理参数中增强T1WI的偏度,灰度共生矩阵参数中增强T1WI自相关、均值,DWI自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这些纹理参数构建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结论 纹理分析为鉴别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提供可靠、可以量化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T1WI、IDEAL-T2WI影像组学特征及机器学习模型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腺淋巴瘤(AL)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腮腺PA和25例AL患者。运用放射组学云平台,于轴位T1WI和IDEAL-T2WI上手动勾画病灶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以方差阈值法、SelectKBest及Lasso算法筛选最优特征。采用随机森林、逻辑回归算法建立机器学习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T1WI、IDEAL-T2WI、IDEAL-T2WI联合T1WI建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T1WI、IDEAL-T2WI、IDEAL-T2WI联合T1WI分别得到6、9、12个有效特征。基于IDEAL-T2WI联合T1WI建立随机森林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7,95%CI(0.59,1.00),准确率0.83。结论 基于T1WI、IDEAL-T2WI影像组学特征及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鉴别诊断腮腺PA和A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2WI直方图鉴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与单发转移瘤瘤体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GBM和单发转移瘤患者103例,其中GBM组57例,单发转移瘤组4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检查(T1WI、T2WI、T2-FLAIR和增强后T1WI)。采用Image J软件于肿瘤最大层面手动勾画瘤体边界,计算直方图相关参数,包括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峰度值和偏度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GBM与脑单发转移瘤的直方图各参数,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GBM组的均数、标准差及中位数均高于单发转移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均数、标准差及中位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2[95% CI (0.681,0.862),P<0.001]、0.719[95% CI (0.616,0.822),P<0.001]和0.767[95% CI (0.674,0.860),P<0.001]。以均数临界值为509.575,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19,特异度为0.783;以标准差临界值为58.844,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02,特异度为0.652;以中位数临界值为550.500,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19,特异度为0.826。结论 肿瘤瘤体T2WI直方图均数、标准差和中位数均可用于GBM和脑单发转移瘤的鉴别,其中以均数的鉴别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纹理分析在鉴别眼眶淋巴瘤与炎性假瘤中的价值。方法: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25例和炎性假瘤24例,使用MaZda软件提取T 1WI对比增强(contrast-enhanced T 1-weighted images,CE-T 1W)肿瘤纹理特征。比较两组游程长矩阵(run-length matrix,RLM)的20个纹理特征参数,对差异有统计意义的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参数及主成分进行建模,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评价模型效能。结果:淋巴瘤组灰度不均匀度(grey level non-uniformity,GLNU)、长游程优势(long run emphasis,LRE)的4个参数高于炎性假瘤(P<0.001),短游程因子(short run emphasis,SRE)、游程图像分数(fraction of image in runs,FIR)的4个参数低于炎性假瘤组(P<0.001);游程长不均匀度(run length non-uniformity,RLNU)的4个参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中,以GLNU的参数建立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95.9%、72.0%、0.905;PCA提取出的2个主成分建立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7.5%、88.0%、0.913。结论:基于CE-T 1W的RLM特征可有效鉴别眼眶淋巴瘤与炎性假瘤,其中以GLNU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序列MRI纹理特征分析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学治疗(NACT)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NACT的宫颈癌患者,于NACT开始前及结束后各行1次盆腔MR,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及无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于治疗前MR T2WI、DWI及增强图像上分别勾画ROI,获得纹理参数,每组图像共采集106个纹理特征,比较2组参数差异。对每组选取诊断效能较高且相关性小的纹理特征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综合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各序列单因素及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并对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T2WI、DWI和增强图像纹理特征中,分别有22、13和36个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T2WI、DWI和增强图像单个纹理特征预测宫颈癌NACT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9~0.839、0.745~0.813及0.552~0.786,综合模型预测疗效的AUC分别为0.839、0.885及0.766。结论 不同序列MRI纹理分析预测NACT对于宫颈癌的疗效具有较高价值,以DWI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20排CT双入口体部灌注成像对单发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周围型肺癌52例(腺癌28例、鳞癌24例)及炎性假瘤21例,应用CT体部双入口灌注成像获得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计算灌注指数(PI)和灌注总量(TLP),根据拟合时间-密度曲线获得强化达峰时间(TTP),分析鳞癌、腺癌与炎性假瘤间的差异,评价其诊断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价值。结果 鳞癌、腺癌与炎性假瘤间PF、TT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间PF、TLP、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TP诊断肺癌与炎性假瘤的AUC为0.99(P<0.01),诊断价值高;以TTP=16.3 s作为临界值,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5.0%;PF和TLP的AUC分别为0.76(P<0.01)和0.71(P<0.01),诊断价值中等。结论 炎性假瘤和周围型肺癌均由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重供血;TTP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基于纹理特征的十倍交叉验证法的神经网络分类器,探讨多序列MRI在肝硬化诊断识别中的价值。方法 将5个序列MR图像(T1WI、T2WI、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分成正常肝脏组、较早期肝硬化组及中晚期肝硬化组,手动获取ROI;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ROI的56个纹理特征参数;采用十倍交叉验证法的BP网络分类器分别分类识别3组肝脏组织。结果 门静脉期图像对正常肝脏、较早期肝硬化及中晚期肝硬化的分类效果最好,正确率为87.62%(92/105),T2WI分类效果最差,正确率为78.33%(47/60),T1WI、动脉期和平衡期图像居两者之间。结论 采用基于纹理特征的十倍交叉验证法的神经网络分类器可以区分正常肝脏、较早期和中晚期肝硬化MRI;在基于多序列MRI的肝硬化识别研究中,门静脉期图像有可能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眶内炎性假瘤的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眶内炎性假瘤的MRI平扫及其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均为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证实。结果48例炎性假瘤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四型:①肿块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位于肌锥内;②弥漫炎症型,眶内被病灶填充,边界模糊,眼直肌与病灶分界不清,视神经被包绕,压脂增强扫描T1 WI显示视神经不强化;③泪腺炎型,表现为泪腺增大,T1 WI信号稍低、T2 WI呈中等信号,压脂序列呈稍高信号;④肌炎型,眼外肌不同程度增粗,主要累及上直肌和内直肌。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眶内炎性假瘤的信号特征、大小、形态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因此对眶内炎性假瘤能够做出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常规T2WI的灰度共生矩阵(GLCM)纹理参数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实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卵巢原发实性良性肿瘤和2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MRI和临床资料。采用Image J软件于轴位T2WI提取病灶的GLCM纹理参数,包括能量、对比、相关、逆差距和熵,比较卵巢实性良恶性肿瘤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鉴别诊断卵巢实性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 卵巢实性恶性肿瘤的熵和对比高于良性肿瘤,逆差距和能量低于良性肿瘤(P均<0.05);而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ROC曲线结果显示,能量、对比、逆差距和熵诊断卵巢实性良恶性肿瘤的AUC值分别为0.70、0.68、0.74和0.81(P均<0.05),敏感度分别为68.4%、74.1%、73.7%和77.8%,特异度分别为77.8%、68.4%、77.8%和73.7%。结论 基于T2WI的GLCM纹理参数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实性肿瘤具有一定价值,其中熵值的诊断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眶部丛状神经纤维瘤(PNF)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85侧眶部PNF的MRI表现。79例均接受眼眶MR检查,其中71例接受增强MR扫描。结果眶部PNF均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位于眼睑及眶周表浅部位的病变呈弥漫性生长并穿透筋膜和肌层,与肌肉相比,76侧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9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侧可见靶征。眶腔和(或)颞下窝等深层部位病变呈多发边界清楚的小结节或束状病变,主要沿神经干生长并压迫周围结构,77侧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7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4侧可见靶征。结论眶部PNF多呈侵袭性生长,MRI可清晰显示PNF累及范围,眼眶表浅部及深部病变有着不同的形态及信号特点。  相似文献   

15.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CT及MRI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SFT的CT及MRI资料.结果 7例SFT均为单发,边缘界限清晰,病灶最大直径17~4 5 mm;跨肌锥内、外生长1例,肌锥外2例,肌锥内4例. 6例接受CT平扫,均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内未见出血、囊变及钙化. 4例接受MR平扫,其中3例T1WI呈等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3例T2WI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于T2Wl可见小囊样高信号囊变区;4例于T1WI或T2WI可见管状或分支状的血管流空信号. 6例CT或MRI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3例CT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结论 增强后病灶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及MR见流空信号是眼眶SFT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