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在传统医学中有心痛、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记载,《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心痛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篇》中“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素问·厥论》中“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吼,身热,死不可治”,都道出了其发病急、预后难料的特点,作者通过多年来对冠心病患者的辨治,现将心得体会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祖国医学文献里,没有冠心病这个病名,但是,根据记载,冠心病一类疾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疾病。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中有“心痛者,胸中痛,肋支满,肋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类似本病的描述。在《灵枢·厥病篇》则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元代医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指出真心痛“不假履治”,(?)即不易治疗;明代医家李梴的《医学入门》也提到真心痛“一日即死”,清代的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也指出“厥心痛……去真心痛一间耳。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气微力弱……亦主旦发夕死”,宋代朱肱的《类证活人书》写辺:“包络之痛,痛于两乳之中,鸠尾之间,即膻中也”。同时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常因机体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心脏得不到充分精血滋养,导致冠脉硬化,冠脉供血不足。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患者。本病病名古今颇不一致,据中医临床体验,及古籍所述,如《灵枢经》云:“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沈金鳌云“真心痛,心痛淬然,痛如刀刺,咬牙切齿,舌青气冷,汗出不休,手足青过节,冷如冰,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匮》:“胸痹心痛短气,不得卧,心痛彻背……”。《诸病源候论》:“胸痹、寒气客于脏腑,因虚而发……胸满气短,咳吐引痛,烦闷自汗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医学属"真心痛"、"胸痹"等范畴。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较早,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灵枢.五邪篇》即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灵枢.厥论》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但发夕死夕发旦死"。至汉朝,张仲景正式提出:"胸痹"名称,从理论至实践,有了明确的药方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古代书籍虽无此病名,但对本病已早有描述和记载。《内经》一书中,已经有“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的记载。《金匮要略》有“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专章论述,将胸痹、心痛、短气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的中医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心病,即中医的胸痹心痛。其特点为心前区闷塞疼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开篇即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1]。揭示了胸痹的主要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其特点。其多因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阳不振,不能温运血脉,血行不畅加之情志内伤,劳累受寒痰浊内阻,以致瘀血内停心脉不畅致为胸痹。1诱发因素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一向认为厚味饱餐、情志(精神情绪)六淫等,都能引起本病的发作。1·1厚味饱餐:五谷入于胃所化之气…  相似文献   

7.
<正>中药治疗在冠心病防治可作为一个分支,PCI术后的中药治疗可谓"增益效显"。在2017年第三届冠心病学科交叉暨介入治疗大会(CMIT)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教授谈到了冠心病介入术后中医干预优势及介入前后中药干预及证候动态演变的研究成果。中医处置冠心病的数千年佐证在中医古籍中,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善用针者,取其  相似文献   

8.
胃痛治验     
古书谓胃痛有九种,包括心痛、反胃、噎膈等在内,《内经》之所谓“真心痛”,并指出,“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在临床上和胃痛是有区别的。治疗胃痛要根据虚、实、寒、热、气滞血瘀等辨证而治之。现代医学诊断之胃窦炎、胃炎(急性)多数属于寒热互阻或气郁所致,而胃下垂,萎缩性胃炎,溃疡病则以虚为多,如有火灼感,嘈杂等则是属热属痰,如胃痛时手不可按,痛有定处或平时喜饮酒则属胃中有瘀血。其发病原因大都由于饮食不节,  相似文献   

9.
<正>胃痛病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邪气藏府病形》篇进一步指出"胃病者,腹目真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将其病变部位、临  相似文献   

10.
浅谈祖国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中医文献浩如烟海,其中很早就有关于肺癌的描述和记载。现将肺癌在中医古籍中的文献从病名、病因与发病、病机、临床表现、治则、预后谈一谈自己肤浅的认识,希望在临床工作中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为中医防治肺癌奠定理论基础。1祖国医学对有关肺癌病名的认识中医文献中虽无肺癌之病名,但在中医古籍中大多以所出现的症状、体征为主予以命名。早在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息积、息贲”的记载,《素问?奇病论篇》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病名曰息积。”《灵枢·经筋篇》曰:“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  相似文献   

11.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我们三个单位组成了三结合协作组,开展防治冠心病中药——栝楼(瓜蒌)的研究工作。在祖国医药学遗产中,最早在《内经》里有“胸中痛”真心痛”等证的描述,和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近似。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继承《内经》理论,记载了“胸痹”“心痛”的病机、  相似文献   

12.
蛔虫病蛔虫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多见于儿童。古代文献中已有详细的记载。如《素问·咳论》:“胃咳之状,咳而呕,呕则长虫出”。《灵枢·厥阴》篇曰:“肠中有虫瘕及蛟蛸,……心肠痛,忄农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蛸也”。《伤寒论》厥阴篇:“食则吐蚘”;《金匮要略》曰:“病腹痛有虫,……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蚘虫”;“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蚘厥者乌梅丸主之。”等等。以下就蛔虫病之证治论之。【临床症状】少量蛔虫寄生于人体,可无任何症状,或只有轻微腹痛。蛔虫较多时,…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因发生粥样硬化而产生了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年老体衰,脏腑功能虚损,阴阳气血失调,加上精神、气候、饮食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滞血瘀,胸阳不振,痰浊内生,使心脉痹阻而致病。心主血脉,为气血运行的动力,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则出现气滞血瘀,故有胸闷,心痛等症。如《素问.痹论》说,“心痹者,脉不通。”肾为先天之本,肾阳虚则不能鼓舞他脏之阳,例如脾胃失其温煦而运化无能,致营血不足,脉道不能充盈,以致心失濡养。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如过食膏梁厚味,损伤脾胃,以致运化失常,转化为痰浊,气血运行受阻,致使气结血凝而发生胸痛。精神因素方面,七情内伤而致气机不畅,因“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滞则血瘀,以致心脉痹阻。如《灵枢.口问篇》说:“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在气侯方面主要是寒邪侵袭的影响,如《素问.举痛论》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流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又如《诸病源侯论》谓“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故...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厥心痛"、"真心痛"范畴。《金匮要略》曰:"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明确指出上焦阳气虚是冠心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在其基础上浊邪上乘,阻遏胸阳,形成气滞血瘀、痰浊,使血脉不通而发痛。《素问.痹论》谓:"心痹者,脉不通。"说明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4):59-60
感 冒感冒系由风邪侵犯人体引起的以恶寒 (或恶风 )、发热、头痛、鼻塞、声重、喷嚏、清涕 (或稠涕 )、喉痛等为主证的外感疾病。感冒病 ,历代医家广有论述 :如汉·张仲景《伤寒论· 3条》:“太阳病 ,或已发热 ,或未发热 ,必恶寒 ,体痛 ,呕逆 ,脉阴阳俱紧者 ,名为伤寒。”2条 :“太阳病 ,发热汗出 ,恶风 ,脉缓者名为中风。”此论当包括今之感冒。至北宋·杨士瀛始明确地提出“感冒”一词。至清代温病学说兴起 ,始有风热合邪感冒之论出。今世尚有感冒伤食之类型多见于临床者。就渝州地区而言 ,且多有风湿型感冒之疾 ,此型若治之不当 ,常可延…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丹参片药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鲁丽 《黑龙江医药》2005,18(1):59-60
心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寻找一种效果好、服用方便、利于普及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的心血管病药物,对保障人类健康有重大意义。我国传统医学早有“不通则痛”的论述,素问《痹论》日:“心痹者。脉不通”。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指出本病病机:“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以其阴弦故也”。总之,心血管疾病基本病机是气虚血淤。  相似文献   

17.
陈荣东 《家庭用药》2011,(11):42-42
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在中医学上属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素问·痹论》有云:“心痹者。脉不通。”即指明冠心病的病机主要为血脉不通。中医认为,血脉不通乃瘀血和痰浊气滞所致,瘀、痰和气滞则为长期脏腑功能失调之结果。因此,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强调调理脾胃、养气活血。最终达到通脉护心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中医古籍中,并无“冠心病”的记载,而是有“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记载。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血淤阻滞于脉络之中,即可引起疼痛,而冠心病主要的症状即为疼痛。以下分析介绍几种血淤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方药。  相似文献   

19.
周丽 《哈尔滨医药》2005,25(1):41-42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 ,也是疑难重症。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曰 :“妇女崩漏 ,最为大病”。历代医家都将崩漏专立门类进行论述 ,至今仍为妇科讨论的重点。现代中医妇科将其定义为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 ,或淋漓不断者 ,前者称为崩中 ,后者称为漏下。1 有关“崩漏”的记载 ,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说为后民医家研究崩漏提供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首次提出“漏下”“崩中下血”。《诸病源候论》首列“漏下候”、“崩中漏下候”,明确了崩漏的概念 ,并观察到崩…  相似文献   

20.
对血瘀症的认识,是在人们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份宝贵遗产。早在《五十二病方》这部古老的医学书中的第四十九病方,就有运用“化瘀”方法所治之病症——“盅”的记载。此外,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一书中“所产病”记载有“胸痛、脘痛、心痛、四末痛……”等病。这些资料说明活血化瘀法早在《黄帝内经》成书时期之前就已有应用。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独具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和进展。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对“瘀血症”的实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