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刺对非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非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46例非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23例,取双侧胰俞穴针刺治疗:治疗组B,23例,取双侧三阴交穴针刺治疗,以上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排卵率、内分泌激素(FSH,LH,T,LH/FSH)、空腹胰岛素(FNI)、体重指数(BMI)变化。结果治疗组A针刺前后的排卵率、LH/F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酮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B针刺前后LH,LH/FSH有明显差异(P〈0.05)。排卵率、睾酮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A与治疗组B针刺后睾酮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排卵率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LH/FSH、体重指数(BMI)变化无明显差异(F〉0.05)。结论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防止胰岛素抵抗对非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东杰  范群丽 《中国针灸》2003,23(3):165-16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EH)的机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以针刺太冲、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关元穴;对照组单纯采用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压(BP)、空腹血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水平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升高(P<0.05,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改善高血压病IR,与其改善BMI、WHR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健脾,化痰消浊”法,取脐周八穴(天枢、滑肉门、外陵、阴交、水分)、关元、足三里等穴,配合耳穴贴压,并与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观察针刺前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FBG、INS、ISI、TC、TG、LDL-C、HDL-C的变化;还观察针刺前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BMI的变化,及其Ⅰ度肥胖、Ⅱ度肥胖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HI),与健康组比较ISI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BMI明显下降(P<0.05,P<0.01),同时FBG、INS、TC、TG、LDL-C亦明显下降(P<0.01,P<0.05),ISI、HDL-C明显上升(P<0.05)。结论针刺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脂参数,同时也能调整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异常脂质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4.
刘淑杰  陆金平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88-2289
胰岛素抵抗(IR)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相互关系的研究是目前临床所瞩目的课题,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方法;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报道极少,本文以临床研究为主,观察针刺前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变化。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糖尿病的抗凝与逆转胰岛素抵抗作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 探讨针刺对Ⅱ型糖尿病高血凝状态与胰岛素抵抗(IR)的逆转作用。方法 观察52例本病针刺联合药物治疗者(加针刺组)治疗前后体外血栓长度(ETL)、血小板聚集率(PAgT)、纤维蛋白原(FG)、部分凝血酶原活性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空腹血糖(FPG0、胰岛素(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并与50例单纯药物治疗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针刺能显著地降低加针刺组患者的ETL、PAgT、FG、FPG含量。结论 针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抗凝与逆转IR作用。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IR)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相互关系的研究是目前临床所瞩目的课题,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方法;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报道极少,本文以临床研究为主,观察针刺前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有统计报道,全球糖尿病患者直至2013年已达3.82亿,预计到达2035年,此数值会增长至5.92亿~([1])。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40万,城镇发病率平均约9.7%~([2])。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占全部糖尿病患者90.0%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饲料喂养W istar雄性大鼠6周制备高血压IR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依那普利组4组,每组15只。治疗组予以针刺百会、曲池、丰隆、太冲、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穴;对照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采用尾容积法以HX-II型小动物血压测量器测量清醒大鼠尾动脉血压,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胰岛素(FIN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BG),测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指标,观察其对胰岛素抵抗并高血压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大鼠血压、FBG、FINS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ISI明显上升,治疗前后两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治疗组比较除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降低血压,显著提高IR模型大鼠ISI,改善了IR状况。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生理机制,防治2型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干预胰岛素抵抗。针刺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常规降糖药物相比,针刺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被国内外所广泛运用于临床,但目前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该研究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及Pubmed数据库,搜索关键词"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胰岛素抵抗",纳入国内外有关实验研究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现对针刺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今后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肥胖、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及脑血管意外等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针灸疗法对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因此对近年来针灸疗法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胰岛素抵抗的针灸治疗的研究概况。发现针灸在调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肥胖症等的胰岛素抵抗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对于胰岛素抵抗可致的各方面的病理生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COS)的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8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与西药组,治疗24星期后观察其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西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降低(P<0.05);针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IRI、体重指数(BMI)、腰围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针药组相对于西药组IRI及BMI降低(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针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能降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近5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户丽  梁佳  金树英  韩焱晶  卢峻  图娅 《针刺研究》2013,38(3):253-258
近5年来,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笔者对此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针刺上调海马内单胺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含量和5-羟色胺1A受体结合位点,及下丘脑神经肽Y、β-内啡肽、μ受体的表达,降低海马谷氨酸含量;(2)针刺上调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及基因和相关受体的表达,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信号通路;(3)针刺增加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水平,并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活性和细胞凋亡;(4)针刺增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5)针刺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6)针刺下调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笔者还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等收集1991年-2016年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处方选穴特点和规律。结果:纳入文献64篇,选穴73个。分析发现选用腧穴以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使用频次最高,所选腧穴遍布十三经,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为主,占总频次的58.07%。五输穴、交会穴、背俞穴等特定穴使用广泛,占56.71%。结论:总结出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主穴常用组合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近10年来中文数据库中所报道的有关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归纳总结.认为针灸在干预抑郁大鼠行为学方面效果显著,其机制研究主要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神经内分泌障碍、神经营养和神经再生功能失调、海马神经元改变、细胞信号传导和免疫功能改变等方面进行,旨在为针灸干预抑郁症的临床和科研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近10年来中文数据库中所报道的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归纳总结,发现其机制研究主要从中枢神经递质、免疫调节、一氧化氮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针刺的中枢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锦平  尹岭  朱克 《针刺研究》2003,28(2):151-156
针刺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对针刺的镇痛作用及对功能性疾病的调节作用研究颇多 ,除应用传统电生理学方法外 ,还采用了分子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脑功能成像等先进的技术来探讨针刺对脑的经典神经递质、神经激素、神经元代谢等的影响 ,为针刺的中枢调节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就针刺的中枢作用及方法学等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机理研究及疗效研究。方法:通过检索针灸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相关文献20多篇,总结针灸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作用机理、方法和疗效。结果:针灸治疗老年性便秘主要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发挥作用。临床上应用了传统针刺、针刺结合推拿、耳穴等多种治疗措施,且取得良好效果。结论:针灸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确切,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毒副作用小、不产生依赖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动物实验模型,总结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近5年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针刺治疗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总结15项实验研究,发现针刺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调节成骨和破骨相关的OPG/RANK/RANKL、Wnt/β-catenin、MAPKs信号传导通路,调节肠道钙吸收,上调成骨相关蛋白BMP-2、RUNX2的表达,提高雌激素水平,抑制瘦素释放,调整胰岛功能及协调组蛋白修饰等方面。结论 近5年来,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研究更加深入,在影响表观遗传、中枢调控和调节肠道物质吸收等方面有新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