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08年10月收治的6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3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给予尿激酶等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脱水、抗凝、脑保护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比较。两组于治疗第7、21天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5.11%和97.67%.对照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5.00%和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血栓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有效,并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汤远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9-20,22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2例)及单药组(3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抗凝、溶栓治疗,单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4 mg/d单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血压、血脂、IMT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12周后,总胆固醇、LDL-C、IMT降幅及HDL-C的升幅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压降幅改变无显著差异。结论相对于单用培哚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患者的血压与血脂水平,但对于神经功能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辅助治疗脑梗死康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脑脉泰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等的防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脉泰胶囊,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以及各阶段时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张海学  杜伟 《吉林医学》2010,31(16):2428-242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2例发病6h以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与血栓通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与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30d、90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瘀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瘀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银杏内酯B注射液4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4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瘀血阻络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片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抗血小板、稳定斑块、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舒通片。疗程30d,两组治疗前后均予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NIHSS)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NIHSS评分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舒通片与常规药物联用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通心络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中风病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小板聚集性的变化。结果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脑梗死的各种症状,对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3%。通心络胶囊治疗4周后对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机理可能与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6例农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38例为治疗组,给予0.9%氯化钠250ml加奥扎格雷钠80mg日1次静滴,0.9%氯化钠50ml加依达拉奉30mg日2次静滴,联合用药;38例为对照组,0.9%氯化钠250ml加奥扎格雷钠80mg单独静滴,采用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处理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65.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依达拉奉联合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结果分析。方法: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组(48例)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组(46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有效率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参芎组有效率明显高了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芎组(P〈0.05),BI(Barthel index)指数评分结果参芎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天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显效率显著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贺曦  杨柳  张敏 《重庆医学》2006,35(15):1388-138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治疗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两组均连续用药15d。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而且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明显降低血黏度、抗凝、促纤溶作用,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尼莫地平20 mg,每日3次,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2 d;对照组45例,给予血栓通注射液0.3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2 d。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凝血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凝血因子Ⅱ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因子Ⅱ时间(APTT)延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脑分水岭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常规活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时予羟乙基淀粉500ml静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0天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血栓通联合针刺治疗,治疗14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栓通联合针刺是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斌 《华夏医学》2011,24(5):553-554
目的:观察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治疗的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口服阿托伐他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脑卒中再发情况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1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统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8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予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单用低分子肝素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凝血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国际标准化比率升高,纤维蛋白原降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在10 d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少,用药安全,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多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多发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血塞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均自行消失,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多发性大面积脑梗死,较单纯采用血塞通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丹奥(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常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维脑路通400mg静滴,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1次/d,丹奥80mg静滴,1次/d,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丹奥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41-42,4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小板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0%,而对照组为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PLT、APPT、PT和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对进展性脑梗死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并对凝血指标没有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比例的影响。方法对106例确诊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0例),两组均予以脑梗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分别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临床疗效、血脂、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的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都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血脂均明显降低(P<0.05),且分别均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斑块数目、大小和管腔狭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均有明显变化,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进而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