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拟机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摆位不确定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盆腔源皮距照射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方法:选择首次放疗的宫颈癌患15例,仰卧体位,照射野两侧缘在股骨头内1/3附近,根据肿瘤的范围下缘在耻骨联合下缘,上缘在髂棘(腰椎4,5)水平.根据视野灯在盆腔皮肤上的投影用皮肤墨水勾画出方框,并在模拟机上采集照射野的定位图像,然后实施治疗.在治疗的1至5周,每周在模拟机进行重复摆位,对好病人照射野的方框后在模拟机下重复采集校野图像.将验证体位重复性的校野图像与初次计划时的定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30例患者的100次重复校野图像和初次定位图像相比对,得出同一解剖骨性标志点在x,z轴方向上的移值分别为(10.20±2.50)mm,(5.80±1.00)mm.结论:利用模拟定位多次重复摆位采集校野图像来研究宫颈癌治疗过程中的摆位不确定度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使用双下肢辅助固定装置固定盆腔肿瘤患者时,提高摆位精度的可行性。方法:30例需要盆腔照射的患者分别使用常规热塑体膜固定组(常规组)和常规热塑体膜配合双下肢辅助固定装置组(辅助固定组),使用模拟机验证片与治疗计划系统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对两种不同体膜固定方法的摆位精度差异进行成组t检验;采用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进行舒适度情况调查。结果:常规组和辅助固定组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2.8±1.5)mm、(1.4±0.9)mm,(4.4±2.2)mm、(1.2±1.2)mm和(2.2±1.3)mm、(1.9±1.0)mm;两组患者舒适度相似。结论:使用双下肢辅助固定装置能明显减少盆腔患者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模拟定位方法的改进及技术提高。方法:(1)等距离定位方法。(2)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3)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及使用低熔点铅技术即鼻咽癌鼻咽部准适形照射(经典适形)。结果:(1)等距离定位方法:重复性差,准确性差,放疗反应重。(2)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设备要求严格,技术要求高。病人摆位方便,体位固定好,体位重复性好。(3)准适行照射定位方法:要求严格,定位的准确性提高,摆位方便,体位固定好,重复性好。结论;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使用低熔点铅技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对不同部位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进行量化分析,了解不同部位的摆位误差,不同医生对摆位误差的接受程度有无差异。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中按头颈、胸部、腹盆腔不同部位,及不同医生治疗组随机抽出58例,按部位分别为头及头颈部20例,胸部19例,腹盆部19例。所有病例采用Philips公司AcQ-Sim大孔径CT和/或Nucletron公司Simulix-HQ X线模拟机模拟定位,治疗计划为ADCC公司Pinnacle3 7.4,用Elekta公司的Precise加速器实施放疗,利用Elekta的iViewGT采集图像,采用双曝光法拍摄照射野验证片。参考图像为CT定位后的DRR或X线模拟机定位图像,图像比较采用骨性结构为标志,勾画出参考图像上的骨性结构,与EPID进行最大程度重合后得出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得到102组数据,其中EPID为拍摄角度为0° 38组,90° 21组,其他角度43组。摆位误差水平方向为1.02mm±1.15mm(0mm~5mm),垂直方向为1.11mm±1.20mm(0mm~6mm)。90%以上摆位误差小于3mm。头部或头颈部固定摆位误差最小,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为0.64mm±0.65mm和0.91mm±0.98mm。不同医生组之间摆位误差有所不同。结论 绝大多数摆位误差在容许范围。需提高EPID在胸、腹盆部的解剖识别率,以减少其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实施治疗前,先行X线模拟机摆位不失为一种缩小摆位误差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真空成型袋在盆腔野放射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真空成型袋在盆腔野放射治疗中的价值,并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优劣。方法:30例盆腔野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个组;不使用体位固定器组,用真空成型袋固定腰部组及用真空成型袋固定双下肢组。拍摄前野和侧野模拟定位片和定位证实片,测量解剖参考点和照射野边界之间的距离。结果:与未使用固定器组比较,使用真空成型袋可明显减小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三维摆位误差及≥5mm三维移位丛集频率(P<0.05),但未减小上下方向的摆位误差(P>0.05);与固定腰部组相比,固定双下肢组明显减小了侧野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P<0.05)。结论:真空成型袋可减小盆腔野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尤其是固定双下肢的方法,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赵迪  秦亮  邱腾  张碧云 《现代肿瘤医学》2019,(23):4251-4255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外照射治疗中OPS系统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1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使用OPS辅助CBCT验证,对照组仅使用CBCT验证。CBCT采集治疗前图像信息,匹配实时摆位图像与定位图像,分析比较两组X、Y、Z三轴误差数据,对放疗中及放疗后所致不良反应及疗效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摆位误差X(2.9±0.8)mm、Y(3.9±1.1)mm、Z(2.0±0.9)mm小于对照组误差X(4.3±1.4)mm、Y(5.9±1.7)mm、Z(3.2±1.5)mm。实验组骨髓抑制、急性肠道症状等可观测不良反应大于Ⅰ级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值分别是4.03 mm、5.45 mm、3.65 mm;对照组在X、Y、Z三个方向上值分别是6.51 mm、8.38 mm、5.49 mm(P<0.05)。结论:在宫颈癌放疗摆位中引入OPS可有效提高摆位精确度,降低摆位误差;在不降低治疗疗效情况下,有效减轻了放疗期间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放射治疗体位、设野及固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勇  黄劭敏  张恩罴 《癌症》2000,19(11):1058-1060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合理照射体位及设野的剂量分布特点,比较几种体位固定方法的摆位重复性和位移情况。方法:利用TPS探讨常规和改进体位下设野的合理性和剂量分布特点;将120例鼻咽癌随机均分成砂袋组、面罩组、泡沫塑枕组和等距离照射(SSD)组,利用模拟机模拟定位和治疗过程,并分别摄取头颅侧位片,测量各照片间中心点的移动距离。结果:改进体位和设野与常规设野比较靶区中心剂量差别不大,但明显提高了茎突后,后组  相似文献   

8.
吴子毅  王焱  孟怡然  许青 《中国癌症杂志》2020,30(12):1031-1034
背景与目的:光学体表成像系统应用于图像引导的放疗过程。比较分析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Catalyst TM 系统在患者放疗摆位误差检测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的33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后,进行同次摆位的CBCT和Catalyst TM 系统图像采集。将采集图像和模拟定位图像进行配准对比,分别记录两种系统在x、y和z方向的平移误差值以及在头脚方向旋转(pitch,PIT)、左右方向旋转(roll,ROL)、水平方向旋转(rotation,RTN)3个方向的旋转误差值,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CBCT配准在平移方向上的摆位误差x、y和z方向的结果为(0.95±1.18)mm、(1.28±1.63)mm和(0.97±1.20)mm,在旋转方向上的摆位误差PIT、ROL、RTN结果为(0.73±0.65)°、(1.07±0.86)°和(0.69±0.69)°。Catalyst TM 系统配准在平移方向上的摆位误差x、y和z方向的结果为(0.96±1.35)mm、(1.43±1.66)mm和(1.59±1.98)mm,在旋转方向上的摆位误差PIT、ROL和RTN结果为(0.86±0.80)°、(0.87±0.74)°和(0.75±0.76)°。两系统之间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差值均<1 mm。结论:Catalyst TM 系统与CBCT系统检测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alyst TM 系统可代替CBCT系统进行放疗摆位误差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激光定位系统对盆腔肿瘤患者放疗体位重复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盆腔肿瘤患者分别利用激光定位系统进行摆位(20例)和不利用激光定位系统进行摆位(20例),并用锥形束CT(CBCT)在线验证,分析摆位误差情况.结果 利用激光定位系统摆位误差在X、Y、Z轴上分别为(2.63±1.07) mm、(2.38±1.28) mm、(2.46±1.21) mm;未利用激光定位系统摆位误差在X、Y、Z轴上分别为(3.04±1.22) mm、(2.55±1.35) mm、(3.09±1.37) mm.两者相比,X、Z轴方向线性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0.003),Y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结论 利用激光定位系统对改进型腹板患者进行摆位,能有效提高精确放疗患者治疗中体位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0.
放疗摆位重复性及固定体位的重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放疗医生设计了一个合理完善的放疗计划后,要使这个计划确实无误地执行,需要一整套规章制度来保证,这就是放疗质量控制和保证。其中放疗摆位是关键步骤之一。摆位是重复模拟机定位设计放疗计划时病人的体位,还要保证在照射途中此体位不移动。本文主要阐述摆位及使用固定照射体位装置的重要性,以引起放疗医生和技术员的重视。 1 不用固定体位装置摆位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定位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模拟定位方法的改进及技术提高。方法 ①等距离定位方法 ;②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 ;③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及使用低熔点铅技术即鼻咽癌鼻咽部准适形照射 (经典适形 )。结果 ①等距离定位方法 :重复性差 ,准确性差 ,放疗反应重。②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 :设备要求严格 ,技术要求高。病人摆位方便 ,体位固定好 ,体位重复性好。③准适行照射定位方法 :要求严格 ,定位的准确性提高 ,摆位方便 ,体位固定好 ,重复性好。结论 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使用低熔点铅技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翔  俞华 《实用肿瘤杂志》2009,24(4):385-388
目的利用CT模拟了解子宫颈癌常规盆腔照射野剂量分布与盆腔淋巴结的关系,探讨较合理的盆腔设野方法。方法对100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CT模拟扫描,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上按常规盆腔照射野制定治疗计划,得到常规盆腔照射野95%等剂量曲线图。测量髂总动脉长度和盆腔照射野内的髂总动脉长度,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分叉处内侧缘距盆腔中线的距离,95%等剂量曲线与照射野边界的距离。结果56例常规盆腔照射野内髂总动脉长度不足2cm。71例左髂总动脉或右髂总动脉分叉处到盆腔中线距离≤1.5cm。95%等剂量曲线与照射野上、下、左、右界中位距离分别为1.0cm、0.9cm、0.4cm和0.5cm。结论子宫颈癌常规的盆腔照射野存在一定的缺陷,可能造成盆腔淋巴结,特别是髂总淋巴结的照射剂量不足或漏照。建议在CT模拟定位下进行盆腔野的设计,或参考CT图像设计盆腔照射野,盆腔中线挡铅的照射用盆腔下段挡铅(子宫底平面以下)的替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E LightSpeed RT型CT模拟机及Nucletron SIMULIX HQ型模拟定位机在头颈部肿瘤IMRT靶区治疗中心位置校正方法及各自优势。方法:抽取60例采取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的头颈部肿瘤IM-R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利用DRR正侧位图像在模拟定位机下校正位置30例,利用中心层面的横断面图像在CT模拟机下复位30例。分别测量在X(左右)、Y(头脚)、Z(前后)三个方向上校位中心与治疗中心的位置差别,记录三个方向上的误差为Ex、Ey、Ez。结果:误差整理分为三个等级范围Ea≤±1mm,±1mm<Eb≤±2mm,Ec >±2mm。CT模拟机校正中心时X方向上各误差等级范围例数依次为8(26.7%)、18(60.0%)、4(13.3%);Y方向上为19(63.3%)、8(26.7%)、3(10.0%);Z方向上为9(30.0%)、14(46.7%)、7(23.3%)。模拟定位机校正中心时X方向为6(20.0%)、19(63.3%)、5(16.7%);Y方向上为9(30.0%)、18(60.0%)、3(10.0%);Z方向上为8(26.7%)、14(46.7%)、8(26.7%)。三个方向上CT模拟机校正中心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39mm、0.53mm、1.48mm;模拟定位机分别为1.51mm、1.43mm、1.66mm。60例患者首次治疗时按照校正后的中心进行摆位,经加速器治疗前IGRT验证其三维方向上的误差均控制在±2mm以内。结论:对于采取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的头颈部肿瘤IMRT患者,无论是采取CT模拟机复位还是模拟定位机复位,其三维方向上整体最高只有40%的患者位移精度在1 mm以内,所以为确保患者的治疗,IMRT计划出来后进行位置验证和修正是非常有必要的;三维方向上,CT模拟机和模拟定位机的复位平均精度都控制在2mm以内,所以两种设备都可以适用于IMRT计划的位置验证,有利于提高模拟机的使用率和工作效率;CT定位机复位方法在三维方向上平均精度高于模拟定位机的平均精度,主要是在Y方向上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治疗床面下垂导致的系统摆位误差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3,自引:11,他引:22  
目的 使用实时照射野成像系统监测胸部放射治疗时摆位误差,定量分析治疗机床面(网状支架)和模拟机床面(平板)不一致时误差的分布情况、移位的几率和程度,并评价固定器的价值。方法 用正交摄影法随机采集30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的正侧位照射野图像共计389幅,并与同期相应的模拟定位片相比较,分别测量解剖参考点的纵向、横向和垂直方向的移动度。结果 各方向摆位误差的分布均近似正态分布,横向和纵向的系统误差值较小(大约为1~2mm),随机误差相似。垂直方向无固定组的系统误差值平均为-6.8mm,固定为-1.5mm,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6.07,P=0.000)。无固定组的随机误差较大,垂直下陷的几率显著高于固定组(X^2=12.36,P=0.001)。结论 治疗床面的下垂是造成系统摆位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及时加以纠正,使用适当的固定器有助于提高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用四维锥形束CT(4D-CBCT)监测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勾画食管癌合理的计划靶区(PTV)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医科达Axesse直线加速器机载4D-CBCT对16例食管癌患者精确放疗前行扫描,系统自动重建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得患者在头脚(SI)、左右(LR)、前后(AP)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经过自动校正后,再次行4D CBCT扫描,并按照同样的匹配方式与计划CT进行配准,采集校正后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 16例患者共获166次扫描。校正前,4D-CBCT图像在SI、LR、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5.6±0.4)mm、(3.4±0.5)mm和(2.2±0.2)mm,经过校正后在SI、LR、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6±0.2)mm、(0.2±0.1)mm和(0.3±0.2)mm。摆位误差调整前在LR、SI、AP方向上临床靶区(CTV)到PTV外放边界分别为7.3mm、9.4mm和7.6mm,调整后分别为3.0mm、4.6mm和2.5mm。结论 利用4D-CBCT图像在治疗前进行误差校准,可以明显缩小摆位误差,更加准确地勾画食管癌PTV的范围,提高食管癌的放疗精度。  相似文献   

16.
姜雪松  汪琪  朱军  翟振宇 《肿瘤防治研究》2013,40(12):1167-1169
目的 统计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时,利用模拟机测量的左右(X)、前后(Y)、头脚(Z)方向的摆位误差值。方法 190例行调强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行体位验证,其中男150例,女40例;153例患者验证1次,37例患者验证2次。应用真空垫固定体位,行增强CT扫描,生成0度、45度、90度射束方向数字重建图像,与模拟机采集的射束方向图配准,测量X、Y、Z方向摆位误差。统计分析摆位误差值,计算胸部肿瘤内靶区(internal target volume,ITV)生成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volume,PTV)需外放边界。结果 所有患者在X、Y、Z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3±1.8)mm、(1.3±1.9)mm、(1.7±2.3)mm,在X、Y、Z方向的最大摆位误差分别为7 mm、7 mm、8mm。根据测量结果胸部肿瘤由ITV生成PTV在X、Y、Z方向上外放边界分别需要3.9 mm、3.9 mm、5.0mm。男女患者在X、Y、Z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2±1.8)mm和(1.6±1.9)mm(P=0.18)、(1.3±1.8)mm和(1.4±2.0)mm(P=0.50)、(1.6±2.2)mm和(1.9±2.5 )mm(P=0.81)。结论 根据上述模拟机下体位验证数据,可以为ITV生成PTV外放边界提供依据。模拟机下体位验证同时可以观察呼吸活动对靶区的影响,为由GTV生成ITV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直线加速器机载千伏级扇形束CT(kV-FBCT)及兆伏级锥形束CT(MV-CBCT)定量分析不同治疗部位的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期间的摆位误差,为制定临床靶区外放边界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每次常规摆位后,调强放射治疗前行kV-FBCT和(或)MV-CBCT扫描,与计划CT配准,纠正摆位,获取每次摆位误差,根据患者的位移计算不同治疗部位患者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上的平均位移M、系统误差(Σ)和随机误差(б),通过PTV边界公式(2.5Σ+0.7б)估计在该方向所需要的外放边界。根据同一个患者的单次放疗获得三维位移。结果 70例患者共记录到1 130人次位移偏差,根据外扩边界公式得出三个方向上所需的PTV边界。头颈1.9~3.1 mm,胸部2.8~5.1 mm,乳腺4.6~5.1 mm,上腹部3.0~5.5 mm及盆腔3.5~6.8 mm。3D平均位移头颈、胸部、乳腺、上腹部和盆腔分别为2.4±1.0 mm、4.0±1.6 mm、4.1±2.0 mm、4.6±2.1 mm及4.6±2.1 mm。利用kV-FBCT和MV-CBCT校位所得3D位移中位值...  相似文献   

18.
头颈肿瘤立体定向分次治疗体位固定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头颈肿瘤立体定向分次治疗的体位固定技术,并分析相应治疗摆位的误差.[方法]将深圳柯瑞特公司生产的头托支架加以改造并制作适形头枕,采用高分子热塑材料制作包裹病人整个头部适形面罩.治疗照射时利用CT模拟定位的摆位标记点,通过检查激光线与标志线的重合,以及标志线到基础环的距离进行治疗摆位.拍正侧验证片测量该项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精度.[结果]8例病人拍摄验证片,摆位的距离误差为(1.0±0.3)mm.[结论]该项体位固定技术操作简便易行,体位重复好;能满足立体定向分次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常规模拟机测量和离线修正体部肿瘤患者的首次摆位误差。[方法]应用瓦里安模拟治疗机对138例体部肿瘤患者在治疗前拍摄正侧位影像,通过与治疗计划的DRR图像匹配,测出体部肿瘤患者首次的摆位误差并进行修正。[结果]138例患者首次摆位有81次误差大于3mm,需要移动治疗床调整。胸、腹部肿瘤校正比例分别为45,71和36/67。胸部肿瘤摆位误差x轴(-0.09±2.98)mm、Y轴(-0.38±4.63)mm、Z轴(0.95±3.97)mm,腹部肿瘤摆位误差X轴(0.40±1.90)mm、Y轴(-0.70±3.20)mm、Z轴(-0.80±2.20)mm。校正后摆位误差缩小。各方向误差值中,Y轴误差值最大。[结论]利用常规模拟机测量并修正首次摆位误差是-种简便有效的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真空垫和网状体膜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腹部肿瘤外照射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其优劣。方法15例腹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不使用体位固定器组、用真空垫固定体位组和用网状体膜固定体位组。分别在模拟定位机和电子直线加速器下拍摄前野和侧野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以模拟定位片上射野中心和X轴(左右方向)、Y轴(上下方向)、Z轴(前后方向)为坐标,测量出两射野中心点在X轴(左右方向)、Y轴(上下方向)、Z轴(前后方向)上的重复摆位偏差大小。结果与未使用固定器组相比,使用真空垫和网状体膜可明显减小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三维摆位偏差及≥5mm三维移位累积频率(P〈0.01),但未减小上下方向的摆位偏差(P〉0.05);与真空垫组相比,网状体膜组明显减小了侧野前后方向的摆位偏差(P〈0.01)。结论真空垫和网状体膜可减小腹部肿瘤外照射的摆位偏差,推荐临床使用。对有条件者建议优先使用网状体膜固定体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