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早期的消化内镜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9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消化内镜检查结果。结果29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和便血症状。消化内镜下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大小不一的出血点、红斑、糜烂和溃疡,以十二指肠黏膜和回肠末端病变最严重。胃肠道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可见黏膜及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所有患者的消化内镜表现与临床病理表现和消化道症状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消化内镜检查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有利于及时给予正确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内镜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3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 13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均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9例,血便2例。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粘膜有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病理检查见粘膜肌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腹痛发生后2-7天出现下肢紫癜。结论 对于非急腹症腹痛病人鉴别诊断时,需早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4.
笔者对2002年1月~2004年1月就诊的1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10~38岁。11例患者均有腹痛,位于中上腹痛3例,脐周痛5例,下腹痛2例,全腹痛1例,呈持续性腹痛、阵发性绞痛样加剧,伴恶心呕吐8例,血便2例  相似文献   

5.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胃镜下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美玲  孙玉婵 《海南医学》2006,17(2):107-107
目的通过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胃镜下改变,尽早确诊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避免误诊发生.方法对3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胃镜下胃和/或十二指肠粘膜改变23例,占71.9%,病变以粘膜出血斑为主要表现.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大多数存在胃、十二指肠粘膜改变,胃镜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小兵  包云光 《浙江医学》2009,31(5):720-721,F0003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临床常见病,临床上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以皮肤型多见,其他型也多与皮肤型合并出现,但腹型HSP可单独或早于皮肤紫癜前出现。约2/3患儿在病程中出现胃肠道症状,重者可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呕吐、便血。因其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在未出现皮肤紫癜前,以胃肠道损害为首发症状时,不易与急腹症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强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方法将延迟诊断的27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组患儿腹痛至出疹时间为1~10天,延迟诊断时间2~8天,分别误诊为急性胃炎、肠系膜淋巴结炎、消化性溃疡和急性阑尾炎。延迟诊断的主要原因:皮疹出现在消化道症状后,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体查不仔细,儿童胃镜检查尚未普及。结论加强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重视全面体查,开展儿童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腹型过敏性紫癜24例的内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聚民 《医学争鸣》2009,(16):1451-1451
1 临床资料 2002-03/2008-03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患者24(男16,女8)例,平均年龄32.2(9~61)岁,均经内镜检查.患者有明确诱因者13例(54%),其中有上呼吸道感染史6例,进食海鲜等异种蛋白5例,与药物有关者2例.患者均有腹痛,多为绞痛,也可为钝痛或胀痛,常表现为全腹痛,也可以脐周或下腹部为主,压痛点不固定,有轻微的压痛,或伴有轻微的反跳痛和肌紧张.伴恶心呕吐22例,呕血2例,便血12例,多为黑便,少数病例为鲜血或暗红色血便.发热1例.患者分别与腹痛后1~15d出现对称的皮肤紫癜、瘀斑.入院时误诊19例,误诊时间1~14d,其中误诊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5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2例,急性胃肠炎3例,急性肠梗阻3例,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阑尾炎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14例误诊分析庄捷秋林进汉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purpura以下简称AP)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常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及肾脏。具有胃肠道症状(腹型)的病例常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压痛等,易与外科急腹症相混淆...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1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洪太 《河北医学》1998,4(3):49-50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11例误诊分析(276400)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杨洪太过敏性紫癜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者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我院自1993年1月~1997年10月共收住腹型过敏性紫癜62例,其中误诊11例,现将误诊误治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例中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异常糖基化IgA1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儿科住院确诊为HSP患儿42例,过敏性紫癜肾炎组(HSPN)58例,以及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照组、HSP组和HSPN组血清IgA、IgA1以及蚕豆凝集素(VVL)与血清IgA1的结合力。结果:HSP组和HSPN组血清IgA、IgA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SP、HS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VVL与血清IgA1的结合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及HSP组(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存在IgA1的异常糖基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匹多莫德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实验组使用匹多莫德联合常规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对照组予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1)实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皮肤紫癜反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外周血IgG、IgA、IgM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意义(孕>0.05);治疗结束后,实验组IgA和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其IgG、IgM、CD4+和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病情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常规方法治疗HSP效果好,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行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1月84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并分组。对照组用西替利嗪行常规治疗,联合用药组行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比较两组儿童过敏性紫癜转归率;皮肤紫癜、腹部症状、下肢症状消失时间、尿检恢复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儿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浆组胺水平、炎症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联合用药组儿童过敏性紫癜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皮肤紫癜、腹部症状、下肢症状消失时间、尿检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浆组胺水平、炎症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用药组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浆组胺水平、炎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行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的疗效确切,优于单一用药,可更好降低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浆组胺水平、炎症水平,加速症状和检查结果复常,缩短疗程,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以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9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随机分为小剂量组[2 mg/(kg.d)]、中剂量组[5~10 mg/(kg.d)]和大剂量组[15~30 mg/(kg.d)],观察腹痛(或消化道出血)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小剂量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腹痛(或消化道出血)缓解时间明显较中、大剂量组长(P〈0.05),而中、大剂量组的腹痛(或消化道出血)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大剂量组(P〈0.05)。结论中剂量及大剂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均可早期缓解过敏性紫癜患儿腹痛及消化道出血症状,减轻患儿痛苦,中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且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5.
于晓静  席锋祥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082-1083,1086
目的:探讨尿β2微球蛋白(β2-MG)、糖蛋白(THP)、免疫球蛋白G(IgG)、白蛋白(Alb)四项微量蛋白测定早期辅助诊断小儿紫癜性肾炎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74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尿β2-MG、THP、IgG、Alb四项微量蛋白的水平,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化,以判断HSP有无肾损害及其严重程度和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74例中,62例(83.8%)尿β2-MG升高,22例(29.7%)尿THP升高,32例(43.2%)IgG升高,60例(81.1%)尿Alb升高。26例血清β2-MG、THP均正常。结论:经过对尿四项微量蛋白的监测及分组比较,结果表明监测微量蛋白可早期诊断紫癜性肾炎(HSPN),指导临床尽早治疗,并可监测有无复发,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150-155
目的 基于队列随访观察探索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特点,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8年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就诊,确诊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13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肾穿刺病理报告及临床指标,并对患者辨证分组;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各辨证分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在13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患者中,男54例(占41.5%),女76例(占58.5%);平均年龄(33.04±16.55)岁。辨证包含肾虚证115例,包含瘀痹证113例,包含风湿证56例,包含肝风证27例,包含溺毒证3例。比较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情况发现:风湿证组患者的24 h蛋白定量及新月体比例大于非风湿证组,肾功能下降更快(P=0.011)。肝风证组血肌酐、24 h蛋白定量高于非肝风证组患者,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肝风证组,肾功能下降更快(P=0.005)。风热证组基质炎细胞浸润和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高于非风热证组,其余临床指标及预后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 肾虚证和瘀痹证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基本证候,风湿证是本病主要证候,是可以及时干预、逆转病情的关键阶段,肝风证是本病的进展阶段,预后欠佳,风热证不是影响本病的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剂量丙种球蛋白(丙球)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方法:将87例HSP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激素治疗,丙球治疗组给予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联合治疗组则采用低剂量丙球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9%,治疗后4周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7.1%,随访6个月后复发率为10.7%;丙球治疗组有效率为89.7%,治疗后4周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10.3%,随访6个月后复发率为13.8%;对照组有效率为73.3%,紫癜性肾炎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为33.3%.经统计学处理,两治疗组疗效及预防复发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治疗组间疗效及复发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剂量丙球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HSP不但能缩短疗程,而且能减少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17-20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与血清维生素A、D、E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 1~12月第1次诊断为 HSP的患儿60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维生素A、D、E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缺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3.785,P=0.001 ;χ2=18.205,P=0.000);观察组儿童血清维生素 D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缺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3.287,P=0.001 ;χ2=17.251,P=0.000);观察组儿童血清维生素 E 水平以及缺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5,P>0.05;χ2=0.251,P>0.05)。 结论 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可能与维生素 A、D 缺乏有关,补充维生素A、D,对治疗与预后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伟  冯仕品  罗苇  金梅  杨胜  邹小蓉  王莉  谢敏  翟洋 《四川医学》2012,33(4):571-573
目的目前临床判断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脏损害较为敏感的检测手段不多,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在判断过敏性紫癜早期肾脏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2011年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156例尿常规正常、24h尿蛋白<150mg/d的HSP患儿进行肾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同时检查尿液转铁蛋白(uTf)、微量清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并随访肾脏损害情况。结果 156例HSP患儿中,肾脏彩色多普勒检测肾脏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显示98例RI<0.7(RI正常组),58例RI≥0.7(RI升高组);RI升高组尿液uTf、mAlb、α1-MG、β2-MG高于RI正常组(均P<0.01);随访期间(随访时间:1~28个月,中位数:13个月),RI升高组有30例(51.7%)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RI正常组有34例(34.7%)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两组比较,RI升高组肾脏损害发生率高于RI正常组(=4.37,P<0.05),RI升高组肾脏损害出现时间早于RI正常组(z=4.32,P<0.05),RI升高组临床分型Ⅲ型及Ⅲ型以上肾脏损害发生率高于RI正常组(=6.03,P<0.05),RI升高组病理分级Ⅲ级肾脏损害发生率高于RI正常组(=4.91,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肾血流检测能较敏感地反映HSP患儿早期肾损害情况,在判断HSP早期肾脏损害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金桂红 《安徽医学》2005,26(6):496-498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年3月至2004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113例HS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学龄患儿92例,春、夏、秋、冬的患者数分别为29例、4例、44例、36例。(2)感染58例,进食特殊食物15例。(3)肾脏损害42例,其中学龄患者40例, 混合型患者36例。(4)112例治愈或好转出院,复发11例。结论HSP好发于学龄儿童,发病季节主要为冬春秋季,发病诱因以感染占首位,学龄患者及混合型易发生肾脏损害,少数患者有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