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56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操作顺利,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无返流,心脏听诊杂音消失。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无移位,无残余分流。3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在术后第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经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治疗后好转。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便、封闭完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经导管治疗的可行性,并对国产封堵器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47例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患者,均使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追踪测量及随访.结果 38例封堵成功,9例术中封堵后发生少~中量主动脉瓣返流而放弃封堵.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为3.2~16.4 mm,术中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3.3~17.1 mm,植入的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0~22.0 mm.共植入国产封堵器38个,技术成功率为100.0%,手术成功率为80.9%.封堵器到位后即刻左心室和升主动脉造影显示:微~少量残余分流6例;微量主动脉瓣返流7例.1例嵴内型VSD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封堵器移位,发生中量残余分流;其余37例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3例微量主动脉瓣返流,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经植入临时起搏器及药物治疗后恢复.结论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的VSD确实可行,近、中期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心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84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对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VSD和PDA患者进行超声和心血管造影检查,实践证明,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在术前病理选择和术后效果评估中优势明显,心血管造影早病变直径测量以及封堵器选择中优势明显,两者联合应用价值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经导管治疗的可行性,并对国产封堵器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47例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患者,均使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追踪测量及随访。结果38例封堵成功。9例术中封堵后发生少~中量主动脉瓣返流而放弃封堵。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为3.2—16.4mm,术中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33~17.1mm,植入的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0—22.0mm。共植入国产封堵器38个,技术成功率为100.O%,手术成功率为80.9%。封堵器到位后即刻左心室和升主动脉造影显示:微一少量残余分流6例;微量主动脉瓣返流7例。1例嵴内型VSD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封堵器移位。发生中量残余分流;其余37例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3例微鼎主动脉瓣返流,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经植入临时起搏器及药物治疗后恢复。结论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的VSD确实可行,近、中期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将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行介入封堵术的8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按照双色球平均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一组采用心血管造影检查,另一组则采用超声诊断检查,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超声诊断与心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式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均为100%,超声诊断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病变的直径测量值度分别为(6.01±1.61) mm、(4.12±2.12) mm,心血管造影诊断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病变的直径测量值度分别为(5.37±2.32) mm、(3.16±1.24) mm,检查结果要明显大于心血管造影术检查结果,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术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超声诊断技术进行术前筛选与术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更加明显,且诊断结果更加准确,而心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则对确定病变的直径和选择合适的封堵器两个方面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评价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应用国产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关闭小儿继发性中央型ASD的临床疗效。应用深圳市先健科技生产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继发孔中央型ASD12例,经胸心脏彩超及导管球囊测量均适合封堵闭。患者经临床、X线平片及经胸超声检查诊断为ASD。术前所有患儿胸骨左缘第2—3肋间均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经胸心脏超声显示房间隔缺损直径7~32(平均15.2)min,根据球囊最大伸展直径选择≥1~2mm型号的ASD封堵器,在X线透视及床边超声心动图监视下关闭ASD,记录术中、术后各相关检查指标,术后1d、1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表明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小儿继发孔AS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先心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及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心导管介入的镶嵌技术封堵进行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及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成人患者,术中联合超声心动图评价外科矫治术的镶嵌治疗;1例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后,行外科手术的镶嵌治疗。结果 7例先心病术后残余分流的患儿分别放置一个封堵伞或弹簧圈后使残余分流消失,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先放置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后7 d成功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和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即刻疗效满意。1例超声心动图引导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后,即刻行外科手术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敏感、方便,可实时指导先心病镶嵌治疗,为手术提供重要信息,术后即刻评价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在先心病镶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临床介入治疗策略探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心导管介入治疗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疗效、安全性及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同期介入治疗的11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3例,女性为8例,平均年龄为(4.08±2.64)岁,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10岁。本组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类型包括:3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3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其中1例为同期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复合畸形的顺序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或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试验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1例患儿均成功封堵,手术顺利。术后X射线心脏造影及彩超提示,封堵器成形好,未见残余分流。术中、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心电图复查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技术目前比较成熟,成功率高,但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同期进行介入治疗,其操作较复杂,技术难度较高。本研究证明,若掌握恰当手术指征,制定合理操作策略,手术过程仔细、谨慎,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是较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2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并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共120例,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的监视下,运用经皮穿刺股静脉或者股动脉法实现介入治疗。对于肺动脉瓣球囊出现扩张以及动脉导管没有闭合的患者,在手术以后不用抗凝治疗,对于室间隔缺损与房间隔缺损的患者,手术以后给予患者常规药物阿司匹林口服,并着重分析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结果全部患者中,介入治疗的总成功例数为116例,成功率为96.7%(116/120),经过随机访问1~6个月,患者体内封堵器位置比较固定,没有出现移位或者破损现象。通过晚期随访,也没发现有封堵器脱落、器官栓塞、残余分流、股动静脉瘘和心律失常以及导致瓣膜运动异常的情况。结论运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存在创伤小疗效好和安全性高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并且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邹洪 《现代保健》2009,(30):26-27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例患者经心脏彩超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继发孔型ASD13例,PDA8例,均采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21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术后心脏缩小,心功能改善,3例ASD有少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复查已无分流。定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和熟练操作技巧的条件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国产封堵器价格适中,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461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其中部分房间隔边缘缺乏或不足176例、多孔ASD22例、房间隔瘤并发ASD21例、巨大ASD37例、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2例、合并ASD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32例,均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合并畸形同期治疗,同时行心脏超声追踪测量及随访。结果ASD术前缺损直径为(26.4±12.6)mm,植入的封堵器腰部直径为(28.9±8.0)mm,共植入国产封堵器465个,技术成功率为100.0%,手术成功率为99.6%(459/461);同时植入2个封堵器者6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3%,其他并发症65例。结论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ASD,近期及中期临床疗效肯定、确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与介入两种方法治疗冠状动脉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治疗7例,介入治疗18例.结果 7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6例术后复查心脏彩超无残余分流,1例术中发现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与右心室间有多发瘘口,切开冠状动脉瘤,自冠状动脉瘤体内修补瘘口,术后复查心脏彩超有残余分流.18例介入治疗患者中12例术后高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彩超检查无残余分流,2例有残余分流,4例因冠状动脉迂曲致建立轨道困难,未能行介入治疗.结论 冠状动脉瘘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应依据具体情况决定使用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血管造影(ACG)在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造影所见及其与超声心动图(TTE)等临床检查的比较。结果:20例各种类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ACG和TTE对比中纠正后者误诊、漏诊各1例,证实其可疑诊断3例,纠正其分型错误3例及对合并畸形误诊及漏诊分别为6例、7例。结论:ACG对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中体肺侧支血管、冠状动脉畸形及主动脉畸形、肺静脉异位引流、动脉导管未闭的分型等诊断优于TTE,并可测量肺动、静脉压力、心腔压力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ACG仍有重要或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us,PD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50例PDA患者,PDA最窄处直径为2.3~14.6mm,平均(5.8±2.6)mm。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15.6±11.2)个月,心脏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评价治疗效果以及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5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采用心导管术和UCG评价患者肺动脉平均收缩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5min造影显示,无残余分流45例(90%),微量分流3例,少量分流2例(10%);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随访期间增大的左心室及心功能较术前改善。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近中期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成本效益比高。  相似文献   

15.
邹秋果  朱才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965-966,96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3年10月~2009年4月之间共38例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者(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13例)在经微创介入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个月、1年等4个时间段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来评价微创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38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术后1年复查封堵术疗效良好。[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微创介入封堵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引导、术后疗效评价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评估左心耳封堵术中塞式、盘式封堵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3年1月在本院拟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00例进入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TEE资料,分析TEE在塞式、盘式左心耳封堵器术中的监测要点。结果:95例患者成功植入封堵器,成功率95.0%(95/100)。其中,47例采用塞式封堵器,48例用盘式。两组封堵器中TEE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与所选用封堵器平均尺寸均密切相关(P<0.001)。释放伞即刻塞式封堵器10例出现残余分流,盘式12例,两种器械残余分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667)。但塞式封堵器残余分流颈宽度小于盘式封堵器例(t=3.120,P=0.01)。结论:TEE评估不同类型封堵器有不同侧重点,精准影像评估对于左心耳封堵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3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DA 8例,ASD23例,VSD 6例,均在X线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植入封堵器.分别于术后1~3 d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结果 3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手术时间为30~150 min,X线下操作时间为10~60 min,其中即刻封堵成功率为97.3%,一次植入成功率为94.6%,7例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后肺动脉压显著改善,1例术前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术后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并维持,心功能改善.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有效治疗后恢复,其余患者在手术后即刻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心脏疾病,以左向右分流型多见,是由于胚胎期心血管发育畸形所致。主要的并发症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且直接影响着本病预后。本文就86例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型患儿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进行了多因素分析,现报告如下。l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6例;男46例,女40例;~6月23例,~l岁28例,~3岁18例,3岁以上的6例,空间隔缺损40例,房间隔缺损28例,动脉导管未闭16例,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其诊断均经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予以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应用超声心动图筛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3 00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经超声心动图检查,3 009例患儿中检出先天性心脏病187例,发病率为6. 2%,其中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166例(88. 8%),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18例(9. 6%),无分流型3例(1. 6%)误诊2例(1. 1%),符合上报危急值标准1例(0. 5%)。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多见的3种类型分别为室间隔缺损51例(30. 7%)、房间隔缺损35例(21. 1%)、动脉导管未闭29例(17. 5%);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多见的为法洛氏四联症11例(61. 1%)。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为肺动脉狭窄2例(66. 7%)。结论超声心动图筛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方便、快捷、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3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DA8例,ASD23例,VSD6例,均在X线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植入封堵器。分别于术后1-3d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结果 3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手术时间为30-150min,X线下操作时间为10-60min,其中即刻封堵成功率为97.3%,一次植入成功率为94.6%,7例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后肺动脉压显著改善,1例术前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术后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并维持,心功能改善。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有效治疗后恢复,其余患者在手术后即刻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