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肺癌骨转移病灶18F-FDG PET/CT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骨性和溶骨性骨转移癌18F-FDG摄取的差异,分析骨转移癌18F-FDG摄取与肺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肺癌骨转移的初诊患者60例,皆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转移灶的SUV,根据同机CT显示的密度改变确定骨转移灶为成骨性或溶骨性。结果:PET/CT显像检出骨转移病灶392个,其中PET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的病灶为389个,18F-FDG摄取无明显增高而CT出现明显骨质密度改变的病灶3个,以上392个病灶均经临床随访证实。392个病灶中CT表现为溶骨性病灶201个(51.3%)、成骨性病灶75个(19.1%),骨密度无明显改变者116个(29.6%),这3组病灶的SUV分别为3.5±1.3、2.7±0.6、3.0±1.2,溶骨性骨转移癌的SUV高于后两者(P值均<0.01),而后两组间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0.05)。腺癌组、鳞癌组、大细胞癌组、小细胞癌组的骨转移灶的SUV分别为3.4±1.3、3.1±1.4、3.3±1.1、2.5±0.6,小细胞肺癌组骨转移癌的SUV低于肺腺癌及大细胞癌组(P值均<0.01),但与鳞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后3组骨转移癌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PET对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机CT,溶骨性骨转移灶的18F-FDG摄取较成骨性转移灶的高,CT与PET对于肺癌骨转移灶的检出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肺内病灶鉴别诊断的价值,并寻找其最佳诊断界值;探讨病灶大小、病理类型对SUVmax的影响.方法 134例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注射18F-FDG后50分钟PET/CT全身图像,将显像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病理结果或治疗随访结果对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评价SUVmax对肺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通过散点图和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病灶的大小、病理类型对病灶SUVmax的影响.结果 肺内病灶恶性病变组的SUVmax高于良性病变组(t=6.327,P<0.05);ROC曲线上SUVmax的最佳界点为4.16,以SUVmax>4.16作为诊断良恶性的阈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和0.82;绘制散点图以分析病灶大小对SUVmax的影响,结果表明病灶大小与病灶SUVmax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510,P<0.05);在分析腺癌、鳞癌、结核等病理类型对SUVmax的影响时,通过协方差分析修正病灶大小的影响后,鳞癌组SUVmax大于结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的SUVmax对肺部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SUVmax的诊断界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以SUV≥2.5作为标准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鼻咽癌患者18F-FDG PET/CT表现和血清EBV-VCA/IgA滴度水平是否具有相关性,以期能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113例鼻咽癌初诊患者首次放疗前的PET/CT资料,及同期采用免疫酶法测定的外周静脉血清EB病毒VCA/IgA结果。分析入选患者原发灶SUV值、原发灶大小、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远处转移和血清EBV-VCA/IgA抗体滴度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113例患者中,Ⅰ期2例,Ⅱ期13例,Ⅲ期61例,Ⅳa期24例,Ⅳb期13例。Spearman秩和相关结果显示:SUVmax、SUVmean与血清EBV-VCA/IgA之间的相关系数rs分别为0.009和0.015,P〉0.05。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和EBV-VCA/IgA抗体滴度水平具有相关性,N0~N3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据病灶大小和远处转移与否分组,血清EBV-VCA/IgA在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18F-FDG PET/CT确定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血清EBV-VCA/IgA抗体滴度水平之间存在相关,并且N0~N3期VCA/IgA抗体滴度水平逐渐升高;原发灶SUV值、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与EBV-VCA/IgA抗体滴度水平无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肝转移癌及其原发灶和肝外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1例临床或病理确诊为肝转移癌的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对肝转移病灶、原发肿瘤病灶及肝外转移病灶进行图像分析,并分别测量其SUVmax值。结果 61例肝转移癌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肝转移灶为阳性者58例(阳性率为95.1%),SUVmax值为3.2~16.0(平均5.1);47例(77.1%)为肝内多发病灶,同机CT平扫中58例(95.1%)病灶表现为稍低或低密度。原发肿瘤中胃肠道恶性肿瘤占50.8%,肺癌占24.6%;但不同原发肿瘤的肝转移灶的SUVmax值并无统计学差异。80.3%肝转移患者同时伴有肝外转移,其中胃肠道肿瘤中29%患者仅有肝转移,而肺癌则全部同时伴有肝外转移。结论 18F-FDG PET/CT在诊断肝转移癌、寻找原发灶及肝外转移灶中具有重要价值;肝转移癌多来源于消化道肿瘤及肺癌,常为多发病灶,并多同时伴有其他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18F-FDG PET/CT及螺旋CT资料,分析肺癌病理类型、病灶大小与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以SUVmax≥2.5作为判断恶性的标准,本组18F-FDG PET/CT阳性率为92.00%(46/50).鳞癌的SUVmax明显高于腺癌(P<0.05);病灶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r=0.674,P<0.00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诊断周围型肺癌有很高价值,结合螺旋CT形态学特点,能初步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18F-FDG PET/CT特征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NSCLC患者91例,共96个原发灶,根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不伴淋巴结转移,即LN(-)组(n=66)及伴淋巴结转移,即LN(+)组(n=30)。比较两组原发灶大小、肿瘤消失率(TDR)、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肿瘤代谢体积(MTV)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上述指标中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LN(-)组和LN(+)组原发灶大小、TDR、SUVmax、MT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原发灶、SUVmax及MTV增大和TDR降低,淋巴结转移比例增高。多因素二元Logistic逐步法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DR及MTV纳入回归方程。结论 NSCLC原发灶18F-FDG PET/CT表现特征对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价值,其中TDR及MTV是主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胸外科住院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肺癌组254例以及良性病变组74例,肺癌组再细分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以及其他。开展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肺癌组的CEA以及CYFRA21-1明显比良性病变组高,P0.05。NSE无明显差异,P0.05。鳞癌者CEA以及CYFRA21-1、NSE比腺癌高,P0.05。腺癌的CEA以及CYFRA21-1比良性组高,P0.05。小细胞癌者的CYFRA21-1、NES比良性组高,P0.05。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3种肿瘤标志物的单项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阳性检出率最高的肿瘤标志物分别对应的是CYFRA21-1(81.0%)、CEA(55.3%)、NSE(77.8%)。肺癌组3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都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EA、NSE、CYFRA21-1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7.2%,明显高于任何一单项的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内CEA、NSE、CYFRA21-1均呈现出上升趋势,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开展联合检测,有助于甄别肺癌,可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以及性别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4例肺癌患者、107例肺良性病患者和105例正常人的静脉血,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CEA、NSE和CYFRA21-1含量,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三种肿瘤标记物的水平与肺良性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CEA和CYFRA21-1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NSE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肺癌/正常对照组中,联合检测Y2的AUC大于Y1和各单项检测的AUC,且Y1、CYFRA21-1、CE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肺良性病组中,单项检测的CEA、CYFRA21-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Y4的AUC大于各单项检测的AUC,而NSE和性别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项检测CEA、CYFRA21-1、NSE对鉴别肺癌的意义不大,肿瘤标记物联合性别检测可为临床鉴别肺癌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NSCLC初诊患者共337个纵隔淋巴结的术前PET/CT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对照,根据淋巴结SUVmax绘制SUVmax的ROC曲线,计算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最佳SUVmax诊断界值.结果 337个纵隔淋巴结中,病理确诊为转移性淋巴结129个(129/337,38.28%),无转移淋巴结208个(208/337,61.72%).纵隔淋巴结SUVmax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当SUVmax为4.5时Youden指数最大(0.605),准确率最高(81.6%).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SUVmax≥4.5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乳腺癌人活化素受体样激酶1(ALK-1)表达与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的肿瘤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02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在病理活检前、后或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且病理标本均行ALK-1检测。其中ALK-1表达阳性62例,ALK-1表达阴性140例,比较两组患者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密度、钙化、淋巴结或远端转移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 ALK-1阳性组与ALK-1阴性组比较,肿块大小、肿块边缘有无毛刺、淋巴结有无转移、SUVm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形态、肿块内部密度和有无钙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LK-1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常见于肿块直径≥2 cm、肿块边缘有毛刺、有淋巴结或远端转移、SUV-max≥3.5的患者,乳腺癌病灶肿块大小、肿块边缘是否有毛刺、淋巴结或远端转移及SUVmax可能是乳腺癌患者ALK-1表达阳性的肿瘤学特点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在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肺癌患者10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5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手术前后血清NSE、CYFRA21-1、CEA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NSE和CYFRA21-1、CEA水平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血清NSE、CYFRA21-1、CEA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切除肿瘤特别是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血清NSE、CYFRA21-1、CEA水平显著降低,动态观察NSE、CYFRA21-1、CEA水平及其变化,对肺癌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88-129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肝细胞癌(HCC)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0月本院接治的肝癌患者100例,将疑似HCC患者58例归为HCC组,将疑似ICC患者42例归为ICC组,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胆管扩张发生率、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以及远处转移发生率。结果经病理结果确诊HCC组中HCC46例,~(18)F-FDG PET/CT检出38例,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61%(38/46)、58.33%(7/12)、77.59%(45/58);经病理结果确诊ICC组中ICC32例,~(18)F-FDG PET/CT检出31例,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88%(31/32)、90.00%(9/10)、95.24%(40/42);ICC组病灶SUVmax为8.21±2.74,高于HCC组病灶SUVmax的5.64±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组胆管扩张发生率为88.10%,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7.14%,远处转移发生率为66.67%,均高于HCC组的5.17%、13.79%、22.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能够快速、准确诊断HCC与ICC,且ICC的病灶表现为~(18)F-FDG高摄取,可为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确切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CT、PET及PET/CT图像,在CT图像上分别以淋巴结最短径>0.5 cm(A标准)、最短径>1.0 cm(B标准)及最长径>1.0 cm(C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图像上,以淋巴结出现异常18F-FDG摄取浓聚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D标准),SUVmax>1.93(E标准)、TSUVmax/NSUVmax>3.11(F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CT图像上,将结合CT图像A标准及PET图像E标准确定的G标准为判定以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不同影像标准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颈部阳性淋巴结与阴性淋巴结在最长径、最短径、SUVmax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种标准中,PET(E标准)及PET/CT(G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吻合度,与单纯CT比较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不同PET及PET/CT诊断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CT或MRI确诊或怀疑肾脏肿瘤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22例患者行延迟显像。所有肾脏肿瘤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评价18F-FDG PET/CT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影响。结果 30例中,肾细胞癌(RCC)24例,肾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淋巴瘤3例,肺癌肾转移1例,肾脏炎性病变1例。PET/CT诊断肾脏肿瘤的灵敏度为89.66%(26/29),特异度为100%(1/1),准确率为90.00%(27/30),阳性预测值为100%(26/26),阴性预测值为25.00%(1/4)。PET/CT检出肾癌伴肾门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5例。8例(RCC 4例、肾淋巴瘤3例及肾转移癌1例)接受PET/CT后治疗方案发生改变。显像阳性肾癌患者Fuhrman分级高于阴性患者(P<0.05),显像阳性肾癌平均直径大于阴性者(P<0.05)。22例肾癌早期最大标准摄取(SUVmax)值与延迟显像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可准确显示肾肿瘤患者局部病变及远处转移。对可疑肾淋巴瘤及肾转移瘤患者应行18F-FDG PET/CT显像,以明确分期并寻找原发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18F-FDG 标准化摄取值(SUV)与GLUT1、Ki-67、MVD、survivin及cycli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18F-FDG PET/CT检查且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33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GLUT1、Ki-67、MVD、survivin及cyclinA,探讨其与SUV的相关性及GLUT1与Ki-67、MVD、survivin及cyclinA 的相关性;分别将病灶按大小(以瘤体3 cm为界)、有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病灶的GLUT1、Ki-67、MVD、survivin及cyclinA的表达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3例NSCLC 标本中GLUT1阳性率为66.67%;Ki-67阳性率为72.73%;CD34阳性率为100%.标本平均微血管计数为(12.6±2.9)条,实际范围为12~56条;survivin阳性率为84.85%; cyclinA阳性率为27.27%.结论 FDG SUV与GLUT1呈线性回归关系,与MVD、Ki-67、survivin及cyclinA无相关性. GLUT1、Ki-67、MVD、survivin及cyclinA的表达与病灶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GLUT1和Ki-67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有相关性,MVD、survivin及cyclinA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701-3702
恶性组86例均为肺癌患者,良性组55例为肺良性病变患者。健康组30例为健康志愿者,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血清中CYFRA21-1、CEA、NSE,分析单项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度。恶性组CYFRA21-1、CEA、NSE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CEA、NSE单项诊断敏感度较低,三项联合诊断敏感度为84.88%,显著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CEA、NSE显著升高,联合三项检测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在肺癌手术前后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81例及肺部良性病变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及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手术前后CEA、NSE、CYFRA21-1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组术后CEA、NSE、CYFRA21-1检测结果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Ⅰ期血清CEA、NSE、CYFRA21-1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Ⅱ~Ⅳ期,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Ⅱ~Ⅳ期血清CEA、NSE检测结果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YFRA21-1检测结果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腺癌的CE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细胞癌NSE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腺癌及鳞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鳞癌CYFRA21-1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EA、NSE及CYFRA21-1在明确肺癌类型、临床分期、疗效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NSE的变化,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改变能否用于评价放疗疗效。方法选取58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其中22例为局部晚期患者行胸部原发灶放疗,12例行骨转移放疗,24例行脑转移放疗),所选病例放疗前肿瘤标记物均高于正常参考值,分别记录放疗前与放疗后血清CEA、NSE、CYFRA21-1的数值,并用Wilcoxon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2例胸部放疗患者放疗后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较放疗前降低(P值分别为0.046,0.003,0.002),12例骨转移患者放疗后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较放疗前降低(P值分别为0.05,0.015,0.017),2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放疗前后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CEA、CYFRA21-1、NSE水平可以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胸部放疗及骨转移放疗后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三种勾画肺癌18F-FDG PET/CT放疗定位图像肺原发病灶大体肿瘤体积(GTV)边界的方法,寻找适合临床应用的肺癌GTV勾画方法。方法选择14例在18 F-FDG PET/CT的CT图像上边界清晰的肺癌病例,在18 F-FDG PET图像上分别用40%阈值法(GTV40)、SUV=2.5勾画法(GTV2.5)、公式法(GTV公式)对肺癌原发病灶GTV靶区进行勾画,然后与CT肺窗体积(GTVCT)进行比较。结果 14例肺癌的GTV公式与GTVCT的平均差值小于GTV40与GTVCT体积的平均差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GTV公式与GTVCT的平均差值明显小于GTV2.5与GTVCT的平均差值(P=0.0289)。14例肺癌中,12例GTV40小于GTV公式,但二者平均G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6)。结论公式法及40%阈值法均可用于勾画18F-FDG PET/CT放疗定位图像中肺原发病灶的GTV边界,而以SUV=2.5为边界阈值不适合SUV较低的病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病理确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术前的血清CEA、NSE、CYF211水平及TBLB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病灶直径大小、病理类型时4项指标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33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CEA、NSE、CYFRA21-1及TBLB的检出率分别为51.79%、35.12%、44.94%及61.61%,与四项联合检测的检出率(85.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175.2、119.3、47.5,P均0.01)。当病灶直径2 cm时,CEA、NSE、CYFRA21-1及TBLB的检出率分别为28.89%、26.67%、33.33%及10.96%;四项联检检出率为51.11%,高于CEA、NSE及TBLB单独检测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6、5.7和9.6,P均0.05)。随着病灶直径的增大,TBLB的检出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四项联检阳性检出率高于单项检测。病灶直径为2~6 cm和6 cm时,四项联检的检出率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均0.05)。鳞癌、腺癌组四项联检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均0.05);小细胞肺癌组除NSE外,其余指标单独检测阳性率均低于四项联检(P均0.05);未分化肺癌组四项联检阳性率较CEA单项检测阳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NSE、CYFRA21-1及TBLB对诊断周围型肺癌有重要价值,四项联检可进一步提高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