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4):310-312
<正>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淤泥、水体和腐败植物中,其中棘阿米巴属Acanthamoeba spp.的阿米巴是小型的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某些致病棘阿米巴虫种可引起慢性、进行性、致盲的角膜炎,因各种原因造成免疫功能不全时亦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肉芽肿性阿米巴性脑炎,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还可能导致皮肤病变、肺部感染和全身弥漫性感染.近年来,NEHETE等[1]报道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棘阿米巴后引起的肉芽肿性阿米巴性脑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棘阿米巴(Acanthamoeba sp.)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淡水、污水、海水、灰尘、腐败物及人畜粪便等自然环境中,一些虫种可引起人体肉芽肿性阿米巴性脑炎(granulomatous amoebic encephalitis,GAE)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还可引起肺部及皮肤病变,  相似文献   

3.
致病性自由生活棘阿米巴(Acanthamoeba sp.)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腐败物等自然环境中,某些虫种可引起人体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和肉芽肿性阿米巴性脑炎(granulomatous amoebic encephalitis,GAE)[1-2].棘阿米巴不仅可直接对人体致病,还可作为部分致病性细菌的宿主,如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57)、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等[3-5].  相似文献   

4.
棘阿米巴角膜炎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宏  管怀进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5,25(1):75-76,F003
棘阿米巴(Acanthamoeba)是一类自由生活的小型原虫,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棘阿米巴原虫可引起人原发性脑炎和角膜炎。自1974年Nagington等首次报道棘阿米巴角膜炎以来全世界已相继有数百例报道。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主要临床特点为眼部剧烈疼痛和环形角膜基质炎、角膜放射状神经炎。角膜轻度受损和局部抵抗力降低如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适当使用使棘阿米巴病原体易于侵入角膜而致病。  相似文献   

5.
自1973年Jones首先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直至80年代中期本病仍属一种罕见的寄生虫性眼病.但自1985年角膜接触镜(contact lens CL)的推广普及,由棘阿米巴原虫引起的眼角膜病报道逐渐增多。金秀英于1992年首先报道了我国第一例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是由角膜接触镜配戴不当而致.自此.我国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报道呈快速上升趋势。本就近10年来我国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棘阿米巴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自由生活的致病性阿米巴,可引起人体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1],在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还会引起阿米巴性肉芽肿性脑炎、皮肤感染等[2-3].棘阿米巴原虫包括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当周围环境不利于生长或受到药物作用时,滋养体就转化为包囊而增强对环境和药物的抵抗能力.因此,临床上有关棘阿米巴感染的治疗效果不理想.阿奇霉素为新型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上用于多种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但尚未见用于有关棘阿米巴感染的报道.我们通过体外研究观察阿奇霉素对棘阿米巴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棘阿米巴的26S核糖体DNA(26S rDNA,Rns),为早期诊断棘阿米巴角膜炎提供方法.方法:分离培养三株不同基因型棘阿米巴虫株,提取虫株基因组DNA,合成棘阿米巴属特异性引物(ArDNA-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部分26S rDNA序列.结果:三株不同基因型棘阿米巴虫株属于两种基因型,其中Acanthamoeba sp.CJY/s2株和Acanthamoeba sp.CJY/s株属于Rns T4基因型,Acastellanii Neff株属于Neff基因型.PCR扩增后,Acanthamoeba sp.CJY/s2和Acastellanii Neff株的26S核糖体DNA基因片段扩增出分子量大小为126 bp的特定扩增带,而Acanthamoeba sp.CJY/s株的26S核糖体DNA基因片段则未得到预期的扩增带.结论:用棘阿米巴属特异性引物(ArDNA-a)可以有效扩增Acanthamoeba sp.CJY/s2和Acastellanii Neff株的26S核糖体DNA基因,可以为部分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早期检测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小鼠棘阿米巴性脑炎模型.[方法]经鼻腔滴注给ICR小鼠接种赫氏棘阿米巴,感染后每天观察病程变化并记录死亡例数.取死亡小鼠一半的脑组织匀浆置于铺了灭活处理大肠杆菌的琼脂培养基上培养,观察棘阿米巴的生长情况;取另一半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棘阿米巴感染后1周开始可见死亡小鼠,实验组小鼠脑组织中可观察到棘阿米巴生长.脑组织HE染色观察可见棘阿米巴滋养体浸润,其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应用鼻腔滴注法成功建立了棘阿米巴性脑炎模型.  相似文献   

9.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一种难治性、预后不良的感染性角膜疾病[1].棘阿米巴角膜炎首先见于西方发达国家报道,随着对此病认识的逐步加深,我国陆续有文献报道棘阿米巴角膜炎[2~4].棘阿米巴角膜炎表现为顽固性的化脓性感染,疾病进展过程中角膜病灶先后出现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角膜组织坏死,角膜胶原溶解[5],炎症细胞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角膜病理损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3].角膜移植是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有效方法[6].但是目前国内角膜供体缺乏,严重制约角膜移植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广东地区土壤中分离棘阿米巴CG/S1株,测定其18 SrDNA基因序列.[方法]从土壤中分离棘阿米巴CG/S1株,提取基因组18 S rDNA,应用棘阿米巴属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定序列,用分子生物学软件Clustal X进行序列分析,并与其他棘阿米巴分离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棘阿米巴CG/S1的18 S rDNA全基因序列为2 292 bp,基因型为T5型;CG/S1与A.lenticulata7327株的序列差异率为0.61%,与CB/S1株的序列差异率为0.74%.[结论]广东地区土壤中分离的棘阿米巴Acanthamoeba sp.CG/S1为A.lenticulata株.  相似文献   

11.
阿米巴原虫多见于水、土壤和腐殖质中。其滋养体以细菌为食,以二分裂的简单方式增殖,可形成包膜应付不利的生活环境。1965年阿米巴原虫被首次报道可偶尔侵入人体引起疾病,受损皮肤和眼腈是阿米巴原虫常见的入侵途径。棘阿米巴是阿米巴的一种,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是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顽固性、进行性角膜炎和角膜溃疡。  相似文献   

12.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4):249-251
[目的]研究土壤和淡水中分离的3种棘阿米巴分离株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提取棘阿米巴株CJY/S3,CG/S1和CJY/W1基因组18SrDNA,行PCR扩增后测定序列,与T1T13型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提取线粒体DNA用EcoRⅠ酶切,观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结果]3种棘阿米巴分离株CJY/S3,CG/S1和CJY/W1的18S rDNA大小分别为2 292,2 292,2 252bp.CG/S1和CJY/S3的基因型为T5,基因序列接近于A.lenticulata 68-2;CJY/W1的基因型为T13,基因序列接近于Acanthamoeba sp.U/HC1株.CJY/S3和CG/S1株显示相同的线粒体DNA片段模式,不同于CJY/W1株.[结论]棘阿米巴CJY/W1株与CJY/S3,CG/S1株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棘阿米巴的分离及实验室培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为棘阿米巴感染的病原诊断、形态学观察及进一步的研究建立棘阿米巴的实验室培养方法 .[方法 ]将含有阿米巴的 1g土壤置于敷有大肠杆菌的 15mg/L琼脂培养基上 ( 2 5℃ )培养 1周 ,取单个棘阿米巴包囊纯培养 ,以 0 1mol/L盐酸进行杀菌处理后 ,用PYG培养液进行无菌培养 .[结果 ]从第 3日起可在培养基上观察到滋养体 ,第 5日开始部分形成包囊 ,棘阿米巴滋养体形态呈不规则 ,具有特征性棘状伪足 ,颗粒状胞质内有较多空泡 .包囊具有双层囊壁 ,外囊皱缩 ,内囊呈四边形或波浪状 .[结论 ]建立了分离及培养棘阿米巴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棘阿米巴角膜炎系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顽固性、进行性角膜炎。因其破坏性明显,且易被误诊而贻误治疗,故常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本病显著增多是由于它不仅可因外伤感染引起,也可作为配戴角膜接触镜(contactlenses,CL)的严重并发症而出现[1,2]。自1992年以来我国曾有过10余例报道[1,3]。本文报告1例经药物和手术联合治疗获得满意视力的棘阿米巴角膜炎。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6岁,因左眼红肿、疼痛、流泪、视力明显下降3天收住院治疗。患者曾戴角膜接触镜3年,发病前左眼有被孩子手碰伤病史。左眼角膜炎按一般抗炎治疗半个月无效,加用…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对角膜接触镜保存盒棘阿米巴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饮用水的棘阿米巴污染情况,研究其与角膜接触镜保存盒棘阿米巴污染的关系.[方法]对延吉市居民饮用水棘阿米巴污染情况及大学生角膜接触镜保存盒和保存液的棘阿米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将103份饮用水和93份角膜接触镜保存液及保存盒擦拭液接种于有灭活大肠杆菌的无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在28℃条件下培养1周,观察棘阿米巴生长情况.[结果]93份角膜接触镜保存盒擦拭液及保存液中有1份(1%)检出棘阿米巴污染,103份饮用水中有41份(40%)检出棘阿米巴污染.[结论]角膜接触镜保存液和保存盒棘阿米巴污染可能与不正确地使用饮用水清洗和保存角膜接触镜有关.  相似文献   

16.
湘江、泳池等水源中采集样本236个,其中77.5%有自由生活阿米巴(FLA)生长,从属于9种不同类型。65个阳性样本经鼻滴注小鼠作致病试验,筛选出4个致病性FLA分离物。该分离物使部分小鼠死于阿米巴脑炎。死亡小鼠脑、鼻粘膜等组织可见棘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进一步观察证明。此阿米巴经鼻粘膜和筛孔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该种阿米巴初步鉴定为多噬棘阿米巴。  相似文献   

17.
棘阿米巴原虫是一种机会致病自由生原生生物,主要引起人类两种疾病,即棘阿米巴脑炎和棘阿米巴角膜炎。本文综述了阿米巴角膜炎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阿米巴脑炎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疾病,其诊断具有挑战性,而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Balamuthia amoebic encephalitis,BAE)更是非常罕见,死亡率接近98%[1]。阿米巴是一种自生生活的阿米巴原虫,不仅可感染免疫力低下者为宿主,还能感染免疫能力正常者,导致出血坏死性脑炎或肉芽肿性脑炎,临床上表现与结核性脑炎、化脓性脑炎相似,无特异性,所以诊断困难,国内亦少见报道。现将南昌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例经宏基因组测序(meta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那霉素在体外对棘阿米巴A.healyi的杀伤作用.[方法]用1.0,10.0,100.0g/L卡那霉素和0.2,2.0g/L甲硝唑在体外培养棘阿米巴3,8,24,48h,观察用药前及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结果]1.0g/L卡那霉素对棘阿米巴无抑制作用,10.0g/L卡那霉素在培养48h时及100.0g/L卡那霉素培养24h时抑制棘阿米巴生长,100.0g/L卡那霉素在培养48h时杀伤棘阿米巴.2.0g/L甲硝唑作用48h时仍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在体外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10.0g/L时对棘阿米巴有抑制作用,100.0g/L时具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6种角膜接触镜多功能护理液和加入甲硝唑滴眼液的护理液对自生生活性棘阿米巴原虫的杀伤效果.方法 将6种多功能护理液分别加入96孔培养板中,每种护理液占用48孔,其中24孔滴入棘阿米巴悬液,另外24孔先滴入甲硝唑滴眼液后再滴入棘阿米巴悬液,室温静置8 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棘阿米巴的形态变化和数量.将残存的棘阿米巴原虫分别在PYG培养液中培养5 d,观察其形态、活性与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单纯护理液组1~6号棘阿米巴原虫检出率分别为0、8.3%、29.1%、41.7%、62.5%、79.2%,加入甲硝唑滴眼液后护理液1~6号棘阿米巴原虫检出率分别为0、0、4.2%、8.3%、16.7%、16.7%,3~6号护理液加与不加甲硝唑滴眼液杀伤棘阿米巴原虫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5~18.78,P<0.05).残存的棘阿米巴原虫经培养后活力与增殖力减弱.结论 部分多功能护理液对棘阿米巴原虫的杀伤效果不佳,添加甲硝唑滴眼液后杀伤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