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针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结合神经内镜技术及锁孔技术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对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26.5%),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6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0例,椎动脉压迫3例,基底动脉压迫2例,静脉压迫者8例.32例患者随访2年,2例失访,术后20例(58.8%)抽搐症状立即消失,术后1个月内抽搐逐渐停止者10例(29.4%),1例术后1年左右抽搐才逐渐停止(2.9%),1例患者随访2年仍有间断抽搐发作需继续服用药物,1例有轻度同侧听力下降,其他患者症状均有效控制,无复发. 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非常有效的方法,术中应用微创的理念结合神经内镜的优势仔细辨别相关的责任血管,对面神经根部和远端进行全程探查和有效减压,是直接影响术后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n=66)和经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对照组,n=72)。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5%VS 83.3%),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1%VS 19.4%、3.0%VS 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随访1年以上,观察组术后2例轻度面瘫患者在随访期间均康复;对照组术后5例面瘫患者,随访期间有3例明显恢复,3例听力障碍患者1例明显恢复。两组术后出现头晕头痛、皮下积液以及颅内感染在出院前均治愈,均未发生后组颅神经损伤以及颅内血肿。结论应用神经内镜行微血管减压术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病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索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病变的实用性及其优势。方法对38例脑桥小脑角病变采取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结果10例听神经瘤全切并面神经保留,22例胆脂瘤及1例脑膜瘤全切除,5例三义神经痛术后发作性疼痛消失。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病变,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神经内镜辅助下桥小脑角肿瘤的手术提供解剖学支持。方法 交替使用神经内镜及手术显微镜,进行该区域神经内镜下解剖,并应用于临床手术。结果 神经内镜经小脑外侧间隙顺利到达桥小脑区及脑干前方,清晰显示5~11脑神经及附近走行的血管,手术明显改善深部术野的照明和显微解剖结构的识别,减少对小脑/脑干牵拉。结论 神经内镜在该区手术中弥补手术显微镜的不足,对显微手术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治疗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手术治疗,结果手术顺利,均未发生术中意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强调充分和完善的物品准备;术中巡回护士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做好麻醉配合;器械护士熟悉显微器械及神经内镜的使用方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器械等是护理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1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手术治疗.结果手术顺利。均未发生术中意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强调充分和完善的物品准备;术中巡回护士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做好麻醉配合;器械护士熟悉显微器械及神经内镜的使用方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器械等是护理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和评价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完成72例单纯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症状及激素水平变化、影像学资料、手术资料、并发症、随访资料等. 结果 72例病例中非功能性腺瘤22例(30.6%),泌乳素腺瘤24例(33.3%),生长激素腺瘤7例(9.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5例(6.9%),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1.4%),多分泌性腺瘤13例(18.1%);肿瘤全切除56例(77.8%),次全切除13例(18.0%),部分切除3例(4.2%);并发脑脊液漏5例,出现短暂性尿崩6例.术后随访3 ~ 24个月,大部分功能性腺瘤术后激素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术后1例视力变差,其余患者症状亦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项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具有全程直视下切除肿瘤的优点,但系统、专业的训练及相应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巨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疗效、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11—2017-01间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43例巨大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相关因素。结果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11例。肿瘤切除程度与肿瘤质地和Knosp分级相关(P0.05)。治疗有效32例,无效11例,疗效与术前泌乳素水平和肿瘤切除程度相关(P0.05)。术中出现脊液漏10例,其发生与肿瘤质地和肿瘤Hardy-Wilson分级相关(P0.05)。术后一过性尿崩9例,其发生与肿瘤Hardy-Wilson分级相关(P0.05)。术后鞍区脓肿1例。结论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是巨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有效疗法,其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02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接受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的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均明确责任血管,其中5例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明确责任血管。术后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时间,2例患者出现手术侧轻度面瘫,1例患者听力下降,均于术后6个月内逐渐恢复正常。25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2例疼痛明显缓解。1例疼痛较前有所缓解的患者经卡马西平口服病情得到控制。未发生感染、颅内出血、脑梗死等严重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避免遗漏责任血管,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6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 a、3 a时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评分(RQLQ)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RQLQ评分及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1 a、3 a时VAS评分又都回升。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 a、3 a时RQLQ评分及VAS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治疗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12.
翼腭窝是位于上颌窦后壁与翼突之间的狭窄的骨性间隙,其内有颌内动脉、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走行,毗邻关系复杂,分别与颅中窝、破裂孔、眼眶、鼻腔、口腔、鼻咽部及颞下窝相通[1]。由于翼腭窝内缺乏腺体及淋巴结,翼腭窝肿瘤性病变多为周围肿瘤直接侵犯所致,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较少见[2]。我科2018、2019年收治2例原发性翼腭窝肿瘤,均在鼻内镜下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辅助切除肿瘤,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随访12个月、6个月,无复发,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2年7月至2005年2月,我们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经腹食管下段曲张静脉钉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6例,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良性特发性肌间神经丛神经元退化性疾病,常见于20~50岁。这一病变的病理生理代表了一种选择性抑制神经损失,导致下段食管括约肌平滑肌纤维兴奋性增加。由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目前本症的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外科手术创伤太大,临床常选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