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理利用微信平台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随机选择Ⅱ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除了采用药物治疗,同时采用微信平台发给健康教育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不参加微信平台。结果实施微信平台时间为3个月,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监测结果满意率观察组别为90.1%和9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2%和37.9%,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4和6.08,P0.05)。疾病知识晓率、遵医依从性、不良饮食习惯改变率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Ⅱ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微信健康平台教育与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效果密切相关,通过微信健康教育能够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方式,帮助患者获得满意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水平。方法 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进行随访管理,另一组未进行随访管理,分析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随访管理组与未行随访管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访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148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对148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方案是否可靠,避免空腹血糖结果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31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用药特点。方法以31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总结其治疗方案特点。结果 31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8.4±1.5)%。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降糖药物依次为:糖苷酶抑制剂(44.2%)、磺脲类(35.5%)、二甲双胍(33.8%)、格列奈类(23.3%)、胰岛素(16.4%)。2种及以上口服药联合治疗率为50.3%。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血糖水平较高,口服降糖药治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降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英  胡耀敏  刘伟 《检验医学》2009,24(2):114-116
目的采用Medtronic 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80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3)h的血糖监测,了解其动态血糖波动状况。方法对80例Hb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 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谱。结果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且耐受性良好。CGMS血糖值与自我血糖监测(SGMS)血糖值的相关性良好。80例患者全天有(56.2±11.7)%的时间在目标血糖范围内[(3.9-10.0)mmol/L],全天(18.1±7.7)%的时间出现血糖过高现象(≥13.9 mmol/L),同时还发现了无症状低血糖。结论大多数HbA1c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实际控制并不理想,存在缺陷,而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可为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方法选取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HbAlc值分为A、B、C、D四组。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48h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波动相关指标。结果D组的HbAlc显著大于其他三组,四组间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日内血糖波动次数无差别。糖化血红蛋白与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日内血糖波动次数和日问血糖平均绝对差均不相关。结论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糖波动,主要是由餐后血糖升高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edtronic 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80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3)h的血糖监测,了解其动态血糖波动状况。方法对80例Hb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 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谱。结果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且耐受性良好。CGMS血糖值与自我血糖监测(SGMS)血糖值的相关性良好。80例患者全天有(56.2±11.7)%的时间在目标血糖范围内[(3.9~10.0)mmol/L],全天(18.1±7.7)%的时间出现血糖过高现象(≥13.9 mmol/L),同时还发现了无症状低血糖。结论大多数HbA1c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实际控制并不理想,存在缺陷,而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可为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柴震  雷燕  胡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2650-265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选取按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共200例,采用美国PRIMUSHPLC全自动分析仪检测HbA1c,采用日立7600-20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取HbA1c=10%,HbA1c<10%为A组,HbA1c≥10%为B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HbA1c水平与FPG的关系。结果 B组HbA1c值(14.7±2.3)%比A组HbA1c值(7.6±1.5)%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FPG(13.58±3.74)mmol/L比A组FPG(9.24±2.08)mmol/L明显高。结论检测血液中HbA1c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54例初次确诊、未经任何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的化验资料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与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不相关,空腹血糖与上述血脂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糖变异性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Q1组(5.5%~6.8%)(n=60)、Q2组(6.9%~7.9%)(n=55)、Q3组(8.0%~9.0%)(n=62)和Q4组(9.1%~14.0%)(n=63);采用动态持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以HbA1c为因变量,以与HbA1c具有相关性的参数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Q1、Q2、Q3和Q4组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分别为5.92(4.81,6.64)mmol/L和10.27(8.79,12.34)mmol/L,6.37(5.49,8.49)mmol/L和12.02(9.98,15.27)mmol/L,8.45(6.78,9.97)mmol/L和14.45(11.51,18.12)mmol/L,10.16(8.09,11.52)mmol/L和16.08(12.47,19.27)mmol/L,4组患者72 h动态血糖平均值分别为7.41(6.71,8.14)mmol/L,8.20(7.40,9.30)mmol/L,8.91(7.93,10.35)mmol/L和10.36(9.12,11.79)mmol/L,4组间的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随HbA1c的增高而增高,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1.35,37.26,均P<0.05);空腹及餐后2 h血糖、72 h动态血糖平均值、血糖>10.0 mmol/L时间百分率、血糖>7.8 mmol/L时间百分率以及血糖平均标准差(SDBG)与HbA1c具有相关性(r=0.68,0.46,0.63,0.59,0.42,0.36,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2 h动态血糖平均值和空腹血糖为HbA1c的独立影响因素(B=0.23,0.53;均P<0.05)。 结论血糖变异对HbA1c无影响,空腹血糖和平均血糖为影响HbA1c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控制及稳定糖尿病病情的效果.方法:12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比较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后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效果.结果:实行自我管理教育患者的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有明显改善.结论:糖尿痛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稳定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血糖监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糖化血清蛋白可否作为糖尿病血糖控制指标及诊断辅助指标。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及42例糖尿病患者及42例正常健康个体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结果:糖化血清蛋白与空腹血糖显著相关(r=0.70,P<0.01),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71%、92.85%和89.25%。结论:糖化血清蛋白可作为血糖控制指标及诊断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运用DS5型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对106例糖尿病患者实验结果观察。方法 选取WHO诊断的糖尿病106例,健康对照组56例用DS5型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HbAlC。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患者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 临床上血糖检测正常的患者,不能说明血糖控制达标,糖化血红蛋白才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小芳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4):398-398,406
<正>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所至,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是一种终生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不断增高,糖尿病已日益威胁着人们的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将364名经住院治疗血糖控制平稳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普通的门诊随诊,试验组除随诊外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1次/2W。观察两组病人1年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及两组病人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更多的病人形成了饮食、运动和定期监测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结论 护理干预治疗能够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从而达到延缓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取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浓度,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对上述三指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回归分析。观察组血清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64(P<0.05);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P<0.05)。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可影响机体糖类代谢,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用于对糖尿病的诊断及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全天不同时间血糖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敬泽  王健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2):1101-110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全天不同时间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171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三餐前30min、餐后2h及晚睡前共7次血糖水平,并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同时测定HbA1c。按HbA1c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血糖控制尚可组(HbA1c≤7.5%)和控制差组(HbA1c>7.5%)。直线回归相关分析总体及各组HbA1c与MBG、全天7次血糖的相关性。结果MBG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851,P<0.001),MBG=-0.70+1.30×HbA1c;HbA1c与全天7次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逐步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示HbA1c与空腹、晚餐后、午餐后及早餐后血糖相关。HbA1c≤7.5%组的HbA1c与晚餐后、午餐后及午餐前血糖相关,而HbA1c>7.5%组HbA1c与空腹、晚餐后、午餐后及早餐后血糖相关。结论HbA1c受全天平均血糖水平的影响,血糖控制尚可组晚餐后、午餐后及午餐前的血糖对HbA1c影响明显,而血糖控制差组空腹、晚餐后、午餐后及早餐后的血糖对HbA1c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前后变化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患者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同时监测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3周后分别测定FBG、2hPG、HbA1c、的含量。结果 35例FBG、2hPG、HbA1c、均得到控制。结论初诊T2DM患者经个体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能快速降糖,解除高糖毒性,有助于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DREW-DS5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HITACHI 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FPG,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227例门诊患者同时测定HbA1c和FPG,确诊了3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19例FPG正常,HbA1c异常,经OGTT或餐后2h血糖复查,最后确诊11例为Ⅱ型糖尿病患者;33例FPG和HbA1c均异常的患者,经OGTT或餐后2h血糖复查确诊27例糖尿病患者。38例确诊患者的平均血糖值与HbA1c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为:HbA1c增加1%,平均血糖值增加1.33~1.61mmol/L,HbA1c与平均血糖值的最佳符合点在餐后2h,FPG的相关性最差。结论HbA-C对糖尿病的筛选较FPG有更高的敏感性,对糖尿病的诊断和长期血糖水平的监控和观察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轻症、Ⅱ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汤建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2):1423-1423,142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动态血糖关系研究.方法 选取2009~2010年在本院门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筛查,然后按照不同的流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度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并对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检测结果表明HbA1c与动态血糖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即随着血糖升高,HbA1c也升高.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的HbA1c实行监控,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控制的全面达标,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很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