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暗娼(FSW)、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STD)、孕产妇(PRG)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丙肝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流行趋势,为传染病的综合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规定时间内,以重复横断面连续抽样的方法对FSW、STD、PRG人群进行哨点监测,由艾滋病性病实验室对其进行HIV、TP、HCV抗体检测。结果:2010年至2012年期间,STD人群的HIV感染率最高,为2.75‰,与FSW、PRG人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STD-FSW=7.913、χ2STD-PRG=6.512,P均<0.05)。结论:需进一步对FSW、STD、PRG人群完善监测措施,提高监测效果;同时应加强性安全教育宣传,从源头上降低TP和HIV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当地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珠海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其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抗-TP、抗-HCV及抗-HIV检测结果。结果149310例献血者中,HBs Ag、抗-TP、抗-HCV、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56%(2331例)、0.50%(748例)、0.33%(487例)、0.17%(247例)。HIV/HBV合并感染11例,合并感染率为0.74/万;HIV/TP合并感染9例,合并感染率为0.60/万;HIV/HCV合并感染1例,合并感染率为0.07/万。不同性别间HIV合并HBV、HCV及T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289,P=0.070;χ~2=0.344,P=0.558;χ~2=0.736,P=0.391)。结论提高输血前筛查质量、尽量排除高危人群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京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防控HIV经血传播,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2012~2016年南京市参加无偿献血的HIV确认阳性者的流行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共检测献血者血液样本398 807人份,其中HIV确认阳性93例,阳性率为0.23‰;经过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分析,不同年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的变化趋势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认真做好献血前的征询工作,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全面开展血液核酸检测,降低输入"窗口期"血液感染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感染情况及其相关行为动态变化特征。方法 自1995年起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每年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对妇教所女性性工作者的HIV感染及其相关行为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共监测女性性工作者3630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8例,阳性率在0~0.80%之间,梅毒确认阳性45例,阳性率在0~4.91%之间。1995-2007年间女性性工作者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sup2/sup=863.96, P<0.0001)。结论 女性性工作者中HIV流行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性乱人群中深入持久开展健康宣传、推广100%使用安全套等行为干预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367例 HIV‐1抗体阳性者的蛋白印迹法(WB)的抗体条带分析,了解不同 HIV‐1感染人群其抗体WB带型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WB法对HIV初筛有反应性样本进行HIV‐1抗体确认,WB阳性者按照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三组进行WB带型的统计分析.结果HIV‐1 gag基因编码的P39和P17抗体的阳性率在女性中明显高于男性(χ2值分别为6.386、10.872,均 P<0.05);年龄小于或等于50岁的 HIV‐1抗体阳性者gag基因编码的P39和pol基因编码的P31抗体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年龄超过50岁者(χ2值分别为6.882、4.360,均P<0.05);而 HIV‐1抗体WB带型分布在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1抗体WB带型分布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民族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1 pol及gag基因编码的P39和P17蛋白的抗体产生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对 HIV 感染后病原检测和诊断包括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追踪以及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TP)的感染情况,为临床建立有效的防治母婴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来该院做围产保健及分娩的32 187例孕产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5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c抗体(抗-HBc)]、抗-HCV、抗-HIV和TP血清学检测。结果 32 187例孕产妇中,HBV阳性率为4.65%,HCV和TP阳性率分别为0.28%和1.24%,HIV阳性率为0.10%。两年间HBV、HCV、HIV阳性率变化不大,两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间梅毒阳性率从2011年的1.18%上升至2012年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 187例孕产妇4项传染性疾病中,HBV阳性率最高,TP阳性率次之,HCV阳性率再次之,HIV阳性率最小。建议孕产妇加强孕期和产前检测,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才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HBV、HCV、HIV感染及分布情况,探讨本地区人群的传染病流行趋势,为献血者宣传招募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2009~2011年承德市无偿献血者77 990人次的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抗-HIV初筛阳性者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结果 3年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感染情况分别为0.22%,0.42%,0.09%;抗-HIV累计确认阳性男性各年龄段各1例,女性有2例均在18~30年龄段,5例标本中仅1例为再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与再次献血者HBV、HCV、HIV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分别为χ12=80.69、χ22=253.57、χ32=9.38,均为P<0.01。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的年龄分布与各项总报废率比较,HBVχ2=12.34,P<0.01,HCVχ2=14.43,P<0.01。结论 2009~2011年我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BV、HCV、HIV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献血者征询时应提高技巧,重视献血者招募环节,重点加强初次献血者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评估,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巩固和发展固定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岛市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乙肝疾病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总体检人群HBsAg阳性率为3.732%,其中男性阳性率为4.019%,女性阳性率为3.283%,但是男女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2,P=0.069)。各年龄组中20岁组和81~90岁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高,分别为7.936%和13.333%;61~70岁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低(2.278%)。但是各年龄段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26,P=0.065)。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各年龄组中男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普遍高于女性。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应重点针对两个高感染率年龄组人群加强卫生监督,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提高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进而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减少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6-2008年浙江省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结果 ,为本地区血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结果 ,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08年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结果不合格率较高,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4.77%(4527/94830),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率高达11.50%(10442/90786),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率为0.02%(15/81199),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30%(243/81199),抗-HCV阳性率为0.45%(363/81199),在抗-HCV阳性人群中,男性阳性率为0.51%(257/50229),高于女性阳性率0.34%(106/30970)(χ2=12.351,P0.001),18~35岁和36~55岁两个年龄段间阳性率比较无差异,无偿献血人数超过1000人的各地区抗-HC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58,P=0.011),其中河南省抗-HCV阳性率最高(0.81%),显著高于温州地区(χ2=13.594,P0.001)。结论 2006-2008年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结果不合格率较高。HBsAg阳性率为4.77%,低于全国人群普查阳性率;ALT异常率高达11.50%;抗-HCV阳性率为0.45%,男性高于女性,来自河南省的献血人群抗-HCV阳性率高于来自温州本地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宁明县艾滋病(AIDS)哨点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情况,为制定相应疾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暗娼、吸毒者、孕产妇人群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HIV、HCV、TP 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009~2012年哨点人群HIV、HCV和TP抗体分别检测4 599例、4 583例和4 525例,检出阳性分别为242例、1 073例和333例,阳性率分别为5.26%、23.41%和7.36%.暗娼、吸毒者、孕产妇HIV检出率分别为2.36%、14.06%和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V检出率分别为4.23%、72.73%和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检出率分别为8.8%、13.19%和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宁明县HIV、HCV、TP感染率最高的人群是吸毒人群,今后在防控中要加大力度对吸毒人群的监管.梅毒呈逐年上升趋势,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治疗,防止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时已超过10年存活的37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 377例存活大于10年以上肾移植患者中,301例患者PRA阴性,76例患者PRA阳性。男性与女性患者间PRA阳性产生的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85,P<0.025)。PRA阴性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PRA阳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79.26,P<0.0001)。结论男性肾移植患者产生抗HLA抗体的几率高于女性;PRA阳性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比奥科岛上献血人群中开展一次输血传播感染疾病(transfusion—transmissibleinfections,TTIs)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金标法和ELISA对合格献血者血样进行4项输血传播感染疾病的检测,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型病毒(HBV)、丙型肝型病毒(HCV)、梅毒螺旋体(LUES),同时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评估TTIs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2937名献血者中HIV、HBV、HCV和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率分别为7.83%(95%CI:6.85~8.80)、10.01%(95%CI:8.92~11.10)、3.71%(95%CI:3.03~4.39)和21.52%(95%CI:20.02~23.00)。多重混合感染的阳性率是6.30%(95%CI:5.42~7.18)。同时发现女性献血者的HIV和梅毒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献血者(HIV:AOR=I.50,95%CI:1.10-2.04,P=0.010;梅毒:AOR=1.27,95%CI:1.02~1.58,P=0.034)。岛上的未规划居住区是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感染的显著危险因素(HIV:AOR=I.66,95%CI:1.04~2.66,P=-0.033;HBV:AOR=I.78,95%CI:1.11~2.83,P=-0.016;梅毒:AOR=I.73,95%CI:1.26-2.37,P=-0.001)。结论比奥科岛的献血人群中输血传播感染的阳性率极高,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应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心肺复苏不同循环周期的按压质量变化分析,探讨5个循环周期交替按压是否合理。方法:2012-06-2013-10,选择参加培训的135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复苏反馈系统对不同循环周期胸外按压深度、频率和总体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按压周期的进行,胸外按压平均按压深度和平均按压频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按压有效率随着循环周期的进行不断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组平均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平均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CPR循环周期的增加,按压质量逐渐下降。临床工作中,为得到更好的按压效果,在有条件情况下,可以考虑四个循环后交替按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东莞市性罪错人员中性病艾滋病流行情况及其相关的危险行为,为更好地制定针对该人群的性病艾滋病防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东莞市收容教养所内所有收容教养的228名暗娼和130名嫖客逐个进行询问、登记,然后采集5 ml静脉血做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 结果 228名暗娼中,年龄最小16岁,平均24.31岁。嫖客最小19岁,平均32.97岁,30岁以下的暗娼数多于嫖客(2= 63.53,P<0.01);暗娼以未婚为主,其未婚比例高于嫖客(sup2/sup= 22.83,IP/I<0.01); 暗娼和嫖客均以外来流动人群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分别为99.56%、91.23%和99.23%、84.62%;在性接触中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嫖客为14.62%,暗娼为6.58%,嫖客高于暗娼(sup2/sup= 6.22,IP/I<0.05);暗娼中有7人承认吸毒,1 人有共用注射器史;暗娼中查出梅毒抗体阳性35例,阳性率15.35%,嫖客中查出梅毒抗体阳性12例,阳性率9.23%;暗娼中查出HIV感染者2 例,感染率0.88%,嫖客中未查出HIV阳性者。结论 性罪错人员中的性病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和性病感染率均高,而嫖客中的危险行为高过暗娼。故加强对所有性罪错人员的艾滋病性病监测,开展有效针对性罪错人员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干预工作,是减缓艾滋病扩散速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近年来检测出的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新磷脂抗体(ACL)与不孕不育症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69例男性不育患者血清中的抗精子抗体,3595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新磷脂抗体。结果:男性抗精子总抗体阳性率40.8%,IgM阳性率10.5%,女性抗精子总抗体阳性率53.5%,IgM阳性率为20.5%。男女两组比较,抗精子总抗体阳性率、IgM的阳性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不孕不育患者EMAb的总阳性率为30.6%,ACL的总阳性为20.5%.ASAb、EMAb、ACL检测中,其中两项同时阳性的占16.5%,三项同时阳性的占8.5%。结论:在免疫性不孕不育中最常见的是由ASAb引起的,ASAb、EMAb、ACL的检测对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作凯  卢巧玲  单杏仁 《疾病监测》2014,29(12):977-980
目的了解浙江省绍兴市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危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艾滋病病毒、梅毒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调查对象为2013年4 6月在各类高危场所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女性,于绍兴市下辖6个区、县(市)开展暗娼人群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本次监测共调查2423人,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4%、1.9%,未发现丙肝抗体阳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7%,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低,为7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暗娼年龄、工作场所档次、文化程度和本地工作时间有关。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宣传、同伴教育和艾滋病检测比例在不同档次暗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6,P=0.009;χ2=59.513,P0.001;χ2=8.032,P=0.018)。结论年龄大、工作场所档次和文化程度低、本地工作时间短的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低档次暗娼接受艾滋病宣传教育和检测率较低,提示对于不同特征、特别是低档次暗娼要持续开展干预和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薛芳辉  孙智霞  林素芳 《疾病监测》2009,24(12):932-935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水平、行为学特征及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感染状况。方法2008年对温州市鹿城区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血清标本采集,收集目标人群的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相关知识、安全套使用、求医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403名调查对象未婚者占55.09%,平均年龄(23.2±4.2)岁,20~30岁年龄段占70.4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3.03%。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6.83%。首次性行为年龄(20.3±2.5)岁,最近1周平均客人数2.8人,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9.31%,与固定性伴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为30.28%。检出HIV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为0.25%;梅毒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为1.49%;HBsAg阳性26例,阳性率为6.45%。结论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者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感染和传播HIV的危险行为有多性伴、性交频次多、无保护性性行为等,需要深入持久地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艾滋病性病在这一人群中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及游离脂肪酸(FFA)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为早期干预GDM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以同期GDM组(71例)、正常孕妇组(50例)及正常非孕组(5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检测空腹血清SF(电化学发光免疫法)、FFA(酶联法)、血糖(FBG)及胰岛素(Fins)水平[FBG,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1,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非孕组、正常孕妇组及GDM组,三组血清sF水平(119.57±22.04,197.81±46.32,388.79±91.67)依次升高,且相差显著(F=57.543,P〈0.01),GDM组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t=9.826,P〈0.01);三组血清FFA水平(0.43±0.18,0.67±0.14,1.03±0.21)依次升高,且相差显著(F=37.619,P〈0.01),GDM组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t=6.004,P〈0.01);三组HOMA—IR值(1.83±0.45,2.92±0.87,3.94±1.02)依次升高,且相差显著(F=45.071,P〈0.01),GDM组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t=11.183,P〈0.01)。GDM患者空腹血清SF、FFA水平分别与HoMA—IR值呈显著正相关(r=O.832、0.759,P〈0.01),空腹血清FFA水平与sF水平也呈显著正相关(r=0.893,P〈0.01),其相关性良好。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高铁蛋白、游离脂肪酸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状态,血清铁蛋白和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此为早期干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阳性与不孕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及提高不孕患者的治愈率。方法选择于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就诊的不孕女性患者365例(观察组)进行支原体(UU、MH)、衣原体(CT)与血清抗精子抗体(ASA)检测,同时选择66例正常妇女(对照组)作对照。结果不孕症观察组支原体、衣原体、抗精子抗体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孕组中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较阴性者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抗精子抗体的产生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西钦州地区梅毒螺旋体(TP)临床感染状况,并分析其感染趋势。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该院2009~2012年住院及门诊患者血液标本进行抗-TP 抗体检测。结果4年间共检测19362份标本,抗-TP 抗体阳性率为6.13%,性病泌尿科的阳性率高达29.42%,且逐年增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38,P <0.05)。女性的抗-TP 抗体阳性率(7.03%)高于男性(5.47%),20~40岁组抗-TP 抗体阳性率最高。结论近年来钦州地区 TP 感染率逐年递增,应在预防宣传上加大力度,防止梅毒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