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55篇中医药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章,摘录其中方剂共255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255首方剂中,共使用206种药物2588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70次以上的主要有黄芪、丹参、山药、茯苓、山萸肉、大黄、生地、当归、益母草和川芎。按照中药学分类统计,活血化瘀药居于首位,其次是补气药,清热药、淡渗利湿药、收涩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等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以活血化瘀、补益正气为最基本的方法,同时配合应用清热、淡渗利湿、收涩固摄、通腑泻下排浊、疏风解表等多种治法和药物,标本兼治,双管齐下,方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了102篇中医药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文章,摘录其中方剂共102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 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102首方剂中,共使用177味药物1795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主要有黄芪、山药、生地、麦冬、天花粉、山萸肉、丹参和茯苓。按照中药学分类统计,清热药居于首位,其次是益气养阴药,第三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淡渗利湿药、理气药等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在益气养阴,清热润燥传统治法的基础上,逐渐重视活血化瘀,并开始认识到调肝理气等治法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中医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了解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用药规律。方法选用维普咨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0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09)、万方数据库(1982-200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2009)、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CMCI)(1994-2009)为资料源,对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随机对照文献的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有效文献223篇,共涉及138种中药,用药频次居于前10位的是黄芪、丹参、山茱萸、山药、生地黄、川芎、茯苓、当归、益母草、大黄。药类频次统计显示,益气药居于首位,活血、养阴、收涩、清热、利水渗湿、破血逐瘀药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III期的中医用药多以益气养阴活血药为主,同时辅以清热、淡渗利湿、收涩固摄、化瘀泄浊、疏风解表等药,并结合临床常用经验方或药对,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以期获得临床用药的特点及规律,为中成药新药开发以及临床选药、筛选有效方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98年7月—2013年7月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的期刊、论文,获取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内服方剂,统计方剂中不同功效类别药物的使用频次。结果:在选用的138首方剂中,补益药26味475次,解表药14味357次,活血化瘀药23味302次,祛风湿药21味190次,平肝熄风药7味100次,清热药9味65次,利水渗湿药5味24次,理气药5味22次,化痰止咳平喘药5味15次,温里药2味12次,化湿药3药7味,止血药2药7味,安神药4药6味,收涩药3药5味,开窍药2药3味,消食药1药1味。结论:补益气血、祛风散寒除湿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对陈霞波教授"治未病"为中心思想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进行整理,为中医药防治DN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陈霞波教授中药防治DN并符合纳入标准病例中的处方162首进行统计,运用SPSS 19 for Windows和clementine 12两款软件对中药的频数、频率、归经、聚类规则和关联法则进行分析。结果:(1)选取符合统计要求的中药219味,共使用中药1998次,其中黄芪、丹参、茯苓、山药、生地等28味中药为高频用药。(2)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为常用中药类别。(3)高频药物的归经分别为肝经(15次)、心经(14次)、肾经(12次)、肺经(10次)、脾经(10次)、胃经(10次)。(4)常用的药对有:茯苓与泽泻;黄芪与白术;黄芪与山萸肉;茯苓与山药;山药与茯苓;山萸肉与泽泻、山药;黄芪与白术、丹参;山药与山萸肉、茯苓;黄芪与泽兰、车前子;麦冬与熟地、玄参等。(5)除以中药防治DN外,在发病的不同时期还可用"调胃润肠功"、"润肺生津功"、"养肾止消功"等气功疗法防止疾病的发生或进一步加重。结论:陈霞波教授以"治未病"为核心思想防治DN用药中体现以"补益脏腑,肺脾肾主之"并辅以"清热与滋阴并重,活血与祛瘀并重,利湿与化浊并重"的标本兼治治则及以气功疗法防治DN的发生或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中医治疗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以"糖尿病肾病"为主题词,"中医药治疗"、"中药治疗"、"中医治疗"为副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2-2007年的医学数据,最终经筛选实际进行分析文献129篇,对其进行用药规律的初步归纳和一般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29篇中医药治疗的文献报道中,共用中药274味,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黄芪、茯苓、山药、丹参、山茱萸、白术、泽泻、当归、大黄、制附子。[结论]糖尿病肾病用药是以补益、健脾药和活血、清利药为主,兼及其他,在具体用药上又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古籍中各代医家记载的消渴名方进行整理,归纳出下消的中医用药规律,为现代的方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和中医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历代医家治疗下消时利水渗湿药和收涩药的使用频率分别是治疗消渴时的1.68倍、2.10倍;补益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频率分别是治疗消渴时的1.05倍、1.31倍;而清热药和解表药的使用频率和消渴相比要明显降低。[结论]治疗现代"消渴肾病"时应在运用古今消渴病治疗原则的基础上,把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的使用特别纳入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崩漏门》组方用药规律与特点。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崩漏门》中所用方剂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以及方剂的功能、主治、归类等所出现的频次、频率;运用文献学方法分析其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结果《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崩漏门》共用方15首,其中补益方使用频次最高,占73.33%。15首方剂共用药物49味,其四气五味应用频次前三为温寒平,甘苦辛,分别为61.24%、20.16%及14.73%和32.18%、29.21%及29.21%。归经上,归肝经药物应用最多,占22.14%,脾肺经次之为18.32%、12.21%;功效分类上,补益药应用频次最高,其次为风类药、祛湿药,占50.00%、16.66%、15.15%。结论《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崩漏门》认为虚、热、瘀是崩漏发生的主要病机,其治崩漏,不在固涩,而在治本,即补脾、调肝、清热、化瘀。其组方用药特点体现在崇古不泥,灵活务实;重视温补,慎用涩止;崇尚调肝,注重清热化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现代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 CNKI )1992年1月至2011年8月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各类型中药使用频率、单味中药使用频率、中药归经性味比例,分析总结规律。结果:共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70篇,所用中药共136味,使用次数共1049次。其中,使用频率前五位的中药类别依次是补虚药(65.78%)、收涩药(11.15%)、活血化瘀药(5.62%)、利水渗湿药(4.96%)、清热药(4.19%);使用频率前五位的药物是枸杞子(6.29%)、菟丝子(6.10%)、淫羊藿(5.05%)、熟地黄(4.29%)、五味子(4.19%);药物归经主要是肝经(57.35%)、肾经(52.94%);药味主要为甘、苦、辛,比例分别为50.00%、46.32%、32.35%;药性主要为温、寒、平,比例分别为41.91%、30.88%、21.32%。结论:少弱精子症治疗用药以补虚药为主,脏腑经络重在肝肾,收涩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是常用配伍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宋立群教授门诊诊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病例,从药物应用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相关的内服中药汤剂,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宋立群教授2015年6月—2017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病例,运用数据库软件、SPASS17.0统计软件,应用频数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处方用药进行分析,探讨宋立群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病例200例,药物共计112味,使用总频次3850次,常用药物27味,药类以补虚药、收涩药、消食药为主。四气五味以甘、苦、温,平、寒、辛、涩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肾经、肺经、胃经最为常用。聚类分析得药物组合10组。结论 :宋立群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采用补五脏,以肝、脾、肾为主,扶正祛邪兼施,兼以固精止泄、解毒祛湿、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陈安民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陈安民教授治疗AA的验方145首,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方法创建药物特征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技术分析验方的药物归类、用药频次和药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验方122首,涉及中药191味,其中位于前5位的分别是补虚药41味,清热药37味,活血化瘀药18味,止血药14味,解表药14味; 191味中药的用药频次达3 682次,黄芪、生地黄、丹参、仙鹤草和葛根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和解表药中用药频数最高的药物;含12味和10味中药的验方数量最多;包含8~15味中药的验方中,黄芪和当归的出现频率为62%,以此确定了补气养血、补肾壮阳、补肾滋阴、补肾填精、补气养血4个最基本药物组合。药物配伍最常见的2味和3味药组合分别是黄芪-当归和黄芪-当归-熟地黄。结论:陈安民教授治疗AA最主要的药物是黄芪和当归,最常见的配伍是这二者相互配伍,其用药经验的4个基本药物和6个组方原则与现代中医学对AA病机的认识相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整理、分析古代文献中古代医家治疗男性不育症所用方药,探讨古代治疗男性不育症用药特点.方法 收集古代文献治疗男性不育相关方剂93首,把方剂中所用中药录入Excel表格,进行频数频率统计,对高频次药物功效、归经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首方剂共215味药物,药物的临床功效共20种;古代男性不育症的病机以虚证为主;其中使用频数在前22位的药物功效主要是补虚药、温里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清热药,入肾药物占91.0%.结论 古代治疗男性不育症用药特点是以补虚药为主,同时攻补兼施、寒热并用、表里兼顾,注重调和阴阳气血平衡及补肾益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PCS)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临床诊治PCS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94年1月至2019年6月Sinomed、Pubmed、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以中医药治疗PCS的相关研究文献,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别对药物频次、药类、性味、归经进行频次分析,得出PCS用药在文献中的大致分布规律。[结果]根据文献检索策略,经过筛选和排除动物实验和重复研究,最终纳入83篇相关研究文献。口服给药频次前6位的中药依次为当归、川芎、延胡索、丹参、赤芍及桃仁,药物功效频次前4类的为活血化瘀药、补益药、清热药及理气药;外治法给药频次前6位中药依次为丹参、赤芍、桃仁、延胡索、当归及三棱,药物功效频次前4类的依次为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益药及解表药。两种给药方法的中药四气分布温性均多于寒性,五味分布前3位是苦、辛、甘,归经前4位均是肝经、脾经、心经、肾经。[结论]在用药特点上,治疗PCS最常用的中药为当归、丹参、赤芍、延胡索;治法上,主要采用活血祛瘀法,同时重视扶正,辨证运用清热、理气、解表等治法。  相似文献   

14.
收集洪钦国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门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洪钦国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洪钦国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处方182首,涉及中药168味,使用频次在30次以上的中药有丹参、黄芪、山药等22味,可归为益气健脾、滋肾养阴、祛风解表、清热利湿及活血化瘀5类药。证型分布依次为气虚风水占33.5%,阴虚湿热占30.7%,瘀水互结占19.2%,阳虚水泛占16.4%。药物组合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高频药物组合多为益气健脾药与滋肾养阴、解表祛风、活血化瘀中药的组合(可归为玉屏风散合二至丸加解表、清热中药),聚类分析后得到4首候选新处方。结果以数据阐释了洪钦国教授临证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思路:治疗原则为"扶正、御邪、清热、活血",治法以益气养阴为主,佐以活血、解表、清热,药物组合多选择益气、养阴、活血、解表、清热中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一般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6月22日有关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全部病案,分别采用Excel 2019、SPSS 21.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用药频次、药物归经、常用药物等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28篇文献,37则病案,41首方剂,113味中药,根据频次统计结果,将使用频次≥8次的药物确定为高频药物,共计16味,药物性味以苦、甘,寒、温为主,多入肝、脾、肾经。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6味高频药物分为7组,主要包括补益脾肾组、利水渗湿组、活血化瘀组等。箱型图显示核心药物为黄芪,依患者实际症状与体征,可酌情灵活增减的药物为茯苓、丹参。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出的高频药对有黄芪-丹参,黄芪-茯苓-山药,黄芪-丹参-白术,黄芪-白术-茯苓等。[结论]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本虚”“标实”两手抓,寒温并用,补泻共施,常用药物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16.
酒精性肝病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现代运用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探讨酒精性肝病的中医治法特点.方法 收集国内近20年临床报道使用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文献46篇,统计分析其用药类别及使用频次、主要药物.结果 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理气药等具有较高的使用频次,丹参、柴胡、茯苓等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常用药物.结论 酒精性肝病以气、血、痰相互搏结为主要病机,治疗多采用活血行气、清热利湿等法,常用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理气药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林丽珠教授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在林丽珠教授门诊患者病历资料,运用频数分析方法,统计常用中药的应用频次。结果:收集的肺癌患者病历共61份,累计就诊394次,共用中药143味,用药频次4977次。常用药物种类为补益药、化痰药、理气药、消肿散结药、祛瘀通络药,其中补益药和化痰药的使用频率分别为18.44%,19.55%,在各类药物中最高。用药频次较高的单味药依次为:茯苓、法半夏、土鳖虫、党参、僵蚕、桔梗、苦杏仁。结论:益气化痰法为林丽珠教授治疗肺癌的基本原则,益气以培土生金为主,化痰以理气化痰、清热化痰为主,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用药规律频次,为该病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通过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对2005-2015年所有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文献,以病毒性肝炎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获取原文,对所用的中药类别及用药频次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文献中,共选出111首方剂,17类中药,共计115味中药。其中药物类别使用频次居于前6位的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单味药用药频次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黄芪,柴胡,丹参,茯苓,白术,茵陈,赤芍,甘草,白芍,郁金,当归。结论:研究总结近10年间关于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用药频次规律和特点,在中医辩证理论指导下,在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当中,应当重视补虚药与清热药等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软件对既往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为临床辨证及处方用药提供思路。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4个数据库1989—2016年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文献,对符合标准的175篇文献中的181首处方录入中医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用药模式,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181首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得出药物的使用频次、常用药物组合及药对,其中核心用药为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土茯苓、萆薢、威灵仙,挖掘出28个核心组合和14首新处方。结论:高尿酸血症常用的药物以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治法以清热利湿,健脾渗湿,补益肝肾,兼以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挖掘高祥福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选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高祥福教授门诊就诊的SLE患者资料,构建方剂数据库,对药物的累计频数、药物类别及性味等进行描述性分析,提取出频数最高的50种药物,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诊次共630次,其中涉及中药181味,使用频数最多的前5项为生地黄、青蒿、丹参、金樱子、芡实。累计用药20大类,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位居前四。使用频数最高的药性药味是寒性、甘味。系统聚类分析得出了7组药物组合及9种单药,涉及青蒿鳖甲汤、水陆二仙丹、犀角地黄汤等方剂。关联规则分析获得二项关联组合74项,涉及金樱子与芡实、鳖甲与青蒿、牡丹皮与生地黄等药对;三项关联组合97项,涉及清热药+收涩药、收涩药+活血药、清热药+补虚药等配伍。[结论] 高祥福教授治疗SLE以养阴清热、滋补肝肾为核心,并随证搭配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补益肺脾、温肾利水、祛风通络之品,用药善于甘、苦、辛配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