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颈前路切除颈椎椎体肿瘤后,利用Pyramesh钛网融合器(简称钛网)植骨修复骨缺损,Orion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颈椎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例颈椎肿瘤患行经颈前路椎体肿瘤切除,骨缺损处置入钛网支撑、植骨融合,椎前Orion钛板内固定。结果:9例患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植骨融合满意,无严重颈肩痛及颈椎不稳,无因肿瘤复发造成继发的颈椎骨折及脊髓压迫等并发症。结论:钛网植骨加Orion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椎体肿瘤,可充分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融合好,并可防止因肿瘤复发造成继发的颈椎骨折及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9年4月,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问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连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02例;前路椎间减压单节段53例、双节段49例.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的JOA评分,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问前凸角、颈椎前凸角的变化.结果 102例共随访12-40个月(平均18个月).102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均感到神经症状明显好转;没有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主诉四肢感觉、肌力、活动均较前明显改善,颈椎X线及CT检查可见椎间已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完好,无融合器移位、下沉、断裂发生.平均JOA评分由术前6.9±0.8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13.5±0.9分,术后12个月13.6±0.8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43例,良49例,可10例,术后12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6个月无明显改变.结论 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前路椎问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获得颈髓前后方的充分减压及满意的临床疗效,能获得满意的颈椎曲度、稳定性重建及椎间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前路选择性融合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2月,对66例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前路1~2个节段选择性融合手术治疗。其中男53例,女13例;年龄39~62岁,平均51.9岁。前方融合1个椎间隙49例,融合2个椎间隙17例;后方C3~6开门18例,C3~7开;548例。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中立位C2~C7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无不可逆性神经损伤,无融合失败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5-5.0h,平均4.4h。术中出血量300~1100ml,平均590ml。所有患者都得到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12~41个月)。术前JOA评分7~12分,平均9.5分;术后1年随访JOA评分9~16分,平均13.9分,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俨〈0.05),改善率为46%;中立位C2~C7前凸角术前为2°~13°,平均8.9°;术后1年随访为12°-21°,平均16.7°;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前路选择性融合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安全,能获得良好的减压效果,改善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4.
颈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传统手术采用后正中全椎板入路切除肿瘤,先切除肿瘤相应节段脊柱的棘突和椎板,再显露并切除肿瘤。手术需要切除全部椎管后部骨质,手术创伤大,容易引起术后脊柱不稳定。我们于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颈椎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997年5月~2003年6月收治的23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常规应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四联抗痨治疗最少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血沉恢复正常或连续观察低于50mm/h后进行手术。采取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K”形钛板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0-1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2-3 5h,平均2 6h。输血400~1200ml,平均600ml。伤口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8 -61个月,植骨融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个月。5例截瘫患者均恢复,术后脊柱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9°。结论 采取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矫正后凸畸形,稳定脊柱,并发症少,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优点。是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内窥镜下钛夹标记病变上下界在精确勾画放疗靶区中的作用.方法 15例拟行根治性放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分别通过内窥镜下钛夹标记病变上下界及综合影像结果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比较两种方法确定的肿瘤长度.结果 15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通过内窥镜下钛夹标记定位及综合影像结果确定的肿瘤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24,P=0.01).结论 内窥镜下放置钛夹定位对于早期食管癌在CT下勾画靶区上下界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颈椎后路手术治疗11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颈椎管内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4例,脊膜瘤1例)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在切除肿瘤后行颈椎稳定性重建。采用JOA评分评价颈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1例患者肿瘤于肉眼下完全切除,所有病例随访5个月~3年,JOA评分改善率52.9%±14.0%。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原发性颈椎管内肿瘤可行后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牵引复位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2例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第一步在局部麻醉下行颅骨牵引术,第二步在牵引复位情况下,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该组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X线片显示骨折脱位均复位,颈椎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恢复,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按Frantgkel分级,显效f降低2级)6例,有效(降低1级)13例,无效3例。结论在颈椎牵引复位的基础上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Toyama分型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治疗的5例颈椎哑铃形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肿瘤节段位于Cl~2 2例,C3~5 1例,C4~6 1例,C5~7 1例.神经鞘瘤5例.采用Toyama方法分型,II B型1例,III A型1例,IV型1例,VI型2例;IF分期I期2例,II期3例;TF分期I期3例,II期2例.2例行颈后正中入路,2例行颈前右侧入路,1例行颈前左侧入路.结果 肿瘤均完全切除,无椎动脉损伤,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患者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即刻出现单侧上肢一过性瘫痪1例,经激素及脱水药物治疗5d后缓解;脑脊液漏1例,保守治疗后闭合;未见颈椎反屈畸形,无术后感染病例.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3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所有病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可通过Toyama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入路,减小对颈髓、椎动脉、神经根损伤风险,并且肿瘤可一次性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70%的患者需作放射治疗。其中10%~20%的患者在作放疗时,为了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提高肿瘤疗效,通常在射线束的途径L加一特殊滤过器或吸收档块,以射线市进行修整,获得特定形状的合理剂量分布,常需利用特殊的照射方式,换形滤板照射技术即为其中之一。临床应用根据楔形滤板特殊技术,调整射线剂量分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喉癌、上颌窦癌等头颈部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胸部肿瘤及某些腹部肿瘤、盆腔内肿瘤或腹膜后肿瘤、以及某些头颈部原发性或复发性肿瘤如腮腺癌、中耳癌、牙龈癌、口咽癌、颇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24例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0~68岁,平均52岁,术前均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证实患有2~3个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同时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全部患者均行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突出的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2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4~13分,平均7.5分,术后JOA评分10~16分,平均13.6分,神经功能改善率32%~81%,平均65.6%,其中疗效优7例,良12例,一般5例,无疗效差者,优良率79.1%.结论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常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应早期进行手术干预以避免脊髓功能出现急剧恶化;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减压彻底,并发症少,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钛网笼、钢板在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和椎体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应用钛网笼、钢板在椎体次全切除和椎体融合术中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放射学检查结果。方法2003年9月~2004年9月在椎体次全切除术中应用钛网笼、钢板治疗颈椎病35例。其中脊髓型28例,神经根型5例,混合型2例,切除1个椎体28例,2个椎体7例。结果35例患者中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4±1.2)个月。术后31例患者3~5个月随访时,植骨出现融合,1例于术后9个月出现融合。植骨融合率达100%。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评定脊髓功能,JOA评分从术前的(11.3±1.6)分提高到术后的(16.4±1.1)(P<0.05)。术后获得的颈椎前凸平均为7.36。,范围为3~16。。结论钛网笼、钢板应用于椎体次全切除脊柱融合术可以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前凸,使固定节段获得即刻和长期稳定,并可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3.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放射治疗技术,可以提高宫颈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是图像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公认的金标准。CT软组织分辨率虽不及MRI,但更易识别施源器、源和源路径,在宫颈癌的放疗计划中,CT的使用率远远高于MRI。新的成像技术,如PET和MRI,改善了放疗计划中靶区的勾画,特别是PET联合CT、MRI,在功能成像方面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病人初始分期方面,超声已经被MRI取代,但在图像引导妇科插植和腔内近距离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本综述的目的是评估各种影像技术在图像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限制型Activ-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Activ-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共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32~62岁,平均45.2岁。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术后症状改善程度,比较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变化,观察统计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8个月,JOA脊髓功能评分从(8.5±2.5)分增加至(14.8±1.5)分,NDI评分从(24.8±6.9)分下降至(7.3±4.8)分,颈部VAS评分从(6.8±1.3)分下降至(1.2±0.4)分,上肢VAS评分从(7.4±1.2)分下降至(1.1±0.4)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从术前平均(9.6±4.3)°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0.8±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曲度术前为(12.9±10.5)°,末次随访时为(15.4±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半限制型Activ-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和活动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接受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日本矫形协会(JOA1评分及Nurcik分级对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后路手术均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前路手术采用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术或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术。结果35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椎体次全切8例,单间隙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术17例,2个间隙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术10例。手术历时180~300min,平均245min。出血100—1600ml,平均505ml。术前JOA评分(9.34±2.40)分,术后(13.11±1.90)分,平均改善率为47%,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rcik分级,除1例术后仍为v级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提高。前路植骨均在术后4—9个月融合,未见假体移位、下沉;25例随访时进行了CT复查,未见后路再关门;30例术后进行了颈椎MRI检查,显示脊髓减压充分。术后发生吞咽时疼痛8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声音嘶哑1例,深静脉血栓1例,后路切口感染1例。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患者常合并较多的系统性疾病,术后并发症较多。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是治疗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术中放射治疗(IORT)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宫颈癌患者应用IORT后的效果。结果:在9例宫颈癌复发患者中,1例IORT后9个月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1例在IORT后14个月阴道残端复发,余7例IORT后均无瘤生存至今。172例IORT宫颈癌Ⅱb期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5年生存率、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6.5%、89.7%、94.5%;按鳞癌、腺癌、腺鳞癌分类,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93.2%、91.7%、56.0%。术后发生与IORT相关的并发症少且经保守治疗后大多可自愈。结论:IORT有很好的肿瘤原发部位的局部控制效果,不仅对宫颈复发癌是一项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对于Ⅱb期宫颈癌初治患者选择“经腹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选择性盆腔淋巴结剥除术+IORT”也是一项有进步意义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术式前路减压手术效果,为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提供术式选择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9年6月笔者施行多种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6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男73例,女33例;单间隙25例,双间隙71例,三间隙10例.术前术后按JOA评分标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评估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根据压迫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前路术式均获得良好效果,前路直接减压彻底、效果好.术后随访7个月至9年,平均3.9年,1年平均改善率86.26%,有效率100%,优良率89.62%.结论 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根据颈髓受压情况选择合适的前路减压术,可以直接切除脊髓前方致压物,减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