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一氧化氮(NO)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病毒性脑炎60例脑脊液中NO的含量,与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5例患儿作对照组,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NO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者脑脊液NO含量明显低于未用地塞米松治疗者。结论:1、NO参与病毒性脑炎脑损伤的过程;2、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治疗中,若能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使NO调控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即能抑制病毒复制,又不引起脑损伤,将是一种新的治疗措施;3、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脑炎儿脑脊液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病脑)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测定23例病脑患儿和对照组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IL-8、干扰素-α(IF-α)的水平,对TNF-α、IL-8、IFN-α及IL-2两两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病脑组脑脊液TNF-α、IL-8、IFN-α、IL-2(ng/L)分别为374.90±74.38、16.55±3.73、257.80±47.23、179.66±40.6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脑组TNF-α与IL-8、IFN-α、IL-2均呈正相关,IL-8与IL-2成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r=0.76,0.80,0.63,0.68P<0.01)。结论TNF-α、IL-8、IFN-α、IL-2在病脑发病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细胞因子网络,参与了机体抗病毒免疫和病脑的病理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疾病状态下机体内的氧自由基清除障碍,过多的氧自由基可与大分子物质结合形成脂质过氧化物(Lipoperoxides,LPO)。氧自由基和LPO均可造成组织损伤。现已较明确呼吸窘迫综合症、脑中风、休克、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发生有自由基和LPO参与;对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发病是否与其有关,本文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于发病d2-4行腰穿取脑脊液,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脑脊液MBP的含量。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MBP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意识障碍组脑脊液MBP含量高于无意识障碍组。结论 脑脊液MBP含量可做为判断病毒性脑炎脑损伤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一氧化氮和丙二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 病脑)患儿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特点。方法 应用比色法对病脑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脑脊液中NO,NOS,MDA 及SOD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脑患儿脑脊液中NO(59 .8±15 .0 μmol/L),NOS(2.73±0 .59 U/ml),MDA(13.2 ±2 .20 nmol/ml) 及SOD(28 .9 ±12.9 NU/ml)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14 例病儿急性期NO,NOS,SOD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P< 0.01) ,MRI检查阳性组NO 水平高于阴性组( P< 0 .05) 。结论 NO可能参与脑水肿的形成和髓鞘的破坏过程;合理应用甘露醇及抗氧化治疗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与恢复期脑脊液中胆囊收缩素的变化,以及胆囊收缩素与脑损害的关系,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检测了22例病毒性脑炎急性期,20例病毒性脑炎恢复期及12例正常小儿脑脊液胆囊收缩素的含量,发现病性脑炎急性期脑脊液胆囊收缩素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胆囊收缩素含量,并发现胆囊收缩素含量增高的程度与脑损害的程度及临床症状轻重有一定关系,提示胆囊收缩素在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脑炎患儿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测和细胞因子的意义。方法将79例病毒性脑膜脑炎患儿按病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采用腰椎穿刺术采集CSF进行常规和细胞因子检测,另取CSF检测正常的64例儿童为对照组,比较3组CSF细胞学检测和生化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轻症组和重症组CSF淋巴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2.5%、63.41%和86.11%,TNF-α水平分别为(6.37±1.48)mg.L-1、(22.75±6.68)mg.L-1和(53.41±7.74)mg.L-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症组和重症组CSF单核细胞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F淋巴细胞数和TNF-α可作为脑损伤轻重程度的判定标准,单核细胞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也可作为脑损伤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细胞学和脑电图检查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1988年~1996年共收治小儿病毒性脑炎52例,均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发现异常的35例中12例有免疫细胞存在。脑电图检查45例,其中34例示异常,现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8年共收治病毒性脑炎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7个月~13岁.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流行病史。发病前80%有前驱病史,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及呕吐、腹泻等.以急性发病43例(827%);亚急性起病9例(173%)。首发症状抽搐28例(53.8%),头痛、呕吐14例(27%),精神异常6例(l.5%),意识障碍《例(77%)。体征有颅神经麻痹9例,视乳头水肿7例,…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与恢复期脑脊液中胆囊收缩素的变化,以及胆囊收缩素与脑损害的关系。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了22例病毒性脑炎急性期,20例病毒性脑炎恢复期及12例正常小儿脑脊液胆囊收缩素的含量,发现病毒性脑炎患性期脑脊液胆囊收缩素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胆囊收缩素含量,并发现胆囊收缩素含量增高的程度与脑损害的程度及临床症状轻重有一定关系,提示胆囊收缩素在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并观察脑脊液干扰素在鞘注前后的浓度变化情况。方法将7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鞘内注射干扰素,同时又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治疗前后分别采集脑脊液,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脑脊液干扰素浓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两种不同剂量干扰素疗效比较,大剂量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小剂量组,提示其脑脊液干扰素浓度的高低与临床疗效大小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脑炎患儿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 应用ELISA等方法测定34例病脑患儿的血清和脑脊兴中NO和TNF-α的水平。结果 病服患儿血清NO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昏迷患者比较症更高(P<0.01),NO和TNF-α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脑脊液NO和TNF-α急性期恢复期有明显增同。结论 提示血清NO和TNF-α的水平与病脑的发生发展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原。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测定 5 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 (CSF)和血清中多种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结果 5 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CSF中病毒IgM抗体阳性 2 1例 ( 4 1 2 %) ,血清中病毒IgM抗体阳性 18例 ( 35 3%)。 结论 本地区病毒性脑炎多由肠道病毒和疱疹病毒引起 ,其中以CoxB和HSV为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3.
张素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396-397
目前认为柯萨奇病毒 (CVB)感染是引起病毒性脑炎 (病脑 )的主要病原之一。本研究检测了 70例初诊为CVB感染患儿的脑脊液 (CSF) ,同时对其血清行柯萨奇B病毒抗体(CVB IgM )检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1.2 0 0 0年 6月~ 2 0 0 1年 10月我院儿科住院病人 70例 ,年龄 3个月~ 13岁 ,男 36例 ,女 34例 ,来自城镇 46例 ,农村 2 4例。 2 .47例体温 >38℃ ,其中 31例>39℃ ,热程 4~ 6d ,平均 5 .8d ,表现头痛、呕吐、抽搐、意识改变等 ,脑膜刺激征和锥体刺激征 34例。 2 3例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病脑)脑脊液细胞的变化,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30例小儿病脑作了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早期呈混合细胞反应,后期呈特定的转化型淋巴细胞或淋巴样细胞反应。虽然变化非特异,但通过动态观察,有助诊断,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病)脑脊液细胞的变化,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30例小儿病脑作了脑脊液细胞的学检查,结果显示早期呈混合细胞反应,后期呈特定的转化型淋巴细胞或洒巴细胞反应,虽然变化非特异,但通过动态观察,有助诊断,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炎症细胞反应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鉴别病毒性脑炎 (VE)和细菌性脑膜炎(BM )依赖于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 (CSF)检查。一般认为 ,BM患儿CSF炎症细胞以多型核细胞 (PMN)为主 ,VF则以单个核细胞 (MN)或淋巴细胞占优势 [1]。但VE早期可能以PMN为主要反应细胞 ,随病程进展逐渐转变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反应 [2]。为进一步探讨CNS感染CSF细胞学变化规律 ,总结近5年来收治的446例患儿急性期CSF细胞学动态改变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对象446例均为本院1996~2001年收治的住院患儿 ,男249例 ,女197例 ;年龄为30d~13岁 ,平均4.6岁。其中BM80例 (不…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活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euron_specificenolase ,NSE)是一种神经细胞特有的含有γ亚单位的糖酵解酶。脑损害时神经细胞崩解该酶溢入脑脊液(CSF) ,使其含量升高。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CSF_NSE与血液NSE的含量及其对比变化 ,作为判断脑内神经元损伤客观指标的有关报道甚少 ,因此 ,本文通过对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CSF与血的NSE含量测定及对比研究 ,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观察组32例 ,均系我院1999年2月~2001年2月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儿 ,男25例 ,…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树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4):345-346
目的探讨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变化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脑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将56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分为无昏迷组(40例)与昏迷组(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和16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的S-100B蛋白含量,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昏迷组的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无昏迷组,无昏迷组S-100B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有差异。(2)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蛋白的变化随着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变化而发生变化。结论血清中的S-100B蛋白可作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损伤的标志物,有助于病情的判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β2微球蛋白(β2-MG)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β2一MG。结果患儿早期β2-MG与病情轻重程度无关,与病程长短呈显著正相关。结论β2-MG可作为诊断病毒性脑炎的一种参考指标,亦可作为估计病程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小儿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 (CSF)的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1(sICAM -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在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的基础上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在不同时期 (急性期、恢复期 )的脑脊液进行sICAM -1水平的测定 ,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的sICAM -1水平(4.16±1.9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24±0.11ng/ml) ,P<0.001 ,且脑脊液WBC数与sICAM -1水平呈正相关 (r=0.842,P<0.001) ;sICAM -1水平与病情危重评分得分呈负相关 (r= -0.991,P<0.001)。恢复期脑脊液的sICAM -1水平(1.55±0.52ng/ml)明显低于急性期(4.16±1.98ng/ml) ,P<0.001 ,但与对照组(1.24±0.11ng/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提示病情越重 ,脑脊液sICAM -1水平越高 ,随着病情的恢复 ,脑脊液sICAM -1水平含量逐渐降低 ;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的sICAM -1水平对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