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 (MVD)与人骨巨细胞瘤 (GCT)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40例人骨巨细胞瘤中VEGF蛋白、CD34的表达 ,以对VEGF、MVD与GCT的临床分期 (Enneking’s分期 )、病理分级 (Jaffe分级 )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VEGF在 40例GCT中 ,无论是梭形的基质细胞 ,还是多核巨细胞均有表达 ,Ⅲ期的骨巨细胞瘤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第Ⅰ/Ⅱ期的GCT ;VEGF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别不明显。 40例GCT ,C434均有所表达 ,但表达的差异很大 ,其MVD从 3 4- 10 0不等。Ⅲ期的骨巨细胞瘤MVD明显高于第Ⅰ/Ⅱ期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Ⅲ级的GCT与第Ⅰ/Ⅱ级GCT的MVD之间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VEGF与MVD之间 ,VEGF在单核细胞、多核细胞中表达较高者 ,其MVD均值较高 ;反之 ,则MVD均值较低 ;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MVD均与临床分期有关 ,而与病理分级无关。VEGF、MVD可作为人骨巨细胞瘤预后判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对估计人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价值。方法:通过对69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随访,将他们分为无复发和无转移组及复发或转移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骨巨细胞瘤中VEGF、CD34的表达,用MVD值衡量CD34的表达。结果:无复发组42例的中位阳性细胞率为28%,复发转移组27例的中位阳性细胞率为48%,两组间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无复发组MVD值为33.55±10.82,复发转移组MVD值为56.78±16.17,两组间MVD值的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VEGF阳性细胞率与MVD值的关系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845,P<0.01)。结论:VEGF和MVD是估计骨巨细胞瘤预后的新指标,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D105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CD105单抗标记并检测38例骨巨细胞瘤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骨巨细胞瘤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其MVD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值与放射学分级相关。浸润型肿瘤的MVD值明显高于静止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骨巨细胞瘤其MVD值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CD105标记的MVD值与组织学分级无关,与放射学分级和肿瘤复发有关,CD105标记的MVD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骨巨细胞瘤组织中VEGF和MMP-2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VEGF和MMP-2在骨巨细胞瘤(GC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GCT血管生成和增殖状态的关系,并分析各种因素在GCT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法检测85例患者标本VEGF,MMP-2,PCNA,CD34表达,分析其与GCT转移、复发的关系,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GCT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85例GCT患者中VEGF,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4%和56.5%,增殖指数(P1)值为(52.0±21.5)%,微血管密度(MVD)值为(33.4±9.6)条.不同VEGF表达组间PI均值,MV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MMP-2表达组间MV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VEGF表达组,不同MMP-2表达组比较,其转移率、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值在有无转移组、有无复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值有无复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VEGF(RR=6.056),MMP-2(RR=5.387),MVD(RR=3.121)是影响GCT复发的危险因素;与常规刮除术相比,广泛完整切除术(RR=0.176)是影响GCT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VEGF,MMP-2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及复发有关,可作为判定骨巨细胞瘤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组织中CD105和MMP-9的表达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05和MMP-9在38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系。结果1)CD105标记的肿瘤内MVD值为(9.70±2.34),MVD值随肿瘤组织学级别的升高而递增,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X线表现分型,浸润型肿瘤的MVD值明显高于静止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骨巨细胞瘤其MVD值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肿瘤内MVD值与放射学分型、肿瘤复发有关。2)MMP-9在骨巨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53%,MMP-9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病例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X线表现分型,MMP-9在活动型、浸润性两组的阳性率高于静止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MMP-9在复发组的表达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MMP-9过表达与肿瘤的复发有关。3)MMP-9阳性组的MVD值高于MMP-9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MMP-9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结论CD105标记的MVD值和MMP-9过表达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客观依据。MMP-9过表达与骨巨细胞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2例骨巨细胞的石蜡切片采用S-P法检测VEGF及CD34的表达,分析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及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阳性率为57.14%。VEGF阳性组MVD均值分别高于VEGF阴性组(P<0.05)。VEGF与MVD呈正相关。结论VEGF与骨巨细胞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和MVD及手术方式均是影响其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VEGF及MVD及手术方式均是影响其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VEGF及MVD与骨巨细胞瘤预后有关,并为骨巨细胞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P2 7在骨巨细胞瘤 (GCT)中的蛋白表达特点及其在骨巨细胞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P16、P2 7蛋白在 5 1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结果 :P16和 P2 7蛋白的阳性表达均定位于骨巨细胞瘤的基质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在骨巨细胞瘤 级、 级、 级中 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 6 4 .3%、2 2 .2 %、2 1.1% ,P2 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 5 7.1%、2 7.8%、15 .6 %。 P16和 P2 7蛋白在骨巨细胞瘤 I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 级和 级 (均为 P<0 .0 5 )。结论 :P16、P2 7基因在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浸润癌微血管密度 (MVD)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关系以及与其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2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VEGF的表达 ,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间的关系。结果 ①癌肿中央MVD为 (10 1 4± 30 8)个 /mm2 ,而癌旁组织MVD为 (146 3± 5 4 2 )个 /mm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②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MVD为 (138 4± 5 2 1)个 /mm2 ,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MVD为 (97 8± 33 5 )个 /mm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③转移组VEGF表达阳性率为 87 7% (2 8/ 32 ) ,无转移组为 5 5 % (11/ 2 0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④VEGF阳性组MVD为 132 5个 /mm2 ,而VEGF阴性组MVD为 91 2个 /mm2 ,MVD和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 <0 0 1)。结论 肿瘤细胞表达VEGF可能是微血管密度增加的主要因素 ,乳腺癌血管生成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dm2癌基因蛋白在骨巨细胞瘤 (GCT)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dm2在 52例GCT中的表达 ;GCT按Jaffe分级 :Ⅰ级 15例 ,Ⅱ级 2 5例 ,Ⅲ级 12例。结果  18例mdm2表达呈阳性 ,占 34 .6% ;在Ⅰ级、Ⅱ级、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0 .0 %、32 .0 %、33.3% ;mdm2阳性表达率在骨巨细胞瘤Ⅰ级、Ⅱ级、Ⅲ级中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χ2 =0 .2 8,P >0 .0 5)。在 2年随访期内出现复发的 8例中 ,有 6例阳性表达 ,无复发的 4 4例中有 12例阳性表达 ,两者差异显著 ( χ2 =6.81,P <0 .0 1)。结论 mdm2在GCT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 ,但与其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0.
骨巨细胞瘤中MMP-9和TIMP-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骨巨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及其特异性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3, TIMP-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MP-9。TIMP-3的表达情况,以CD31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结果】 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MP-9。TIMP-3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1%,MMP-9表达与MVD水平存在正相关性(。字2 = 14.812,P = 0.001),而且两者在复发组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字2 = 18.250,P = 0.000; t = -8.14, P = 0.000),但TIMP-3在两组的表达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此外MMP-9。TIMP-3及MVD与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 MMP-9。TIMP-3表达的不平衡可能会加速肿瘤血管形成并影响骨巨细胞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rnor,GIST)的临床特点。方法 1993—2006年收治的21例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处理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进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良性8例,恶性3例,低度恶性10例。随访14例,随访时间:0.5~13年,10例转移或局部复发并死亡。结论 GIST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低,其确诊依赖病理检查。目前,GIST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Carcinoid tumors are slow growing neuroendocrine tumors which can originate from various sites within the body. A carcinoid tumor originating in the medulla spinalis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Case report

We report a case of a 33-year-old man, presenting with a five-month history of bilateral lower extremity pain, as well as paresthesia, and mild weakness in one lateral lower extremity. A lumbar laminectomy of L3 to L5 and en bloc resection of the tumor was performed. Postoperative histo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tumor we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a carcinoid tumor. There were no clinical or radiological signs of tumo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at the patient’s two year postoperative follow-up.

Conclusions

During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edulla spinalis tumors, the possibility of a primary carcinoid tumor originating within the medulla spinalis should be considered. An accurate tumor classification is imperative to ensure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course of treatment is pursued.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10.1186/s40001-014-0071-7)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8~2007年收治的3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处理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多位于胃部,最多的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不适.手术前74.2%(26/35)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误诊.均行外科手术切除.其中因复发而行2次手术者10例,3次手术者8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死亡8例.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较低,其确诊依靠病理结果.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对复发或远处转移者积极再次手术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特点及处理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及病理诊断的12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占总分娩人数的0.79%(期间分娩共15 458例),9例于孕前发现,20例为孕早期发现,3例孕中期发现,90例孕晚期发现(包括剖宫产术中发现);1例于早孕期行囊肿剔除术,4例于孕中期行囊肿剔除术,117例于孕晚期剖宫产术中行手术治疗;孕期发现蒂扭转5例(4.10%),破裂3例(2.46%),其中直径〉5 cm的肿物更易发生并发症(P〈0.05),孕中期较孕早晚期更易发生并发症(P〈0.05);122例患者肿瘤数为135个,其中良性肿瘤129个,以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畸胎瘤为主;新生儿均无异常。结论:在孕期适时进行手术干预对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及胎儿是安全的,剖宫产术中发现卵巢肿瘤时行剔除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筛查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TSGF)快速诊断试剂盒 ,对 42 7例恶性肿瘤患者、6 2例非恶性肿瘤患者和 40例正常人血清进行TSGF测定。结果 肺癌、鼻咽癌、胃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其他癌TSGF值分别为 77.4±1 6 .5 ,73 .2± 1 4.3 ,76 .9± 1 0 .9,74.1± 1 3 .8,74.8± 1 5 .2 ,6 9.3± 1 2 .6 ,71 .9± 1 2 .3u mL。非恶性肿瘤、正常人TSGF值分别为 5 7.1± 1 5 .5 ,5 5 .3± 7.0u mL。恶性肿瘤各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 <0 .0 1 )。结论 TSGF测定对恶性肿瘤筛查与临床诊断有良好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对大肠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计术前螺旋CT在大肠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证实的大肠癌病人,回顾分析术前螺旋CT表现,并参照术后病理结果来评价螺旋CT分期的准确性。结果:螺旋CT能显示肠腔及肠壁的改变、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并可显示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有无远处转移。结论:大肠癌术前螺旋CT检查对大肠癌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并对能否行手术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因、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例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0.08岁。5例行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肺叶切除术,肺叶局部切除术、纵隔肿物切除术及肋骨切除术各1例,行保守治疗2例。结果手术患者术后均平稳恢复,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2月~5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保守治疗患者1例随访3月肿瘤无明显变化,另1例患者病变基本消失。结论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但少数具有复发倾向及恶变潜能,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结果。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辅以其它治疗。所有IMT患者治疗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熊炜  温钦  黄志国 《黑龙江医学》2005,29(8):565-566
目的总结原发性肠系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及手术处理。结果初始临床表现多为腹部肿物,辅助检查CT诊断率为94.4%,肿瘤完全切除率为48.7%,完全切除组术后复发11例,再手术10例,6例完全切除肿瘤。结论发现腹部无症状性肿物要考虑本病,CT是最重要的诊断性辅助检查,手术全切除及整块切除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对复发性肿瘤应争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治疗的23例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局部侵犯情况、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期等。根据随访结果进行疗效及预后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15例,滤泡状癌6例,乳头滤泡状癌2例。肿瘤局部侵犯喉返神经8例,侵犯气管12例,侵犯气管及食道3例,合并侵犯颈前肌群8例。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根治6例,肿瘤剔除14例,姑息性切除3例(2例术后加行局部放疗)。全组1、3、5年总生存率为91.3%(21/23)、82.6%(19/23)、60.8%(14/23)。其中根治组和剔除组预后明显好于姑息组。结论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后仍能取得较好疗效,重视保护局部器官功能是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彩超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彩超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彩色多谱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高(X^2=4.7135,P〈0.05),甲状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血流信号分布情况及血流指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