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月收治的98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坦索罗辛组和对照组,随访2周,比较两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结果坦索罗辛组结石排出率为73.5%,结石排出时间为2~12(6.8±2.4)d,肾绞痛发生率为24.5%;对照组结石排出率为46.9%,结石排出时间为4~14(10.4±2.4)d,肾绞痛发生率为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00、0.034)。结论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可以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平均结石排出时间并降低肾绞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确诊为单纯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坦索罗辛(0.2 mg,1次/d)治疗组。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镇痛剂使用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坦索罗辛治疗组的结石完全排出率为7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石排出时间(5±3)d、因肾绞痛的发作而需镇痛剂的使用率为2.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d及17.5%(P<0.05)。2周内两组患者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结论坦索罗辛可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发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3.
呋塞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呋塞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确诊单纯榆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年龄15—71岁,结石4.0—10.0mm,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坦索罗辛(0.2mg,1次/d)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服用坦索罗辛和呋塞米)。3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镇痛荆使用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坦索罗辛组的结石完全排出率分别为93.0%、7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0%(P均〈0.05);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剂的使用率分别为(8.10±1.57)d、20.0%、6.7%和(9.31±1.60)d、48.0%、24.0%,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10±1.72)d、63.0%和54.0%(P均〈0.05)。且联合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明显高于坦索罗辛组,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药使用率也均低于后者。3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呋塞米联合坦索罗辛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发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4.
坦索罗辛促输尿管结石排石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宇  符伟军  许勇  洪宝发 《武警医学》2007,18(7):501-503
 目的 评价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在治疗单侧输尿管末段结石中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选取的56例单侧输尿管末段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进行药物治疗,两组间年龄、性别、结石大小统计学差异不显著.A组(n=28)服用排石颗粒(5 g,3/d)和盐酸黄酮哌酯(400 mg/d),B组(n=28)服用以上药物的同时加服坦索罗辛(0.4 mg/d),共服药2周,并对所有患者随访4周,通过询问症状和检查尿常规、B超,了解疼痛缓解时间和程度,排石率、排石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组排石率为46%(13/28),B组排石率为79%(22/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平均排石天数为(7.6±2.5) d,B组患者为(4.6±2.7) d,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治疗期间因肾绞痛给予哌替啶止痛者,A组有43%(12/28),B组有18%(5/28),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治疗期间因肾积水加重而给予住院碎石者,A组有21%(6/28),B组有14%(3/28),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A组2例轻微用药不适,B组3例,均未予停药,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中加用坦索罗辛可明显提高结石排出率,减少排石时间,缓解绞痛症状并减少其他疗法的干预率.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可有效地用于输尿管末段结石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托特罗定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解放军11医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1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10例患者,使用托特罗定联合坦索罗辛进行治疗;对照组109例患者,仅使用坦索罗辛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排石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结石排石率为76.4%(84/110),对照组的结石排除率为57.8%(63/1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结石排出时间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输尿管下段结石组肾绞痛发生率为13.2%(9/68),对照组为27.9%(1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9/110),对照组为5.5%(6/1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托特罗定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尤其可提高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清除率,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配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0例,对照组200例,两组患者行ESWL后均采用抗炎治疗给予氧氟沙星、排石冲剂,治疗时间4周.治疗组加服坦索罗辛0.4mg/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坦索罗辛配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能提高排石率,消除疼痛,缩短排石时间,可以作为输尿管结石ESWL术后排石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排石颗粒联合坦索罗辛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o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饮水2L/d,常规给予抗感染、止血等处理,实验组给予排石颗粒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排石颗粒治疗。观察结石排出率、碎石后肉眼血尿时间、典型肾绞痛再次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的排石率分别为96.67%和8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碎石后肉眼血尿时间、典型肾绞痛的再次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排石颗粒联合坦索罗辛能显著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结石排出率,减少碎石后肉眼血尿的时间和再次发生肾绞痛的几率,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前口服坦索罗辛与双氯芬酸钠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0例拟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前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对照组患者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前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石成功率以及术中输尿管黏膜损伤、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t=0.725、0.621,P=0.470、0.536),但排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94,P=0.02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154,P=0.013)。结论与双氯芬酸钠相比,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前应用坦索罗辛能有效预防术中输尿管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排石成功率,且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对手术无影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选择性α1肾上腺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络新缓释片)在治疗单侧输尿管末端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单侧输尿管末端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药物治疗,两组间的年龄、性别、结石大小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n=36)服用排石颗粒(5 g,3/d),治疗组(n=36)服用排石颗粒(5 g,3/d)和盐酸坦络新缓释片(0.4 mg,1/d),共服药两周,并对所有患者随访4周,通过询问症状和检查尿常规、B超,了解疼痛缓解时间和程度,排石率、排石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排石率86.1%(31/36),对照组排石率33.3%(12/36)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结石排出时间分别为(6.8±2.0)d和(12.0±1.8)d,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坦络新缓释片有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下段大结石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总结此术式的经验。方法从2006年6月~2009年5月,我们采用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下段大于2cm结石共38例,术中应用气压弹道碎石(13例)和钬激光碎石术(25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4~55岁,平均39岁。结石平均长径为2.28cm(2.0~2.8cm)。38例中有5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失败而再行输尿管镜处理。结果患者术后均行泌尿系平片(KUB)复查残石情况。在38例患者中,有32例(84.2%)通过一次输尿管镜达到结石清除。4例(10.5%)需行ESWL辅助碎石,其中2例(5.3%)因结石上移至肾内而行ESWL。2例(5.3%)一期行经皮肾镜术取出结石。2例(5.3%)见术中输尿管假道并发症,均发生于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患者。均未见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再复查B超及KUB,均未见有结石残留。结论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碎石是处理输尿管下段2cm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值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选择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选择不同CT值的三组(A组HU<700,B组HU 700~1 000,C组HU>1 000)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分别行体外碎石(ESWL)+药物治疗,治疗后有变化但还有未排出的结石,间隔10~14 d后再行2次或3次ESWL。治疗后3~6个月复查。结果 A组(n=45)患者中43例结石排出占95.6%,B组(n=31)患者中23例结石排出,占74.2%,C组(n=36)患者中15例患者结石排出占41.7%,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输尿管下段结石的CT值对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价值,HU<700的患者应首选ESW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上、中段结石排石的影响。方法 142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结石大小4~10 mm,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坦索罗辛+排石颗粒,对照组口服排石颗粒,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石时间、排石率、止痛药的使用量及使用率、生活质量评分和药物副作用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排石时间、排石率、止痛药的使用量及使用率、生活质量评分、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均有差异性。结论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可以提高输尿管上、中段结石的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技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采用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80例,术前均经B超、CT、KUB平片或IVU确诊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伴肾积水以及输尿管扩张,结石位于左侧42例,右侧38例,结石大小0.6-1.2cm,14例合并息肉.结果:本组80例患者,78例镜下碎石成功,成功率97.5%(58/60);2例进镜失败中转开放手术治疗.14例合并息肉者同时行息肉切除术,切除率达100%(14/14).本组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78例术后随访2-4周,未见肾、输尿管扩张积水及结石残留.结论:输尿管硬镜顺利进入输尿管口是减少损伤、提高输尿管末端结石碎石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侧卧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10~2012-06收治的18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钬激光碎石组一次手术结石粉碎率显著高于钬激光碎石组(P<0.01);前者在手术时间、结石排净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均优于后者(P<0.01)。两组术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侧卧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种疗效好、创伤小的腔道泌尿外科碎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的超声和CT检查体会。资料和方法:对21例经手术或非手术方法证实、有超声和CT检查且结石≤5mm病例,分别统计并比较超声和CT对结石的显示率。结果:21例中超声首次发现结石12例,复查显示4例,CT发现20例。结论:输尿管下段结石检查首选超声,超声阴性者可直接行CT检查,CT除结石外还可显示更多间接征象,同时对于鉴别诊断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ectomy,RLUL)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武警安徽总队医院2017-10至2019-12收治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12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研究组采取...  相似文献   

18.
输尿管结石是急腹症中的常见疾病之一,结石的部位50%~60%以上位于输尿管下段.输尿管下段结石因肠道气体和腹壁脂肪后方衰减的干扰,以及膀胱过度充盈所引起的后方增强伪像,容易误诊;腔内超声使探头更贴近病灶可近距离扫查,获得高清晰度的声像图,避免了各种因素的干扰,经临床应用,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技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183例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CT检查确诊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患者,行输尿管硬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结果:所有病例中180例一次性碎石成功,2例中段结石逆行进入肾盂,1例因输尿管结石远端先天性狭窄明显,术中输尿管镜插入困难而改为开放手术治疗,术中未发生输尿管穿孔、撕脱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肾积水改善明显,肾功逐步恢复正常。结论:输尿管硬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仍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改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1470 nm激光汽化切除术后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42例经尿道前列腺1470 nm激光汽化切除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应用坦索罗辛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坦索罗辛)178例,对照组(未服用坦索罗辛)164例,对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4 h、24 h、1周、2周、4周进行IPSS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拔管后1周、2周、4周的IPSS评分按排尿期症状、储尿期症状IPSS评分进行亚层分析。结果 两组基线特征无差异(P>0.05)。治疗组拔管后各时间点IPS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PSS在拔管后4 h较术前均有升高(P<0.001),但是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01)。拔管后24 h IPSS治疗组已经明显低于术前(P<0.001),而对照组刚下降至术前水平(P>0.05)。治疗组储尿期症状IPSS在拔管后1周、2周、4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排尿期症状IPSS在拔管后1周、2周时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拔管后24 h差异消失(P<0.0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排尿期症状IPSS无差异(P>0.05),而储尿期症状IPSS在各时间点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1470 nm激光汽化切除术后服用坦索罗辛有助于缓解患者拔管后出现的LU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