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钢板前内侧安置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优越性。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10月使用钢板前内侧安置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18~55岁,平均35.5岁。根据A0分型分类。A型5例,B型19例.C型11例。结果本组获得12~25个月的随访(平均15.3个月).33例患者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32周(平均18.2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125°~135°(平均129°)。后伸30°~40°(平均36°),外展75°~90°(平均85°);肘关节屈曲135°~150°(平均146°),后伸~5°~00(平均-1°);2例骨折内固定后钢板断裂,经更换钢板加植骨后骨折愈合。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结论肱骨钢板前内侧安置技术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上臂内侧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2—01收治的肱骨干骨折165例,其中105例获得随访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上臂内侧切口39例;B组后侧切1:334例:C组前外侧切口32例。结果随访时间均超过12个月,3组骨折均愈合良好,A组愈合时间短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皮肤感觉优良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间肩、肘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臂内侧切口人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是可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前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43例。结果本组获随访13~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32周,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8例桡神经损伤者在术后12~28周功能完全恢复。结论采用前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不需显露桡神经,可直视显露肱骨干,降低桡神经损伤率;钢板一般不需塑形;可获较好肩肘功能。  相似文献   

4.
小腿前外侧切口安置前内侧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微创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5年2月采用MIPO治疗1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按AO分型:A型6例,B型3例,C型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AO系列的动力加压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13个月(平均7.1个月)随访。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及肩关节疼痛-残疾指数评价术后关节功能:优7例,良3例。术后3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恢复日常生活。无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且不增加桡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项辉  曹溢 《临床骨科杂志》2020,23(2):236-237
目的总结双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钢板治疗28例肱骨干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肩肘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57~94 min,术中出血量55~220 ml。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术后12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5~95分,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优良率为26/28。2例发生并发症,经治疗后愈合。结论双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快速愈合,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干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治疗25例肱骨干远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25例骨折于术后5~7个月愈合。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24例,良1例。结论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肱骨前方入路下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微创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的初步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6年2月于肱骨前方入路下行LCP微创治疗11例复杂肱骨干骨折,并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5例;年龄32~66岁。其中6例摔伤,5例车祸伤。骨折类型:多段骨折2例,长斜形骨折1例,长段粉碎性骨折8例。骨折线累及干骺端8例,其中骨折块卡压桡神经1例,其余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骨折位于肱骨中上段6例,肱骨中下段5例。伤后48h~4d手术,均无开放性骨折。结果11例骨折均于术后2~4个月愈合,1例术前桡神经卡压功能障碍者,经神经探查松解,复位固定,3d后功能恢复。术后均随访6~12个月,患者功能恢复皆良好。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优7例,良3例,中1例;HSS评分优9例,良2例。结论肱骨前方入路下结合LCP的微创术是一种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肱骨干骨折--髓内钉与钢板固定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体而言,这些报道提示:采用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较采用钢板带来更多的并发症,尤其是采用顺行人路。同时,这些报道没有提供确切的证据证明何种方法在骨折愈合、减少感染或上肢总体功能上优于另一种。  相似文献   

11.
"U"形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U”形钢板在肱骨干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13例不同情况下的肱骨干骨折运用“U”形钢板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结果:本组13例肩肘关节活动度均为优,4~13周骨折达临床愈合,有桡神经损伤者功能恢复良好,无钢板、螺钉折弯断裂及再骨折。结论:“U”形钢板的长度及外形较小,手术创伤小,结构简单,固定强度大,关节功能锻炼早,愈合时间短,是一种具有足够承载能力的理想肱骨接骨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固定方法,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方法对75例外伤性肱骨中下段闭合骨折分为两组,包括前内侧钢板组(A组)和前外侧钢板组(B组)。结果 63例得到随访18~24个月,两组手术过程和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别。前外侧钢板组有3例出现桡神经功能异常,前内侧钢板组无桡神经功能异常者。结论采用前内侧钢板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可以有效预防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后外侧入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0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均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伴桡神经损伤者同时探查桡神经,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3min(60-120rain),失血量平均130mL(90-240mL),随访7-28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后无感染、内固定失败及肘关节异位骨化,骨折不愈合1例。术后随访时肩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经后外侧人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简单,安全,有效,显露清楚,有利于钢板妥善固定。  相似文献   

14.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em段内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31%。临床上肱骨干下1/3骨折较少见,常由间接暴力引起,如摔倒时肘部或手掌着地、两人之间强力掰手腕等,甚至猛烈的肌肉收缩也可造成此处骨折。骨折类型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线常累及干骺端,且易伴发桡神经损伤。保守治疗复位差、失败率较高且无法早期活动,而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对位对线,恢复时间短。肱骨下段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复杂的应力分布使得行内固定比较困难。目前临床手术方法较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plating osteosynthesis,ORPO)和闭合复位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 invasive plating osteosynthesis,MIPO)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10月,分别采用MIPO和ORPO技术治疗40例肱骨干中、下段闭合骨折患者.MIPO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19~60岁,平均39.05岁.肱骨干中段骨折10例,下段骨折9例.根据OTA分型:A型3例,B型13例,C型3例.合并桡神经麻痹4例.ORPO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4~62岁,平均39.05岁.肱骨干中段骨折13例,下段骨折8例.根据OTA分型:A型14例,B型7例.合并桡神经麻痹5例.两组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MIPO组行闭合复位,经上臂前侧远离骨折部位小切口肌下插入钢板,置肱骨干前侧固定,不显露桡神经.ORPO组经上臂前外侧或后侧入路,显露桡神经并加以保护,后显露骨折端并复位,钢板置肱骨干前外或后侧固定.采用肩关节UCLA评分及肘关节Mayo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MIPO组无医源性桡神经麻痹患者出现;ORPO组有5例出现一过性桡神经麻痹,至最后一次随访时桡神经功能全部恢复.MIPO组1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4~44个月,平均25.44个月;ORPO组1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3~48个月,平均32.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MIPO组12~32周,平均17.06周;ORPO组8~58周,平均16.1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骨不连、内固定断裂发生.肩关节前屈活动度:MIPO组150~170°,平均166.94°;ORPO组130~170°,平均164.74°.肩关节UCLA评分:MIPO组33~35分,平均34.78分;ORPO组30~35分,平均34.42分.肘关节活动度:MIPO组120~140°,平均133.33°;ORPO组120~140°,平均136.7°.肘关节Mayo评分:MIPO组90~100分,平均99.44分;ORPO组95~100分,平均99.74分.以上各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PO与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MIPO技术具有无需显露桡神经、不会造成医源性桡神经麻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肱骨干骨折小夹板外固定与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萍  胡栋  忻志平  车涛 《中国骨伤》2003,16(4):230-231
1993年1月-1998年12月我们对41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及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对两种治疗的结果(愈合率、愈合时间及肩肘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肱骨干骨折患者共41例。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16~65岁,平均36岁。骨折部位:肱骨上 1/35例,中 1/39例,下 1/37例。骨折类型:横形骨折8例,斜形骨折6例,螺旋形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4例。采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19~54岁,平均38岁。骨折部位:肱骨上 1/34例,中1/3 10例,下1/36例。骨折类型:横形骨折  相似文献   

17.
经后方劈肱三头肌入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经后方劈肱三头肌入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后方劈肱三头肌入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均经后正中劈肱三头肌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对陈旧骨折骨不连患者取对侧髂骨植骨;伴有桡神经损伤者同时探察桡神经。[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26.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8个月。骨折不愈合2例,TypeB型1例,TypeC型1例,年龄均超过65岁;手术致桡神经损伤1例,术后3个月内恢复:l例一过性尺神经麻痹;1例肘关节异位骨化;原切口取出钢板23例,无桡神经损伤。以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18例,良7例,可4例,差3例;术后肱三头肌肌力为4~5级。[结论]经后方劈肱三头肌入路可安全清楚的显露肱骨中下段,并能对骨折进行妥善固定,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8.
小腿前内侧入路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2003年,我院采用小腿前内侧入路加压钢板内固定,共治疗胫腓骨骨折1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撑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3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3例肱骨近端骨折,30例在术中置入内侧支撑螺钉(观察组),33例未在术中置入内侧支撑螺钉(对照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肱骨头高度丢失情况、内翻角度、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6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6个月,平均16.5个月。63例均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对照组1例出现肱骨头坏死。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肱骨头高度丢失较对照组少,内翻角度较对照组小,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撑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减少复位丢失及肱骨头内翻移位,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肱骨干骨折传统治疗方法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不连和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是近年来的一大进展。肱骨干前方较平坦且缺乏重要的神经血管,微创前侧入路放置钢板较安全。该技术可不显露桡神经,不会造成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是由于前臂完全旋后时置于肱骨干前侧的钢板外侧缘与桡神经的最近距离为2.0~4.9mm(平均3.2mm),但术中应始终保持前臂旋后位,以增加钢板远端外侧缘与桡神经之间的距离。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不同于传统手术,在于小切口间接复位,可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端血供,不直接显露桡神经,能有效地减少骨不连及桡神经损伤。文献报道显示,微创铜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可取得良好的骨折愈合、较好的术后肩肘功能,术后并发症较少。锁定加压铜板的发展对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和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