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在兔腰椎横突间融合中的诱导成骨作用.方法 骨骼成熟的中国白兔24只,行双侧腰5~6椎体横突间植骨融合.试验组除植入髂骨外,取2 ml自体骨髓植入融合区.不同时期处死动物,8、12周的脊柱标本通过摄正位X线片观察融合区骨块生长情况.结果 X线片测定融合率显示:实验组12只动物中,8只获得牢固融合(66.6%);对照组8只动物中3只获得牢固融合(37.5%).结论 兔腰椎横突间融合模型中,自体骨髓是一种有效的骨移植添加物,可在应用有限自体髂骨植骨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实验性骨质疏松对家免自体髂骨移植骨愈合的影响,、方法20只雌性日本大耳白家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行去势手术,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12周,在两组家兔行左侧胫骨近中干骺端制作骨缺损,同期行自体髂骨移植术植骨术后第2周、8周、12周分三批处死动物,切取标本制作不脱钙硬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植骨术后第2周,2组的髂骨骨皮质与胫骨骨皮质间均有新骨生成,实验组骨植骨、胫骨,肾皮质较薄;8周,2组植骨区均有骨吸收改建,与胫骨骨皮质间均有骨痂形成,实验组植骨骨质吸收较多;12周,种植体在两组植骨区均达到了骨愈合,对照组骨皮质较厚。结论实验性骨质疏松会延缓自体骨植骨的愈合,而且会促进自体植骨块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罗海茂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482+1484-1482,1484
目的 探讨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在腰椎滑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腰椎融合方式为标准分成后外侧植骨组(A)48例,椎间植骨组(B)44例,对骨融合率、卧床时间、椎间隙高度等方面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在骨融合率方面:A组骨融合率为56.5%,B组骨融合率为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卧床时间方面:B组卧床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椎间隙高度方面,B组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较之后外侧植骨融合率更高,椎间高度维持更好,卧床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河北医药》2012,34(15)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在兔腰椎横突间融合中的诱导成骨作用.方法 骨骼成熟的中国白兔24只,行双侧腰5~6椎体横突间植骨融合.实验组除植入髂骨外,取2 ml自体骨髓植入融合区.不同时期处死动物,脊柱标本应用组织学方法分析.结果 各时期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标本切片中均可见到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成骨方式,实验组标本中膜内成骨明显占优势,对照组则以软骨成骨为主,此组切片中可见到更多的纤维组织.结论 兔腰椎横突间融合模型中,自体骨髓是一种有效可靠的骨移植添加物,可在应用有限自体髂骨植骨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自体椎板棘突碎骨植骨与髂骨植骨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33例)和对照组自体髂骨椎间组(B组,30例),研究组采用了腰椎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椎板棘突碎骨植骨融合术,而对照组采用了腰椎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测定JOA(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1.5±3.2)个月,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间隙高度丢失(1.2±0.4)mm,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2.4±0.5)mm,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融合率为97.3%,B组融合率为98.4%,两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回收骨回植的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可作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优化方法,较取髂骨快植入法创伤小,简单,经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后诱导成骨的骨愈合情况,探讨自体红骨髓灌注异体骨重筑的可行性。方法选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建立双侧髂棘骨板及骨膜缺损2em×2om模型。4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用自体红骨髓浸泡灌注处理的同种异体骨进行移植,对照侧(左)骨缺损区行单纯异体骨移植。术后于不同时间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术后4、8、12周实验侧骨折线消失18例、20例、20例,对照侧组为6例、8例、14例;实验侧术后4、8、12周碱性鳞酸酶分别为(1.43±0.47)、(1.94±0.85)、(0.31±0.06)U/g、对照侧分别为(0.26±0.19)、(0.34±0.01)、(0.28±0.10)U/g。术后4周、8周时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红骨髓可以促进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骨愈合,可以逐步应用于临床进行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7.
李益明  凡进  刘玉文  龙浩  余利鹏  殷国勇 《江苏医药》2013,39(13):1517-1519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对腰椎后凸Cobb角的影响。方法 4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分为椎间融合植入Cage组(A组,36例)和后外侧植骨融合组(B组,11例)。在侧位X线片上,按病变节段分别计算两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度及其差值。结果 A、B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不同病变节段的Cobb角度均大于术前(P<0.01);A组L4-L5和L5-S1的Cobb角度差值均大于B组[(3.86±2.11)度vs.(1.29±0.92)度和(3.72±2.08)度vs.(0.73±0.22)度](P<0.01)。结论椎间融合和椎体后外侧融合两种术式都能有效改善腰椎退行性病变时腰椎后凸Cobb角;椎间融合术式增大Cobb角和维持腰椎前凸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在兔腰椎横突间融合中的诱导成骨作用。方法骨骼成熟的中国白兔24只,行双侧腰5~6椎体横突间植骨融合。实验组除植入髂骨外,取2ml自体骨髓植入融合区。不同时期处死动物,脊柱标本应用组织学方法分析。结果各时期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标本切片中均可见到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成骨方式,实验组标本中膜内成骨明显占优势,对照组则以软骨成骨为主,此组切片中可见到更多的纤维组织。结论兔腰椎横突间融合模型中,自体骨髓是一种有效可靠的骨移植添加物,可在应用有限自体髂骨植骨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钉棒系统结合椎体内及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近、远期疗效.方法 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37例,采用AF及钉棒系统固定并进行伤椎植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对节段Cobb角、伤椎矢状位指数(SI)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Cobb角和SI指数分别为(6.57±3.81)度和(7.84±5.40)度,末次随访分别为(7.18±4.13)度和(8.37±4.62)度,均明显小于术前的(21.95±4.74)度和(24.92±4.46)度(P<0.01).结论 钉棒系统结合椎体内植骨联合后外侧植骨技术能够明显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阶段Cobb角及SI指数.  相似文献   

10.
程建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20-2821
目的 观察经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7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JOA评分及X线表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68.2±5.9)min;出血量(75.0±6.1)ml;植骨融合率100.0%,融合时间(12.0±4.9)周;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周、术后1年的JOA评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61、4.89,均P<0.05);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为70.37%.术后1周、术后1年的椎间高度、Cobb's角度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2、5.42,均P<0.05).结论 经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王健  臧传义  唐杰 《中国医药》2014,(1):103-105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北京老年医院接受腰椎结核治疗的患者12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前路或后路手术)和观察组(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每组64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1、3个月的红细胞沉降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1、3个月的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201±16)min、(874±89)ml、(15.6±3.1)d、(26.5±3.1)mm/1h、(10.1±2.2)mm/1h;对照组分别为(130±13)min、(604±45)ml、(24.2±2.1)d、(27.8±2.1)mm/1h、(12.3±1.9)mm/1h。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Cobb角优于对照组(10.2°±1.9°比12.8°±1.7°),骨融合率优于对照组[98.4%(63/64)比87.5%(56/64)],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6%(1/64)比12.5%(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矫正角度丢失少、植骨融合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3年5月该科采用经伤椎两侧椎弓根建立工作通道,把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粉碎成颗粒状植入伤椎椎体内,伤椎椎体成形。同时联合后外侧植骨,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6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者予以骨水泥强化固定椎弓根螺钉。观察术前、术后、术后3、6个月、术后1年及最后1次随访时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椎体内植骨及后路融合情况,测量椎管狭窄率、椎体后凸角(Cobb角)及伤椎前缘压缩率,评估腰痛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至5年,平均3年2个月。术后椎管狭窄率[(3.4±1.2)%]、Cobb角[(5.2±3.1)°]及伤椎前缘压缩率[(4.4±3.1)%]较术前[(67±10.6)%、(38±4.5)°、(43.2±21.7)%]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最后1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及X射线检查显示术后伤椎内植入骨充填良好,无伤椎"空壳"现象,复位的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后路植骨融合平均5.0个月,无假关节形成。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术前伴有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解决伤椎前、中柱骨缺损、骨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又增强了伤椎与临椎后柱的融合、固定。3柱的修复与稳定,有效地避免了远期内固定失败、伤椎高度再丢失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ryan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生理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Bryan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并与40例通过传统植骨融合的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术后3个月颈椎相关角度变化情况,并统计颈髓功能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颈椎运动范围和颈椎中立位曲度分别为(45.6±11.8)°和(12.6±3.4)mm,而对照组分别为(26.5±5.9)°和(9.5±1.2)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637、20.659,均P<0.05);同时观察组手术节段的Cobb角为(0.6±0.1)°,对照组为(1.3±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8,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颈髓功能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158,P<0.05),VAS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t=9.685,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发生臂丛神经损伤和异位骨化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314,P<0.05).结论 Bryan椎间盘置换术相对于传统的植骨融合术能更好地保留患者颈部的生理活动度和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4.
李水胜  黄黎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93-194,197
目的 总结分析后路椎间cage置入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后路全椎板切除术联合后路椎间cage置入融合术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椎骨融合情况、骨科评分改善率(JOA RR).结果 术中情况:55例患者中,1例(1.82%)患者发生脑脊液漏,给予处理后愈合.手术时间为(132.2±15.6)min,术中出血量为(415.2±25.8)ml,引流量为(368.2±14.1)ml.术后情况:术后随访(16.5±5.8)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25.8±3.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12.2±4.1)分(P<0.05);JOA RR评价优良率为80%;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 后路椎间cage置入融合术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椎骨融合率可达100%,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对肾脏病患者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2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阿法骨化醇1μg日一次口服和碳酸钙750 mg日三次口服;对照组12例,碳酸钙750 mg日三次口服。治疗前及以后每3个月检查血清白蛋白、钙、磷、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甲状旁腺素,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观察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腰椎0.967±0.105,0.896±0.131,P〈0.05;股骨颈1.078±0.124,0.925±0.107,P〈0.05),对照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阿法骨化醇合用钙剂对预防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侧后方入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严重下腰椎结核,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8月下腰椎结核行以上手术患者9例,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植骨融合率,症状缓解情况。主要评价标准包括: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06)Asia损伤分级、血沉(ESR)。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术前疼痛活动受限症状术后均完全缓解,VAS评分均下降到0~2分,有神经损害表现者均恢复正常,Frankel分级恢复到D或E级,ESR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通过对VAS评分、Frankel分级、血沉变化值进行统计分析,下腰椎结核采用Ⅰ期侧后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改善症状,稳定脊柱,该术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植骨并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症状性双节段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12例有临床症状的双节段腰椎峡部裂患者,采用JOA腰痛评分标准、Smiley-Webster功能评分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aillard指数综合、Lenke脊柱植骨融合评价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术后JOA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aillard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miley-Webster功能评分结果:优8例,良3例,可1例。Lenke评价植骨融合结果:A级20个节段, B级4个节段。结论腰椎后路峡部植骨或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治疗症状性双节段峡部裂的有效方法,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EM组)、青霉胺联合甲氨蝶呤(PM组)、青霉胺、甲氨蝶呤联合阿仑膦酸钠(PMA组)治疗方案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放射学、骨密度(BMD)变化的疗效,并评估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对RA患者骨丢失评价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配对、开放性研究,90例活动性RA患者配对进入3个治疗组。在治疗第0,12,24周收集临床指标并检测骨代谢标志物,在治疗第0,24周进行双手、腕X线摄片及BMD检测。主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24周后,EM组Sharp评分进展显著小于PM和PMA组(P<0.01);PMA组腰椎BMD值增加(P<0.05);EM组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末端肽(ⅠCTP)下降值大于PM和PMA组(P<0.05),EM组和PMA组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下降值大于PM组(P<0.05),PMA组的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区)β降解产物(β-CTX)下降值大于EM和PM组(P<0.01),EM组骨钙素(BGP)上升,较PM、PMA组BG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基线ⅠCTP值与健康评估问卷(HAQ)、疾病活动指数(DAS)28、Sharp评分呈正相关,TRACP-5b、β-CTX值与腰椎BMD值呈负相关。治疗后ⅠCTP、TRACP-5b的变化值与Sharp评分变化值呈正相关,BGP变化值与Sharp评分变化值呈负相关,β-CTX变化值与BMD变化值呈负相关。结论 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延缓RA患者关节放射学进展。阿仑膦酸钠可增加腰椎BMD,但不能阻止关节放射学进展。血清骨代谢标志物与Sharp评分、BMD相关,可反映RA患者局部或全身骨丢失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9月对3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8个月。临床疗效:优2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3.8%。术前ODI为(42.2±7.3)%,术后终末随访ODI为(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合适的术式,进行良好减压的同时可重建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