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固尔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4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固尔苏应用剂量分为小剂量组(100 mg/kg)和大剂量组(200 mg/kg),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儿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OI)上升,吸入氧浓度(Fi 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下降,且大剂量组变化大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 CPAP)应用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两组在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固尔苏(200 mg/kg)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安全的,且能更有效地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辅助通气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复张策略治疗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的疗效和风险性。方法随机将26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镇静、非肌肉松弛状态下均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A组在通气治疗基础上增加压力控制法(PCV)肺复张策略。测定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0min、1h、4h、24h时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PaCO2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合指数PaO2/FiO2在30min、1h、4h、24h时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aCO2在治疗后30min、1h、4h、24h时均有明显降低。结论压力控制法(PCV)肺复张结合肺保护通气策略是治疗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的安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2,(28):139-14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88.5%,对照组痊愈率为73.1%,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以呼吸支持为主,机械通气策略对患者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但小潮气量会干扰塌陷肺泡复张,需要联合肺复张以及肺保护促使肺泡开放。由于肺复张的影响因素较多,为进一步促使有效肺复张策略的实施,本研究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肺复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为肺复张的运用及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主要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递增法肺复张策略的体会,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6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给予患者肺复张策略治疗,并且观察其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氧饱和度(Sp O2),还有平台压的前后变化。结果应用肺复张策略后患者平台压进行性降低,而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氧饱和度(Sp O2)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用的肺复张策略可以能充分复张已塌陷的肺泡,有效改善气体交换,明显降低气道压且增加肺的顺应性及氧合性等。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呼吸暂停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2例极低体重早产儿患者,其中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43例,呼吸暂停(apnoea)患者19例,采取生命体征监测护理、气道护理、保暖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及减少咽部刺激及食道返流对策。结果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痊愈36例,死亡6例,放弃1例,成活率83.7%(36/43)。呼吸暂停患者痊愈15例,死亡2例,放弃2例,成活率78.9%(15/19)。结论通过系统严密的临床护理,对极低体重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呼吸暂停患儿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极低出生体重儿转归因素分析及肺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转归的相关因素及肺表面活性剂(P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305例VLBWI分别按出生体重和住院年份分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住院惠儿均有一种及以上的并发症,最常见的为病理性黄疸(53.4%)、酸中毒(43.3%)、呼吸暂停(33.3%)、新生儿硬肿症(32.1%).本组总体院内病死率为3.0%,其中出生体重≤1 000 g组、~1 250 g组及~1 500 g组分别为12.0%、3.3%和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三年后四年两个时间段比较.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VLBWI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6.6%):使用PS组治疗NRDS治愈率显著高于未使用PS组(61.5%比21.7%,P<0.05).结论:体重、严重新生儿并发症是影响VLBWI转归的重要因素;NRDS是致VLBWI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应用PS可以明显提高临床NRDS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极低体重儿是出生体重不足1500 g的新生儿,其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我院2002年7月收治1例极低体重儿,生后并发呼吸暂停,经精心治疗及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韩扣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92-3294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原因造成急性肺泡-毛细血管损伤,引起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疗效及对患儿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将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必要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机械通气等对症处理,观察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复张策略,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酸碱值(potential of hydrogen, pH)、吸入氧分数(fraction of inhaled oxygen, Fi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心肌酶[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的变化,记录患儿治疗过程中达最低FiO2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次数、吸氧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复张12 h pH值高于对照组,FiO2、OI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压力-容积(P-V)曲线为导向的肺复张(RM)策略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犬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犬24只,随机分为肺外源性ARDS(ARDSexp)组和肺内源性ARDS(ARDSp)组,每组12只,静脉注射油酸复制ARDSexp模型,盐酸灌肺复制ARDSp模型,再随机各分为两组,每组6只,分别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LPVS)和LPVS联合以P-V曲线为导向的RM(LPVS+RM)进行机械通气。RM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压力上限为高位转折点(UIP),呼气末正压(PEEP)为低位转折点(LIP)+2 cm H2O,维持时间60 s。观察两组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介质水平;实验结束取肺组织行病理评分,比较各组肺损伤评分。结果与LVPS组相比,LPVS+RM组肺损伤评分明显减少,BALF中炎症介质上升幅度明显降低,且ARDSexp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ARDSp组(P〈0.05)。结论对于不同原因ARDS,以P-V曲线为导向的RM均具有减轻肺损伤的作用,且对ARDSexp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RDS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住院极低体重儿各种并发症,放弃及死亡率与体重的关系,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肺表面活性剂疗效。方法将10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体重分为2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住院患儿均患有一种以上并发症,最常见并发症为病理性黄疸(58.3%)、酸中毒(45.3%)、呼吸暂停(37.0%)、新生儿硬肿症(44.4%)、感染(46.3%)。其中病理性黄疸、呼吸暂停、新生儿硬肿症、NRDS、肺出血、颅内出血、放弃及病死率均与体重有负相关(P<0.05),酸中毒与感染与体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肺表面活性剂(PS)可显示提高NRDS治愈率(P<0.05)。  相似文献   

15.
方秀娟  饶恕  易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9):1203-1204
现对我院收治的41例继发性呼吸暂停患儿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洁  王敏  周光耀 《中国药师》2010,13(6):866-86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早期给药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50例患NRDS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早期给药组和普通给药组,分别于生后2 h内及生后2~12 h内给予PS治疗并根据治疗前后患儿氧合改善情况、体重恢复时间、贫血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情最终转归等指标进行临床对照实验.结果:两组NRDS患儿给药后12 h氧合指数(PaO2/FiO2)较给药前均有显著上升,且早期给药组优于普通给药组 此外早期给药组患儿在体重恢复至出生时水平时间(P〈0.05)、贫血出现的时间(P〈0.01)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P〈0.05)等方面比较均优于普通给药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给予PS对于极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可明显改善近期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表现,并采取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果 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经过治疗,53例救治成功,4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协调采用多种救治措施,成功救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其抢救治疗技术达到先进水平,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肺复张方法(RM)应用于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和负影响。方法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按照交叉设计的方法在不同时段分别应用控制性肺膨胀(SI),呼吸末正压递增法(IP),压力控制法(PCV)三种肺复张方法,记录RM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等指标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RM后患者短时间内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都明显增加,SI组30 min和1 h增加幅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2 h时三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RM后患者短时间内均有心率增快,CVP上升,MAP下降,SI组变化幅度最大(P〈0.05),20 min后三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肺内源性ARDS行RM,SI对肺顺应性和氧合改善效果最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大,IP和PCV方法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形式的肺复张(RM)措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五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确诊患者病例70例,其中35例接受了压力控制通气形式的肺复张治疗(定义为A组),另外35例接受了压力支持通气形式的肺复张治疗(定义为B组)。分别对两组在进行复张前后的呼吸频率、耗氧指数进行测定并记录。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模式的治疗均能使患者的氧合发生明显的改善,且PCV形式要优于PSV形式,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形式的肺复张措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其对氧合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压力支持通气(PSV)形式,更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极低体重儿是指体重低于1500g的活产新生儿,存活率低[1].我院自1997年7月13日开设新生儿科至1999年10月,共收住极低体重儿42例,经医护士员精心的治疗和护理,24例存活,18例死亡,死亡率为42.8%,低于国内同期报道的46.7%,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