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华  林宁  汪涛  闫勇  汤礼军  刘炼炼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57-3358
目的 探讨腺苷蛋氨酸改善肝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肝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腺苷蛋氨酸研究组)和对照组(肌酐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两组术前术后的常规治疗使用同种药物和剂量,手术当天对照组另外给予肌酐0.2g,2次/d,观察组给予腺苷蛋氨酸0.5g,2次/d,均连续使用9d,术前和停药后第1天检测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水平并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AKP、γ-GT、TB、DB、IB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 <0.05).结论 注射用腺苷蛋氨酸能显著改善肝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肝非特异性酶类水平,降低胆红素水平,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露  庞勇  刘丹青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07-2808
目的 探讨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结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单纯胆道支架植入术,观察组行胆道支架植入术加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分别观察两组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 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和C反应蛋白指数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胆道支架植入术结合腺苷蛋氨酸静滴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可靠,其机制可能与腺苷蛋氨酸可以修复细胞膜流动性,修复肝细胞;并促进谷胱甘肽合成,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3.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胆道引流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佩忠 《中国基层医药》2002,9(12):1080-1081
目的 探寻术前胆道内外引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本院1990年1月至2001年1月共1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其中行胆道内引流组35例,外引流组37例及未引流组40例,病理类型包括胆管癌49例,胰腺癌34例,壶腹癌29例,均行手术治疗,分析三组的死亡率,并发症,伤口感染,腹腔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间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胆道外引流组伤口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胆道引流组腹腔感染发生率高于未引流组;胆道引流组的住院日明显长于未引流组。结论 术前胆道引流并不能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腺苷蛋氨酸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8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肝、降酶、退黄、抗病毒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150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凝血酶原时间(PT)的改变,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纳差、腹胀的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x2=4.898,11.430,均P<0.05),治疗组TBIL、ALT、AST、ALP下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6.621,12.018,9.083,6.940,均P<0.05),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535,P<0.05).结论 腺苷蛋氨酸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患者肝功能,加快黄疸减退,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吴书庆  毛家仁  潘晓琦 《江苏医药》2012,38(19):2310-2311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观察和评估PTCD术后联合化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放置外引流管加或留置内支架引流管临床资料,观察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的变化.符合化疗标准患者,根据病理诊断选择化疗方案给予化疗,2-3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6例患者均经皮经肝穿刺手术成功.PTCD治疗后TBIL、DBIL和IBI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0例患者术后符合化疗标准,CR 0例,PR 7例,SD 3例,PD 10例,总有效率(CR+PR=35%);临床反应率(CR+PR+SD=50%).结论 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创伤小、安全、有效,是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同时为化疗创造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介入性经皮胆道内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对 43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内引流方式有内外引流管、金属内支架或塑料内涵管。结果 单纯内引流者 2 8例 ,2 5例置入金属支架 ,3例置入塑料内涵管 ;置入内外引流管者有 15例。术后 1周血清总胆红素 (TBIL)从术前的 5 0 1 6± 198 4μmol/L降至 2 30 7±138 5 μmol/L(P <0 0 0 1) ,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均下降明显 (P均 <0 0 0 1)。 3例于术后 1个月内死亡 ,均与胆道引流无直接因果关系。跟踪随访 36例 ,平均随访 5 9个月 ,7例仍存活 ,2 3例(6 3 9% )总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引流术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可明显缓解黄疸、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并可改善肝脏功能 ,有限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疽患者在进行根治术的同时应用腺苷蛋氨酸对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51例行根治术的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疽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两组对比,观察静脉滴注腺苷蛋氨酸对患者症状、体征和肝功能的影响。结果应用腺苷蛋氨酸能明显减轻患者皮肤瘙痒、疲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结论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疽患者根治术后应用腺苷蛋氨酸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黄疽消退,加快胆红素的排泄和肝脏酶谱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徐满珍  梅华  祝强华 《江西医药》2014,(10):1040-1042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外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51例经CT及MRI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性经皮肝胆管外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术后总胆红素下降至<70μmmol/L后给予盐酸吉西他滨或卡陪他滨或两药联合化疗2-6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51例均外引流成功,并成功植入胆道支架,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6.27±45.95)mmol/L,术后7d、14d及21d总胆红素分别下降为(118.55±32.52)、(90.18±14.3)和(48.58±11.61)mmol/L,后经化疗2-6周期后肿瘤部分缓解27例,稳定11例,总有效率为74.5%,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65%、27%;中位生存期14.3个月,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进行减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联合化疗控制肿瘤,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腺苷蛋氨酸(思美泰)对老年重度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2例老年重度黄疸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思美泰治疗,1.0 g/次,对照组采用苦黄治疗,30 ml/次,均为1次/d,疗程40d。结果 治疗组黄疸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腺苷蛋氨酸对老年重度黄疸疗效满意,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微创法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及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PTBS)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进行介入微创引流(PTBD或PTBS)治疗,男32例,女24例,年龄44—76岁,平均62.7岁。胆道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21例,位于肝门部35例。梗阻的原因包括胰头癌(包括壶腹癌)12例,胆管癌24例,转移癌18例,胆囊癌2例。结果介入微创引流术穿刺成功率为100%。本组患者中行PTBD38例,行PTBS18例,术后3d黄疸均有好转,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为(221.3±131.7)μmol/L,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其中30例胆红素明显下降(百分比〉50%),26例胆红素有所下降(下降百分比25%-50%)。并发症发生率为5.3%,包括引流管阻塞1例,引流管移位1例,支架阻塞1例,经再次行PTBD缓解。结论介入微创引流术(PTBD和PTBS)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技术应用及临床价值,旨在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患胆道结石、胆囊癌、胆管癌、肝转移癌引起的阻塞性黄疸137例患者在彩超引导下行PTCD,置管147根,合适胆管选择左肝高于右肝。结果1次穿刺成功率98.58%,2次成功率100%。引流管放置时间3~186d,发生并发症6例,占4.4%。结论彩超引导下PTCD是目前最为简便、安全、实用的胆道减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263例患者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技术要点.结果 33例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囊造瘘术均1次置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230例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210例均1次置管成功(技术成功率9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UG-PTCD)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利弊因素,以便切实有效地改进操作过程,以期提高UG-PTCD的成功率及时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方法:梗阻性黄疸疾病33例,均采用超声引导的PTCD术治疗。结果:PTCD术穿刺1次成功32例,2次成功1例,无失败,无显著并发症发生。结论:UG-PTCD术是一种比较安全、简便、经济、可靠的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方法,可以取代X线下引导的PTC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完成晚期胰腺及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的内引流术,从而使一部分高龄、体弱的晚期病人可以承受这种微创的胆肠内引流手术,达到减黄、护肝、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腹腔镜下结肠前胆囊体部与空肠间侧侧吻合,空肠与空肠间Bran氏吻合,两个吻合均在腹腔镜下用切割缝合器(Endo-GIA)行侧侧吻合,两吻合口间距为45cm,十二指肠空肠曲与Bran氏吻合口间距为15cm。结果手术25例,术中出血量30~50ml,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无呼吸及泌尿系合并症。术后第1天即可离床活动,3~4d排气,术后无体重减轻。黄疸消退、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为4~6d。结论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完成胆肠内引流术,胆肠、肠肠吻合确切,同时具有对病人打击小、全身免疫系统干扰轻等特点,特别适合于不能切除、不能耐受手术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制多头胆管内支架管在胆囊癌合并黄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胆囊癌合并黄疸患者行自制多头胆管内支架管置入术,术后观察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进行随访。结果置入自制多头胆管内支架管后,复查患者肝功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均有明显下降;21例获随访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最长生存27个月。结论多头胆道内支架管置入术能很好的解除晚期胆囊癌患者的胆道梗阻,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有效的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人恶性胆道梗阻经皮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介入病房收治的大于70岁的患有恶性胆道梗阻的老年人患者98例,其中60例接受PTCD,38例接受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包括15例分两步先行外引流术后择期行支架植入术。结果:27例发生并发症,死亡3例。除死亡患者外,患者黄疸均不同程度减轻,胆红素指标明显好转。结论:老年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皮介入治疗是姑息减黄比较安全的方法,围术期积极处理极为重要,可以明显减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后的免疫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0月来本院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且进一步行PTCD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30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5、10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无明显不良反应;PTCD术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力均呈不同程度恢复,肠内营养组治疗后5、10 d,免疫指标(CD4+、CD8+、CD4+/CD8+、IgA、IgG、IgM)恢复程度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孙勇 《中国医药》2012,7(6):724-725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后肝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阻塞性黄疸患者42例,手术后将其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首次500 ml/d,逐渐增加至1000 ml/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250ml/次,1次/d.观察术前、术后1d和术后7d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状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7d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35±19) U/L、(32±16) U/L、(27±9)μmol/L,对照组分别为(51±18)U/L、(51±1)U/L、(41±9)μmol/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阻塞性黄疸术后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表现,以提高超声对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115例梗阻性黄疸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梗阻部位诊断符合率96.5%,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89.6%.超声确诊103例(89.6%),误诊或漏诊12例(10.4%).结论 超声既能明确病变部位,又能了解病因,是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