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疏解合剂治疗小儿外感热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解合剂治疗小儿外感热病30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朱盛国,虞坚尔,李琦关键词:疏解合剂,外感热病外感热病是儿科最常见的一大类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是发热。我院儿科病房近年来以疏解合剂治疗小儿外感热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一、一般资...  相似文献   

2.
温阳理论早在《伤寒论》中就有记载,儿科温阳学派源于南宋陈文中,力倡固养小儿元阳,以擅用温补扶正治疗见长。清代后期随着温阳学派的发展,温阳法在儿科临床得到重视。近代儿科名医徐小圃注重阳气,善用温阳,常以大剂辛热之姜附治疗小儿疾病。  相似文献   

3.
中医儿科学寒温两派学术之争,始于宋代钱乙和陈文中对小儿体质的不同见解,后世形成寒凉与温阳两大主要流派。温阳学派起源于陈文中,经后世众多医家不断演绎而渐趋完善。温阳学派认为小儿"稚阴稚阳"之体,不耐寒凉攻伐,注重固护小儿阳气,治疗多以温阳扶正为主。今人对扶阳法研究较多,但对其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温阳扶阳研究较少,故应深入对儿科温阳扶阳治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袁羽昀  赵鋆 《世界中医药》2014,9(7):868-870
外感热病,是指由外邪侵入人体,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小儿脏腑未充,形体娇弱,易感外邪而折损阳气,若治疗固守寒凉之法,恐犯"虚虚实实"之谬。沪上儿科名家徐小圃先生汇通儿科温凉两大学派,崇内难之箴言,循医圣之古法,温肾暖脾,扶阳补火,注重固护小儿元阳,善用麻桂之法,屡起沉疴。小圃先生家学经几代医者发展形成徐氏儿科学派,针对小儿外感热病,治疗注重运用辛温解表,扶正达邪,温培脾肾,潜阳育阴之法,避时弊而愈病。笔者蒙徐氏儿科理论教化,兹将其学术思想结合笔者临床所见,从小儿阳气变化的角度出发浅析小儿外感热病的病机、治法,阐述"扶阳"法在治疗小儿外感热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小儿外感热病是儿科的常见病,也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北京中医医院儿科自建院以来涌现了祁振华、周慕新、滕宣光、宋祚民、温振英、王应麟、佘继林等名老中医,他们在治疗小儿外感热病方面疗效卓著,在辨治思路上一脉相承,均以清热透邪为治法主线,在加减用药方面又各有侧重,一脉相承中又不断创新。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名老中医强调小儿外感热病常传变迅速、易从热化,治疗以清热透邪为主要治法,兼以导滞泻热、平肝息风、育阴凉血等,同时注重顾护脾胃,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整理廖濬泉先生所著《廖濬泉儿科医案》中使用温阳扶阳方药的50例医案,整理分析温阳药物在廖老儿科医案中的运用。廖老使用温阳扶阳之法主要涉及阳虚阴盛、脏腑虚寒、寒邪直中等证,常用代表性的温阳药物有附子(附片、小白附子)、姜(干姜、炮姜、生姜)、桂(桂枝、肉桂)、丁香、肉蔻(肉豆蔻、肉蔻霜)、川椒、细辛等。廖老强调通过扶阳温阳来扶持小儿机体正气,祛除阴寒邪气,从而达到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温阳运脾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阳运脾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张永明包头市蒙中医院(014040)贾全顺包头铝厂医院(014001)1991年8月4日收稿我市崔耀宗儿科主任医师根据其60余年儿科临床经验,应用温阳运脾之法统治儿科因脾阳虚所导致的一些疾病疗效较佳。同时崔老根据小儿的生理...  相似文献   

8.
透邪法是温病常用治法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已故名老中医滕宣光采用清热透邪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根据小儿外感极易入里化热的传变之势,抓住患儿出现午后及夜间发热重、舌红绛这两点热入营分表现,直接选择入营分药透邪外出,截断病情进展,突破传统的先表后里、先卫后营治疗热病思路,其特色方剂青柴汤法明药简,临床辨证用于各型小儿外感发热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外感合剂治疗小儿外感热病50例──附50例对照分析乌鲁木齐市中医院(830000)李文富,王辉主题词小儿外感病/中医药疗法外感热病是儿科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功能不固,外邪易乘虚客体而发病,且又因小儿正气不足,感邪...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病例阐述了"清透法"在儿科发热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一步说明"清透法"是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的常用方法,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性热病,如发热、肺炎、麻疹,痄腮等,疗效较佳;中医药具有辨证论治的个体化特点,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热病方面优势。  相似文献   

11.
小儿外感热病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疾病的发病规律,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小儿患病容易,传变迅速。临床上一旦小儿发生外感热病,就极易出现高热惊风等重症。笔者认为小儿外感高热疾病的这一特点与温疫致病的特点类似,因此,治疗的法则也当与温疫派强调的攻击性的驱邪方法类同。  相似文献   

12.
陈能文老中医早年为药工,熟谙药性及炮制。后来从医,擅长内、儿科。常细揣症情,配方选药往往出奇制胜。笔者曾随陈老临证,辄将其部分经验整理于下。 1 药对拾零桂枝配黄芩,此为寒温相伍之法,常用治小儿发(高)热。陈老认为,小儿脏腑稚嫩,阳气初生,其发热原因多为体虚感寒化热而为,俗称寒包热。这时的治疗一方面应温阳祛  相似文献   

13.
徐氏儿科代表人物徐小圃,法宗张仲景重阳温补学术理论,熟谙北宋以来儿科学家如钱乙、陈文中、万全等的学术思想和医疗典籍,从祝味菊温阳扶正治疗顽疾中得到启示,师其法而不泥法,创立儿科独特的温阳法(辛温解表法、温肺化饮法、温阳扶正法等),强调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擅用附子治疗小儿顽疾。  相似文献   

14.
小儿一旦患热病,往往处于高烧昏迷状态,口服中药困难,即使有神清患儿,亦多不愿接受中药煎剂口服。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即在临床上改中药煎剂口服给药为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热病,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以阶老中医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的用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久多 《新中医》1997,29(7):7-8
杨以阶老中医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的用药特色程久多主题词发热/中医药疗法外感病儿童@杨以阶杨以阶名老中医,业医50载,尤精于儿科,现就其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的用药特色作一简介。1轻重相宜《景岳全书·小儿则》中谓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故小儿虽易患外感热...  相似文献   

16.
汗证是儿科常见病证之一,笔者于2007~2008年自拟益脾敛汗饮治疗小儿外感热病恢复期汗证6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结合儿科特点 ,开设专题讲座学生初上临床 ,对临床工作不熟悉、不适应 ,我们针对具体问题 ,结合儿科特点 ,开设专题讲座 ,包括小儿生长发育特点 ,儿科病历书写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 ,儿科常用中成药等内容 ,使学生顺利从课堂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 ,初步了解儿科诊疗规程 ,为进一步临床实习打下基础。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儿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我们结合典型病例 ,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贯穿于儿科疾病的专题讲座中。小儿外感热病易致高热惊厥 ,吐泻易致伤阴伤阳 ,肺炎喘嗽易出现心阳虚衰的变证 ,饮食内伤易致积滞、厌食等疾…  相似文献   

18.
宋启劳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三十余年,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儿科疾病有独到之处。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水的作用。宋启劳主任医师遵其意,守其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疗效,通过儿童多动症、小儿唇风、小儿久咳、小儿单纯性肥胖病案,反映宋启劳主任医师运用苓桂术甘汤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张军  王华楠  向红 《河南中医》2005,25(12):10-11
执小儿为“纯阳之体,所患热病最多”而滥用辛凉解表和清热解毒于儿科临床,是目前中医儿科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分析了小儿太阳伤寒表证脉、证并治特点,提出小儿太阳伤寒表实证(外感风寒表证)当及时使用辛温解表法之麻黄汤、葛根汤类,以获“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效.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外感热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薛伯寿教授师从杰出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继承创新其辨治小儿外感热病的原则,临证60载,拓宽思路,启迪临床,根据小儿脏腑特点、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运用解表透邪、辛透和解、因势利导、引邪外出等方法,灵活辨证,加减用药,临床效果卓著,屡收一剂热退,三剂病已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