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吴晓季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4):243-244
目的:探讨预防川崎病的冠状动脉并发症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疗效。方法:川崎病50例分为3组。IVIG组17例(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3.3±1.1a)给免疫球蛋白(IG)200~250mg/(kg·d),iv×4d;肌内注射IG(IMIG)组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5±1.1a)给IG20~30mg/(kg·d),im×7d;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2.5±1.5a);上述3组在发热期均给阿司匹林50~80mg/(kg·d)分3~4次po,热退后减量为5~10mg/(kg·d)×6~10wk。结果:总热程IVIG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IMIG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冠状动脉异常率:IVIG组6%,IMIG组27%及对照组33%。结论:IVIG组预防川崎病疗效好,剂量适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整体和局部心功能的变化。方法2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用RT3DE(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PCI前及PCI后3~7d内及3个月时进行检查,脱机软件分析得出左室整体和左室前壁中间段容积-时间曲线,比较两组的整体和节段射血分数(EF、rEF)。结果左室整体EF的比较: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3~7d比较P〈0.01;PCI组术后3~7d与术前比较P〈0.01;PCI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均为P〈0.01。左室前壁中间段rEF的比较: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心肌梗死前比较P〈0.01,PCI组术后3~7d与对照组比较P〈0.01,PCI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均为P〈0.01。结论RT3DE能客观定量的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整体和局部心功能得变化,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是一项能运用于临床的准确、可行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前后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以定量分析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16例健康人(对照组),20例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接受PTCA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1d、治疗后1周及1个月测量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治疗前1 d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明显减低(P<0.01)(心尖段除外);治疗后1个月室壁运动速度减低,除前间隔中段Vs达到正常值,其余节段仍低于健康对照组.(2)冠心病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述速度减低节段治疗后1周较1 d Vs明显增快(P<0.01);治疗后1个月较1周Vs继续增快(P<0.01).结论 QTVI技术可用于定量分析PTCA支架置入治疗前后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中孕期检出单一心内强回声光点(ICEF)时,胎儿心脏功能是否受到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解放军第105医院行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ICEF的胎儿173例(观察组)和未见ICEF的胎儿85 例(对照组)。采集胎儿标准四腔心切面后,脱机进入VVI工作站处理分析,获得各组胎儿左心室整体及6个节段心肌的应变(S)、应变率(SR)、运动速度(V)数据,对照分析胎儿心脏功能。结果 中孕期, ICEF胎儿的左心室心肌的应变、应变率不随孕周增大而改变(P>0.05);室壁运动速度随孕周增大而增大(P<0.05),且从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减低。应变、应变率、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技术可评价胎儿心功能,单一ICEF对胎儿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及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改变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获取正常对照组(21例)、糖尿病心肌病组(17例)标准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和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糖尿病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圆周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正常组左室长轴纵向应变在心尖部最大(P<0.05);短轴径向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圆周应变在室间隔及前间隔较其他室壁节段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心肌病组,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平均值均降低(P<0.05)。结论斑点成像技术能够较好的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左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选取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61例和正常对照40例,应用VV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前壁、下壁、侧壁、间隔4个位点的舒张早期、晚期运动速度(Ve、Va)及其比值(Ve/Va)、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SRe、SRa)及其比值(SRe/SRa),并计算各位点的平均值。结果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组二尖瓣环各位点Ve、SRe、Ve/Va、SRe/SRa均低于对照组, Va、SRa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用于二尖瓣环运动的定量分析,可作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早期准确的判断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功能的变化情况,能有效的减少猝死,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早期指导性调整诊疗方案.目前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临床诊断主要通过心动图、超声心动图以及冠脉造影等手段,心动图不能反映心脏结构异常,传统超声心动图,对室壁节段性运动的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冠脉狭窄程度以及心脏代偿功能的影响,会出现失实的检查结果.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安全、方便且无创伤,通过追踪心肌内回声斑点的空间运动,能准确细微定量的测量局部心肌径向、纵向以及周向运动的应变,且其无角度依赖性,较少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较其他检查手段有其独到的优点.本文通过对300例检查的情况进行研究,得出部分结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超声心动图以其无创、便捷及可重复操作等优点成为心血管影像检查的主要方法.随着超声相关技术和计算机后处理能力的提高,一种新的技术--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发展起来.VVI是研究心肌结构力学、分析局部心功能及外周大血管运动规律的新技术,为测量心脏扭转运动、应变、应变率及心脏再同步化的评价等提供了新的方法,笔者就其原理、应用范围、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其技术局限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从二维灰阶成像、彩色多普勒成像、能量多普勒成像、灰阶超声血流成像、回声跟踪技术及血管弹性成像到超声造影技术已应用于血管超声研究,但是血管壁的生物力学研究一直缺乏有效、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冠状动脉显像因设备条件尚不普及且检查费用昂贵,使其检查的普及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左心室舒缩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26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高心组)、20例正常人(对照组).应用DTI技术测量各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收缩期,舒张早、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分别是Vs、Ve、Va)、内外膜峰值速度差(△V)及峰值速度阶差(VG)、Ve/Va比值、等容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心肌运动频谱持续时间(IVCT、IVRT),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心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明显增厚,LVMI明显增大,E峰和E/A值明显减小(P<0.01),Ve、△Ve、VGe显著降低(P<0.01).结论 DTI技术可实时、准确地评价心肌舒缩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对冠心病且伴有左心室壁瘤进行手术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接纳并治疗的20例惠有冠心病且左心室有壁瘤的病惠进行室壁瘤成形外科手术,其中使用左心室减容术11例、大动脉调转术5例、左心室间隔修补术4例。结果术中无死亡,术后死亡2例。术后定期随访,2例患者仍存在心绞痛症状,其余16例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的内径明显缩小。结论对患有冠心病且左心室有壁瘤的病惠进行室壁瘤形成外科手术。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对曲美他嗪治疗的冠心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6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d,3次/d,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应用TDI技术分析计算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壁收缩期峰值速度(Vs)。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用药、血糖水平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收缩峰值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收缩峰值速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技术评价卡维地洛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高血压给予卡维地洛治疗24周.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用TDI技术测量左室收缩期二尖瓣环平均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及Ea/Aa,并与血流多普勒指标E波速度(E)、A波速度(A)、E/A进行比较,观察降压效果及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卡维地洛治疗12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Ea、Ea/A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24周后E、E/A较治疗前升高(P<0.05),Aa较治疗前降低(P<0.05),Ea、Ea/Aa有进一步改善的趋势(P<0.05).结论:TDI技术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面较二尖瓣血流频谱更敏感;卡维地洛对轻、中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且能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左房构型评价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用二维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危险程度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分数缩短率 (LAFs)、左房灌注分数 (LAT)和左房射血力 (AEF) ,并与二尖瓣舒张期血流 (A/E)比值比较。结果 :LAFs、LAT、AEF在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高血压病患者明显增高 ,与正常组及低危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而A/E在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高血压病随危险度的增高 ,左室舒张功能逐渐减退。结论 :LAFs、LAT和AEF对不同危险度分层的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优于A/E比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2008年3月至9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收治并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4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显示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16例),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24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另以2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PP水平。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血浆TPP含量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急性期和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急性期CAL组TPP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恢复期CAL组TPP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患儿急性期TPP含量与冠状动脉扩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和P值分别为r=0.825,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中TPP浓度升高可能反映了KD患儿血液存在血栓前高凝状态,其含量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的损伤及其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儿童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5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1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儿童及22例川崎病(KD)儿童,测量左室16节段心肌达最低收缩末期容量时间的最大差异(Tmsv16-Dif)及其标准差(Tmsv16-SD),为排除心率的影响,将上述2项指标与心率比值的百分数(Tmsv16-Dif%,Tmsv16-SD%)做为其标准化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对照组中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及Tmsv16-SD%接近正态分布,且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Tmsv16-Dif、Tmsv16-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msv16-Dif%、Tmsv16-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D与DCM组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及Tmsv16-SD%均高于对照组。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及Tmsv16-SD%均与LVEF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583、–0.565、–0.487、–0.567,均P<0.01)。对照组左室16段心肌容量—时间曲线排列有序,呈抛物线状,起伏较为一致,各节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几乎一致;KD及DCM患儿左室16节段心肌容量—时间曲线排列紊乱,达峰时间点分散。结论:可利用Tmsv16-Dif%及Tmsv16-SD%作为评价不同年龄儿童左室收缩同步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诊断局部心室肌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入选患者分组。对照组为CAG示冠状动脉正常者25例,缺血组为CAG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75%者28例。分别记录心尖位四腔、长轴及两腔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STI技术测量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LAD供血区域各个节段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对照组与缺血组成功获得二维应变及应变率的节段数分别为94.0%和93.3%。纵向峰值应变后间隔中间段,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心尖段缺血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峰值应变率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心尖段缺血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时,STI技术能较好定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异常心肌节段,并显示无明显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左室心肌纵轴速度变化。方法应用QTVI测量35例小儿CHF患者和30例正常儿童于标准心尖四腔、两腔及心尖长轴切面获得的左心室6个室壁(后间隔、侧壁、前壁、前间隔、后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长轴方向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Vs)。计算各室壁心肌相邻阶段间的速度差(△V1=基底段速度一中间段速度、△V2=中间段速度-心尖段速度)。结果正常组左室各室壁间心肌运动速度不同,其中侧壁速度最高。而6个室间壁△V1、△V2无明显差异。CHF患者左心室各室壁各节段心肌Vs及各室壁△V1、△V2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HF组各室壁问△V1、AV2无差异,将CHF组左室后间隔△V1、△V2与LVEF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呈正相关。结论CHF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各个室壁心肌节段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及速度差明显降低,速度差与LVEF具有明显相关性。各室壁同水平速度差无差异,利用速度差评价心功能时仅测量某一定壁的心肌速度差即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