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64例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率。方法1999年1月~2004年4月经内镜、手术病理诊断的各种胃癌877例,其中胃印戒细胞癌64例,占7.3%,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印戒细胞癌早期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在本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详细了解病史、常规对胃溃疡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及定期进行复查、追踪,可明显提高本病的阳性发现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行胃印戒细胞癌浸润转移与其生物学特性的病理形态学研究。方法对已明确诊断的22例胃印戒细胞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镜下形态学改变和其浸润转移的特点。结果胃印戒细胞癌浸润转移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结论掌握这一特点有助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HER-2)及癌胚抗原(CEA)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作为实验组,4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组织中HER-2及CE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HER-2及CEA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8%和63.8%,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R-2在2期~4期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5%,明显高于1期的阳性率(11.1%),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HER-2阳性表达率(78.8%)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9.1%),P0.01。HER-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侵犯深度无关(P0.05)。CE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HER-2及CEA的表达可能与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亢飞  亢奇  张乔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711-3712
目的探讨胃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1例胃癌卵巢转移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年龄28-53岁,平均(39±11)岁,多为中青年女性。本组转移灶位于双侧卵巢者10例(48%),单侧者11例(其中右侧3,左侧8例);原发灶病理类型均为胃低分化腺癌,合并部分印戒细胞癌的15例;同时性转移14例(67%),异时性转移7例(34%,转移时间为2个月至2年)。结论胃癌卵巢转移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确诊为胃低分化癌或伴有印戒细胞癌成分时应警惕卵巢转移可能,应及时行盆腔检查以排除;手术是胃癌伴单纯卵巢转移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53例大肠癌的临床、肠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年~2006年153例大肠癌患者,按年龄段分≤39岁组、40~59岁组及≥60岁组,分析其临床、肠镜及病理特点。结果153例大肠癌病例中40~59岁组人数最多,为67例,占43.79%。临床表现主要以便血为主,其次为腹痛、大便异常;≥60岁组以便血就诊的占75.00%,≤39岁组以腹痛就诊的占70.00%,说明临床症状具不典型性。大肠癌好发部位以直肠、左半结肠为主,各占44.44%及32.03%。病理结果分析,各组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39岁组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及黏液细胞癌共占30.00%(9/30),明显高于≥60岁组和40~59岁组。结论大肠癌好发于中老年人,但青年人亦不容忽视,癌肿恶性程度高者占较高比例;大肠癌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在无症状老年人中开展筛检普查,对可疑病人进行肠镜检查,可大大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改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大肠癌好发于直肠,故部分病例可通过肛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胸腔胃异时性重复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食管癌大组病例中异时性发生的胸腔胃重复癌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层螺旋CT(MDCT)扫描以及消化道造影、食管镜病理组织学检查的方法对食管癌手术后的病例进行随诊复查.MDCT增强扫描,范围从颈部扫描至膈角,采用胸部直增扫描,层厚5 mm,5~8 mm重建.造影剂使用100 ml,注射速率2 ml/s.结果 本组病例均为食管癌手术后,经胃镜病理证实的原发肿瘤.其中胃腺癌9例、印戒细胞癌1例.全部病例排除食管癌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累及胸腔胃.食管癌手术后发现胸胃重复癌的时间:1~2年6例;>2年4例,其中有1例在食管癌手术后15年被发现.胸腔胃重复癌变的部位:胃体5例,胃窦5例.病灶大小:1.5~7.0 cm,以肿块居多.所有病例在MDCT增强扫描时均表现为病灶的局限强化.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3例,其他器官转移2例.结论 MDCT检查是判断食管癌手术后胸胃重复癌的重要手段,并能同时了解锁骨区、纵隔淋巴结及肺野转移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前列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和1例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化疗和定期膀胱腔内灌注化疗,1例随访9个月后失访,另1例术后7个月死于全身多发转移。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氟他胺口服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黏液染色(PAS)(-)、癌胚抗原(CEA)(-)、白细胞共同抗原(LCA)(-)、高分子角蛋白(CKH)(-),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转移。结论原发性膀胱、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前列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和1例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化疗和定期膀胱腔内灌注化疗,1例随访9个月后失访,另1例术后7个月死于全身多发转移。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氟他胺口服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前列腺特异抗原(VSA)(+),黏液染色(PAs)(-)、癌胚抗原(CEA)(-)、白细胞共同抗原(LCA)(-)、高分子角蛋白(CKH)(-),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转移。结论原发性膀胱、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问:我今年48岁,近半年来,常常感觉胃部胀痛伴烧心,彻夜不眠。到医院做胃镜检查,并取活检送病理检查,组织学报告显示:胃印戒细胞癌。医生建议手术治疗。请问胃印戒细胞癌是一种什么病?严重吗?它和胃癌有什么关系?能治好吗?是否必须手术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青年胃印戒细胞癌是临床上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为了研究该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及应用γδT淋巴细胞治疗可能性,对4例青年胃印戒细胞癌患者、6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了免疫细胞表型分析(CD3、CD4、CD8、CD16、CD25、CD56、Tγδ)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并对4例患者采用γδT细胞/IL-2过继免疫治疗(ACIT),观察细胞免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例青年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组。TNF、IL-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γδT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均升高。随访病人10~25个月,未见转移、复发,身体情况均好  相似文献   

11.
1997年 12月至 2 0 0 1年 3月 ,我们对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中晚期胃癌不能或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6例 ,进行了胃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人情况  16例胃癌患者 ,男 14例 ,女 2例。年龄最大 84岁 ,最小 5 3岁 ,平均年龄 6 5 3岁。肿瘤生长部位 :胃窦部 8例、胃角部 3例、胃体部 3例、贲门部1例、胃底部 1例。病理分型 :低分化腺癌 6例、中、高分化腺癌 7例、黏液癌 2例、印戒细胞癌 1例。肿瘤形态 :隆起型癌 13例、溃疡型癌 3例。1·2 药物配方  5 -氟脲嘧啶 2 5 0 - 5 0 0mg(上海旭东海普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近年来青年女性(≤35岁)胃癌高发的原因、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问题。方法:收集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2000年以来胃镜、病理活检及手术切除胃癌标本共453例,其中青年女性胃癌25例(而青年男性患者为16例),本文对其临床症状、病理诊断及特点、预后及误诊情况作总结分析。结果:青年女性胃癌占同期诊断胃癌患者的5.5%,明显高于男性同年龄组患者,其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误诊率高。好发于胃窦部,以溃疡型及弥漫型多见,组织类型印戒细胞癌、低分化癌腺为主,恶性程度高,确诊大多已属晚期,预后差。结论:对青年女性胃癌要提高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误诊,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本组男20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5:1。年龄22~64岁,平均43岁。术式复发分类Miles手术240例中复发11例。前切除术28例中复发4例,拉出术105例中6例复发,会阴部肛门成形术25例中3例复发。Dukes分期:A期1例,B期16例,C期7例。组织学分类;腺癌13例,粘液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2例,乳头状腺癌1例。复发时间:2年以内者8例,2~3年10例,<3年者6例。再手术术式;2例Miles手术后复发再作会阴部扩大切除术,2例前切除术和1例拉出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40岁以下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13例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率、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 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占同期膀胱癌总数的5.1%(13/253),男女比例为12:1.以无痛性间歇发作的肉眼血尿为主要首发症状11例.临床分期Ta-T1期12例,病理分级Ⅰ级8例,Ⅱ级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13例随访1.5~9.0年,患者均健在,无肿瘤复发.结论 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有一定发病率,应引起临床重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预后好于老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86年至1992年共收治残胃癌1例,残胃再发癌4例和华东医院收治的残胃癌10例,残胃再发癌4例共19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并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预防等加以讨论,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临床资料 1性别和年龄 19例中男18例,女1例,其中残胃癌11例,中位年龄为63.6岁,残胃再发癌8例,中位年龄为63.1岁,两者无显著差异。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大76岁,最小53岁,中位年龄63.4岁,其中57~67岁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发生原因及残胃癌早期诊治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来我院就诊的30例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残胃癌的发生率、病理类型、临床特点等。结果胃镜对残胃癌的诊断率为80%,钡餐诊断率为60%;30例残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均为腺癌,其中低分化腺癌24例,印戒细胞癌6例;根治性切除12例(40.0%);姑息性切除6例(20.0%);残胃空肠吻合4例(13.3%);8例(26.7%)发生肝转移并侵及胰腺,无法手术切除。结论胃镜对残胃癌的诊断价值优于钡餐,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残胃切除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B细胞型淋巴瘤23例,恶性T细胞型淋巴瘤7例,小细胞性非B非T细胞型淋巴瘤4例.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14例,侵犯邻近器官者5例.手术切除率91.2%(31/34),根治切除率73.5%(25/34),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7年,全组已死亡8例.结论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胃镜诊断确诊率低,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预后与手术方式、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术前升压化疗治疗Ⅲ期贲门胃底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为这一综合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术前化疗的Ⅲ期贲门胃底癌患者49例,其中升压化疗组19例,单纯化疗组30例.二组患者末后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及流武细胞仪测定. [结果]FCM测定升压化疗组的DNA两倍体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S期细胞比值有显著性差异.升压化疗组术后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化组. [结论]升压化疗治疗Ⅲ期贲门胃底癌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病原组织学起源.方法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PSSC)是很少见的,发病率仅占胃癌的1%.统计20年间(1986~2005年)1698例胃癌标本,仅有4例胃原发性鳞癌临床资料,占0.24%.通过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参考文献,对其组织起源进行讨论.结果4例PSSC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52.4岁.大体为境界清楚但无包膜的肿块.组织学分三级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2例.结论胃原发性鳞癌极其少见,临床诊断因无特异性表现较为困难,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20.
周春华  王治洁 《中国校医》1997,11(6):441-442
1987年至1996年我院共收治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47例,其中35例行1期结肠切除吻合术,占74.5%(35/47),末发生手术死亡及吻合口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7~73岁,平均年龄585岁。肿瘤部位:横结肠左侧2例,脾曲6例,降结肠11例,乙状结肠16例,DUki’S分期:B期4例,C1期11例,C2期17例,D期3例。病理类型:腺癌25例,印戒细胞癌3例,低分化腺癌4例,乳头状癌3例。肠梗阻时间2~7天,平均5.1天。1.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经短时间(4~8小时)术前准备包括术前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