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72侧CTS患者进行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和电位测定,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的肌电图检查。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运动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的异常率分别为100%、71%、45%、85%和67%;肌电图(EMG)检查的异常率高达79%,均与正常参考值有显著差异。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CTS诊断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妊娠腕管综合征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妊娠期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观察曲安奈德腕管内注射治疗妊娠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妊娠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使用曲安奈德药物腕管内注射治疗;对照组44例使用超短波治疗仪患处局部疗法加用丹参和维生素B1、B6、B12等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腕管内注射治疗妊娠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其他保守疗法,且见效快,复发率低,临床评价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嵌压后而引起手指感觉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症候群。笔者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月诊治的30例CTS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分析不典型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神经肌电图改变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积累经验.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诊治的43例不典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不典型腕管综合征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一侧上肢麻木,还可出现上肢胀痛、乏力,大鱼际肌萎缩;易误诊为颈椎病、末梢神经炎等;以优势手发病多见,常可累及双侧;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正中神经感觉纤维最常受累,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运动纤维损害.结论 不典型腕管综合征仅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造成误诊、漏诊,神经肌电图检查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最常用辅助检查,该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首选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症(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50例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患者进行了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及拇短展肌针机肌电图(EMG)测定。结果 50例患者中,双侧病变30例,单侧病变20例。50例CTS患者80条患侧的正中神经中,54条感觉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或)感觉传导速度减慢,26条感觉传导测定未引出动作电位;70条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延长,动作电位波幅下降和(或)运动传导速度减慢,10条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时和诱发波幅正常。60块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呈神经原性损害。结论结合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可对CTS作出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孕产妇腕管综合征的神经肌电图表现特征。方法研究组孕产妇腕管综合征患者52例,对照组健康体检女性50例,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分别对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纤维动作电位(SNAP)的潜伏期、波幅、MCV、SCV、以及拇短展肌(EMG)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运动传导和感觉传导各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78只患肢中,有56只插入电位增多,50位可见正尖波,患者肌肉进行轻度收缩运动时单位电位时限增宽。结论正中神经的MCV和SCV减慢、SNAP与CMAP的波幅减慢、潜伏期延长均是孕产妇腕管综合征诊断的重要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腕管松解切开术与传统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10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外科治疗的特发性CTS患者32例46腕,其中16例24腕采用小切口腕管松解术为A组,16例22腕采用传统腕管松解术为B组。比较两种腕管松解方法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两点辨别觉、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A组在切口长度、开/关切口时间、实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等项目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3个月随访其瘢痕痛、手墩柱部痛、握力下降情况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异常或麻木、鱼际肌萎缩、两点辨别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疗效的优、良、中、差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腕管松解术与传统的腕管减压方法术后疗效等同,具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CT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1月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CTS患者327例,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并对拇短展肌、第一背侧骨间肌行肌电图检测和分析.结果:327例CTS患者中,182例CTS患侧腕正中神经中指-腕感觉潜伏期、感觉传导速度、感觉诱发波幅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CTS患腕正中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运动诱发波幅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结果 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中,女41例,男9例。病变手共计67侧,单侧病变33例,双侧病变17例。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占70.1%,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占22.4%,拇短展肌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占25.4%。结论腕管综合征以女性多见,多以长期腕部劳动为诱因,临床表现为桡侧三指麻木,夜间疼痛,病程长的可出现大鱼际肌萎缩。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及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腕管综合征(CTS)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其支配区域疼痛和麻木的症候群,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30~50岁年龄段的办公室女性。推拿疗法是治疗轻度CTS的常用保守疗法,但有显效慢、症状改善不彻底的缺陷。笔者自2006年3月到2008年10月,采用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早期轻度腕管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腕管综合征减压、正中神经松解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位患者,112例腕管综合征均采用平行鱼际纹至腕横纹,沿腕横纹远侧向尺侧横行1~1.5cm的类"L"形切口。术中切开鱼际间筋膜及腕横韧带,注意保护正中神经掌支及返之。正中神经一般不做外膜切开松解,如有明显狭窄及外膜纤维条索化,显微镜下单纯局部、阶段性外膜切开、切除,不做束膜松解,不缝合腕横韧带及鱼际间筋膜。采用无创伤可吸收线缝合皮肤。结果 105例患肢明显改善,麻木、无力、夜间疼痛感消失,手部推捏力正常。4例患肢夜间疼痛症状改善,手部对掌功能、握捏力恢复可,但仍有麻木无力。3例患肢显微镜下行神经外膜切开,松解后,麻木有改善,但疼痛感对掌功能及手部推捏力恢复欠佳。112例患肢随访3~18个月,均无术后墩柱部疼痛或复发加重,优良率为93.7%。结论改良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上完全能达到减压,松解得要求,能解决临床上腕管综合征常见的发病原因。如果存在正中神经狭窄或外膜纤维条索化,可显微镜下松解切除。如发现占位,腕骨结构异常,滑膜增生等造成的狭窄卡压,可适当延长切口解决致病原因。112例患肢经改良小切口腕管综合征,术后随访3~18个月均无墩柱部疼痛及复发再卡压形成,优良率为93.7%。因此,改良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可靠,外形美观,创伤小,无术后墩柱部疼痛,减少了术后复发及二次压迫的发生率,是值得推荐的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切开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42例临床体会。方法 4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均采用切开减压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手功能、两点分辨觉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结果 42例患者未有严重并发症。手功能评分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42例患者共42只示指术后6个月两点分辨觉较术前明显改善,感觉明显恢复(P=0.00)。术前VAS评分为(6.5±1.7)分,术后为(1.8±0.6)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切开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是可行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腕管综合征117例电生理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保守治疗效果较好和较差的两组病例的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电生理学指标相关分析,找到初步区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电生理学指标分界点,并针对不同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门诊保守治疗效果较差的54例患者,58个病变腕管和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的63例患者87个病变腕管,测定其中指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进行电生理学指标测定。结果58个病变腕管有31个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降低≥20%正常值。对照组仅有5个,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降低≥20%正常均值可能是区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分界点。此分界点似可作为临床医师确定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林文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7):37-38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在诊断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和同心圆针极肌电图的检测。结果30例患者中有3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未引出诱发电位,26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25例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2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30例环指潜伏期差值均大于0.4ms,6例拇短展肌见神经源性损害。结论肌电图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诊断腕管综合征(CTS)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3例(178侧)CTS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并对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检测结果分析研究.结果 肌电图检测结果显示,旋前方肌为出现异常,而拇短展肌异常的异常率达8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图检测得到两种方法的CTS检出率均可大于90%,两者联合检出率高达100%.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T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腕管综合征又称腕管症候群,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所引起的手指麻木的神经症状。此症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末梢神经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性颈椎病、臂丛神经受压引起的麻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传统腕管切开减压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腕管综合征患者3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传统腕管切开减压松解术,观察组术后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患手创面愈合情况、术后血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比较手术前后Tinel征和Phalen征例数及患手两点辨别觉、握力、捏力值.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Tinel征和Phalen征阳性患者显著减少,辨别觉、握力值、捏力值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术后观察组SCV和SNAP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传统腕管切开减压松解术可明显改善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改善其手部功能,尤其是对患者手部神经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