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初次全膝置换术(TKA)后患者体温变化的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91例施行初次TKA患者中施行单侧TKA72例,施行双侧TKA19例。测量围手术期患者每天腋下体温,比较术前和术后体温的差异。结果单侧TKA组术前体温(36.36±0.20)℃,术后的单日平均体温高峰出现在手术后第2天,为(37.14±0.53)℃。术后第6、7天患者体温〉37.5℃者分别占20%、14%,术后4~7d内有3d体温〉37.5℃者占13%。双侧TKA组术前体温(36.35±0.17)℃,术后的单日平均体温高峰出现在手术后第1天,为(37.17±0.48)℃。结论初次TKA的术后体温高峰一般出现在术后1~3d,从术后第4天起,体温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双侧TKA与单侧TKA相比,术后体温反应出现较早,峰值也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否需要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_2013年12月66例合并糖尿病的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评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在术后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2组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是否应用抗生素对患者术后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无影响。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切口感染表现,出院后第1、3、6、12个月电话随访,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血糖控制是关键,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现状及循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评价本院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现状,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864例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用药的起止时间、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以及术后感染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妇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2例(2.75%),产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5例(1.17%).864例患者应用抗生素共计5类14种,其中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主要地位.术前给药32例(3.70%);术后给药832例(96.30%).结论 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评价本院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现状,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864例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用药的起止时间、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以及术后感染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妇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2例(2.75%),产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5例(1.17%).864例患者应用抗生素共计5类14种,其中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主要地位.术前给药32例(3.70%);术后给药832例(96.30%).结论 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卵巢囊肿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妇科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6月某院卵巢Ⅰ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74例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硝基类、二代头孢、青霉素类;预防性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为81.03%;预防性用药多在术前>2 h和术后使用;术后持续用药时间>48 h的患者占82.76%;手术持续时间<2 h术后仍用药的患者占87.93%。结论:某院妇科卵巢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妇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控制不严;用药品种掌握不合理;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联用现象频繁;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选择不当;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不宜给药;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卵巢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剖腹术后患昔的体温变化及护理对策的有关问题。方法以84例妇科刮腹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自制体温观察表,记录患者手术当天和术后3天体温,每天测量体温3次,38℃以上者每4小时测1次,每天利用早上查房后的5分钟时间,对观察对象进行二级护理查房,提出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84例患者中有10例于手术日出现体温低于36℃,7例于术后第1天体温升高至38.5℃以上,术后2天内体温升高明显,术后第3天有73例体温逐渐降至37.5℃以下。结论妇科剖腹术后低体温与使用麻醉剂、大量输液输血、低温环境、体腔开放以及手术中切口暴露时间过长等有关;发热的程度与手术范围的大小和是否在腹腔内放置抗肿瘤药物有关,加强剖腹术后体温的观察及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致腹腔镜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接受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糖尿病、总蛋白<110 g/L、白蛋白<40 g/L、血常规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血常规血红蛋白<90 g/L及手术时间>300 min均为导致腹腔镜妇科肿瘤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6 d则为防止术后切口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在接受腹腔镜妇科肿瘤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可受所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应注意对存在危险因素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必要时延长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病原菌、处理方法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年间58例妇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病例,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结果妇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率2.41%,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G+球菌)为主,占58.62%,革兰阴性菌(G-杆菌)占39.65%,真菌占1.73%。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术中精细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重视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结果是降低妇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妇科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对四川省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196例均顺利施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手术成功194例,2例中转开腹手术。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术后经及时治疗,均痊愈。术后住院2~9d,平均住院4.4d,切口愈合达Ⅰ级。结论重视妇科患者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手术的顺利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围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88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8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切口感染。结论认真、细致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艳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2235-223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 ,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28例 ,术中取胆汁细菌培养并作药物敏感试验 ,胆囊切除手术前30分钟静脉注射达力欣1.5g,术后预防性使用青霉素等3天 ,如果术中发现胆囊炎症较重 ,则术中静脉滴注0.5 %甲硝唑100ml,术后联合使用先锋铋等抗生素4天。结果 :胆汁中G 菌检出率4.9%,G-菌检出率6.4 %,混合感染检出率9.8%,细菌总检出率为21.0%。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时 ,细菌检出率为89.7 %,以混合感染居多(53.4 % ) ;胆囊息肉无细菌生长。G 球菌中以粪链球菌感染为主 ,G-杆菌中以大肠杆菌、克雷白氏感染为主。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感染发生率1.52 % ,其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1/186)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发生切口感染4例(4/58) ,单纯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未发生切口感染。全部感染均发生在取胆囊切口处。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术中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涂黄  李小珍  詹亚琨 《江西医药》2014,(11):1228-1230
目的对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进行临床分析,为I类切口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621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7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照组342例患者在围手术不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无显著差别。结论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进行临床分析,为I类切口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621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7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照组342例患者在围手术不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无显著差别。结论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老年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70岁以上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9例。结果 4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73min(180~40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8ml(50~450ml),平均清扫淋巴结17.6枚(7~51枚),术后平均排气时间3.5d(2~6d)。术后转入ICU15例(30.6%),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4天。术后8例(16.3%)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无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吻合口漏,肺部感染6例,心律失常1例,残胃排空障碍1例。术后死亡1例(2.0%),死于肺部感染、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结论腹腔镜老年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加强对其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腹腔镜老年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大约占剖宫产分娩产妇的2%~8%。其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营养不良、手术时止备不彻底、血肿形成、缝合太密或有异物、贫血、手术时间长及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等。绝大多数腹部切口感染者于术后第4天出现发热,体温可持续升高,产妇出现伤口疼痛,局部组织出现红肿、压痛,严惩者可出现切口裂开。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附件包块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探讨该类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妇科行腹腔镜附件包块切除术、符合条件的患者94例,术前随机分为2组:A组术前不用抗菌药物;B组术前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1次。根据2组患者术中情况,若无异常则术后不使用抗菌药物;若存在明显盆腔炎症表现,则术后补充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最长不超过术后48 h,观察比较不同用药方案与术后感染之间关系。结果94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术后体温≥38℃者4例,A组2例;B组2例,结合血常规检查不支持感染征象。随访观察至术后1个月,2组均无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结论对于无合并症的单纯妇科腹腔镜附件包块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低,围手术期无需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抗生素应用抗感染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普外科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5例围术期采用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45例同期围术期未使用抗生素药物患者作为参考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2周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体温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2周切口愈合率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能够减少切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6 0岁以上老年妇女行妇科手术的病程特点、合并症的防治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对 10 4例6 0岁以上妇科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资料显示老年妇科手术中的生殖道肿瘤占 6 8.2 7% ,其次为生殖道陈旧性创伤性疾病占 2 6 .92 %。术中可出现低血压 ,术后可并发肺部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 ,术中、术后加强监护 ,老年妇科患者可以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急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妇科急腹症患者根据病情进行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后麻醉清醒后6 h左右拔除尿管,进流质饮食,下床活动,术后10 h可离床活动,术后体温未超过37.8℃,术后3~5 d出院,平均(3.3±1.1)d,切口甲级愈合。结论腹腔镜是治疗妇科急腹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王芬  郑正 《安徽医药》2013,17(1):129-131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愈合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106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通过对体温变化及术后感染的检测与分析,评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愈合良好,无高热、切口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手术前后外周血象白细胞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或不用抗生素,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切口分泌物均为无菌性生长。结论腹股沟疝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没有必要,不主张术前预防性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