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86例老年人缺牙及修复情况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老年人缺牙及修复情况。方法依据一例一卡制的问诊和口腔检查资料,分析在天津市环湖医院和河北区口腔病防治所就诊的386例老年人缺牙、缺牙病因及义齿修复情况。结果386例中,缺牙者367例,缺牙率95.1%,主要病因是龋病和牙周病;修复者202例,修复率55.0%,修复体254件,其中不洁修复体32件(12.6%),不良修复体59件(23.2%),不良修复体主要为局部托牙(49件),不良修复的主要原因为义齿设计不当。结论应积极开展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和缺牙后修复必要性的宣传,提高义齿修复率,修复体要适应老年人口腔特点,修复后要定期复查,以提高义齿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甘肃省中、老年人牙齿缺失和修复状况进行调查,为口腔卫生、保护牙齿、防治牙齿缺失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5 年对1 582名中老年人进行牙齿缺失及修复情况抽样调查,对115名佩戴活动义齿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5~44岁年龄组城乡现有恒牙平均数分别为29.13和29.61,65~74岁年龄组城乡现有恒牙平均数分别为21.67和21.16;中年组牙列完整率63.34%,农村高于城市(P<0.01);牙列缺损率为36.41%,城市高于农村(P<0.01);牙列缺失率为0.25%;义齿修复率为35.86%,牙列缺损修复率为35.42%,牙列缺失修复率为100%.老年组牙列完整率为14.54%,义齿修复率为53.70%,城市高于农村(P<0.01);牙列缺损率为72.69%,牙列缺失率为12.77%;牙列缺损修复率为48.17%,男性高于女性(P<0.01),城市高于农村(P<0.01);牙列缺失修复率为85.15%,城市高于农村(P<0.0).115名戴活动义齿的老年人,在义齿使用中出现固位不良、佩戴后疼痛、美观性差、咀嚼功能差、影响发音等问题,均农村高于城市(P<0.05).结论 牙列缺损及缺失是甘肃省中、老年常见的口腔疾患,义齿修复情况不容乐观.应指导人们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正确的就医行为,提高义齿的修复率及修复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牙列缺损选择不同类型复杂性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牙列缺损患者,根据其口腔、身体、心理状况选用不同类型复杂可摘局部义齿共260件修复体,经3~5年,电话定期随访和嘱咐有问题来复诊,观察记录义齿修复效果。结果总满意度为96.2%,不满意度为3.8%。结论根据不同情况的牙列缺损,选用合适类型的修复体,容易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可摘局部义齿(RPD)修复是临床常见的牙列缺损的治疗方法,其对口腔微生态系统及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RPD修复对口腔微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可引起牙周炎、牙龈炎、龋齿发病率的增高〔1〕;但也有研究表明,只要保证长期口腔清洁、注意口腔卫生,长期佩戴RPD仅会引起轻度炎症,相反,RPD修复可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及心理社会功能〔2〕。为了探讨老年人RPD修复对口腔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缺牙及义齿修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26例研究对象,其中2型糖尿病63例作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人6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缺牙数、牙周病牙数及龋病牙数等相关指标的差异。调查两组牙列缺损及义齿修复情况,分析糖尿病人缺牙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组缺牙数、牙周病牙数及复杂牙列缺损病例数均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两组在牙周病牙数、复杂牙列缺损病例数及定期口腔健康检查例数方面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尿病组缺牙数、牙周病牙数及复杂牙列缺损病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牙周病牙数、复杂牙列缺损例数及定期口腔健康检查与糖尿病缺牙关联密切。  相似文献   

6.
正牙列游离端缺失为口腔修复科常见牙列缺损种类之一,多由牙周病、牙体牙髓病、外伤引起,对患者口颌系统及正常咀嚼功能造成极大影响。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因咀嚼功能恢复不佳、异物感强、附件多、体积大而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尤其是当患者并发牙周炎时,修复更加困难~([1])。近年来,随着种植义齿技术的发展,在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的功能恢复及美学效果方面与传统口腔修复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本研究旨在观察种植义齿技术修复牙列游离端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相关知识宣传对老年人全口义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60例来我院修复科就诊的牙列缺失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两组,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相关知识宣教,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门诊修复。结果复查结果显示,治疗组全口义齿修复效果及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口义齿的满意度作为主观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要提高修复体质量,同时要重视对修复前患者心理状况的正确评估。通过完善的口腔健康宣教,使患者对修复后义齿的使用有正确的预期,提高了全口义齿修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动与固定义齿修复老年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牙科104例老年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活动组(52例)与固定组(5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牙列功能恢复情况、义齿佩戴情况、出血指数、患者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固定组牙列功能在固位功能、咀嚼功能方面均显著优于活动组(P<0.05);固定组义齿佩戴美观度、舒适度、方便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活动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OHIP-14)量表(口腔疼痛、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独立能力)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固定组总分显著高于活动组(P<0.05)。结论相较于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在老年牙列缺损患者的修复中效果更好,可提高患者佩戴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缺牙的原因及其义齿修复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列入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非糖尿病人员并将其列入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牙周病牙数、缺牙数和龋病牙数情况,同时分析其牙列缺损情况和相应的义齿修复的情况,以总结2型糖尿病患者的缺牙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牙周病牙数、缺牙数和复杂牙列缺损数相比,观察组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的复杂牙列缺损情况、牙周病牙数以及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缺牙现象的原因包括复杂牙列缺损情况、牙周病牙数等,并和患者是否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密切相关,需要及时地预防。  相似文献   

10.
陈震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40-5041
牙列缺损伴发错牙合畸形在临床口腔畸形中十分常见,而以往传统的修复方法即便能将缺失牙的余留间隙修复,但亦较难兼顾功能、美观、稳定的效果[1].因此,有学者建议采用正畸联合固定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发错牙合畸形患者,即先通过正畸矫治错牙合畸形,完善咬合关系,调整牙弓中缺失牙与余留牙的位置,待符合固定修复的适应证后,固定修复牙列缺损[2].但是,比方法的短期安全性及长期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的观察.本研究对比探讨正畸与固定义齿联合治疗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的方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可摘局部义齿是临床常用的牙列缺损修复方法 ,配戴可摘局部义齿后常出现基牙龋患率明显增高。我们对 2 60例 ( 340牙 )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 ,以探讨牙菌斑在基牙的附着、致龋情况。临床资料 :本组 2 60例 ,男 1 5 7例、女 1 0 3例 ,年龄 2 1~ 5 5岁。均为第一磨牙缺失 ,无义齿修复史 ,基牙健康并未行牙体病治疗 ,全身健康。共 340件义齿 ,每件义齿选定 1颗基牙 (均为第一双尖牙 )作为监测的对象 ,共 340牙 ,其中上颌 1 43牙 ,下颌 1 97牙 ;修复前对患者口腔内余留牙龋病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 ,行超声波洁治术清除菌斑 ;戴义齿时给患者讲清义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统计2011-01~2013-12该院口腔科1 983例牙列缺失、牙列缺损及牙体缺损患者行口腔修复的临床资料,为今后口腔修复方法和技术提供借鉴。方法 对1 983例口腔修复患者病历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发病率、发病部位与年龄、性别及修复手段与效果的关系。结果 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发病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牙数目的增加与年龄的增长呈正比。上颌牙缺失明显多于下颌牙,下颌第一磨牙和上颌中切牙是发生缺失的最多部位。固定桥和铸造支架义齿是牙列缺损修复中占比例较大的种类,多于其他各种修复形式(P<0.05)。结论 口腔修复病例逐年增多,市民应提升口腔保健意识,口腔修复科医师在提高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口腔疾病宣教,减少口腔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15例,应用套筒冠可摘义齿进行修复,共制作套筒冠义齿20件,牙周病基牙108颗。观察时间为1~3年,对患者治疗后的主观感觉、功能改善、牙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表示对义齿的外观和舒适度满意,咀嚼功能改善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牙周袋深度和松动度逐渐变小,松动牙呈逐渐稳固趋势。结论套筒冠义齿用于牙周病的修复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黄彬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4):2441-2442
多数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列缺损和缺失,选择烤瓷冠固定义齿修复、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以及种植义齿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价格、心理、生理等因素,活动义齿修复仍是主要方法。本文对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义齿修复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尽量改善和提高修复效果。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采用ASI/Anthogyr System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损及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牙列缺损及缺失患者45例,采用ASI/Anthogyr System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损及缺失。观察义齿稳定性、周围组织的情况。结果本组共植入义齿86颗。术后1例因心理自觉异物感主动要求去除义齿,余44例植入后无不良反应,完成种植修复。术后复查义齿均无松动,咬合关系良好。X线片示义齿周围骨轻度吸收,周围无透射影,与骨结合良好。术后4例(共6颗)有牙龈轻度萎缩、食物嵌塞,另有1例(1颗)义齿的烤瓷修复冠因咬硬物不慎崩瓷,重新修复冠后效果良好。结论采用ASI/Anthogyr System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损及缺失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PD)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120例PD伴牙列缺损患者按抽签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传统的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圆锥型套筒冠活动义齿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年基牙健康情况和咀嚼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年后咀嚼功能和对照组基本相同(P0.05),2年后牙齿咀嚼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年基牙健康情况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修复2年对照组基牙健康有效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80%(P0.05)。结论活动和固定义齿治疗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PD伴牙列缺损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治疗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临床工作中,为了便于修复,往往需要拔除残根残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观的需求,要求保存患牙的患者越来越多,同时保存治疗、修复利用残冠、残根有利于维护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1].随着口腔治疗及修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根、残冠得以保留.本文针对此类患者采用核桩冠修复治疗,经过1~2年的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磊  丹丹 《山东医药》2014,(2):106-107
目的 探讨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患儿牙列缺损的综合治疗策略.方法 1例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伴乳牙列、恒牙列缺损患儿,口腔曲面体层检查发现仅存11、21、13、23、56、66、36,不存在其他牙胚;36牙根未发育完成.全面分析其既往史、现病史、家族史及口腔检查、放射检查结果,制定并实施口腔整体治疗计划.结果 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患儿咀嚼功能及发音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牙列缺损可以通过口腔科多学科配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儿的咀嚼、发音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牙列缺损患者行太极扣(ERA)附着体义齿和卡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的主观感觉和咀嚼功能.方法 选择肯氏Ⅰ类牙列缺损患者60例,30例制作ERA附着体义齿共35件,30例制作卡环可摘局部义齿共33件.戴牙后3个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戴用义齿后的适应情况、满意程度及咀嚼功能的变化等.结果 患者对ERA附着体义齿和卡环可摘局部义齿两种修复方式比较认为,在总的满意度、美观、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适应期、食物结构改变等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 ERA附着体义齿在美观及功能上不仅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而且远优于卡环可摘局部义齿.  相似文献   

20.
康岚华  吴茂锦 《山东医药》2008,48(30):97-98
38例后牙游离端牙列缺损的患者,其中单侧游离端牙列缺损25例,双侧13例。均采用MKI附着体义齿修复,每件义齿包括2副附着体或1副附着体+1个联合卡环。随访1~3 a,义齿均获得良好的支持稳定效果,外观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基牙无明显松动。认为MKI附着体义齿是修复后牙游离端牙列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