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组、CVB3感染加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电镜和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心肌线粒体形态、数量和膜磷脂定位;酶细胞化学法分析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结果 感染组小鼠心肌线粒体大量破坏,膜磷脂严重缺失、定位改变;CCO和SDH活性降低.各时间点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感染组显著改善.结论 VMC心肌线粒体结构严重破坏、功能明显下降,参附注射液能有效保护VMC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2.
肉桂油治疗小鼠CVB3m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媛媛  谢艳华  缪珊  廖博  王四旺 《医学争鸣》2005,26(11):1037-1040
目的:研究肉桂油(OC)对柯萨奇病毒B3m(CVB3m)诱发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治疗作用.方法:0.1 mL CVB3m ip建立BALB/c小鼠VMC模型.正常对照组同法接种0.1 mL不含病毒的Eagle液,与感染病毒小鼠隔离饲养.于接种病毒72 h后给药,OC治疗组(49.1,36.7,26.5 mg/kg肉桂油,ig)、阳性药物组(50 mg/kg黄芪注射液,ip)、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2500 mg/kg生理盐水,ig),连续给药1 wk.观察指标:累计死亡率与中位生存时间;接种病毒后10 d心肌组织光、电镜组织病理学检查;心肌匀浆MDA含量、SOD活性;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21 d心肌组织光镜病理检查.结果:OC 49.1和36.7 mg/kg治疗组可降低小鼠死亡率,延长中位生存时间,降低急性期血清中CK,CK-MB含量以及心肌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减轻急性期、亚急性期小鼠心肌组织的坏死与钙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OC具有治疗柯萨奇病毒B3m诱发性小鼠VMC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患者手术后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手术后免疫功能情况及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调节作用。方法 32例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从手术后第3d开始连续每天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2 5 0 m l,共2 1d;对照组除不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外,其它处理与治疗组相同。于术前、术后3d、术后14 d、术后2 1d抽取静脉血监测补体C3、C4 ,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结果 术后14 d和术后2 1d,治疗组患者血浆补体C3、C4 ,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 5 ) ;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 5 )。两组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 )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 肺癌患者手术后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免疫功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外周血检测柯萨奇病毒特异性抗体IgM (CBV -IgM )阳性的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5 4例 ,依据心电图 (ECG)表现分三组 :A组 (ECG正常 ,n =10 ) ,B组 (ECG单项异常 ,n =37) ,C组 (ECG重叠异常 ,n =7) ,同期选择 3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cTnI、cTnT。结果  5 4例VMC患者中 ,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 5± 7 6 3ng L 1vs 1 87± 0 74ng L-1,P <0 0 0 1) ;cTnI阳性率 (70 4 % )显著高于cTnT (5 7 4 % ) (P <0 0 1) ;B、C组分别与A组比较 ,血清cTnI、cTnT水平均显著升高 (P <0 0 1) ,C组与B组比较 ,仅血清cT nI水平升高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cTnT水平升高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cTnI可作为VMC早期诊断的指标 ,且有助于VMC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8与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白细胞介素 1 8(IL 1 8)与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疗效。方法 :用柯萨奇病毒B3 m(CVB3 m)感染Balb/c小鼠制备VMC小鼠模型 ,然后分别给予IL 1 8及黄芪注射液治疗 8d ,观察小鼠发病情况 ,并在不同时段检测心肌组织病毒滴定度、心肌病理积分 ,并进行比较。结果 :IL 1 8治疗组及黄芪治疗组较心肌炎对照组症状减轻 ,生存率提高 (P <0 .0 5 ) ,病毒滴定度降低 ,病理改变减轻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IL 1 8组与黄芪组比较 ,前者生存率较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病毒滴定度和病理积分均低于后者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IL 1 8与黄芪注射液对VMC均有治疗作用 ,前者疗效更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在病毒性心肌炎( VMC)小鼠体内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VMC组( n=60 )和对照组( n=40). VMC组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对照组注射等量不含病毒的DMEM液. VMC模型建立后分别在第3、7、14、28天每组随机处死10只小鼠,留取血液和心脏标本. 使用ELISA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NT-proBNP含量, 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 分析VMC组小鼠不同时间血清NT-proBNP含量与心肌组织病理积分的关系. 结果VMC组小鼠血清 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 ) ,且VMC组不同时间的NT-proBNP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 ). 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肌组织病理积分呈显著正相关性(r=0. 829, P<0. 05). 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可反映VMC小鼠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其危险分层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芪、小柴胡冲剂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开春 《河北医学》2002,8(8):704-705
目的观察黄芪、小柴胡冲剂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应用黄芪注射液、小柴胡冲剂和辅酶Q10;对照组(30例)用GIK极化液、辅酶Q10和维生素C,两组患者无禁忌证者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对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86.6%,高于对照组的43.3%和63.3%(p<0.05).结论黄芪、小柴胡冲剂联合辅酶Q10对VMC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安徽医学》2008,29(4):467-467
目前发现,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组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9、10、16型,B组的2、5、13型及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尤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及肠道病毒〉1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3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点,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366例疑似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疱疹液和肛拭子进行肠道病毒通用核酸(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A10)和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基因检测。结果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366例手足口病者中肠道病毒通用核酸阳性者273例(74.59%),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阳性者169例(46.17%),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者58例(15.85%),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阳性者18例(4.92%),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A10)阳性者8例(2.19%)。结论2013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者的病原学特点以CA6为主,占46.17%;EV71次之,占15.85%。提示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病原体组成复杂,应深入分析CA6的流行趋势,加强手足口病病原谱监测,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类肠道病毒属于微小RNA病毒科,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V)、柯萨奇A组(CAV)、B组病毒(CBV),埃可病毒(EV)4组病毒和肠道病毒68-72型。72型为肠道病毒的新成员甲型肝炎病毒(HAV)。肠道病毒是一组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较为复杂的病毒。属内各组病毒基因同源关系尚未完全清楚。而HAV与传统肠道病毒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IL- 6、IFN- γ及 Ig G亚类变化 ,进一步探讨在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细胞因子及 Ig G亚类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47例柯萨奇 B组 (Cox B)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IL- 6、IFN- γ及 Ig G亚类水平。结果 :柯萨奇 B组 (Cox B)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 IFN-γ、IL - 6均明显升高且呈正相关 ;Ig G1 、Ig G2 、Ig G3明显降低且 IL - 6与 Ig G1呈负相关。结论 :人血丙种球蛋白可作为 IL - 6的拮抗剂用于小儿柯萨奇 B组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SP)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83例首次发病的SP患者(观察组)和92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及补体C3、C4 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Ig G、Ig M、C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 5 ,P<0 .0 1,P<0 .0 1) ,经氯氮平治疗3d后血清Ig G、Ig M、C3均有不同程度下降;Ig G水平于7d时已恢复到正常,而于15 d时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 5 ) ;1个月后C3也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 .0 5 ) ;Ig M虽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 5 ) ,且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而Ig A、C4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能改善SP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凋亡蛋白p53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柯萨奇病毒(CVB3)感染组(感染组)和病毒感染加IGF-1干预组(治疗组)。在实验第10天处死动物,留取心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p53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肌p53为123.5±11.2,明显低于感染组(167.9±15.6,P<0.01),故IGF-1能显著降低VMC小鼠心肌凋亡蛋白p53的表达。结论:IGF-1对VMC小鼠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柯萨奇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及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在病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新发糖尿病患者(Ⅰ组)22例,发病一段时间后的患者(Ⅱ组)30例,正常对照组(Ⅲ组)30例,RT-PCR法检测血中柯萨奇病毒RNA,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柯萨奇病毒RNA的阳性率Ⅰ组患者为55.55%,Ⅱ组患者为23.33%,Ⅲ组为6.67%,x2检验显示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Ⅰ组患者中有上呼吸道感染者较无上呼吸道感染者,CVB-RNA的阳性率明显升高,x2检验显示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Ⅰ,Ⅱ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相比,CD3和CD4的百分率下降,CD4/CD8的比值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Ⅱ组CD3,CD4及CD4/CD8均较Ⅰ组有上升趋势,其中CD3和CD4的百分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CVBRNA阳性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CD8及CD4/CD8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VBRNA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CD3,CD4,CD8及CD4/CD8也均降低,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P<0.01).结论 1型搪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柯萨奇病毒感染有关,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可能是其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肌康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清洁级Balb/c小鼠采用柯萨奇病毒(CVB3)腹腔注射染毒,制成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为病毒性心肌炎(VMC)组、B组为心肌康组、C组氯沙坦组.另设20只腹腔接种不含病毒的Eagle's液小鼠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心肌康对模型鼠的生存率的影响及对CVB3 RNA表达、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结果 心肌康组、氯沙坦组小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病毒对照组,心肌康对CVB3感染鼠有保护作用,心肌康组对感染鼠的治疗作用要优于氯沙坦组.结论 心肌康可通过下调CVB3 RNA表达、抑制胶原增生而对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82例VMC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能量合剂及大剂量维生素C静滴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静滴治疗,治疗均以14天为1个疗程,观察并判定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32.5%,治疗组有效率为71.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cTnT浓度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的幅度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明显减轻VMC的心肌损伤,有效地减少VMC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VM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L;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参麦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14 d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P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CK、CK-MB、CPK、AST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54±10)U/L比(87±11)U/L,(20±5)U/L比(32±5)U/L,(123±19)U/L比(164±17)U/L,(67±8)U/L比(89±9)U/L,P<0.01];观察组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4±13)ng/L比(183±19)ng/L,(15±2)ng/L比(24±6)ng/L,P<0.01];观察组血清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10±13)U/L比(90±11)U/L,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55/60)比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可能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提高SOD活性,对VM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93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发病季节、临床表现与体征、辅助检查、住院时间、主诉症状存在时间及病毒感染史进行探讨。方法按年龄及感染病毒种类分组。设立对照组对比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Vab。结果血常规白细胞增高(WBC>10×109/L)婴幼儿组同学龄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CK-MB增高婴幼儿组同学龄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室性早搏学龄前组同学龄组比较P<0.1有差异。37.6%的病例否认患病同时或患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Vab测定各年龄组无差异,同对照组比较,部分年龄组有差异。柯萨奇VMC同其他VMC对比无差异性。结论VMC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病毒感染无年龄差异性。婴幼儿组以酶学改变、学龄组以ECG及心功能改变为特点。否认病毒感染史不应影响对VMC的诊断。加强对VMC的知识普及。使患儿及早得到诊治。  相似文献   

19.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此类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血清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25%~50%急性心包炎患者、36%~65%急性心肌炎患者有近期或复发的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virus B group,CVB)感染。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一直未明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对这类病毒及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现就柯萨奇病毒致心肌炎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早期应用冬虫夏草提取液(CSAE)治疗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00只雄性BALB/c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组和CSAE治疗组。感染组、CSAE治疗组小鼠腹腔接种柯萨奇B3病毒,并于接种病毒后d 7、d 14分批处死。测定心肌SOD、MDA含量及iNOS表达,光镜下心肌病变半定量评分。结果与感染组比较,CSAE治疗组接种病毒后d 7及d 14心肌SOD活性i、NOS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而MDA含量降低(P<0.01),心肌炎症损伤减轻。结论CSAE通过增加心肌抗氧化酶活性及诱导iNOS表达减轻VMC小鼠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