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0种中药粉末的粒度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瑛  杨永华  蔡光先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01-2402
目的研究微米中药的粒度与粒度分布。方法采用W inner3001干粉激光粒度仪对100种中药粉末的粒度进行测定。结果100种中药粉末中,77种微粉的粒度分布为0.1~75μm,D50≤33μm,<75μm的颗粒累积不少于95%,23种中药细粉的粒度分布为1~150μm。<150μm的颗粒累积不少于95%。结论建议中药微粉的概念定义为:中药微粉的粒度分布为0.1~75μm,D50≤33μm,<75μm的颗粒累积不少于95%。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黄芪微粉的粒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inner99显微颗粒图像分析仪对黄芪微粉的粒度进行测定。结果黄芪微粉粒度内控指标宜为1~75μm。结论采用Winner99显微颗粒图像分析仪测定黄芪微粉的粒度,方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供肺部吸入给药的三七总皂苷-丹参酮ⅡA复合干粉粒子,探索一种能够使中药复方中多元组分同步到达吸收部位的干粉粒子制备方法.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三七总皂苷-丹参酮ⅡA复合粒子,利用扫描电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CLSM)、X-射线衍射(XRD)、红外分析(IR)、干法激光粒度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复合粒子进行表征,并利用新一代雾粒分布仪(NGI)对复合干粉粒子的空气动力学行为进行评估.结果:所制得的干粉粒子具有较窄的粒径分布范围,良好的空气动力学行为,能实现多组分药物同步给药.结论:利用喷雾干燥的方法能够将理化性质差异大的中药组分结合在同一个粒子中,制成符合吸入给药要求的中药复合粒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某市售天麻破壁饮片、天麻细粉、天麻超微粉及两种不同工艺的天麻微粉颗粒(30%乙醇制粒及水制粒)的粒度分布和溶出曲线。方法:使用MS2000型激光粒度仪测定天麻破壁饮片、天麻细粉、天麻超微粉、天麻微粉颗粒的粒度分布;采用HPLC法测定天麻中有效成分的总溶出量,并绘制溶出曲线。结果:天麻破壁饮片、天麻细粉、天麻超微粉、两种天麻微粉颗粒样品粒度分布d(0.9)分别为37.404μm、106.750μm、24.066μm、35.066μm(30%乙醇制粒)及38.755μm(水制粒);在溶出5min时天麻超微粉的溶出量最高,15min时破壁饮片及微粉颗粒的累积溶出量均高于超微粉。结论:天麻破壁饮片、天麻细粉、天麻超微粉、天麻微粉颗粒中有效成分总量的溶出曲线相似,超微粉碎技术及破壁饮片工艺有助于提高其溶出效率。  相似文献   

5.
高进  易红  孙立亚  杨华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3):3126-3128
目的:应用自动滴定仪联用激光粒度仪的方法考察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品种、用量对中药芳香水增溶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聚氧乙烯(35)蓖麻油(EL-35),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Solutol HS15),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ll-80),泊洛沙姆188(PL-188)和EL-35/丙二醇混合液的水溶液为滴定液,用马尔文MPT-2自动滴定仪对中药芳香水进行滴定,同时联用Nano-ZS激光粒度仪测定含有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的中药芳香水的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EL-35对中药芳香水的增溶效果最好,其次为Solutol HS15,Tween-80;Pl-188不适用于中药芳香水的增溶.结论:采用自动滴定仪联用激光粒径仪考察表面活性剂对中药芳香水的增溶效果是一种新颖、简便的方法,可为中药芳香水或挥发油的增溶剂筛选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检测中药极细粉散剂粒度的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定量法和容量分析方法。结果:两种中药极细粉散剂三批样品的粒度小于75μm的颗粒数均大于90%,符合质量标准草案规定。结论:显微定量法可以用于中药极细粉散剂粒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复方贝母散超微粉的制备及粉体表征和物理特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复方贝母散为研究对象,探讨复方中多种类多质地药物超微粉的制备及其性质.通过对细粉和超微粉的粉体表征及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研究,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复方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粒径和细胞破壁率为指标,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药物各级超微粉的粒径,筛选超微粉碎工艺.从外观性状与显微形貌、粉体粒径与比表面积等方面对药物细粉和超微粉进行比较.以吸湿率和休止角为指标,考察超微粉与细粉的吸湿性与流动性变化.结果:平贝母、麻黄、甘草、炒苦杏仁振动磨粉碎60 min,炙百部振动磨粉碎40 min,细胞破壁率>95%.物理性质研究表明,药物经超微粉碎后,外观颜色呈变浅趋势,更均匀细腻,扫描电镜显示,颗粒粒径分布更窄,失去常见的显微鉴别特征.植物药的流动性减小,矿物药的流动性增大.平贝母、麻黄和甘草的吸湿性呈减小趋势.结论:与细粉相比,超微粉的外观、显微特征、流动性与吸湿性均发生改变,为中药超微粉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合适的辅料与三七提取物和丹参总酚酸配比,测定其成型性及引湿性。方法通过将物料制成颗粒并测定其成型性;将所制成的粒在高湿的环境中测其吸湿性、流动性等粉体学性质,观察其外观确定其引湿性。结果加入的辅料以丹参浸膏喷干粉和三七浸膏喷干粉以1:5的比例混合、添加37%的糊精和糖粉(1:1)、1%微粉硅胶及2%的硬脂酸镁混合均匀为最佳配比。结论该配比可改善丹参浸膏喷干粉和三七浸膏喷干粉成型性、抗湿性,制成粒径大小在20~40目之间的颗粒,用胶囊板装入一号胶囊中即得。  相似文献   

9.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是借助激光捕获显微切割仪,在显微镜下从组织切片或涂片中切割分离、纯化和富集单个细胞、单一类型细胞群体或组织的一项技术。人们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解决了传统方法不能客观准确地分离富集同质的中药材复杂组织进行分析的问题。该文通过介绍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概况以及在化学成分定位、中药质量控制、中药毒性等现代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0.
叶英响  冯超  翁夏蒙  石森林 《中草药》2016,47(12):2108-2112
目的 考察六味地黄丸粉体粒径与细胞破壁率、体外溶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激光粒度仪和光学显微镜测定4种六味地黄丸粉体(粗粉、细粉、极细粉、微粉)的粒径、细胞破壁率;采用桨法,以马钱苷、丹皮酚为指标,考察上述4种粉体的溶出特征;比较粉体粉碎程度与细胞破壁率、溶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粉碎程度的六味地黄丸粉体的粒径分布、破壁率以及溶出度在一定范围内相关性较强,在该范围内,特征细胞破壁率以及马钱苷、丹皮酚累积释放率都随粉体粒径的减小而提高,而山茱萸、泽泻、牡丹皮微粉的特征细胞破壁率均能达到100%。结论适度的改变粉碎程度能改变中药细胞破壁率,从而控制中药有效成分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药复方参术益肠超微粉体粒度分布和显微特征进行观察研究。方法用气流粉碎机对参术益肠方剂药材进行细胞级超微粉碎,对照常规粉碎细粉,应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对其分布进行表征,用显微观察法对其组织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参术益肠方剂经超微粉碎后,中位径(D50)达到29.92μm,显微镜下观察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结论超微粉碎能够使细胞破壁,有效成分充分暴露,迅速释放。  相似文献   

12.
粒径大小及其分布是中药粉体重要的物理性质,激光粒度测定法在中药粉体粒径的测定中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本文对激光粒度测定法及其在中药粉体粒径测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促进其在中药粉体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赵修华  刘影  王卫国  李娜  葛云龙  李永  祖元刚 《中草药》2014,45(15):2165-2171
目的以乙醇做溶剂,超纯水作为反溶剂,HPMC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反式肉桂酸(TCA)微粉,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对TCA微粉颗粒大小和形貌的主要影响因子(沉积时间、药物质量浓度、溶剂与反溶剂比、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强度)进行考察。方法分别利用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分析方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质谱分析(LC-MS)、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DSC)、溶出度对所得TCA微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获得的TCA纳米粒为球形,平均粒径为130 nm;纳米化后的TCA质量分数由99.0%提高至99.8%,溶出速率是原药的1.67倍。结论采用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TCA超微粉,能够提高TCA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分散性,为进一步的制剂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4种中药微细粉体显微特征及细胞破壁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丹参、黄芩、苦参和秦艽4种常用中药微细粉体的细胞破壁率,比较其与常规细粉的显微特征差异。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以木栓细胞、薄壁细胞作为计数指标,考察微细粉体技术对4种中药细胞破壁率的影响;同时采用显微观察法比较常规细粉与微粉体的细胞结构及后含物形态变化。结果:4种中药微细粉体的细胞破壁均在95%以上,且细胞多已破碎,偶见完整细胞和导管等碎片。结论:微细粉体技术对丹参、黄芩、苦参、秦艽4种中药具有良好的细胞破壁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脑心通胶囊填充物粉体学特性的测定与评价。方法:采用粉体综合特性测试仪、引湿性试验、激光粒度仪等研究脑心通胶囊填充物的流动性、吸湿性、粒度及粒度分布等粉体学性质。结果:脑心通胶囊填充物的休止角接近60°,压缩度大于0.5,均齐度接近于8,Carr流动性指数达到43,表明物料的流动性较差。脑心通填充物具有引湿性,其临界相对湿度为75%。激光粒度仪检测优化条件为:分散气压0.25 MPa,进料速度60%,料斗间隙2 mm,加样量1.0 g,检测时间20 s。测定的脑心通胶囊填充物粒度D(3,2)、D(4,3)分别为(33.33±1.48)、(105.34±4.35)μm;粒度分布d_(10)、d_(50)、d_(90)分别为(13.13±0.59)、(71.95±2.06)、(231.80±10.56)μm。结论:通过对脑心通胶囊填充物粉体学性质的研究,为脑心通胶囊生产中的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将丹参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有效成分共微粉化的方法,制备得到了适用于肺部吸入给药的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以湿法球磨粉碎为制备方法,复合微粉1~5μm体积分数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效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对复合微粉进行质量评价,并测定其流动性和引湿性。结果显示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粒径分布均一,D50为2.33μm,1~5μm体积分数为80.82%,休止角为(50.60±1.13)°,临界相对湿度约为77%。共微粉化使药物微粒的粒径显著减小,药物的无定形物稍有增加,对粉体的流动性、吸湿性无显著影响。该研究表明湿法球磨可用于性质差异大的多种成分的共微粉化,制备得到适于吸入的丹酚酸-丹参酮复合微粉,为进一步吸入粉雾剂的制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三黄细粉与三黄微粉的粉体学性质及体外溶出度,为其直接使用和作为中药制剂原料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普通三黄细粉和三黄微粉的粒径分布、松密度与振实密度、休止角、吸湿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考察和评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二者体外溶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三黄细粉及微粉的流动性均较差,随着粒径减小,微粉的吸湿性增强;三黄微粉较细粉的体外溶出更加迅速而充分。结论三黄微粉与三黄细粉的粉体学性质差异明显。三黄微粉的吸湿性更强,流动性欠佳,但溶出更迅速且充分,直接使用和作为中药制剂原料应用时需酌情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中药微粉化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微粉化是提高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中药微粉化是中药现代化新技术的研究热点。作者对国内中药微粉化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 ,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微粉化对药物有效成分或部位的体外溶出及药效的影响 ,提出中药微粉化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有 :微粉化制备工程学研究、微粉的稳定性研究、微粉最适粒度的筛选和确定等。  相似文献   

19.
低温振动超微粉碎甘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材低温超微粉碎的粉碎机理。方法采用低温超微振动粉碎机组,对中药甘草进行常温和低温下的超微粉碎;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等对粉体特征进行表征。结果与常温粉碎相比,低温粉碎不仅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超微粉体,而且粉末粒径分布更窄,休止角更小,从而流动性得到较大改善。结论振动磨可以在低温下简单、高效、超细地粉碎甘草。  相似文献   

20.
蒲黄的细胞破壁率测定及其与粒径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蒲黄花粉细胞破壁率与粒径值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了标准曲线法测定蒲黄花粉细胞破壁率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采用Winner 3001干粉激光粒度仪测定了蒲黄花粉的粒径值。结果: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较高;随着细胞破壁率的增大,其粒径值明显减小。结论:细胞破壁率与粒径值具有相关性,测定粉末粒径值可以估算其细胞破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